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word教案(6)
ID:26689 2021-09-13 1 1.00元 2页 16.00 KB
已阅读2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什么要这么关注学生如何描述呢,因为描述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化观察结果,更好地把握岩石的特征,以及去比较各种各样岩石的不同。这不仅是观察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在目标上是如此表述的: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可以根据岩石的特征来鉴别岩石的种类。在促进学生概念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安排是:学生观察岩石发现特征——特征补充(资料卡)——显著特征提炼归纳(树状图)。第一环节,老师是先方法再内容,这不仅是一种与旧知的衔接,更关注的是一种观念“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的形成。教师让每一个孩子观察一个岩石,虽然不能让孩子们都认识到6块岩石的特征,但在这里,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并针对性的实践。借用陈老师在研讨中的一句话:认识岩石,一节课能给孩子们多少呢?岩石学家一辈子都在探索中,有些岩石到现在还是搞不清楚呀!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从1个人研究一块岩石到聚焦个人发现,不仅考虑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的面,更关注的是不断丰富“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在这节课上用新的观察方法观察几种岩石还是不能获取对岩石的全面认识,于是引入了资料卡,这既是对岩石特征的补充,也是一种对岩石认识的新方法的展示,更是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能力的体现。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一环节,最好是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既相对的节约了时间(相比于全班交流),也充分的体会了同伴间的团结合作(学生对自己观察的那个岩石特征会有较深的认识,然后再介绍给其他同伴)。同时,这里也容易出现学生活动茫然的情况。因为资料卡的内容较多,而学生之前只观察一种岩石,解读资料卡时学生一时还不能提炼出来这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所以不能较明确的辨别是否是同一种岩石。但这一模糊的过程是需要的,至少学生头脑里已有了这些模型的印象,所以再出示树状图时,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卷入更有效,不至于出现跨度太大而思维停滞的情况。从资料卡到树状图就是让学生对这几种岩石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逐步提升,即是第三个概念的形成过程。 首先,实验指导,由于观察的内容全新而且很多新的概念难以理解,其次新的观察方法需要指导,要让学生明白然后在岩石观察中执行,有一定的难度,这里要求教师的指导要细致又省时高效。我尝试实行了图片辅助指导,由于要快速完成指导任务,图片又太小,学生浏览过后,还是不明白,操作中,学生对层理、条纹、气孔还是一筹莫展,图增了操作时的时间浪费;教材中,对岩石的观察内容中有岩石的颜色和岩石颗粒的颜色两个,同是颜色,在一起观察,前一个当然是岩石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观察岩石的第一印象;颗粒颜色是仔细对照分辨岩石的主要特征。为了能减轻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认为”颗粒颜色对岩石的辨认更为有用,课堂教学中,就将岩石的颜色观察内容删减了;另外还有一个岩石相互敲击的方法,这是分辨页岩和板岩的主要方法,但是板岩几乎都找不到,(其实自己不大懂)既然主体都没有,方法就不要算了,观察辨别岩石的方法本就很多,不可能一节课上都能够学完,既然如此就把这个也删减了吧。这样的结果是能够将岩石的显著特征-----岩石构造和结构能够观察得更细致、深入,虽然丢失了一部分内容但是在这两个观察得让面能够提高水平,不也是挺好。教材中,还有一个是表格的设计,我认为在课堂上解释完这个表格就非常困难了,然后学生填写表格也是一个麻烦,就尝试就这个表格也改了,这样一改,学生上课填写得的速度大幅加快。和学生一样,我对部分岩石的名称还是叫不出。本课教学确实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我。
同类资料
更多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word教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