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政治(新教材)二轮专题突破练15学会科学思维运用创新思维(带答案)
ID:63498 2021-11-17 1 3.00元 7页 27.40 KB
已阅读7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专题突破练十五 学会科学思维,运用创新思维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农民为了发家致富,进行了长期努力。他通过嫁接,将一片片单调枯燥的灵芝做成了漂亮精致的观赏盆景。由于盆景灵芝耐看,使用周期长,又蕴含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寓意,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前来采购,使该农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灵芝变身“黄金盆景”的事实说明(  )①人们在思维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③客观条件是人们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正确的思维促使实践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2021年4月,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目前趋势,“十四五”期间的年出生人口就可能会跌破1000万大关。保证预测正确的要求是(  )①尊重事实 ②预判科学 ③合理推测 ④敢于突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解题的时候,如果归纳、总结出一类习题的做法,以后再遇到这类题目的时候就能举一反三,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启示我们(  )①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形象地把握事物 ③着眼于事物的外部特征 ④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甲叫乙不要动,乙不动。甲说转过身来,乙不转。甲问为什么不转,乙说你叫我不要动,我怎么转呀!甲(  )①违反了同一律 ②违反了矛盾律 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④违反了排中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唯一的不同,是处处都不同。”这些观点(  )①违反了排中律 ②违反了矛盾律 ③自相矛盾 ④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202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于4月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针对碳达峰碳中和、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形势、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政策解读和分析预测。正确的预测(  )①以事实为根据 ②进行果断、不变的预判 ③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测 ④敢于突破一切思维束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从各地发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各地区经济普遍迎来“开门红”,主要指标明显回升。这一结论(  )①体现了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具有可检验性 ③具有预见性 ④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21年4月19日,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盛大开幕。某车企董事长、党委书记发布了“1+10”项重磅成果,即1套完整产业生态创新解决方案、3款全新整车产品、2款正式接受预订的顶级产品、5项关键技术和总成。这说明,企业应该坚持(  )①继承 ②有所发现 ③创新思路 ④创新成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育需要导师;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查找所需学习的内容,网络却在“倒”师。这种从导师到“倒”师的变化,要求我们(  )①勇于寻找新思路,抛弃传统 ②注意研究新情况,改变教育发展规律 ③与时俱进,坚持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 ④敢于在实践中创新,实现教育的自我超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科学家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它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这表明(  )①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是建立具体联系的基础 ②事物的联系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变化 ③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在实践中逐渐具备“人化”的特点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2.一个卖豆人,如果想尽办法也卖不出豆子,他就可以把豆子拿回家,浇水让它逐渐生长,长出豆芽后,就能改卖豆芽了;假如豆芽也没人买,那么不妨让它再继续生长,长成豆苗再去卖;假如豆苗也卖不动,那就继续让它长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搞成盆景来卖;假如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将它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卖豆人运用了发散思维 ②发散思维有利于人们解决问题 ③聚合思维让卖豆人总能发现生机 ④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科学家们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各样的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鱼鳃上都有一种能排除盐分的特殊组织,叫“氯化物分泌细胞”。正是这个组织,使得海鱼长期生活在海水中而肉却不咸。这是对各种各样的海鱼进行认识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这一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上述事例说明(  )①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对各种鱼的认识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要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④人们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4.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是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 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①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②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③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④逆向思维应该“合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有人认为,未来,VR无处不在。随着VR技术的发展,虚拟旅游已成为现实,实地旅行人次未来或会下降。这一观点(  )①运用了超前思维 ②运用了合理想象 ③过于超前 ④难以成为现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16.中药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其物质成分复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难以被国际医药界普遍接受。不少专家认为,只有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才能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8分)17.日本仙台高级法院对山形县酒田港原中国被强掳劳工案作出二审判决,以“《中日联合声明》放弃了中国公民的个人索赔权”为由,驳回了原告诉求。外交部发言人就此表示:“中国政府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是着眼于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作出的政治决断。我们对日本地方法院对这一条款任意进行解释表示强烈反对。这一解释是非法的、无效的。”(1)用形式逻辑的有关知识说明仙台高级法院对原中国被强掳劳工案判决中国公民败诉所犯的错误。(6分) (2)这一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18.有家生产编席的小厂,由于地毯盛行,编席订货量逐年减少,正面临着关门的危险。有一个技术人员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只要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编席,订单还是会接踵而来的。那么,设计新颖编席该从何处着手呢?经过认真思考,他提出:不妨试用塑料纤维编席子,再把闪闪发亮的金丝编织入席边,那一定会更好看。最后一种带金丝席边的编席问世了,这种新颖的席子不仅十分畅销,而且取得了专利。(1)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看,这个技术员的设计方法说明了什么?(8分)(2)该技术员的设计方法来自哪里?为什么?(6分) 19.传统方法种植大豆,行距一般在110厘米左右。一位大豆专家以“窄行”代替“宽行”,缩小大豆种植的行距,采用35厘米、30厘米甚至更窄的行距,以密植方式发挥大豆群体增产优势。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用这种方法种植的大豆密度增加了2至3倍,单位产量提高了23.5%,创造了每公顷7吨的高产。(1)这位大豆专家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6分)(2)我们能不能将大豆种植的行距缩小到5厘米甚至更小?为什么?(8分)20.2021年2月18日上午,郑州(国家)高新区召开2020年度政策兑现暨2021年国家自创区建设动员大会,总结高新区2020年及“十三五”经济工作,通报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对2021年度的经济工作进行安排,动员辖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勠力攻坚,奋力向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运用超前思维的特点,分析郑州(国家)高新区的相关安排的特点。(9分)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十五 学会科学思维,运用创新思维1.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作用的知识。将一片片单调枯燥的灵芝做成了漂亮精致的观赏盆景,体现了思维的能动作用,①正确;灵芝变身“黄金盆景”,使该农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体现了④;善于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是成功的重要保证,③错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②错误。2.B 解析尊重事实、合理推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预测,①③符合题意;②属于同义反复;④不能保证思维科学。3.B 解析通过具体试题,归纳、总结出一类习题的做法,做到举一反三,体现了规律,做到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没有涉及把握本质和规律,不符合题意。4.B 解析“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①③正确。②错误,因为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5.C 解析甲既让乙不动,又让乙转身,违反了矛盾律,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④。6.C 解析题中观点自相矛盾,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④。7.B 8.A9.D 解析材料强调创新解决方案、全新整车产品等,③④符合题意。10.D 解析这种形势的变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坚持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坚持创新,③④符合题意;①中“抛弃传统”犯了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错误;②中“改变教育发展规律”的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11.A 解析材料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也表明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①③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会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变化,②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不具备“人化”的特点,④错误。12.A 解析卖豆人在多种方案中进行优选,运用了发散思维,①②符合题意,排除③④。13.A14.A 解析材料显示了恰当的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明显错误,④与题意不符。15.A 解析题中观点基于科技发展,进行合理预测,①②符合题意,排除③④。16.答案①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 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角度研究其作用机理,从而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思维具有概括性。中药材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科学家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从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17.答案(1)仙台高级法院这种做法没有遵循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中国政府”和“中国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中国公民的对日赔偿权”悄悄换成“中国政府的对日赔偿权”,以中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为借口无视中国劳工的求偿权,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仙台高级法院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2)思维过程中,要遵循同一律,形成正确的结论。18.答案(1)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②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人意料地得到解决。(2)来自实践。因为从根本上说,创新思维的任何课题都来自实践;实践是创新思维的不竭源泉,实践的需要是创新思维最有价值的课题。19.答案(1)大豆专家以“窄行”代替“宽行”,以密植方式发挥大豆群体增产优势,启示我们: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的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往往会产生新的认识,获得创新性成果。(2)不能。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有规律的,逆向思维必须合“理”,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作物种植密度不仅涉及种植方式,还涉及作物品种、生长条件。大豆种植的行距不能太小是因为大豆生长需要合适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20.答案①郑州(国家)高新区的相关安排,是在基于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探索性构想。②郑州(国家)高新区的相关安排,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测。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复杂多变的,郑州(国家)高新区的相关安排的实现程度具有不确定性,需要立足实践、把握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促使规划安排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届高三政治(新教材)二轮专题突破练15学会科学思维运用创新思维(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