大班科学活动:‘缩’小的物品

2015-12-22 21:14:12

本文Tag标签:

导读:【活动设计】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设计】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缩”的现象感兴趣;
  2、大胆尝试用不同方法缩小各种物品,并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通过缩小物品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4、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缩”的认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接触过生活中一些可以缩小的物品。
  物质准备: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时提供可缩小和不可缩小两种类型);若干规格相同的空奶盒,两个一样大小的透明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过城门”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过城门”的游戏,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哟!
  通过城门的逐渐缩小,让幼儿体会蜷缩身体才能通过。
  二、每人准备两个用途一样的物品,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1、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名称的物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有一样物品是可以“缩”的)。
  小结:物品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就叫作“缩”。
  2、按能“缩”和不能“缩”对物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缩”的还是不能“缩”的,将能“缩”留在自己的小方篮里,不能缩的放在另一边。
  三、幼儿探索物品“缩”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总结。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小朋友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缩小的,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表述“缩”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述并演示缩小物品的方法(尽量选择能代表不同“缩”的方法的物品:折叠、按压、插入,教师出事相应的示意图)
  3、每组物品按照缩地方法分类放到大篮子里。
  四、节省空间大比拼,进一步感知“缩”的应用。
  将幼儿分两组比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同样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师统计装入纸箱的空奶盒赛出冠军组!
  小结:“缩”能够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放更多的东西!
  五、生活拓展拓展,让幼儿让幼儿感受“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可以“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引导幼儿回忆、关注生活中“缩”这一现象,进行交流分享。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现场观察、比较,体会到通过“缩”的方式发明的很多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伞的折叠、折叠凳、折叠餐桌等)
  六、游戏“逃生演练”,创新对“缩”的认知。
  教师将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儿缩小身体快速钻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较小),抱成一团。
  【活动点评】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本次活动教师的切入点较新颖,带领孩子们关注的是生活中“缩”的现象,这一现象其实随处可见,但往往未能引发人们的关注,对孩子科学启蒙教育,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1、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转化成了操作材料,通过同类物品的实际的操作感知快速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生活物体的可“缩”性。
  2、将分类、比较、概括、归纳等学习模式融入活动之中,在体验、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3、活动延伸到很多方面,拓展到游戏中,拓展到生活细节中,促进孩子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4、教师的语言在活动组织中要更加精炼和生动。

欢迎登录61宝宝网!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