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一新教材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公式:v2-v02=2ax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v=gt

h=gt2/2

v2=2gh

Δh=gT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拉力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第三节 摩擦力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滑动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第四节 力的合成

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共点力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五节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 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

第二,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运动种类

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

运动

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种类

联系

区别(特点)

匀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恒量

a=0

匀变速直线

运动

a=恒量

a与V0同向为加速

a与V0反向为减速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想这样的 最好还是自己想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 #高一# 导语】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 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精心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

考点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注重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的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对此结论的证明: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合。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另外解题中要注意临界条件的分析。凡是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等字样的,往往要利用临界条件。所谓“临界”,就是物体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认为它同时具有两种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在列方程时,要充分利用这种两重性。

【二】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同步练习题】

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看,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某一时刻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物体相对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C选项符合平衡条件的判断,为正确选项;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选C.

答案:C

2.为了测量A、B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当测力计读数稳定时,认为其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测力计测得的滑动摩擦力最准确的方案是()

解析:A与B选项很难保证物体A匀速运动,D选项中测力计示数为F与摩擦力的合力,选C.

答案:C

3.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m,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θ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f,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

A.Ff=mgsinθB.Ff=mgtanθ

C.F=mgcosθD.F=mgtanθ

解析:救灾物资匀速飞行,受力平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mg,向右的阻力Ff和沿细绳斜向上的拉力,可得Ff=mgtanθ,B项正确.

答案:B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

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

cos2212

221FFFFF

两个分力垂直时:

1FFF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Fx合=0

Fy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1r

m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为万有引力恒量:G

6.67×10-11

N·m2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

'42

mgmarT

rmr

MmG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

【 #高一# 导语】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或知识的学习要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 考 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篇一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受力分析

1、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机械能

牛顿运动定律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公式:v2-v02=2ax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v=gt

h=gt2/2

v2=2gh

Δh=gT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拉力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第三节 摩擦力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于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滑动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第四节 力的合成

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共点力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五节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 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

第二,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运动种类

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

运动

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种类

联系

区别(特点)

匀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恒量

a=0

匀变速直线

运动

a=恒量

a与V0同向为加速

a与V0反向为减速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参考系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坐标系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标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想这样的 最好还是自己想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 #高一# 导语】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代,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过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抗得住*。 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精心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

考点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注重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的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对此结论的证明: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合。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另外解题中要注意临界条件的分析。凡是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等字样的,往往要利用临界条件。所谓“临界”,就是物体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认为它同时具有两种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在列方程时,要充分利用这种两重性。

【二】

考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同步练习题】

1.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相对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从运动形式上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受力上看,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某一时刻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力不一定为零,故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物体相对另一物体静止时,该物体不一定静止,如当另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该物体也做变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C选项符合平衡条件的判断,为正确选项;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所以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选C.

答案:C

2.为了测量A、B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四个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当测力计读数稳定时,认为其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测力计测得的滑动摩擦力最准确的方案是()

解析:A与B选项很难保证物体A匀速运动,D选项中测力计示数为F与摩擦力的合力,选C.

答案:C

3.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m,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θ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f,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重力加速度为g,则()

A.Ff=mgsinθB.Ff=mgtanθ

C.F=mgcosθD.F=mgtanθ

解析:救灾物资匀速飞行,受力平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mg,向右的阻力Ff和沿细绳斜向上的拉力,可得Ff=mgtanθ,B项正确.

答案:B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

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

cos2212

221FFFFF

两个分力垂直时:

1FFF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

Fx合=0

Fy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1r

m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为万有引力恒量:G

6.67×10-11

N·m2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

'42

mgmarT

rmr

MmG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一

【 #高一# 导语】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或知识的学习要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 考 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及知识点 篇一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受力分析

1、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机械能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一新教材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