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一期末考试试卷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2)
2022年初一期末考试试卷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

七学生期末考试是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1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省(xǐng) 凫水(fú)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 (gá)

B.犁铧(huá) 告罄(qìng) 皑皑(ǎi) 忧心忡忡(chóng)

C.咿哑(yā) 砭骨(biān) 阴霾(mái) 叱咤风云 (zhà)

D.怂恿(sǒng) 驯良(xùn) 犷野(kuà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吁气 深遂 晦暗 变幻多姿

B.癫狂 崔巍 脐带 锋芒毕露

C.剽捍 庇荫 呵斥 语无伦次

D.斑斓 抽搐 疮痍 提心掉胆

3.下列 句子 中加点 成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敌人陷入地雷阵之中,进退维谷,非常狼狈。

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 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的睡莲尽态极妍。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 文化 传承。

B.各省已有23座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度汛安全的水库得到整修、重建,消除了安全

隐患.

C.因为我从小在临沂长大,所以王祥卧冰求鲤的 故事 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自言自语道: “等到你小学 毕业 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B. 领略过一次海风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味。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不意

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

C. 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

D. 其实,他们的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6.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狼》选自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

(2)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8)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8. 认真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禁烟令”开始实施后,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期中考试后,七年级(1)班召开家长会。作为班长的你正在门口引导家长进入教室,这时,一位男家长吸着烟准备进入教室。你应该说些什么来劝阻他?(30字左右)

请根据语境,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近。(3分)

祝福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给你送去凉爽; , ;祝福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给你送去温暖。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0题。(4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响毕绝 ( ) (2)宾客意少舒(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其一犬坐于前

B.其夫呓语 不能指其一端

C.妇拍而呜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敢哗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3.选出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文章 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本文既可当作场景描写的 记叙文 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 说明文 来读。

C.甲文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时,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艺人表演之“善”,属

于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14.第二段描写听众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6~18题。(8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 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8.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

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 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

(四)阅读文章,回答第19~22题。(15分)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 经验 。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 笔记本 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

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能神志清醒的本领。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11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12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13他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望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14他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却没有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

○15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16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文/巩高峰 有删改)

19. 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0. 赏析第○12段中的画线句子,并 说说 它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说说本文标题“等待那只手”的含义。(4分)

22. 老头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同作者相似的经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有人说生活是七色板,在这种神奇的七色板里,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还有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与温暖的阳光,听听身旁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 作文 。

要求:(1)根据题意,补全作文题目;(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地名、校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2分)C 2.(2分)B 3.(2分)C 4.(2分)B 5.(2分)A

(4分)(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阿廖沙 在母亲死后与姥姥相依为命 (每空1分)

7.(8分)

(1)闲敲棋子落灯花

(2)万里 赴戎机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深林人不知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青山独归远

(7)各领风骚数百年 (8)即更刮目相待(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8.(3分)示例:(2分)叔叔,您(你)好!欢迎您(你)来参加家长会。(1分)不过,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1分)请您(你)配合把烟熄灭,再进入教室,好吗?(1分)(要点:称谓合理,语言得体,语句通顺。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分)示例: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句式一致,表一清楚,句意连贯即可)

二、(一)10.(4分) (1)情感:喜爱(1分)体现情感的字是:怜(1分)

(2)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胸襟 和脱俗归隐的情怀。(2分)

(二)11.(3分)

(1)消失

(2)神情

(3)夹杂

12.(2分)A

13.(2分)C

14.(3分)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1分)“默叹”表明观众对表演者的赞赏,说明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1分)作用:从侧面描写观众举止神态的变化,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意近即可)(1分)

15.(5分) (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些。(2分)

(2)只听见屏风里抚尺响了一下,所有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喧哗的人 。(3分)

(三)16. (3分)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 (3分)(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结满枣子的树比作彩色的瀑布;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意思对即可。)

18. B (2分)

(四)

19.(3分)“我”与“老头”在列车上相遇;并误认为他是一个小偷;最后他 为“我”盖上外套,“我”深受感动。(每点1分)

20.(3分)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1分),烘托了“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2分)

21.(4分)一是指等待老头输“我”东西的手(2分);二是指等待父亲对孩子关心的手: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孩子对父亲的思念。(2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24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4分)

①安恬( ) ②和xù( )③zhào( )祸 ④称( )职

2.下面的词语中至少找出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谈笑风生 ②明察秋豪 ③忍俊不禁 ④多姿多采

⑤眼花嘹乱 ⑥自名得意 ⑦轻飞慢舞 ⑧不可思异

错别字

订 正

3.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0分)

①子曰:“不愤不启, 。”(《论语》八则)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

④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情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 )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⑧月色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4. 张林同学在放学路上遇到了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同学李晓东。李向他借钱去网吧,张林不想借,又不想伤害朋友。假如你是张林,怎样说才好呢?(3分)

答:

5.名著阅读:你一定认真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你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试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并举书中一个具体的事来说明(3分)

答: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三峡》,完成6-10题(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也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或王命急宣( ) 良多趣味( )

夏水襄陵 ( ) 属引凄异( )

7.选出与例句“春冬之时”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 至之市 B.久之,目似瞑 C. 默而识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1分)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3分)

答:

阅读课文《夏》的选段,回答11—13题(7分)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照射)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潮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11.选文开头的两个句子运用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答:

12.第3句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代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3.除了开头两句,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答:

阅读课文《斜塔上的实验》的选段,回答19—23题(8分)

教学之余,伽利略又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远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着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在地上。

14.选文叙写了伽利略的两大发现之一: 。(1分)

15.文中写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嘲笑、反对的态度,对表现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6.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

17.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语段或你对他的了解,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3分)

答:

阅读《早春之恋》一文,完成16—20题。(计12分)

(1)在残冬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渗露出来。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2)温湿的小南风,刚刚突破严冬的防线,便像涓涓细流一般向冰冻的土地温溢。大地渐渐暖和并苏醒,丝丝温馨湿润的水气从泥土的毛孔中蒸发弥散出来,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 胳肢窝只温柔地一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澌澌然地从山顶到山麓,再到村落,再淙淙地流入溪河湖海,醉心于横跨千里的春天的旅程。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跳的视线。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在这样的时节夜卧听雨,滴滴答答絮絮密密的天簌之声,将会洇湿无数浪漫的关于早春的梦境。早春的梦,其实就是封闭 已久的窗户被猛地推开,沉寂麻木的心灵迎着清新的空气自由地放飞;就是新孵的蝴蝶飞飞停停翩跹起舞,撩起红男绿女们郊游远足的浓浓兴致;就是在湖畔溪边浣纱的江南女子,纤纤的素手触摸到温温的水流的血脉,粉红的脸颊上荡漾的那份惊喜。早春就是这样,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3)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志模糊而暖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放眼远望,野草已经始发,但还没有完全显绿,猛地一看,依然是冬天的枯色。粗心大意的人,也许就这样放弃了探春的努力,在早春已经来临的时候,仍然怀着沉重的冬天的心情。对于早春的虔诚的恋者,却不会因为冬天设置的迷障,而错失一睹为快的赏心悦目的感受。春风乍起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应和季节的脉搏,扑进大自然的怀抱。这时是否能看到野草所渗透出来的绿色。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古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与其说古人“看见”草色,不如说古人以一种观赏的姿态感知到了野草生机始发的势头。这种若有若无却漫山遍野的绿意,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4)春天是四季的发轫(轫rèn,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而早春则是一段最宝贵最美好时光的起点。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18.本文作者引用韩愈的诗句,突出了春草具有“ ”的特点。而朱自清在《 春》中写出了春草的特点却是“ ”。(2分)

19.第(2)段中,有两句话描写出春雨“温柔”的特点,这两句话是 :“

”。(2分)

20.与朱自清的《春》相比较,本文少描写了哪两幅春景图?但是,本文作者已从春风、春雨、春草图中体味出生命成长的活力,在本文第(1)—(3)段中哪些语句能直接表达出这种活力?(写出3处的句子即可)(4分)

答:①少描写的两幅春景图:

②直接表达这种活力的句子:

21.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春风、春雨、春草的景致。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进行赏析,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

22.作者在文末写道:“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读了这段话,你定会产生感想。请你联系我们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2分)

答:

第三部分(40分)

23.作文

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一定有一件事情,使你一想起它来,心就怦怦地跳,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或者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愤恨得怒目圆睁,或者惊讶得目瞪口呆,或者羞愧得无地自容……请自选一个角度,题目自拟,要敞开心扉,讲真话,抒真情,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tián 煦 肇 chèn

2.(豪)毫(采)彩 (嘹)缭 (名)鸣 (慢)曼

3.略

4.张林,你向我借钱可以,但你去玩游戏却不能借给你,我不能害你呀。

5.先用几个词语来概括,1分。然后要举具体事例,2分。(没有具体事例不给分)

6.有时很 上(漫上) 连续 7.D

8.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9.清荣峻茂

10.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1.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到夏的过程,还通过对春天和夏天景物的对比表现夏天的特点,这些变化都是天气的热带来的。

12.用烘烤写出太阳的温度特别高,扣住夏季太阳的特征来写,突出夏热烈的特点;是指一般的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的高。

13.只找出句子不说明理由不得分,找出句子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14.自由落体定律

15.侧面表现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6. 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17.①不顾众人的“嘲笑”和反对,敢于实验 ②孩子时代就不轻信权威 ③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答对两个方面即可)

18.浅浅淡淡的草色(或:野草已经始发,但没有完全显绿。或:草色若有若无)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9.“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而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细着。”

20.①春花图,春早人勤图(或:迎春图) ②句子是:A.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B.(水汽)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 C. 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D. 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 E. 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只要任意选答出其中三处语句,就算对)。

2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选句准确,赏析恰当,语句通顺,就算对。选准句子2分,赏析理解3分。如果赏析见解独到,语句流畅,可另加奖励分2分。 22.此题也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扣住本文中心,特别是这句话所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初一学生学习实际来谈出自己的感想,突出早定目标、早下决心、三年后定能取得好成绩这个主旨,语句通顺,就算对。

23.略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

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

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

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

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

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

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

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

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2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峰峦(luán) 猛犸(mǎ) 顷刻(qīng) 踉踉跄跄(qiàng)

B.骸骨(hái) 静谧(mì) 偌大(ruò) 莽莽榛榛(zhēn)

C.哪吒(nuó) 一霎间(shà) 滑稽(jī) 骇人听闻(hài)

D.点缀(zhuì) 愕然(é) 粼粼(lín) 更胜一筹(chóu)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仃 沐浴 海枯石烂 头晕目炫

B.炫耀 嘈杂 忍俊不禁 小心翼翼

C.澄清 抖擞 轻飞漫舞 仙露琼浆

D.嘻戏 酝酿 险象叠生 盘虬卧龙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髀(大腿) 刹那(忽然,很快)

B.星汉(银河) 清冽(水清澈) 乌有(虚幻、不存在)

C.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菡萏(荷花) 溯流(逆流)

D.居数月(居,经过) 耸峙(峙,挺立) 差可拟(拟,相比)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以追忆的形式,用朴实的文字、平常的话语,写出了母爱的深厚,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D.《塞翁失马》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5.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C.卷云一丝一缕地漂浮着,有的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的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奔马,……真是姿态万千,变化多端。

D.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

7.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五颜六色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8. 下列诗文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D.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何其芳《秋天》)

评 卷 人

二、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完成9—12题。

①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 过 我的心灵。②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③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④我虽然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⑤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⑥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 封信 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⑦一个老师排除孩子 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 !⑧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9. 对文段第一句话,有下面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确实不知道这件事值不值得提,但为了丰富文章内容还是写上了它。

B.“不知道值不值得提”是说事情太小了,“那时还占据过我的心灵”是说自己小时侯不懂事,就当成大事了。所以给老师找了麻烦。

C.“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强调了事情小,而“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写出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D.作者知道这不是小事,很值得写,只是客气一下。

10.在文中 里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占有 慰问 援助 B.占据 慰劳 支援

C.占据 劝慰 支持 D.占有 慰问 支持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

B.蔡老师的慈爱、公平、伟大。

C.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和喜爱。

D.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的心情。

12.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 方式是

A.记叙 议论 B.描写 议论 C.描写 抒情 D.记叙 抒情

评 卷 人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13—16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3.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从上到下

14.这段文字主要描绘的是

A.山上秀美的景色 B.冬天小雪的秀美

C.雪后山景的秀美 D.小山的秀气和小雪的秀美

15.对选文中划横线的①②两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第二句写了树尖上雪落成的白花,是细节描写。

C.其中“呀”“吧”的口语词起到了让语言活泼起来的作用。

D.把“白花”比喻成“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

16. 选文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评 卷 人

期末考试语文初一上册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zhù)称职(chèn)窸窣(sū)陛下(bì)

B.匿笑(nì)迸溅(bèng)伶仃(lín)炫耀(xuàn)

C.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

D.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pá)头衔(xián)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峭璧闲情逸志惊慌失错踉踉跄跄

B.绵延心旷神怡获益匪浅骇人听闻

C.颤动更胜一愁豪不犹豫随声附和

D.愕然恍然大悟各得奇所鸦雀无声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C.绍兴黄酒是全国的黄酒产地。

D.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该书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C.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6.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7.诗文默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3)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4),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8)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请举出一例。(1分)

9.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2分)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的儿童。(2分)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2分)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也(4)教然后知困

12.句子翻译(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15——18题。(15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15.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2分)

【甲】【乙】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3分)

1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分)

1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6分)

(三)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19—22题。(15分)

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9.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3分)

20.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4分)[来源:学&科&网Z&X&X&K]

A处。

B处。

21.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2分)

(1)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2分)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2分)

22.材料链接

(1)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和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作为90后、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不少于50字)(4分)

四、作文(40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1.A2.B3.C4.D5.C6.B

7.(1).随风直到夜郎西(2).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为有源头活水来(4).烟笼寒水月笼沙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9.(1)《伊索寓言》(1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1分)

(2)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等故事(1分)

10.冰心(谢婉莹)(1分)泰戈尔(1分)

11.即时因此增长不通、理解不了

12.即使有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

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2分)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强不息。(2分)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甲:春花图乙:雪后的山

16.都用了空间顺序。(1分)

甲文:树上——花下——遍地(1分)

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

17.(1)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2分)

18.(6分)①妙在雪之小,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②妙在雪之色,例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③妙在雪之态,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19.(1)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2)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果。

(3)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答对一点得一分,共3分)

20.A: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2分)

B: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不慎燃烧了山上茶林,我和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打招呼。(2分)

21.(1)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写出了“我”对从身体到精神已经衰老的父亲的怜惜。(2分)

(2)把“我”对父亲去世的无穷悲伤之情喻为有形的坟上草,形象地抒写了“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2分)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

七学生期末考试是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1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省(xǐng) 凫水(fú)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 (gá)

B.犁铧(huá) 告罄(qìng) 皑皑(ǎi) 忧心忡忡(chóng)

C.咿哑(yā) 砭骨(biān) 阴霾(mái) 叱咤风云 (zhà)

D.怂恿(sǒng) 驯良(xùn) 犷野(kuà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吁气 深遂 晦暗 变幻多姿

B.癫狂 崔巍 脐带 锋芒毕露

C.剽捍 庇荫 呵斥 语无伦次

D.斑斓 抽搐 疮痍 提心掉胆

3.下列 句子 中加点 成语 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敌人陷入地雷阵之中,进退维谷,非常狼狈。

B.中国政府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肆意妄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 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D.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的睡莲尽态极妍。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 文化 传承。

B.各省已有23座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度汛安全的水库得到整修、重建,消除了安全

隐患.

C.因为我从小在临沂长大,所以王祥卧冰求鲤的 故事 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自言自语道: “等到你小学 毕业 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B. 领略过一次海风滋味的人,永远都忘不了这种滋味。不是吗,我的同志们?这不意

味着要过冒险的生活。

C. 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

D. 其实,他们的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经在他们之前先到过这里了。

6.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

(1)《狼》选自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

(2)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8)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8. 认真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禁烟令”开始实施后,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期中考试后,七年级(1)班召开家长会。作为班长的你正在门口引导家长进入教室,这时,一位男家长吸着烟准备进入教室。你应该说些什么来劝阻他?(30字左右)

请根据语境,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相近。(3分)

祝福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给你送去凉爽; , ;祝福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给你送去温暖。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

阅读理解(42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0题。(4分)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群响毕绝 ( ) (2)宾客意少舒(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其一犬坐于前

B.其夫呓语 不能指其一端

C.妇拍而呜之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无敢哗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3.选出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 文章 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本文既可当作场景描写的 记叙文 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 说明文 来读。

C.甲文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时,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艺人表演之“善”,属

于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14.第二段描写听众的动作、神态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6~18题。(8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 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8.下列对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时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C.文章主要写了路过的人们,对枣兴叹;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和朋友爬崖摘枣三件事。

D悬崖上的枣树”启发我们,梦想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 却总在召唤着你,鼓舞着我们前进。

(四)阅读文章,回答第19~22题。(15分)

等待那只手

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

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

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 经验 。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 笔记本 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茬儿、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

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

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能神志清醒的本领。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11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12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

○13他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望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14他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却没有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

○15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16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文/巩高峰 有删改)

19. 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0. 赏析第○12段中的画线句子,并 说说 它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说说本文标题“等待那只手”的含义。(4分)

22. 老头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同作者相似的经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3.有人说生活是七色板,在这种神奇的七色板里,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还有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与温暖的阳光,听听身旁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写一篇 作文 。

要求:(1)根据题意,补全作文题目;(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地名、校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2分)C 2.(2分)B 3.(2分)C 4.(2分)B 5.(2分)A

(4分)(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阿廖沙 在母亲死后与姥姥相依为命 (每空1分)

7.(8分)

(1)闲敲棋子落灯花

(2)万里 赴戎机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深林人不知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青山独归远

(7)各领风骚数百年 (8)即更刮目相待(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8.(3分)示例:(2分)叔叔,您(你)好!欢迎您(你)来参加家长会。(1分)不过,作为公共场所的学校已经全面禁烟。(1分)请您(你)配合把烟熄灭,再进入教室,好吗?(1分)(要点:称谓合理,语言得体,语句通顺。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分)示例: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句式一致,表一清楚,句意连贯即可)

二、(一)10.(4分) (1)情感:喜爱(1分)体现情感的字是:怜(1分)

(2)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胸襟 和脱俗归隐的情怀。(2分)

(二)11.(3分)

(1)消失

(2)神情

(3)夹杂

12.(2分)A

13.(2分)C

14.(3分)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1分)“默叹”表明观众对表演者的赞赏,说明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1分)作用:从侧面描写观众举止神态的变化,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意近即可)(1分)

15.(5分) (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些。(2分)

(2)只听见屏风里抚尺响了一下,所有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敢喧哗的人 。(3分)

(三)16. (3分)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 (3分)(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结满枣子的树比作彩色的瀑布;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意思对即可。)

18. B (2分)

(四)

19.(3分)“我”与“老头”在列车上相遇;并误认为他是一个小偷;最后他 为“我”盖上外套,“我”深受感动。(每点1分)

20.(3分)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1分),烘托了“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2分)

21.(4分)一是指等待老头输“我”东西的手(2分);二是指等待父亲对孩子关心的手: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孩子对父亲的思念。(2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24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4分)

①安恬( ) ②和xù( )③zhào( )祸 ④称( )职

2.下面的词语中至少找出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谈笑风生 ②明察秋豪 ③忍俊不禁 ④多姿多采

⑤眼花嘹乱 ⑥自名得意 ⑦轻飞慢舞 ⑧不可思异

错别字

订 正

3.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0分)

①子曰:“不愤不启, 。”(《论语》八则)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

④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情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 )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⑧月色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4. 张林同学在放学路上遇到了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同学李晓东。李向他借钱去网吧,张林不想借,又不想伤害朋友。假如你是张林,怎样说才好呢?(3分)

答:

5.名著阅读:你一定认真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你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试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并举书中一个具体的事来说明(3分)

答: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三峡》,完成6-10题(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也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或王命急宣( ) 良多趣味( )

夏水襄陵 ( ) 属引凄异( )

7.选出与例句“春冬之时”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 至之市 B.久之,目似瞑 C. 默而识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1分)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3分)

答:

阅读课文《夏》的选段,回答11—13题(7分)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照射)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潮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11.选文开头的两个句子运用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答:

12.第3句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代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3.除了开头两句,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答:

阅读课文《斜塔上的实验》的选段,回答19—23题(8分)

教学之余,伽利略又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远不会忘记。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着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在地上。

14.选文叙写了伽利略的两大发现之一: 。(1分)

15.文中写学生和有些教授对伽利略采取嘲笑、反对的态度,对表现伽利略的精神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6.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

17.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语段或你对他的了解,谈谈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里?(3分)

答:

阅读《早春之恋》一文,完成16—20题。(计12分)

(1)在残冬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渗露出来。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2)温湿的小南风,刚刚突破严冬的防线,便像涓涓细流一般向冰冻的土地温溢。大地渐渐暖和并苏醒,丝丝温馨湿润的水气从泥土的毛孔中蒸发弥散出来,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高山上的皑皑积雪,在凛冽的冬天里出尽了风头,而春风在她的 胳肢窝只温柔地一抓一挠,她便再也不能严肃不能正经,忍俊不禁地噗嗤一笑,霜冷的脸融化成粉红的花面,澌澌然地从山顶到山麓,再到村落,再淙淙地流入溪河湖海,醉心于横跨千里的春天的旅程。春雨细细地蒙蒙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的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跳的视线。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尔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在这样的时节夜卧听雨,滴滴答答絮絮密密的天簌之声,将会洇湿无数浪漫的关于早春的梦境。早春的梦,其实就是封闭 已久的窗户被猛地推开,沉寂麻木的心灵迎着清新的空气自由地放飞;就是新孵的蝴蝶飞飞停停翩跹起舞,撩起红男绿女们郊游远足的浓浓兴致;就是在湖畔溪边浣纱的江南女子,纤纤的素手触摸到温温的水流的血脉,粉红的脸颊上荡漾的那份惊喜。早春就是这样,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3)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早春尚不是百花竞艳百鸟鸣啭的时节,早春的标志模糊而暖昧,浅浅淡淡的草色,总让人们轻易地忽略她那轻盈而神秘的脚步,忽略那刚刚萌发的、若有若无的春意。放眼远望,野草已经始发,但还没有完全显绿,猛地一看,依然是冬天的枯色。粗心大意的人,也许就这样放弃了探春的努力,在早春已经来临的时候,仍然怀着沉重的冬天的心情。对于早春的虔诚的恋者,却不会因为冬天设置的迷障,而错失一睹为快的赏心悦目的感受。春风乍起的时候,他们必定会应和季节的脉搏,扑进大自然的怀抱。这时是否能看到野草所渗透出来的绿色。早春望草,须有一种望草的心情和敏锐的感觉。古诗云“草色遥看近却无”,与其说古人“看见”草色,不如说古人以一种观赏的姿态感知到了野草生机始发的势头。这种若有若无却漫山遍野的绿意,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4)春天是四季的发轫(轫rèn,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而早春则是一段最宝贵最美好时光的起点。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18.本文作者引用韩愈的诗句,突出了春草具有“ ”的特点。而朱自清在《 春》中写出了春草的特点却是“ ”。(2分)

19.第(2)段中,有两句话描写出春雨“温柔”的特点,这两句话是 :“

”。(2分)

20.与朱自清的《春》相比较,本文少描写了哪两幅春景图?但是,本文作者已从春风、春雨、春草图中体味出生命成长的活力,在本文第(1)—(3)段中哪些语句能直接表达出这种活力?(写出3处的句子即可)(4分)

答:①少描写的两幅春景图:

②直接表达这种活力的句子:

21.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春风、春雨、春草的景致。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进行赏析,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

22.作者在文末写道:“早春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在开花结果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读了这段话,你定会产生感想。请你联系我们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2分)

答:

第三部分(40分)

23.作文

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一定有一件事情,使你一想起它来,心就怦怦地跳,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或者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愤恨得怒目圆睁,或者惊讶得目瞪口呆,或者羞愧得无地自容……请自选一个角度,题目自拟,要敞开心扉,讲真话,抒真情,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tián 煦 肇 chèn

2.(豪)毫(采)彩 (嘹)缭 (名)鸣 (慢)曼

3.略

4.张林,你向我借钱可以,但你去玩游戏却不能借给你,我不能害你呀。

5.先用几个词语来概括,1分。然后要举具体事例,2分。(没有具体事例不给分)

6.有时很 上(漫上) 连续 7.D

8.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9.清荣峻茂

10.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1.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到夏的过程,还通过对春天和夏天景物的对比表现夏天的特点,这些变化都是天气的热带来的。

12.用烘烤写出太阳的温度特别高,扣住夏季太阳的特征来写,突出夏热烈的特点;是指一般的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的高。

13.只找出句子不说明理由不得分,找出句子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14.自由落体定律

15.侧面表现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6. 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17.①不顾众人的“嘲笑”和反对,敢于实验 ②孩子时代就不轻信权威 ③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答对两个方面即可)

18.浅浅淡淡的草色(或:野草已经始发,但没有完全显绿。或:草色若有若无)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9.“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她像一个温文而雅盈盈细步的小家碧玉,悄无声息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细着。”

20.①春花图,春早人勤图(或:迎春图) ②句子是:A.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B.(水汽)宛如绵延不尽的袅袅炊烟,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与勃发。 C. 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挪移和靠近,洋溢着生命萌动的灵气。 D. 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粹,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 E. 这种看似柔弱其实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早春的活力,从而对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只要任意选答出其中三处语句,就算对)。

2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选句准确,赏析恰当,语句通顺,就算对。选准句子2分,赏析理解3分。如果赏析见解独到,语句流畅,可另加奖励分2分。 22.此题也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扣住本文中心,特别是这句话所含的道理,并能联系初一学生学习实际来谈出自己的感想,突出早定目标、早下决心、三年后定能取得好成绩这个主旨,语句通顺,就算对。

23.略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你拿到试卷后,请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然后答卷。

一、 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在对应的田字格内写汉字。(4分)

( ) ( ) ( ) ( )

称职 栖息 玷污 枯涸 zhù níng qì m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及字义都正确的是( )(1分)

A、明察秋豪 “豪”读háo 意思是: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B、怡然自得 “怡”读yì 意思是:安适、愉快

C、可望不可及 “及”读jì 意思是:靠近、接触

D、苦心孤诣 “诣”读yì 意思是:(学业、技术)所达到的程度

3、下面语句都有语病,请在原文上修改。(4分)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

②、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③、新学期,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④、能否推进读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4、请根据同学的文学常识卡片,把下列作家和作品序号对应填在表格内。(3分)

作家:①朱自清 ②鲁迅 ③郭沫若 ④老舍 ⑤安徒生 ⑥泰戈尔

作品:①《金色花》 ②《济南的冬天》 ③《皇帝的新装》

④《风筝》 ⑤《春》 ⑥《天上的街市》

5、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分)

①、晏殊《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③、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古诗词鉴赏。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题。(6分)

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胜至哉,歌以咏志。

1、“以观沧海”的“观”字在全诗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2、诗人东临碣石,观看到了哪些景物?(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以大海自比,托物言志。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最能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面A、B诗句都是写秋景,然而写出的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诵读时的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请你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景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2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峰峦(luán) 猛犸(mǎ) 顷刻(qīng) 踉踉跄跄(qiàng)

B.骸骨(hái) 静谧(mì) 偌大(ruò) 莽莽榛榛(zhēn)

C.哪吒(nuó) 一霎间(shà) 滑稽(jī) 骇人听闻(hài)

D.点缀(zhuì) 愕然(é) 粼粼(lín) 更胜一筹(chóu)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仃 沐浴 海枯石烂 头晕目炫

B.炫耀 嘈杂 忍俊不禁 小心翼翼

C.澄清 抖擞 轻飞漫舞 仙露琼浆

D.嘻戏 酝酿 险象叠生 盘虬卧龙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髀(大腿) 刹那(忽然,很快)

B.星汉(银河) 清冽(水清澈) 乌有(虚幻、不存在)

C.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菡萏(荷花) 溯流(逆流)

D.居数月(居,经过) 耸峙(峙,挺立) 差可拟(拟,相比)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以追忆的形式,用朴实的文字、平常的话语,写出了母爱的深厚,也对生命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D.《塞翁失马》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5.下列各句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C.卷云一丝一缕地漂浮着,有的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的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奔马,……真是姿态万千,变化多端。

D.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

7.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五颜六色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8. 下列诗文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D.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何其芳《秋天》)

评 卷 人

二、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完成9—12题。

①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 过 我的心灵。②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③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④我虽然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⑤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⑥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 封信 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⑦一个老师排除孩子 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 !⑧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9. 对文段第一句话,有下面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确实不知道这件事值不值得提,但为了丰富文章内容还是写上了它。

B.“不知道值不值得提”是说事情太小了,“那时还占据过我的心灵”是说自己小时侯不懂事,就当成大事了。所以给老师找了麻烦。

C.“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强调了事情小,而“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写出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D.作者知道这不是小事,很值得写,只是客气一下。

10.在文中 里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占有 慰问 援助 B.占据 慰劳 支援

C.占据 劝慰 支持 D.占有 慰问 支持

11.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

B.蔡老师的慈爱、公平、伟大。

C.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和喜爱。

D.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的心情。

12.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 方式是

A.记叙 议论 B.描写 议论 C.描写 抒情 D.记叙 抒情

评 卷 人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13—16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3.这段文字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从上到下

14.这段文字主要描绘的是

A.山上秀美的景色 B.冬天小雪的秀美

C.雪后山景的秀美 D.小山的秀气和小雪的秀美

15.对选文中划横线的①②两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第二句写了树尖上雪落成的白花,是细节描写。

C.其中“呀”“吧”的口语词起到了让语言活泼起来的作用。

D.把“白花”比喻成“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

16. 选文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评 卷 人

期末考试语文初一上册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zhù)称职(chèn)窸窣(sū)陛下(bì)

B.匿笑(nì)迸溅(bèng)伶仃(lín)炫耀(xuàn)

C.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

D.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pá)头衔(xián)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峭璧闲情逸志惊慌失错踉踉跄跄

B.绵延心旷神怡获益匪浅骇人听闻

C.颤动更胜一愁豪不犹豫随声附和

D.愕然恍然大悟各得奇所鸦雀无声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C.绍兴黄酒是全国的黄酒产地。

D.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该书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C.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6.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7.诗文默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3)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4),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8)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请举出一例。(1分)

9.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2分)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的儿童。(2分)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2分)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虽有嘉肴(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也(4)教然后知困

12.句子翻译(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2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15——18题。(15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15.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2分)

【甲】【乙】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3分)

1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分)

1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6分)

(三)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19—22题。(15分)

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然后,叫我过去磕头。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A父亲怒喝一声:“头点地!”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父亲口气稍有缓和:“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乡亲们走了。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头点地!”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9.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3分)

20.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4分)[来源:学&科&网Z&X&X&K]

A处。

B处。

21.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2分)

(1)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2分)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2分)

22.材料链接

(1)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和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作为90后、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不少于50字)(4分)

四、作文(40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1.A2.B3.C4.D5.C6.B

7.(1).随风直到夜郎西(2).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为有源头活水来(4).烟笼寒水月笼沙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9.(1)《伊索寓言》(1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1分)

(2)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等故事(1分)

10.冰心(谢婉莹)(1分)泰戈尔(1分)

11.即时因此增长不通、理解不了

12.即使有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

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2分)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自强不息。(2分)

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甲:春花图乙:雪后的山

16.都用了空间顺序。(1分)

甲文:树上——花下——遍地(1分)

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分)

17.(1)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2分)

18.(6分)①妙在雪之小,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②妙在雪之色,例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③妙在雪之态,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

19.(1)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2)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果。

(3)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答对一点得一分,共3分)

20.A: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2分)

B: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不慎燃烧了山上茶林,我和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打招呼。(2分)

21.(1)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写出了“我”对从身体到精神已经衰老的父亲的怜惜。(2分)

(2)把“我”对父亲去世的无穷悲伤之情喻为有形的坟上草,形象地抒写了“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2分)

2022年初一期末考试试卷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