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淄博市周村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ID:59918 2021-11-02 1 3.00元 24页 198.81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4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淄博市周村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B.镁条与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氢气C.硝酸铵溶于水后导致温度降低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电器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扑灭B.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一起撒在花盆中可同时补充氮肥和钾肥C.洗涤灵清洗盘子油污时油污溶解在洗涤灵中D.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减少有害气体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向氯化钠(NaCl)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少许食盐,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向5ml水中滴入一滴花生油振荡,再滴入4滴洗洁精振荡,可形成溶液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固体:氯化钠、碳酸钙、高锰酸钾B.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C.液体:豆油、酒精、菜油D.固体: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如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B.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a的饱和溶液60g中含有溶剂50g 6.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40℃时,ZnSO4的溶解度41 g7.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15g的甲加入到50g水中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t3℃时甲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2℃时,有晶体析出D.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8.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铜加入少量硫酸中: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B.将硝酸铵固体放入足量水中: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放出热量C.向氢氧化铁固体中加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放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9.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10.分析下面的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有可燃性B.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说明CO2有酸性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1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规范的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操作要求的是(    ) A.测定石灰水的pHB.稀释浓硫酸C.称量NaOH固体D.溶解NaCl12.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膜法可淡化海水,其原理与过滤的原理相似,都是选择合适的孔径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粒子(或颗粒)分开B.海水制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将镁离子沉降聚集C.近年来海水因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增加而酸化。因为这些氧化物溶于海水中会使海水pH值增加D.海水酸化严重将影响珊瑚和其他分泌碳酸钙的海洋生物生存,因为海水氢离子的浓度增加,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钙外壳会遭到破坏13.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14.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根据上述实验,得到的错误结论是(    )A.③④溶液为饱和溶液B.④中再加15g水又可以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C.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15.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 调为7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16.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中,分别通过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溶剂这三种方法,均可使其不饱和洛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溶液甲B.溶液丙C.甲和丙的混合溶液D.丙和乙的混合溶液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20℃时A的溶解度为30B.60℃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D.60℃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A>C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休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25g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B.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a2+、Cl-B.Ba2+、SO42-、Cl-C.NH4+、H+、OH-D.H+、Na+、CO32-20.下列各组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案或仪器用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别实验方案或仪器用品实验目的A带火星的小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B加肥皂水,观察泡沫、浮渣鉴别软水和硬水C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鉴别H2和CH4D将铜丝伸入溶液中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种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同。(2)欲将t1℃时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_(填A、B、C)相似。(4)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5)t2℃时,100g 20%的B溶液再加______g B可以恰好配成饱和溶液。(6)t2℃时,将三种物质各a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2.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甲、乙、丙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依次为Mg、NaOH、CO2。(2)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3)写出硫酸转化为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______,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0分)24.已知A、B是两种盐,B的组成元素比A的组成元素多一种;A与B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同的X、Y、Z三种产物,其中X是无色无味气体,Y和Z是生理盐水的两种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Y和Z分别是______、______.(2)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仅用本题出现过的物质区分A、B两种盐的化学方法是______.25.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实验活动)(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大家都点头认同。(提出问题)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解释结论)(1)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______(填名称)。(2)戊同学: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3)乙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因此他断定A是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深入交流)(4)甲同学: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32-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______(如图,填a或b)。(总结归纳)(5)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有______或______或______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26.学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课本内容的学习基础上,化学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思考与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项目一】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发生反应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KOH也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K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项目二】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发生,设计了如下实验:(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______,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氢氧化钙与少量水混合得到)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理由是______。【项目三】在完成项目二后,将两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综合提升】实验室中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_(填字母)。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氯化氢d.氧气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27.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在2.0%~4.3%之间,钢中碳的含量在0.03%~2%之间.某兴趣小组同学取铁合金样品5.7g(假设只含铁单质及碳单质),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据计算回答(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2)加入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8.某化学自主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g石灰石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样品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反应前反应后实验数据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剩余溶液的质量16g30g41.6g(1)完全反应时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A、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故A正确;B、镁条与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氢气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所以硝酸铵溶于水后导致温度降低,故C正确;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B。A、根据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进行解答;B、根据镁条与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的氢气属于实验结论进行解答;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进行解答;D、根据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盐酸的性质、盐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别.2.答案:D解析: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A错;B、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不能一块使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B错;C、洗涤灵清洗盘子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C错;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减少有害气体,故D正确。故选:D。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B、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不能一块使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C、洗涤灵清洗盘子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3.答案:C解析:解:A、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A错;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B错;C、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所以加入氯化钠后,溶质和溶液质量都没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故C正确;D、洗洁精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D错。故选:C。 A、根据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考虑;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考虑;C、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考虑;D、根据乳化原理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饱和溶液是指在该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4.答案:A解析:A、氯化钠可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碳酸钙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为紫红色,能区分故A正确B、三种气体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但通入水后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故B不正确C、豆油菜油不能溶于水,酒精能溶于水,不能区分故C不正确D、三种物质均能溶于水,且都无现象,不能区分故D不正确故选A通过每组物质溶于水后的不同现象区分鉴别并判断.此题是基础的物质鉴别题,是对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现象的训练.5.答案:C解析:解:A、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下降型”,表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故A正确;B、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明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D、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时饱和溶液中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0:120;因此,t1℃时,a的饱和溶液60g中含有溶剂质量=60g×100120=50g;故D正确;故选:C。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利用图示的曲线的线型,判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改变情况;B、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利用图示的曲线,比较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利用图示的曲线,判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改变情况;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利用图示的曲线,查出t1℃时物质a的溶解度,得出此时饱和溶液中溶液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判断t1℃时,6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6.答案:A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N点对应的Mg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故A正确;B、M点在溶解度曲线上,对应的Mg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C错误;D、40℃时,Mg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g,大约是69.5g,故D错误。故选:A。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要能够正确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知识,再具体分析作答。A. 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在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甲。因此时,将15g甲加入到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甲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时甲的饱和溶液降低到时,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故答案为A。8.答案:A解析:解:A、氧化铜加入少量硫酸中,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铜有剩余,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将硝酸铵固体放入足量水中,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氢氧化铁固体中加水,氢氧化铁难溶于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酸铜溶液与铁丝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但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氧化铁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A解析: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D、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A。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0.答案:D解析:解: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不是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有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不能说明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钙能与硝酸银溶液、碳酸盐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氧气不具有可燃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答案:B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海水的利用的知识、酸的性质,酸性越强,pH越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利用膜法可淡化海水,其原理与过滤的原理相似,都是选择合适的孔径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粒子(或颗粒)分开,正确;B.海水制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将镁离子沉降聚集,正确;C.海水中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增加,可使海水中酸性增强,从而使海水酸化,pH减小,错误;D.海水中氢离子和碳酸钙可发生反应,可使海洋生物中碳酸钙外壳分解,正确;故选:C。  13.答案:A解析: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是反应物。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丁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4.答案:B 解析:解:①中溶液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再蒸发10g水,析出1g甲晶体,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共析出2.5g甲晶体,说明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A、③④均有晶体析出,均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④中共有2.5g晶体,则将析出固体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10g×2.5g1.5g≈16.7g,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实验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不能确定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故选项说法正确。D、①中溶液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①②中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①中的多,则①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③④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①~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根据①中溶液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再蒸发10g水,析出1g甲晶体,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10g水,共析出2.5g甲晶体,说明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甲晶体,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有一定难度,确定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明确一定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晶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C解析:解:A、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实验操作步骤改为①③④②⑤⑥不会影响形成沉淀和效果;故A正确;B、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B正确;C、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影响除掉多余的钡离子;故C不正确;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故D正确。故选C。 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进行分析,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除去的杂质的离子的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滴加顺序进行除杂,一般加碳酸根离子要放在加钡离子之后,可以将剩余的钡离子除去,除杂的结果,最后溶液中只剩余氯化钠,也就是氯离子和钠离子。16.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通过降低温度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说明了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由此可知: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溶剂能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B、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通过降低温度,不能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甲和丙的混合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能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丙和乙的混合溶液,通过降低温度,其不饱和溶液不能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题意可知,通过降低温度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说明了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B解析: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B、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D、60℃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A、应是:20℃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错误;B、60℃时,A、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故错误;D、60℃时,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则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A>C,水的质量是A
同类资料
更多
2020-2021学年淄博市周村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