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无锡市江阴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ID:59877 2021-11-02 1 3.00元 14页 154.02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4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无锡市江阴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B.为减少或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作固硫剂C.为保持住宅小区整洁,将其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等杂物集中焚烧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2.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生铁制铁锅B.蜡烛燃烧C.木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D.石油分馏3.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B.ZnSO4C.NO2D.P2O5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取固体药品C.点燃酒精灯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5.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6.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和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8.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B.2Cu中的“2”表示两个铜原子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D.A12(S-2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9.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约占空气质量的78%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3H2- 一定条件 2NH3D.用生成物制得的氨水可用作化肥10.羟基磷酸钙【Ca5(OH)(PO4)3】是用来生产陶瓷的原料,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3C.+5D.+7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B.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D.钠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过滤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3.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人体吸入的气体全部都是氧气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C.人体呼出的气体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D.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4.我国制造的C919飞机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Si3N4)中,其中氮元素为-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4C.-3D.+315.小明测得某食盐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9%,如果以NaCl计算,则该盐水中所含NaCl的质量分数为(    )A.0.71%B.1.42%C.2.18%D.3.6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______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用______来验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17.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微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组同学利用提供的.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1)小红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她认为原溶液没有变质,你认为小红的结论合理吗?理由是______;(2)小明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并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______滴入试管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小明认为这瓶溶液已经变质了.(3)小方提出氢氧化钠溶液是完全变质了吗?针对这个问题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实验,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红,得出结论,试液中还有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通过上述探究,小组同学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______保存.18.臭氧(O3)可用于医用消毒,生产臭氧的主要过程如图。(1)从微粒的角度解释,O2与O3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2)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Ⅱ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19.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   350mL,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1)装置连接好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 mL,说明实验成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为______.(4)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实验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弹簧夹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0.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性,小强进行下面的实验:步骤一:如图1所示:问题:Ⅰ:实验(3)中,滤纸条的变化情况是:______。Ⅱ:分析上面三个实验的现象,简单解释滤纸变红的原因?______。步骤二:小强用剪刀在滤纸上剪取一条长滤纸,并在滤纸条上间隔地滴入酚酞溶液,然后放进试管里。最后用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塞住试管(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问题:Ⅰ:上面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分子______。Ⅱ:该实验还说明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反思与交流:(1)步骤一在整个探究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三个实验中没必要做的实验是______。(2)有人说:“在实验步骤一中,要获得‘酚酞遇氨水变红’这个结论不是很严密,因为滤纸变红,有可能跟滤纸中某种化学成分有关。具体地说,有可能是酚酞跟氨水作用,生成的某种物质再跟滤纸中的该种化学成分发生作用而使滤纸变红。”你同意上面说法吗?答:______。为了验证他(她)的说法,你补做的实验是(请简单写出实验过程)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说法正确;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说法正确;C、将其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等杂物集中焚烧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体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判断;C、杂物集中焚烧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D、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了解哪些行为会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2.答案:B解析:解:A、生铁制铁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其中的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木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铁制铁锅、木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石油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判断元素种类,带“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不带“金”字旁的为非金属元素,汞为金属元素。A、H2SO4中含有氢、硫、氧三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 B、ZnSO4中含有的锌元素为金属元素,B正确;C、NO2中含有的氮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C错误;D、P2O5含有的磷元素和氧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错误;故选:B。  4.答案:D解析: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到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故B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C错误。D、向试管内滴加药品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的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防止污染滴管,故D正确。故选:D。A、根据取用液体的方法分析;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分析;D、根据滴加液体的方法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答案:D解析:解:A、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不是元素,说法错误;B、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不相同,说法错误;C、表示的是原子,不是阳离子,说法错误;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说法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7.答案:D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答案:A 解析: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所以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Cu中的“2”表示两个铜原子,故B正确;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C正确;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所以A12(S-2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故D正确。故选: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9.答案:D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3H2- 一定条件 2NH3;A、该反应有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不正确;B、“”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B说法不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一定条件 2NH3,故C说法不正确;D、用生成物制得的氨水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D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学会阅读分子的模型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图形判断分子原子构成和化学式,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5+(-1)+3x+(-2)×4×3=0,则x=+5价。故选: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羟基磷酸钙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1.答案:C解析:解:A、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说法正确;B、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错误;D、钠原子和硫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的因素金分析解答即可。加强对物质性质差异因素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A解析:解:A、相互刻画时,纯铜片痕迹更明显,说明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不正确;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两种物质相互刻画,痕迹更明显的硬度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滤需要理由玻璃棒引流;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答案:A解析:解:A.人体吸入的气体是空气,选项说法错误;B.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选项说法正确;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选项说法正确;D.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根据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所以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应根据这三种气体的性质: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小水滴来进行实验.本道题是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题目比较简单,但语言叙述起来却比较繁琐,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14.答案:B解析:解:氮元素为-3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3)×4=0,则x=+4价.故选: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Si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15.答案:D解析:解: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58.5×100%≈60.7%;则该盐水中所含NaCl的质量分数为:2.19%÷60.7%=3.61%.故选D.先计算出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食盐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能力.16.答案: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解析: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结合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答案: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盐酸;有气泡冒出;氯化钙溶液;CaCl2+Na2CO3=CaCO3↓+2NaCl;密封 解析:解:(1)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这瓶溶液已经变质了;(3)先加入氯化钙等溶液可以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又可以除去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看是否变色,从而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4)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应密封保存.答案:(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盐酸  有气泡冒出(3)氯化钙溶液   CaCl2+Na2CO3=CaCO3↓+2NaCl(4)密封(1)根据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解答;(3)先加入氯化钙等溶液可以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又可以除去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看是否变色,从而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应密封保存解答.此题是一道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18.答案:分子种类不同 3O2- 放电 2O3 物理解析:解:(1)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O2与O3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2)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方程式是:3O2- 放电 2O3;(3)Ⅱ中发生的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分子种类不同;(2)3O2- 放电 2O3;(3)物理。(1)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考虑;(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3)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19.答案:打开止水夹,用手握住集气瓶,如果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 4P+5O2- 点燃  2P2O5 110 ;逐渐增大至大气压 CD解析:解:(1)装置连接好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手握住集气瓶,如果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2P2O5.(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因此300mL空气中含有氧气的体积约为60mL,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60mL=110mL,说明实验成功.打开弹簧夹后,随着水的不断进入,集气瓶内压强不断增大,最终增大至和大气压相等.(4)A.实验过程中,如果不使用弹簧夹,会导致燃烧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气体膨胀外逸,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能换成木炭,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水不能充满集气瓶,说明空气中除去氧气外还含有其它物质,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打开止水夹,用手握住集气瓶,如果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2)4P+5O2- 点燃  2P2O5;(3)110 mL;逐渐增大至大气压;(4)C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放热,生成五氧化二磷;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0.答案:变红 氨水显碱性 滤纸上酚酞液点,从试管口到试管底依次逐滴变红 在不断的运动 挥发性  把滤纸变红的影响因素排除,只是酚酞和氨水的作用结果,更好地为实验步骤二探究分子的运动性作好准备 实验(1) 同意 让酚酞与氨水直接接触,观察现象,若不变红,说明他(她)的猜想正确;若液体变红色,说明滤纸变红跟滤纸本身无关解析:解:实验步骤一:Ⅰ、酚酞遇碱性液体变红色,实验现象为变红;Ⅱ、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试纸变红的原因是:氨水显碱性;实验步骤二:Ⅰ、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图2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是:滤纸上酚酞液点,从试管口到试管底依次逐滴变红,说明分子具有运动性;Ⅱ、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所以氨水具有:挥发性;反思与交流:(1)题中需要验证酚酞遇碱变红色,需要排除水的干扰,所以需要做的对比实验为:把滤纸变红的影响因素排除,只是酚酞和氨水的作用结果,更好地为实验步骤二探究分子的运动性作好准备,通过分析可知,实验1中验证的结论,在实验3中可以检验出来,所以实验(1)是多余的;(2)要验证变红色是否是酚酞的主要,只要让酚酞和氨水直接的接触即可,所以我同意上面的说法,验证方法是:让酚酞与氨水直接接触,观察现象,若不变红,说明他(她)的猜想正确;若液体变红色,说明滤纸变红跟滤纸本身无关。故答案为:实验步骤一:Ⅰ、变红;Ⅱ、氨水显碱性;实验步骤二:Ⅰ、滤纸上酚酞液点,从试管口到试管底依次逐滴变红;在不断的运动;Ⅱ、挥发性;反思与交流:(1)把滤纸变红的影响因素排除,只是酚酞和氨水的作用结果,更好地为实验步骤二探究分子的运动性作好准备;实验(1);(2)同意;让酚酞与氨水直接接触,观察现象,若不变红,说明他(她)的猜想正确;若液体变红色,说明滤纸变红跟滤纸本身无关。实验步骤一:Ⅰ、根据酚酞遇碱性液体变红色进行分析;Ⅱ、根据氨水显碱性进行分析;实验步骤二:Ⅰ、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反思与交流:(1)根据实验操作中的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和需要验证结论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应用的原理,然后将题中的问题对照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同类资料
更多
2020-2021学年无锡市江阴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