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4、公转的意义:

(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细描述如下:

1、地球的自转:地球沿着自西向东的轴线进行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这种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以及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变化。恒星日是以一颗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2、地球的公转: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进行公转,周期为365天6小时9分钟。这种公转导致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昼夜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角的周期性变化。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有所不同,分别为每秒29.7公里和29.3公里。

3、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轴线相对于其公转轨道的平面倾斜,这个角度被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度27分。这种倾斜导致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季节的出现,以及昼夜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角在一年内的变化。

4、地球的极移:地球的极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一个小的圆形路径在地球表面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极移。极移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物理过程和外部力矩的作用所致,包括地球的自转、月球的引力、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引力等。

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指导(含图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3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

科学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整理

地球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背会这套资料考满分如探囊取物尔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4、公转的意义:

(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详细描述如下:

1、地球的自转:地球沿着自西向东的轴线进行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这种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以及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变化。恒星日是以一颗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2、地球的公转: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进行公转,周期为365天6小时9分钟。这种公转导致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昼夜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角的周期性变化。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有所不同,分别为每秒29.7公里和29.3公里。

3、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轴线相对于其公转轨道的平面倾斜,这个角度被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度27分。这种倾斜导致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季节的出现,以及昼夜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角在一年内的变化。

4、地球的极移:地球的极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一个小的圆形路径在地球表面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极移。极移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物理过程和外部力矩的作用所致,包括地球的自转、月球的引力、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引力等。

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指导(含图表)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3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

科学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整理

地球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背会这套资料考满分如探囊取物尔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的运动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