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ID:79661 2022-01-04 1 3.00元 7页 343.31 KB
已阅读7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三次历史月考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25*2=50分)1.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年)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2.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指A.分科考试B.以文治国C.学而优则仕D.公平竞争4.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5.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7.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到处侵扰。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可用来说明A.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B.经济政策制定在于维护封建统治C.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D.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8.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B.经济重心已经转向湖广C.太湖流域取代江浙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D.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日趋缓慢9.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汴京街道上有少量“正店”,即获得了政府特许酿酒权的酒 店,其余则有众多“脚店”,他们需要从正店买酒。据记载,当时汴京有七十二家正店,脚店则有成百上千。据此史料可以推断出A.北宋的餐饮行业受政府的有效管理B.专卖制度是北宋政府的增收途径C.脚店的规模和经营水平都不及正店D.饮酒之风在北宋发展得日益壮大10.“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1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12.1921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冬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的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标准C.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13.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14.1943年l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这一系列史实说明A.抗日战争使苏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B.开罗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D.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5.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D.“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16.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 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A.合理分配社会财富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C.没收外国资本D.调和劳资关系17.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1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19.“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20.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A.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B.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C.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D.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21.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巨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22.“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23.“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文化现象与所反映政治经济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A.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思潮“复兴”B.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发展——卢梭倡导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D.大一统时代,市民阶层壮大——句式灵活的楚辞产生24.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25.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当时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几乎全带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洋铁皮等;在偏僻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绩麻”,靠手工业纺织、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毛佩琦主编《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补丁了……那时候流行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除掀起空前的议论外,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与世界时装文化的亲密接触。1980年,《庐山恋》上映后,正当红的女主角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大众电影》五月刊拍摄封面,之后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阶段特征和经济特征。(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服装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12分)27.(26分)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材料一、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1)依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不同原因是什么?(10分)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8分)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BDAACBABAB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得分答案DDADDDBADADD26.(1)社会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特征:近代经济和传统经济并存;外国商品占领中国主要市场;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特征:20世纪60年代,朴素(或艰苦朴素);20世纪80年代,中西结合。原因: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动荡。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27.(1)先秦时期城市的形成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明清时期城镇的形成是由于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集而形成的。(4分)(2)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8分)(3)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2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欧洲的移民和投资;美国内战北方取胜有利于工业化(6分)
同类资料
更多
甘肃省定西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