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69932 2021-12-01 1 8.88元 22页 62.95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8.88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张允济传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有改动)【注】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牛孳产至十余头孳:(2)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左右:(3)将之诣妻家村中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以衫蒙其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老母如其言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D.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4.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三处)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第22页共22页 5.现代汉语中“路不拾遗”经常与连用,这两个成语形容。二、寇准传(节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②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③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④,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轩:殿前平台。③知:担任州县长官。④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司马朗传(节选)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①第22页共22页 ,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②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节选自《三国志·魏志·司马郎传》)【注】①野王:地名。②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策之不以其道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客谢之谢:②监试者异之异:③窃为郡内忧之窃:④以病去去:4.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5.翻译下列句子。(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四、龚遂传第22页共22页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②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③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④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选自《汉书·龚遂传》)【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郡守。②海濒:海边。③潢池:积水池。④便宜:不须请示灵活处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①二千石不能禽制()②心内轻焉()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朕甚忧之B.今欲使臣胜之邪C.时人莫之许也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4.根据选文内容,用两到三个短语分别评价文中宣帝、龚遂这两个人物。五、孔子困于陈蔡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①矣。”第22页共22页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②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滥:胡作非为。  ②兕:犀牛。③率:行走。 ④比干:辅佐侄儿纣王,后被纣王残杀。⑤宰:家臣,总管。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孔子欣然而笑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人之不我信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第22页共22页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表示对夫子之道的质疑,表现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孔子听了很是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六、《陈涉世家》与《项羽本纪》(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与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1.甲乙两文都选自《史记》,它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先生曾称之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吴广素爱人()(2)尉果笞广  (   )第22页共22页 (3)借第令毋斩(  )(4)须臾,梁睨籍曰(   )3.下列句子中的“为”与“陈胜自立为将军”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为坛而盟,祭以尉首C.后则为人所制D.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                                                                        5.分别说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人。                                                                            人物故事七、六一居士传(节选)(宋)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③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③易:改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2)而屡易其号()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退休于颍水之上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无丝竹之乱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为五一尔,奈何?(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第22页共22页 4.阅读全文,你认为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八、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w【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2.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2)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九、奇士陈俞第22页共22页 奇士陈俞,字信仲,临川人。自京师落第归,过谒伯姊,值其家病疫,闭门待尽,不许人来,人亦无肯至者。俞欲入,姊止之曰:“吾家不幸,罹此大疫,付之于命,无可奈何,何为甘心召祸?”俞不听,推户径前,见门内所奉神像,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俞为姊言:“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安可复加闭塞,不通内外!”即取所携苏合香丸十余枚,煎汤一大锅,先自饮一杯,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巫入,讶门开而具撤,作色甚怒。俞奋身出,掀髯瞪眼,叱之曰:“汝何物人,敢至此!此家子弟皆幼,病者满屋,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用意安在?是直欲为盗尔!”顾仆缚之,巫犹哓哓①辩析,将致之官,始引伏请罪。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于是鞭之三十,尽焚其器具而逐之。邻里骇慑,争前非诮②,俞笑不答。翌日,姊一家脱然,诮者乃服。 又尝适县,遇凶人凌弱者,气盖一市。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后累举③,恩得缙云主簿④以卒。终身不娶妻妾,亦奇士也。    (选自宋·洪迈《夷坚志》,有删改)  【注】①哓哓(xiāo):争辩的声音。②诮:责问。③累举:连续应举。④主簿:官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过谒伯姊(拜访)          B.俞释其缚(捆绑)C.是直欲为盗尔(只,仅仅)      D.争前非诮(责怪,非难)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将致之官       辍耕之垄上C.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为之不平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2)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4.奇士陈俞的“奇”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巫师?十、阳桥与鲂第22页共22页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错饵③,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选自刘向《说苑·政理》)【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纶错饵:垂下钓丝,安好钓饵。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过于阳昼(    )         ②子亦有以送仆乎(    )③请以送子(    )         ④夫扱纶错饵(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为鱼,薄而不美。 ②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宓子贱为政清正、知人善人的一组是()   ①过于阳昼②子亦有以送仆乎?③钓道奈何?④宓子贱曰:“善!”   ⑤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⑥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⑥D.④⑤⑥4.文中阳桥鱼和鲂鱼分别比喻什么人?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十一、戴胄犯颜①执法《资治通鉴》第22页共22页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2)天下无冤狱狱()3.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4.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5.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十二、鸣机夜课图记(节选)(清)蒋士铨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①,皆成诵②。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③。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④第22页共22页 ,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⑤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⑥。”铨诵声琅琅然⑦,争药鼎沸⑧,母微笑曰:“病少差⑨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注释】①《礼记》《周易》《毛诗》:都是儒家的重要经典。②成诵:能够背诵。③吟哦(é)声:读诗的声调。④不痊(quán):病体略微好转些。⑤凄楚:伤心。⑥斯解也:这就能消除我的忧愁了。⑦琅(láng)琅然:形容读书声的清晰响亮。⑧争药鼎(dǐng)沸:(读书声)与罐里煎药的滚沸声争响。鼎,古代的一种炊具。⑨差(chài):同“瘥”,病愈。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划两处。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暇更录唐宋人诗B.未尝寝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D.辄无言而悲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2)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5.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第22页共22页 十三、曹刿论战与廉范退敌(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望其旗靡()(2)会匈奴大入塞(  )  (3)俄而,斩首数百级(  )(4)范兵不敌(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划一处)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第22页共22页 参考答案:一、《张允济传》1.(1)孽:繁殖(生育)。(2)左右:下属(身边的人)。(3)诣:到……去(前往)。(3分,每小题1分)2.C(代词,他的。A对;在。B用;因为。D的;主谓之间,取独)3.(1)你自己有县令,我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呢?(2分,“尔”“何与为”各1分)(2)(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太太,(她)盖了小草屋看守葱。(3分,“道”“守”和“一老母种葱者”的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4.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3分)5.夜不闭户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2分,每空1分)译文: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怀归。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政权都不能解决这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了?”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牛的主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准备好到他妻子的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盗牛贼。允济召集村人将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头询问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另有缘故,恐怕被连累,指着那头强占来的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圆形草房在那里守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麻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窃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张县令,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喊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这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远近之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异。二、《寇准传》1.①适逢、正赶上。②才。(评分:每空1分,共2分)2.①宋太宗选取人才,会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常常会(被)第22页共22页 弃去不用。(重点词语:顾问、往往。2分)②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反问句式1分,“方”1分)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3分,答出三点即可)译文:寇准年少的时候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部传记。十九岁,考取了进士。宋太宗选取人才,会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常常会(被)弃去不用。有的人让寇准增加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后来考取了(进士),被授官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次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来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来)被征召到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皇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诉说利益与损害,皇帝更加重视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宫殿里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话语不符合(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因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三、《司马朗传》1.(2分)A(因为)2.(2分)C(“故意”有误)3.(4分)①谢:道歉。②异:认为……奇特(奇异)。③窃:私下。④去:离职,离开。4.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5.((1)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2分)(2)(2分)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得分点:虽、以。2分)译文:第22页共22页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四、《龚遂传》1.①“禽”通“擒”,捉拿。②轻视。2.D(结构助词,的)3.宣帝听了龚遂的回答,很高兴,回答说:“(既然)选用贤良的人,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重点词:说、固)4.宣帝:以貌取人,知错能改,重用贤才。龚遂:驯良能干,深谋远虑。译文:宣帝即位,过了几年,渤海附近郡县闹灾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太守制服不了他们。宣帝想要选一位能够治理渤海郡的人。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认为可用。宣帝就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那时龚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召见他时,只见他形貌矮小,与自己听到的不相符合,心里有点看不起他,就问他说:“渤海郡法纪废弛,为此我非常担忧。您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郡中盗贼,让我称心如意?”龚遂回答说:“渤海远在海边,没有受过圣朝的教化,那里的百姓饥寒交迫,而地方官吏又不加体恤,所以逼得皇上的子民盗用了皇上的兵器在水塘中戏耍罢了。如今不知皇上要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龚遂说:“我听说治乱民就像理乱绳一样,只有不操之过急,然后才能治理。我请求丞相和御吏大夫暂且不要用一般法令条文束缚我,让我能根据一切的方便自行处置。”皇上答应了他,又额外赏赐黄金,派他赴任。五、《孔子困于陈蔡》1.D(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应为“担心,忧虑”)2.B(就。A被;在。C表修饰;,表假设,如果。D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代词,代这件事)3.(l)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换成标点如下: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第22页共22页 4.①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人之不我信也”,是动宾倒装)②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修”“用”“丑”)(3分)5.“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有误。“使”假使,表假设。【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大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背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帑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子路名仲由勺字子路),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六、《陈涉世家》与《项羽本纪》1.纪传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1)素:向来(2)笞:用鞭子打(3)借第令:即使、假若(4)须臾:一会儿  3.D(做。A被;B筑;C被)4.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第22页共22页 5.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项羽本纪》参考译文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逃亡在外,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七、《六一居士传》1.(1)降职或远调(或:贬谪)(2)更改;改换2.D(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均为助词,的)3.(1)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2)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4.豁达开朗,淡泊明志。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避,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八、《郑板桥开仓济民》1.A(代指公文)(2分)2.(1)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报告申请,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2分)(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2分)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本题2分。答出两点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第22页共22页 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九、《奇士陈俞》1.B(绳子。2分)2.AD(A因为。B他;到。C顺承关系;转折关系。D替。4分,各2分)3.(1)(陈俞)把剩下的汤在房壁上下洒了一遍,撤掉了巫师的器具,端正地坐着来等待巫师。(2)陈俞解开他绑着的绳子,让他自己陈述自己的罪过,(他)请求私下受罚。(4分,各2分)4.奇士陈俞的奇:不相信巫术勇救大姐一家;行侠仗义抱不平;终身未娶妻妾。(回答两点即可。2分)巫师:招摇撞骗,蛊惑人心,外强中干。(2分)译文:陈俞字信仲,是临川人,为人豪侠好义。他从京师科举考试不中而归,去拜见他的大姐,正赶上大姐一家得了流行性传染病,关上房门等着死,不许别人来,别人也没有肯来的。陈俞想要进来,他的姐姐阻止他说:“我们家不幸,遭受这个大瘟疫,把生命交出去了,没有办法,你为什么甘心招来灾祸呢?”陈俞不听从,推开门径直上前,见房门里边供奉的神像,还供着香火很严肃,是巫师设置的。陈俞对姐姐说:“凡是瘟疫发生,本来因空气不流通污浊而传染人得病,怎么能够再更关严门,不通内外呢!”立即拿来自己带的十二枚苏合香丸,煮了一大锅汤,先自己喝了一杯,然后让姐姐和一家大小各自喝下,把剩下的汤遍洒在房壁上下,撤走了巫师的器具,端坐着来等待巫师。巫师进来,惊讶门打开着而他的器物撤走了,变了脸色很生气。陈俞立即起身走出,掀起胡子瞪大眼睛,斥责他说:“你是什么人,敢到这儿来!这家子弟都年幼,满屋都是病人,你用邪术炫惑人,使他们十多天病不好,用意是什么?这只是想要偷东西罢了!”回头让仆人捆上他,巫师还哓哓分辩不止,陈俞将把他送到官府,他这才伏下身子请罪。陈俞解开他的绑绳,让他自己陈述自己的罪过,他乞求私下受罚,陈俞于是用鞭子抽他三十下,全部烧了他的器具,赶走了他。邻里见此很惊恐,争着上前反对指责,陈俞笑着不答话。第二天,姐姐全家人病情好转,那些指责的人才服了。第22页共22页 陈俞又曾到县邑,遇到凶人欺侮弱者,他的气势压住了整个市集的人。陈俞为此而不平,挥拳打死了他而逃走。正赶上建炎元年大赦而得以免罪。后来连续应举,朝廷赐官为缙云县主簿,直至去世。他一生未娶妻妾,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十、《阳桥与鲂》1.①拜访。②有……用来的办法。③请允许我。④同"措",置放。"夫扱纶错饵"的意思是,举起钓竿,把鱼儿放在钓钩上。2.①这种鱼,瘦并且没味道。②这些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3.D(①叙述宓子贱拜访阳昼一事。②是宓子贱向阳昼的礼节性问话。③是宓子贱向阳昼请教钓道。)4.(1)阳桥指的是没有学识的奸诈小人,鲂鱼指的是把名利看得很淡的人。(2)从识别人角度看:小人尽阿谀奉承;君子稳健持重。从用人角度看:要知人善任,对君子要重之,对小人远之。译文:宓子贱要做单父县的县令了,他去拜访阳昼说:“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告诉我吗?”阳昼说:“我从小地位低下,不懂得治理人民的办法。但是我有两条钓鱼的经验,用来送给您。”子贱说:“你钓鱼的经验是什么?”阳昼说:“钓鱼时,垂下钓丝,安好钓饵,马上迎上来吞食的便是‘阳桥鱼’,这种鱼肉薄而味不美;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欲食又止的便是鲂鱼,这种鱼才是肉肥味又美的鱼。”宓子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说“妙!”宓子贱去上任,还没走到单父县,那些官员纷纷赶来在半路上迎接他。宓子贱催促手下人说:“快赶路,快赶路!这些人便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到了单父县,他去请出那些年高德重又有才能的人与他共同治理单父县。十一、《戴胄犯颜执法》1.A.2.(1)愤恨;(2)案件。3.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4.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5.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译文:第22页共22页 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被冤枉的人了。十二、《鸣机夜课图记》1.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2.C(C古义:两个词连用,把……作为、用作;今义:认为。A空闲;B睡觉;D总是,就)3.D(用。A他;的。B顺承关系;转折关系。C就;却)4.(1)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2)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起来。5.赞同。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平庸,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着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么,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着书在她床边读,这样她的病就会好起来。十三、曹刿论战与廉范退敌1.(1)倒下;(2)正遇上;(3)一会儿;(4)抵挡。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3.(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4.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分)用增加火炬的办法迷惑敌人,使敌退兵,并乘机击溃敌人。(2分)5.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译文:第22页共22页 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方式,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传送书信。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清晨前往阵前杀敌,斩敌首级数百个,死者上千人,由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第22页共22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