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ID:28086 2021-09-15 1 3.00元 14页 256.97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4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目前,内蒙古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内蒙古,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3.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第14页共14页,C.军队建设D.民族团结4.翻开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D.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5.1979年,粮食部下发通知,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除政府直接控制的粮食价格外,出现了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这反映出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解决D.国家经济体制有所调整6.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7.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8.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第14页共14页,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D.习近平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D.彻底消除“左”倾错误12.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13.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4页共14页,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4.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  )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其旨在(  )A.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B.大力发展面向大众的文艺C.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D.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钱穆《国史大纲》第14页共14页,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第14页共14页,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郑成功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14页共14页,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4)《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第14页共14页,——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摘自《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昆明日报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是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胜利的认识。参考答案第14页共14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解析】根据图示显示,中国外交增长最快的阶段在1970—1980年,1972年中日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大经合组织。故选D项。2.A【解析】根据题干“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生活之中,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故选A项。3.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涉及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故选A项。4.D5.D【解析】材料“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在1979年,第14页共14页,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计划体制下实行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放开粮贸市场,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B【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4年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B项正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A项错误;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1985年,C项错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1990年,D项错误。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表明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8.C【解析】由材料可知,“粮油关系”是计划经济控制下进行的,取消后,实现粮油供给与需求关系市场化,从而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A项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之前之后都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项不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D项不符合题意。10.B第14页共14页,【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提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8年,海南省设立为经济特区。所以,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B项符合题意。11.A【解析】平反冤假错案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B、C两项都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2.A【解析】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从1984年开始的,且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展开,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强调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材料的主旨是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要讲信义,可见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彰显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但是没有强调要把其始终摆在外交的第一位,故B项错误;材料侧重强调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今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去,没有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14.D【解析】①不符合“1987年”这一时间信息,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②不符合事实,排除;由两幅图片对比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③正确;材料中两幅图片说明中外的交流范围扩大,④正确。故D项正确。第14页共14页,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使中国影响了世界,故选C项。多极化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排除A项;我们仍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国和美国的工业对比数据,无法得出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的结论,排除D项。16.C【解析】根据材料“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强调在文艺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际上旨在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3)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势力的阻挠。(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文革”时期的相关史实,第14页共14页,可以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时代背景,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对外开放,世界科技革命影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可以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第二小问,根据上述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19.(1)元朝疆域广大,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重大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中国内部事务。根本目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方案有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两种,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根同源;“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等;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武力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台独分子的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等)20.(1)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倒逼”史例:如: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潮流。(8分,任答四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第14页共14页,据材料一“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小问,关键是要理解清楚“倒逼”的含义,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等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并结合所学,从符合人民利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理论作指导、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等角度分析。第14页共14页
同类资料
更多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