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ID:70775 2021-12-24 1 3.00元 10页 142.47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太平天国”,其中“国”原作“囯”,“囯”字里面是一个“王”,“天”字的横划是上长下短。这反映出(  )A.太平天国的反封建性质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封建残余思想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殖民侵略的性质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色彩2.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毫不避讳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皇权空前强化     B.民族危机深重C.民众普遍觉醒D.革命势在必行3.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A.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贸易合法化C.推广先进技术D.掠夺劳动力4.“它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处“它”指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华事夷言》D.《瀛寰志略》5.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C.清政府已经失去民众支持    D.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6.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辱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7.读下图,图中历史现象发生在(  )A.1860年B.1895年第10页共10页,C.1900年D.1901年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群众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A.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B.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C.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D.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9.《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是指(  )A.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扶植与控制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条款中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D.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D.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11.有葡萄牙学者认为:“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一八四二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这是因为一八四二年(  )A.澳门逐步丧失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B.洋货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了西方的入侵1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B.彰显朴素的民族情怀C.反映了战术的单一性D.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13.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古代科技总结《天工开物》刊版B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新社会经济政策出现D1884年新疆地区正式设省西北边疆渡过危机14.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第10页共10页,(  )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15.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16.“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17.下面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左宗棠收复新疆D.黄海大战18.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C.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D.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19.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20.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第10页共10页,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出口)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摘编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材料三 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1)根据材料,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2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MajestytheEmperorofChinaagreestoestablishatallthePorts...afairandregularTariffofExportandImportCustomsandotherDues,whichTariffshallbepubliclynotifiedandpromulgatedforgeneralinformation第10页共10页,”(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项货物税率由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根据材料一,分析该条款的表述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该条款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分析该主权遭破坏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二,指出从当时的外交失败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摘编自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第10页共10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B 【解析】通过题干中“‘太平天国’……‘囯’字里面是一个‘王’”,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仍然想称王,仍然具有封建残余思想,故选B项;反封建即反对清王朝统治,这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的史实,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进而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这反映了其宗教色彩,排除D项。2.B 【解析】根据材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可知,谭嗣同严厉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产阶级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故选B项;根据所学可知,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并不是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排除A项;谭嗣同时期民众并未普遍觉醒,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谭嗣同宣传的是维新思想,此时中国尚未出现革命思想,排除D项。3.A 【解析】材料中璞鼎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展望,外交大臣对广州市场的觊觎等,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的重要性,排除B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不是为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排除C项;掠夺劳动力与供应、消费和商品出路等无关,排除D项。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故选D项。5.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中英军队对峙,广东地区一些百姓居然和英军交易,也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说明当时的民众较为缺乏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认知程度,排除A项;“没有触及”表述错误,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6.B7.C8.A【解析】根第10页共10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民众进行了自发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说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彰显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民众的抗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侵略者,但“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的说法不正确,故C项错误;民众的抗争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压制,故D项错误。9.A【解析】《辛丑条约》中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项正确。B项属于国家性质的变化,排除;材料与列强的惩罚对象无关,C项错误;“使馆界”并不是列强侵华的新的方式,D项错误。10.D【解析】材料反映了由于洋务企业的兴起,外商在中国的生意受到影响,体现了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11.A 【解析】1842年的《南京条约》五处对外开放口岸,突破澳门在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故A项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1842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与澳门并不直接相关,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西方的入侵会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12.B 【解析】随着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民众主动解除与外国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并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等行为,彰显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怀,故选B项;民众自发起来抵抗侵略的行动并没有改变签订不平等条约,损害国家主权的结局,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民众抵抗侵略的自发性,与战术的单一性无关,排除C项;由于阶级的对立,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这一行为最终不会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排除D项。13.D 【解析】“1884年新疆地区正式设省”是由于左宗棠收复新疆后,解除了西北的威胁后才实行的,新疆的危机暂时渡过,故选D项;《天工开物》是一本手工业专著,不代表古代所有的科技,排除A项;《海国图志》的编写是源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内地的新经济尚未出现,排除C项。14.D 【解析】光绪帝颁发的上谕就是维新变法的内容,主要强调练兵和筹饷,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表明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15.C第10页共10页,【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因此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办工厂,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日本相关,与英国无关,不符合题意。16.C【解析】A项“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描述的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描述程度不符;B项《瑷珲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题干描述程度不符;C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题意相符;D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这与题干描述情景不符。17.B【解析】根据材料“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但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运动失败,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所以,“现代化”运动是指百日维新,故B项正确。18.D【解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材料中“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的认识是错误的,说明当时人们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平等外交,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的认识不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排除C项。19.D【解析】由材料中的“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所致,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贫富不均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民性懦弱”是百姓不敢“闹事”的原因而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20.C【解析】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条约已经明确规定英方人员的相关权利,但是材料表明清政府还有抗拒情绪,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南京条约》已经签订,英国已经获得特权,B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第10页共10页,21.(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归纳答案要点。第(2)问,回顾签订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相关内容进行回答。22.(1)观点: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来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三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2)评析:材料一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而材料二、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而当时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封建时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来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材料二“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以及材料三“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得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第(2)问,结合第一问的观点,我们要思考各个观点的合理性,并思考各个观点的评论者所处的时代得出,材料一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而材料二、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而当时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封建时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23.(1)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不恰当。条约文本显示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关税自主权。影响:便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训:我们必须了解国际关系准则,主动开放,方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获得平等待遇)。第10页共10页,【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南京条约》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该条款不恰当,因为它损害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第三小问,可以从英国侵华的目的上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清政府丧失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损害的是清政府的关税自主权。第二小问,可以从中英两方分析。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英方乘机诱骗……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可知必须积极了解国际关系准则;根据材料二“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可知必须积极开放,不能闭关锁国;根据材料二“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可知应积极捍卫民族尊严,争取平等互惠。24.(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2)理由: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军国主义);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关于中国角度,结合《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思考作答即可;关于日本角度,根据材料二中“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的角度分析作答。第10页共10页
同类资料
更多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