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背景,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维新背景,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维新背景目录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2、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3、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扩展资料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消极影响

1、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2、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3、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4、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中兴是因为当时日本内忧外患。

强国欺凌,通过这次改革,日本恢复了实力!中兴的意思是重新繁荣。

日本在中国唐时期,也很繁荣,在战国时期,名人辈出!后来德川幕府不行,日本走下坡路!经过改革,又走上坡路了!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1、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2、内容: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统一货币,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改革军队编制,颁布征兵令。

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仿效西方司法制度,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

3、意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扩展资料

明治维新的主要势力

前三杰: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

1、高杉晋作(1839~1867)

首次认识高杉,是在真船一雄的漫画《幕末西医外传》中。

当时只知道他是位维新志士,创建了奇兵队,二十七岁时得肺病死去。

明治维新有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但同时代另有三人的声名更在三杰之上,即长州的高杉晋作,土佐的坂本龙马和幕臣胜海舟。

高杉晋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风,号东行,藩主亦曾名为东一(东邦第一人)和谷潜藏(深谷潜龙)。

他家世为长州谱代重臣,曾就学于大思想家吉田松阴门下,与久坂玄瑞、入江久一并称为“松下三高足”。

2、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阳明学派思想家,名矩方,字义卿,号松阴,通称寅太郎。

[1] 日本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

生于长州藩_城松本村(今山口县_市椿东)。

日本开国之后,他无限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机,力倡“尊王攘夷”、防御外侮。

后得藩主允许,兴办松下村塾,传授兵法,宣讲尊王攘夷主张,培养了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倒幕维新领导人。

1858年《安政条约》签订后,进而号召武力讨伐幕府,并制定刺杀幕府老中的计划。

他寄希望于藩吏、公卿组织武装行动,终归失败,再次入狱。

在狱中提出“草莽崛起论”,转而主张依靠“豪农豪商”、浪人(没落武士)和下级武士,利用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武力推翻幕府,为倒幕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

在井伊直弼为镇压尊王攘夷派志士而制造的“安政大狱”事件中,吉田松阴于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户,11月21日被处死,终年29岁。

3、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

讳直阴(后改为直柔),于志士活动期间为了避人耳目曾使用假名“才谷梅太郎”。

土佐藩出身。

1853年(嘉永六年)北上江户,在千叶周作门下学学习“北辰一刀流”剑术,同时学习炮术。

此时美国的马休·佩里到日本要求开国,史称“黑船来航”。

受事的刺激,与水户攘夷论者交往。

立志于振兴海军和海外贸易,与近藤长次郎等结交。

1858年(安政五年)在土佐学习洋式炮术。

1862年因反对土佐藩的政策而脱藩。

同年谋刺从美国学习海军军事归国的幕府开明派重臣胜海舟,被胜海舟的见解所倾倒。

后胜海舟介绍,结识西乡隆盛,于1863年在长崎龟山创建“龟山社中”。

1864年(元治元年)随同胜海舟调停美、英、荷、法四国炮轰长州藩下关事件。

第二次征伐长州时更为活跃,曾指挥长州藩的海军。

脱藩之罪被赦免后回土佐藩,改组“社中”,成立附属于藩的海援队,自任队长。

同年7月10-13日,提出“船中八策”,设想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的国家政权体制。

经过他的努力,通过后藤象二郎说服藩主山内丰信 ,促其劝告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

11月9日,德川庆喜根据船中八策下达“大政奉还”指令,明治维新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明治维新背景目录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2、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3、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扩展资料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消极影响

1、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2、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3、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4、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中兴是因为当时日本内忧外患。

强国欺凌,通过这次改革,日本恢复了实力!中兴的意思是重新繁荣。

日本在中国唐时期,也很繁荣,在战国时期,名人辈出!后来德川幕府不行,日本走下坡路!经过改革,又走上坡路了!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1、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2、内容: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统一货币,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改革军队编制,颁布征兵令。

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仿效西方司法制度,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

3、意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扩展资料

明治维新的主要势力

前三杰: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

1、高杉晋作(1839~1867)

首次认识高杉,是在真船一雄的漫画《幕末西医外传》中。

当时只知道他是位维新志士,创建了奇兵队,二十七岁时得肺病死去。

明治维新有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但同时代另有三人的声名更在三杰之上,即长州的高杉晋作,土佐的坂本龙马和幕臣胜海舟。

高杉晋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风,号东行,藩主亦曾名为东一(东邦第一人)和谷潜藏(深谷潜龙)。

他家世为长州谱代重臣,曾就学于大思想家吉田松阴门下,与久坂玄瑞、入江久一并称为“松下三高足”。

2、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阳明学派思想家,名矩方,字义卿,号松阴,通称寅太郎。

[1] 日本江户时代(又称德川时代)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

生于长州藩_城松本村(今山口县_市椿东)。

日本开国之后,他无限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机,力倡“尊王攘夷”、防御外侮。

后得藩主允许,兴办松下村塾,传授兵法,宣讲尊王攘夷主张,培养了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倒幕维新领导人。

1858年《安政条约》签订后,进而号召武力讨伐幕府,并制定刺杀幕府老中的计划。

他寄希望于藩吏、公卿组织武装行动,终归失败,再次入狱。

在狱中提出“草莽崛起论”,转而主张依靠“豪农豪商”、浪人(没落武士)和下级武士,利用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武力推翻幕府,为倒幕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

在井伊直弼为镇压尊王攘夷派志士而制造的“安政大狱”事件中,吉田松阴于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户,11月21日被处死,终年29岁。

3、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

讳直阴(后改为直柔),于志士活动期间为了避人耳目曾使用假名“才谷梅太郎”。

土佐藩出身。

1853年(嘉永六年)北上江户,在千叶周作门下学学习“北辰一刀流”剑术,同时学习炮术。

此时美国的马休·佩里到日本要求开国,史称“黑船来航”。

受事的刺激,与水户攘夷论者交往。

立志于振兴海军和海外贸易,与近藤长次郎等结交。

1858年(安政五年)在土佐学习洋式炮术。

1862年因反对土佐藩的政策而脱藩。

同年谋刺从美国学习海军军事归国的幕府开明派重臣胜海舟,被胜海舟的见解所倾倒。

后胜海舟介绍,结识西乡隆盛,于1863年在长崎龟山创建“龟山社中”。

1864年(元治元年)随同胜海舟调停美、英、荷、法四国炮轰长州藩下关事件。

第二次征伐长州时更为活跃,曾指挥长州藩的海军。

脱藩之罪被赦免后回土佐藩,改组“社中”,成立附属于藩的海援队,自任队长。

同年7月10-13日,提出“船中八策”,设想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的国家政权体制。

经过他的努力,通过后藤象二郎说服藩主山内丰信 ,促其劝告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

11月9日,德川庆喜根据船中八策下达“大政奉还”指令,明治维新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背景,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