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目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求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这份教案是针对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堂实际情况编写,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的认识,能正确地读、写、比较和排列各种数。

2.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能用各种单位测量时间和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数的认识(1):教师通过图形、实物、数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数的存在和作用,从而形成对数的认识和理解。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数的认识(2):教师通过数字的大小、形态、数量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字的读法、写法、比较和排列方法。采用分类、比较、填空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字的印象和认识。

3.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教师通过实物、图形、数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采用口算、练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加减能力和运算技巧。

4.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长度活动,让学生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掌握各种时间和长度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方法。采用实践、测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时间和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字的读法、写法、比较和排列方法,提高数字意识和计算能力。

2.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加减能力和运算技巧。

3.时间和长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掌握各种时间和长度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方法,提高测量和换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数的认识。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提高数字认知速度。

(2)教师出示不同形态的数字,让学生辨认并说出读法和写法。

(3)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列。

2.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1)教师出示实物、图形等,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2)教师出示加减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3.时间和长度的概念。

(1)教师出示各种时间和长度单位的图示,让学生了解各种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方法。

(2)教师出示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进行测量和换算练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考核,检查学生对数的认识、加减法的掌握和时间、长度的测量和换算能力。

2.教师通过小组竞赛、个人表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

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

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练习:

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情境: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伴随着美丽的秋景引入蚂蚁围绕树叶跑步

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古诗、美景引入,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二)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

活动一:描一描,画一画,引出周长的含义。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

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

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周长。

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

点评:

1、创设情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无论是描树叶、量腰围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周长,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动手操作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很强的实践性。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量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圆形、月亮形、腰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

求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目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求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这份教案是针对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堂实际情况编写,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的认识,能正确地读、写、比较和排列各种数。

2.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能用各种单位测量时间和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数的认识(1):教师通过图形、实物、数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数的存在和作用,从而形成对数的认识和理解。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数的认识(2):教师通过数字的大小、形态、数量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字的读法、写法、比较和排列方法。采用分类、比较、填空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字的印象和认识。

3.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教师通过实物、图形、数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采用口算、练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加减能力和运算技巧。

4.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长度活动,让学生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掌握各种时间和长度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方法。采用实践、测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时间和长度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字的读法、写法、比较和排列方法,提高数字意识和计算能力。

2.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加减能力和运算技巧。

3.时间和长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掌握各种时间和长度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方法,提高测量和换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数的认识。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提高数字认知速度。

(2)教师出示不同形态的数字,让学生辨认并说出读法和写法。

(3)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进行排列。

2.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1)教师出示实物、图形等,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2)教师出示加减式,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3.时间和长度的概念。

(1)教师出示各种时间和长度单位的图示,让学生了解各种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方法。

(2)教师出示实物和图形,让学生进行测量和换算练习。

五、教学评估。

1.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考核,检查学生对数的认识、加减法的掌握和时间、长度的测量和换算能力。

2.教师通过小组竞赛、个人表演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时间:7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

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

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第3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练习:

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

情境: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伴随着美丽的秋景引入蚂蚁围绕树叶跑步

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古诗、美景引入,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二)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

活动一:描一描,画一画,引出周长的含义。

“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

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

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周长。

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

点评:

1、创设情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无论是描树叶、量腰围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周长,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动手操作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很强的实践性。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量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圆形、月亮形、腰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

求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