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网课免费(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画视频)
八年级上册生物网课免费(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画视频)

求初一初二的生物全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6qXy20w4W-ODV-7_zixGQ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pdf

29.77M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itay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itay 提取码: itay 初二生物会考动物部分资料 2004-10-26 14:24:25免费

初二生物会考资料——《动物》,对教材的归纳总结,系统性强,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复习,是那难得的……

初二生物会考植物部分资料 2004-10-26 14:24:25免费

初二生物会考植物部分资料对初一生物——《植物》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会考复习……

心脏和血管课件 2004-10-26 14:24:19免费

该课件是一堂完整的初二生物教学课件。

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

1. 认识生物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和细胞

1. 观察细胞的结构

2. 细胞的生活

3.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4.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2. 被子植物的一生

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七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的人

1. 人的由来

2. 人体的营养

3. 人体的呼吸

4. 人体内物质的传输

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5.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 根据生物的特性进行分类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八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 生物的进化

健康地生活

1. 传染病和免疫

2. 用药和急救

3.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标准哪里可以免费下载

初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K12资源实时更新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1234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7-9'BIO'2.2.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9'BIO'2.2.3)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7-9'BIO'2.2.3.1)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7-9'BIO'2.2.3.2)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7-9'BIO'2.2.3.3)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7-9'BIO'2.2.3.4)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7-9'BIO'2.2.3.5)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7-9'BIO'3)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7-9'BIO'3.1)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7-9'BIO'3.1.1)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7-9'BIO'3.1.1.1)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7-9'BIO'3.1.1.2)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7-9'BIO'3.1.1.3)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7-9'BIO'3.1.1.4)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7-9'BIO'3.1.1.5)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7-9'BIO'3.1.2)

科学探究过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7-9'BIO'C.1)

课时:1课时。

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材料器具: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个(注意:不能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 。 (作出假设)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 假设。(制定计划)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实施计划)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得出结论)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后, 交流与撰写探究报告。 (表达、交流)

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7-9'BIO'3.2.1)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7-9'BIO'3.2.1)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7-9'BIO'3.2.1.2)

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7-9'BIO'3.2.2)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3)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理解植物体各器官的相互

案例: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7-9'BIO'C.2)

课时:1~2课时。

目的: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 显微镜;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人口 腔上皮细胞装片或其他动植物装 片和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牙签,滴管,生理盐水,清水 ,碘液,解剖针,干净的纱布等。

方法步骤:

(1)参照图,利用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或者寻找几种永 久动植物装片和切片。

(2)取出显微镜,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操作。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表面一层很薄的膜是 ,植物细胞之间有细胞壁隔开,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

动植物细胞内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称为 。

(5)初步学会并绘出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讨论: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 和 。

(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三、生物与环境(7-9'BIO'3.3)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7-9'BIO'3.3.1)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7-9'BIO'3.3.2)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7-9'BIO'3.3.3)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7-9'BIO'C.3)

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硫酸、硝酸、盐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课时〕

(1)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9'BIO'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7-9'BIO'3.4.1)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7-9'BIO'3.4.2)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9'BIO'3.4.3)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7-9'BIO'3.4.4)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

案例:设计校园绿化方案(7-9'BIO'C.4)

课时:1课时。

目的: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

材料器具:皮尺,绘图用的纸和笔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画视频

《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课本》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w8fn6faGgwMkHFQQxnqcw

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课本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6dya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6dya 提取码: 6dya

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课本|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pdf|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本.pdf|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课本.pdf|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pdf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二、活动准备:

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1、儿歌叫什么?有谁?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生物初二教学视频人教版

《0102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2.rar》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8NtznvWOiRzyShD1yvL6g

初中 数学 七年级 下.pdf

47.59M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ihhp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ihhp 提取码: ihhp 我有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求初一初二的生物全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pdf》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6qXy20w4W-ODV-7_zixGQ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pdf

29.77M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itay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itay 提取码: itay 初二生物会考动物部分资料 2004-10-26 14:24:25免费

初二生物会考资料——《动物》,对教材的归纳总结,系统性强,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复习,是那难得的……

初二生物会考植物部分资料 2004-10-26 14:24:25免费

初二生物会考植物部分资料对初一生物——《植物》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会考复习……

心脏和血管课件 2004-10-26 14:24:19免费

该课件是一堂完整的初二生物教学课件。

七年级上册

生物和生物圈

1. 认识生物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和细胞

1. 观察细胞的结构

2. 细胞的生活

3.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4.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2. 被子植物的一生

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七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的人

1. 人的由来

2. 人体的营养

3. 人体的呼吸

4. 人体内物质的传输

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5.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 根据生物的特性进行分类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八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 生物的进化

健康地生活

1. 传染病和免疫

2. 用药和急救

3.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标准哪里可以免费下载

初中生物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K12资源实时更新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1234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生物优质资料下载,适合各阶段老师教学,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7-9'BIO'2.2.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9'BIO'2.2.3)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7-9'BIO'2.2.3.1)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7-9'BIO'2.2.3.2)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7-9'BIO'2.2.3.3)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7-9'BIO'2.2.3.4)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7-9'BIO'2.2.3.5)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7-9'BIO'3)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7-9'BIO'3.1)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7-9'BIO'3.1.1)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7-9'BIO'3.1.1.1)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7-9'BIO'3.1.1.2)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7-9'BIO'3.1.1.3)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7-9'BIO'3.1.1.4)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7-9'BIO'3.1.1.5)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7-9'BIO'3.1.2)

科学探究过程

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7-9'BIO'C.1)

课时:1课时。

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材料器具: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个(注意:不能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 。 (作出假设)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 假设。(制定计划)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实施计划)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得出结论)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后, 交流与撰写探究报告。 (表达、交流)

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7-9'BIO'3.2.1)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7-9'BIO'3.2.1)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7-9'BIO'3.2.1.2)

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7-9'BIO'3.2.2)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7-9'BIO'3.2.3)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理解植物体各器官的相互

案例: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7-9'BIO'C.2)

课时:1~2课时。

目的: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 显微镜;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人口 腔上皮细胞装片或其他动植物装 片和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牙签,滴管,生理盐水,清水 ,碘液,解剖针,干净的纱布等。

方法步骤:

(1)参照图,利用洋葱鳞片叶、水绵或其他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或者寻找几种永 久动植物装片和切片。

(2)取出显微镜,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操作。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表面一层很薄的膜是 ,植物细胞之间有细胞壁隔开,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

动植物细胞内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称为 。

(5)初步学会并绘出观察到的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

讨论: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 和 。

(2)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三、生物与环境(7-9'BIO'3.3)

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7-9'BIO'3.3.1)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7-9'BIO'3.3.2)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7-9'BIO'3.3.3)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分析和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7-9'BIO'C.3)

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硫酸、硝酸、盐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课时〕

(1)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9'BIO'3.4)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它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7-9'BIO'3.4.1)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7-9'BIO'3.4.2)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9'BIO'3.4.3)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7-9'BIO'3.4.4)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

案例:设计校园绿化方案(7-9'BIO'C.4)

课时:1课时。

目的:通过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树木等植物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学校的情感。

材料器具:皮尺,绘图用的纸和笔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画视频

《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课本》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w8fn6faGgwMkHFQQxnqcw

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课本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6dya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6dya 提取码: 6dya

人教版初中生物电子课本|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课本.pdf|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本.pdf|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课本.pdf|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课本.pdf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二、活动准备:

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1、儿歌叫什么?有谁?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生物初二教学视频人教版

《0102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2.rar》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8NtznvWOiRzyShD1yvL6g

初中 数学 七年级 下.pdf

47.59M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ihhp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ihhp 提取码: ihhp 我有

八年级上册生物网课免费(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