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教案(共4课)(2020新版)
ID:19735 2021-09-11 1 2.00元 9页 61.00 KB
已阅读9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2.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12.点亮小灯泡【教材分析】亲手点亮小灯泡对学生来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掌握正确连接这些基本元件的方法。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猜测活动和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通过猜测手电筒的内部结构,用“小灯泡怎样亮起来的”这一问题直接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主题,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本课的教学目标。活动二,通过将电池、小灯泡和导线连成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比较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以此让学生知道闭合电路的共同特点,即需要形成一个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的闭合回路。教材既呈现了这些材料的实物图,也呈现了学生画的电路示意图,渗透着由实物图向抽象的电路图的过渡。活动三,用回形针、木板和图钉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用它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路的闭合和断开对小灯泡亮和灭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试试。活动四,观察手电筒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知道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一开始的猜测活动形成呼应,以巩固和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学情分析】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将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正确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示意图。2、尝试在电路中接人不同的用电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3、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的控制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探究,学会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正确连接方法。[难点]能够用语言归纳描述闭合电路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电路示意图。【教学准备】[教师]手电筒、小灯泡剖面图。[学生]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小灯座、木板、图钉、回形针、发光器(LED灯)、小电机、小电铃、制作手电筒套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活动1观察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工作时的样子,猜一猜它里面有哪些部件,说一说这些部件分别起什么作用。你们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手电筒亮起来呢?[设计意图]手电筒是学生经常见到或是玩过的一种照明小电器,是由电池、导线、开关、小电珠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用手电筒作为本单元的切人点,再合适不过。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直接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主题: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二、学习新知活动2连接简单电路1.提问:如果想让小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器材?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发实验器材。2.课件出示小灯泡的刨面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灯泡由哪儿部分组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9 3.学生思考:小灯泡哪个部分会发光?小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亮点亮小灯泡有没有关系?4.引导学生观电池。知道电池有正负极。在此基础上,学生思考电池的正负极和小灯泡上的两个连接点是否有联系。5.给学生提供数量不同的导线。(1)不提供导线,让学生直接将小灯泡和电池连接,说说为什么点不亮。(2)提供两根导线再次进行尝试。(3)挑战性的任务:用一根导线将小灯泡点亮。6.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连接方法,然后进行交流、比较和分析,从而认识到不同连接方法的共同之处就是形成了一个闭合电路。7.注意事项:提示学生不能直接用导线将电池正负极相连,以免造成电池短路。要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小灯泡是如何点亮的。8.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试着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连接简单电路: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发现电路的共性、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活动3制作一个简单开关1.提问:怎样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呢?2.增加一个开关”的操作活动。出示一个实验室用的电路开关,接入电路,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让学生观察开关的基本结构,说说它的工作原理。引人电池座,灯座等器材。3.学生讨论:怎样使用导线、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制作个简易开关?让学生利用已有材料制作一个开关,并尝试接入简单电路。4.注意事项:使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以免手被钉尖刺破。提醒学生在做电路实验时,只能使用电池,不能从插座接电,渗透安全用电教育。[设计意图]制作开关,并尝试接入简单电路,形成完整的简单电路: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活动4不同用电器构成的完整电路1.将LED灯、小电铃、小电机等用电器接入简单电路,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正确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2.认识更多的电路元件,用纽扣电池代替一般干电池。3.学生分析在新的用电器工作时,是如何形成闭合电路的。4.注意事项:有的用电器(如LED灯)接入电路时要区分正负极。[设计意图]将小灯泡换成LED灯,小电铃、小电机等,认识更多的用电器,有利于拓展认识。活动5拆解和组装小电筒1.教师提供多个外形不同的手电筒给学生分组观察和拆解。2.学生小组内讨论各部件的作用,教师总结。3.教师讲解开关。4.教师总结:手电筒的各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电路是一样的。[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学生学习简单电路知识后迁移应用到生活实际。三、延伸拓展观察生活中常见用电器,你还知道哪些用电器的原理,和家长说一说。【教学后记】9 13.导体和绝缘体【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2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单元以“简单电路”这个概念为主题,通过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有关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本课的内容以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为主,展开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结合前一课的简单电路,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经常直接使用或熟悉的物品——木条、金属、橡皮、硬币等物品预测它们的导电性能;指导学生做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实验,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辨别生活中的工具或电工材料,进行推测性分析;让学生针对构造进行分析,并判断推测分析是否正确。进一步检测人体、不同的水的导电性能。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导体和绝缘会转换;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知道电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又具有危险性,电的安全使用与人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如:空调、电扇、电脑等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通过前面《点亮小灯泡》,学生知道了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知道了怎样连接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发亮。形成了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也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3.借助验电球、LED发光器等材料作为检测工具,知道人体、自然界中的水是导体。【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学难点】认识人体和自然界中的水也是导体。【教学准备】[教师]验电球、螺丝刀、胶布、烧杯、电池、电池盒、导线、盐、水、课件。[学生]铅笔芯、塑料尺、硬币、橡皮、铁钉、竹签、木筷、瓷勺、铝箔、玻璃、导线、电池、电池盒。【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师:你们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如果爸爸在家正在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个螺丝刀,你会拿给爸爸那个呢?(一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有胶皮的不会导电)2.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哪些材料能导电。请大家观察桌上的导线,它们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各起什么作用?生观察并交流(导线里面的铜丝是为了导电,导线外面的塑料是为了防止漏电)3.课件出示物品:这些物品能够导电吗?请学生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里。师:请一个学生说出预测的结果,并请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质疑。9 师:要知道生活中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已经知道有关电路的简单知识。这节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教学目标兴趣,再引导学生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先预测再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二、学习新知(一)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我们可以利用上节课连接好的简单电路来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导电。怎么检测物品呢?(启发学生思考,并说出:拿这些物品连接两边的导线,看小灯泡是否发亮。如果灯泡发亮说明这个物品导电,如果不发亮说明物品不导电。)提问:做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出做实验的注意事项:(1)连接的简单电路只能用电池,不能用交流电(如家中电器用电)。(2)连接检测材料前先断开开关,连接好检测材料才合上开关。(3)连接时必须确保接触良好。(4)尽量用新电池,确保小灯泡能发亮。(5)注意用电安全。[设计意图]在做实验之前启发学生思考检测方案并一起制定出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要在学生说后修改并完善,并特别强调用电安全:只能用电池做实验。1.分小组安装检测装置。2.安装检测装置。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安装好检测装置,确保线路连接正确,通电过后小灯泡是亮的,为下一步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做好准备工作。3.结合同学们说的注意事项,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出示实验要求:①每次检测前都要确认检测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看小灯泡是否发亮。②将物品接入电路进行检测。遇到小灯泡不亮,不能马上下结论,应多接触几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③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共同记录。6.学生汇报后,教师问: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按是否导电怎样进行分类?先请学生说。7.小结: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木筷这些物品,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设计意图]把检测结果与预测情况对照可以看出我们预测时出错了多少,可以直观看出导体绝缘体的共性,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并引入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揭示课题,强调关键词。8.课件出示钳子、胶布、插座等图片,请学生说出这些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它们的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酌情补充。9.小结:凡是需要传输电流的地方,都应该用导体,通常还需要在导体外加上绝缘体。提问:为什么要在这些人体容易接触的部分加上绝缘体呢?(为了防止人体触电)提问: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生回答。[设计意图]明确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说出它们的作用,从而引出“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二)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1.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我们一起来检测人体是否是导体。学生检测装置检测,汇报检测结果。再用更加灵敏的仪器9 ——验电球来检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验电球”检测,强调要用手接触到球上面的触点。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手拉手,再次用验电球进行检测。最后请所有的学生手拉手(其中两人接触到球上面的触点),感受人体是否是导体。小结: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人体是导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电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用人体直接接触交流电,如果有人触电,其他人不能直接用手去拉。[设计意图]从一个学生用验电球检测,到一组学生手拉手检测,最后全部学生手拉手检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体也是导体,再次强调用电安全。并让学生知道,如果有人触电,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2.检验水的导电性能教师演示实验:用四节电池的电路分别检测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生根据实验情况汇报。体温:这些没有点亮小灯泡的水是否真的不导电?我们用更加灵敏的仪器“验电球”来试试。教师演示,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设计意图]教师先演示用四节电池的电路检测各种水的导电性能,再用验电器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自然界中的水都是导体。三、拓展延伸:安全用电教育1.师:之前我们用小灯泡电路检测了干木条,现在我们用更灵敏的“验电球”看看它导电吗?2.教师演示:干燥的木条用验电球进行检验;然后把它们浸湿,用验电球再次检验。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小结: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条件下会转换成导体。补充:玻璃在高温下也会变成导体,老化的塑料也易导电。[设计意图]前面检测了水的导电性能,再用验电器检测干木条和湿木条,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明白湿木条也导电。拓展活动导体和绝缘体的转换也就能更加容易理解。3.师:如果因电引起火灾,能用水去灭火吗?(生:不能)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安全用电!4、课后思考;课件图片上的救人方法对不对?【教学后记】14.电路暗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如果电能从一个点流到另一个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电的通路。2.了解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过程与方法]1.会用检测装置检测电路暗箱各触点之间的通断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初步推测电路暗箱内导线的连接情况。2.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能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进一步推测电路暗箱中的电路连接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用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9 【教学重点】知道如果电能从一个点流到另一个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电的通路。【教学难点】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能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进一步推测电路暗盒中的电路连接情况。【教学准备】电池(12)、电池盒(12)、导线(若干)、小灯泡(12)、灯座(12)个,科学记录表一张、初级电路暗箱(内部只有导线连接)、高级电路暗箱(增加灯泡和电池等电器元件)、螺丝刀【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导入(1)课前教师出示一根导线,同时PPT出示导线图片,回忆: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预设:外面用橡胶做的,不导电,里面是铜,能导电......(2)教师小结,同时展示上节课[科学概念]:像铁钉、铝箔这些物品,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物品,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2.新课引入(1)教师手握导线,追问:通过上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能清楚的了解了导线各部分的材料和作用,那么怎样判断握在老师手握着的导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呢?预设:①把老师的手掰开来看看......师:掰开来看只能看到导线的外层,那导线的内部呢?②检查一下......师:怎么检查?用什么方法检查?教师出示简单电路,正确连接后小灯泡发光发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说明路什么?预设:看到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教师小结:电能从电池的正极出发,流经导线、小灯泡、导线,再回到电池负极,构成了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教师手倾斜,边指简单电路图边讲解)(3)教师追问:现在,同学们知道怎么检查老师手握着的导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吧?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哦....将导线接入简单电路,如果灯泡亮了说明导线是连着的,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导线是断开的。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入新知识,慢慢建构断路和通路的[科学概念]。二、新授活动一:检测电路暗箱的触点间是通路还是断路?(初级暗箱)情景引入,现实生活中如果电路出问题了,我们就要从大型配电柜检查出现问题的区域,再逐步排查问题,PPT出示大型配电柜,大型配电柜都是有一个个的小箱子组成的,从外观上,我们无法看出内部连接情况,我们把这些小箱子叫做电路暗箱。出示任务:为了锻炼同学们的科学思维,老师课前为同学们设计来几个简单的电路暗箱,在不打开暗箱的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用图中所示的检测装置依次检测后,猜一猜电路暗箱的触点间是通路还是断路?并把可能的情况画在科学记录纸吧!解暗箱提示:①这个电路暗箱有4个触点,触点之间可能连接了导线,根据外接小灯泡的反应,判断暗箱里面两个触点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②依次按顺序检测,不遗漏。(亮打√)③将可能的连接情况画在科学记录纸上。小组活动。学生展示,教师适时讲解。设计意图:引入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电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反复实践,逐步建立通路和断路的这一[科学概念]。9 活动二: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出示简单电路图,提问: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教师演示。画图总结小灯泡亮度变化。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通路和断路后,引入不同连接的电路,为后续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解暗箱提供参考。活动三:检测电路暗箱的触点间的连接情况(高级暗箱)任务出示:为了挑战同学们的科学局限,老师课前还为同学们设计了几个高级的电路暗箱,在不打开暗箱的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检测电路暗箱的触点间的连接情况。①这个电路暗箱4个触点,触点之间可能连接了导线、小灯泡或电池等,根据外接小灯泡的反应,判断暗箱里面两个触点之间的情况。②依次按顺序检测,不遗漏。(亮打√)A—BA—CA—DB—CB—DC—D亮不亮更亮更暗③将可能的具体情况画在科学记录纸上。(除导线外根据情况添加灯泡和电池等。)2.小组活动。3.学生展示,教师适时讲解,从科学思维的角度正面积极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前面两个活动所学知识,让学生能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解电路暗箱。三、课堂小结1.学生谈一谈通过本堂课的学生,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什么?2.师:在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中,同学们用于挑战,缜密推测,但事实只有一个,我们只有一次次的的假设和验证才能更加接近科学事实,勇攀科学的高峰。【教学后记】15.生活中的电【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电》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学习了前面三课后,对简单电路有了比较完整的认知。本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前面所学到的有关电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从调查家用电器的电源展开活动,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了解交流电从哪里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交流电。并在学生充分了解了作为生活中常用的电源直流电和交流电后,指导学生应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做一个水果电池。最后强调生活中有关电和用电的安全知识。【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直流电和交流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不陌生,但交流电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却并不全面,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呈现交流电的产生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池里的电是直流电,插座里的电是交流电。2.交流电来自发电厂,发电厂通过电网把交流电输送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工农业的发展,现代交通的便利以及我们的生活都需要交流电。9 3.知道安全用电。【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交流电是从哪里来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交流电。[难点]利用铜片、锌片和水果做一个水果电池。【教学准备】[学生]铜片、锌片、橙子、导线、小灯泡、水果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备用铜片、锌片、橙子、导线、小灯泡,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课件出示图片:电脑、取暖器、电饭煲、电视机遥控器、计算器、遥控汽车、电子表等。2.分类游戏。下面这些物品,哪些是用电池里的电?哪些是用插座里的电?(抽两名学生上前拖动屏幕上的图片快速分类)3.教师讲述:我们发现生活中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都需要用电,有的是用电池里的电,有的是用插座里的电。它们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电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生活中的电。(二)师生互动学新知1.直流电和交流电(1)教师讲述:我们把电池里的电叫做直流电,插座里的电叫做交流电。为什么不同的用电器要选择不同的电源?(2)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小结:用电器的功率不同,它所选择的电源也不同,功率小的可以用直流电;功率大的只能用交流电。2.我们知道一般所用的家庭用电为220V的交流电。那么交流电是从哪里来的?(1)小组讨论汇报。(2)教师小结:交流电来自火电厂、太阳能电站、核电站、水电站、风力发电厂等。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发电厂和电站去了解一下。(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分别介绍各类发电厂)火电厂: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例如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资源枯竭、污染环境)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蕴藏丰富,不会枯竭,安全干净,环保)现阶段最理想的新能源。核电站: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厂。(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会产生放射性物质,要避免泄露)水电站:水力发电将水能转化为电能,可以综合利用水能资源,发电成本低,效率高,不污染环境。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小结: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输送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电能输送的途径:发电厂——升压变压器——高压电网——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3.哪些地方要用到交流电?抽生回答,交流。教师小结:工业、农业、交通、居民小区等都要用到交流电,电能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三)动手做一做1.学习了那么多有关电能的知识,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铜片、锌片、橙子、导线、小灯泡、水果刀(课件出示图片),你能利用这些材料做一个水果电池并点亮小灯泡吗?应该怎么做?(1)小组讨论制作水果电池的方法,交流,汇报。(2)教师补充小结:制作方法:①用水果刀把橙子切开(注意安全,小心不要切到手)。②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在橙子的两边,水果电池就做好了。③用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另一端分9 别连接铜片和锌片,一个利用水果电池作为电源的简单电路就完成了。④如果小灯泡不亮,再多用几个橙子。(3)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动手试一试。(4)为什么用橙子可以做水果电池呢?教师讲解: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是利用金属片置换出水果中酸性物质的氢离子,从而产生电荷。橙子酸性较大,所以可以做水果电池。我们在选择水果做水果电池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酸性较大的。(5)换成其他水果或蔬菜可以吗?例如苹果、西红柿、马铃薯。自己回家动手试一试。(四)安全用电下面的做法对吗?怎样做才安全呢?为什么?1.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对,一旦下起雨来,风筝线缠绕电极极易造成线路间的短路,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风筝容易挂上高压线或变压器,如遇到阴雨天致使风筝线绝缘能力降低,放风筝的人还可能当场触电。要是引下雷电,后果更加不堪设想。2.下大雨时到树下躲雨:不对,下雨天,大树相当于是避雷针,因为尖端放电原理,大树吸引雷电容易造成雷击。3.用湿抹布擦拭电灯:不对,用湿抹布擦拭电灯不安全,容易触电。4.我们在家里使用电器时,也要注意安全用电,不要把许多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不要连续使用较长时间,以免引发火灾。【教学后记】9
同类资料
更多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教案(共4课)(2020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