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的意义)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步骤是什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在实验中探究数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数学实验与探究课教案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一课的教学为例,浅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设置实验、在实验中又如何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一、创设实验情景,从生活导入

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来推导体积公式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上课我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笋也从睡梦中醒来,三只可爱的小熊猫来到竹林中采竹笋,他们都采到了一只竹笋,熊猫都都说:“今天,我采的竹笋是最大的。”熊猫咪咪听了不服气地说:“谁说的?第一大的应该是我的。”熊猫花花也不甘示弱地说:“不对,不对,我的竹笋应该是第一大的。”与此同时,大屏幕出现三只小熊猫采的竹笋图,形状是圆锥体。

老师说:“三只小熊猫激烈地争论着,哪个小裁判裁决一下,谁说的对?”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又说:“同学们要想当个公正的裁判员就要准确知道谁采的竹笋最大,那就要学会圆锥的体积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实验课,研究如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要求全体同学都来参与实验操作,看谁做得最好。”学生听后欢呼雀跃,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学习兴趣也被大大激发起来了。

二、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操作上,一定要做到精心设计,还要考虑周全。不但要使学生较容易运用器材做实验,而且要为推导公式打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全班同学自由组成3个小组,然后让各小组分别推出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领回实验器材。(每组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是固定的,圆柱有四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和圆锥等底等高。第二种:等底但不等高。第三种:等高但不等底。第四种:既不等底也不等高。但三组中底面直径和高又有区别。)让学生认真观察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特征,找出它们的异同;并把圆柱和圆锥的异同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并想一想怎样通过圆柱求出圆锥的体积;汇报时,大家都踊跃发言,情绪非常高涨。有的同学说用器具装上水,有的说装上沙子、大米等;有的说用圆锥装满倒进圆柱,有的说圆柱装满倒进圆锥。

三、分组实验,在操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分组实验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以及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的培养。在分组实验中,为每一组发一份实验报告(见下表),学生边实验边填报告,然后汇报实验结果。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良好作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言,就算学生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同学们是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因为这是在讨论问题、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没面子、不好意思了。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要求同组之间做完后要互相议一议,并彼此说明实验的结果。然后,大屏幕出示表格:

再让三个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实验的结果,老师边听汇报边把表格填完整。接着由全体同学看着表格的内容自由讨论。要求对比着各组圆柱和圆锥特征,看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同学们都有充分发言和辩论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有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同学们认真细致的观察,激烈的讨论,得出各组中都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所倒的次数相同,都是3次。我抓住机会引导大家讨论研究,提出为什么这几种情况下的实验结果相同?通过观察这三种情况的实验器材;并再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试验。结果发现共同的特点:这三种情况的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同、高也相同;所以这三种情况的实验结果都是倒三次,自然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1/3”的结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推导出公式,强调“等底等高”为重点词,并板书。

板书:

圆柱体积: v=sh

等底等高

圆锥体的体积:v=sh/3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责任编辑:张华伟)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规划、组织和安排,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有以下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设计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圆锥的体积公开课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圆锥体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锥体积》说课稿1

微课作品介绍

本作品是针对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而设计的微课。适用于义务教育六年级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

教学设计精选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想】

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2、朗读课文。

(第一教时的设计思路正确,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师的指导到位,真实、扎实、朴实在课堂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质量的宗旨,我设计执教了的第一课时。课上完了,思绪却久久不能平息,因为这堂课带给我的思考真的不少。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是我这堂课的最大的收获。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渔才能获鱼,而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我在课堂上,用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一问,引导学生读书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渗透了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分段方法。接着,我顺势请学生按照板书的每段大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重复罗嗦的语句进行删减,在有跳跃的地方添加适当的词句,很自然地渗透了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求实务本,扎实训练是我这堂课最实在的收获。在讲读1~2节时,我敏感地抓住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通过让学生说表示高兴的词语,顺势引导学生运用这已有的感知来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读得兴致盎然,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对鸟的喜爱之情。接着通过读中悟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语言训练──这是一个( )的巢:( )。这一训练,既归纳了学生对文本的零碎的感悟,又有了总分句式的训练。然后又带着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关键字词竹条编成、一卷干草、垂蔓蒙盖、挂在窗前等来体会作者对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我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需要锤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步骤是什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

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的体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让学生回答)

生:回答 (师总结)

师: 圆锥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粮堆,沙堆。你们知道它们的体积怎样求吗?如果用货车来运,需要用几车?引出(圆锥的体积)

(二)学习探讨

1、学习探究圆锥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 把“圆柱”转化“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师: 今天我们也根据这种方法,来研究圆锥的体积。你们有信心自己去研究吗?(学生兴趣十足)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带来的试验用品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组圆锥和圆柱不等底等高。

师: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样(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互不相让)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来知道自己的猜测的正确与否。(试验)

2、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

学生试验,小组交流。

各个小组的意见反馈。

师小结:我发现有的小组是用水来做的的试验;有的是用沙来做的试验。你们都能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V(圆锥)=1/3V(圆柱)。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小组的同学别具一格,用的是一个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掉的部分又作成了两个与第一个圆锥大小一样的圆锥,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大小一样的圆锥,也得到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提出表扬!

3、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师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训练。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选择题。

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8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1)54立方米 (2)6立方米 (3)9立方米

2、东东的家里有一个圆柱形水桶,装满水是30千克,需要几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的容器来装?

3、书上的一些题目。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 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因为旧知是新知的的基础,任何知识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交流,以便达到知识的共享。我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转换,在练习题的的设计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图形测量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情景中,我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出现不一样的探索方法,大力的表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根据实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在实验中探究数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数学实验与探究课教案

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锥体积公式推导》一课的教学为例,浅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设置实验、在实验中又如何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一、创设实验情景,从生活导入

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来推导体积公式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一上课我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笋也从睡梦中醒来,三只可爱的小熊猫来到竹林中采竹笋,他们都采到了一只竹笋,熊猫都都说:“今天,我采的竹笋是最大的。”熊猫咪咪听了不服气地说:“谁说的?第一大的应该是我的。”熊猫花花也不甘示弱地说:“不对,不对,我的竹笋应该是第一大的。”与此同时,大屏幕出现三只小熊猫采的竹笋图,形状是圆锥体。

老师说:“三只小熊猫激烈地争论着,哪个小裁判裁决一下,谁说的对?”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又说:“同学们要想当个公正的裁判员就要准确知道谁采的竹笋最大,那就要学会圆锥的体积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实验课,研究如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要求全体同学都来参与实验操作,看谁做得最好。”学生听后欢呼雀跃,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学习兴趣也被大大激发起来了。

二、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操作上,一定要做到精心设计,还要考虑周全。不但要使学生较容易运用器材做实验,而且要为推导公式打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全班同学自由组成3个小组,然后让各小组分别推出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领回实验器材。(每组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是固定的,圆柱有四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和圆锥等底等高。第二种:等底但不等高。第三种:等高但不等底。第四种:既不等底也不等高。但三组中底面直径和高又有区别。)让学生认真观察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特征,找出它们的异同;并把圆柱和圆锥的异同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并想一想怎样通过圆柱求出圆锥的体积;汇报时,大家都踊跃发言,情绪非常高涨。有的同学说用器具装上水,有的说装上沙子、大米等;有的说用圆锥装满倒进圆柱,有的说圆柱装满倒进圆锥。

三、分组实验,在操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分组实验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合作;以及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的培养。在分组实验中,为每一组发一份实验报告(见下表),学生边实验边填报告,然后汇报实验结果。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良好作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发言,就算学生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同学们是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因为这是在讨论问题、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没面子、不好意思了。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要求同组之间做完后要互相议一议,并彼此说明实验的结果。然后,大屏幕出示表格:

再让三个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实验的结果,老师边听汇报边把表格填完整。接着由全体同学看着表格的内容自由讨论。要求对比着各组圆柱和圆锥特征,看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同学们都有充分发言和辩论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有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同学们认真细致的观察,激烈的讨论,得出各组中都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所倒的次数相同,都是3次。我抓住机会引导大家讨论研究,提出为什么这几种情况下的实验结果相同?通过观察这三种情况的实验器材;并再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试验。结果发现共同的特点:这三种情况的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同、高也相同;所以这三种情况的实验结果都是倒三次,自然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反过来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1/3”的结论。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推导出公式,强调“等底等高”为重点词,并板书。

板书:

圆柱体积: v=sh

等底等高

圆锥体的体积:v=sh/3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责任编辑:张华伟)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规划、组织和安排,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有以下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设计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圆锥的体积公开课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圆锥体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锥体积》说课稿1

微课作品介绍

本作品是针对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而设计的微课。适用于义务教育六年级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

教学设计精选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8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设想】

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2、朗读课文。

(第一教时的设计思路正确,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师的指导到位,真实、扎实、朴实在课堂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质量的宗旨,我设计执教了的第一课时。课上完了,思绪却久久不能平息,因为这堂课带给我的思考真的不少。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的指导是我这堂课的最大的收获。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渔才能获鱼,而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我在课堂上,用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哪些内容一问,引导学生读书归纳,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渗透了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分段方法。接着,我顺势请学生按照板书的每段大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重复罗嗦的语句进行删减,在有跳跃的地方添加适当的词句,很自然地渗透了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求实务本,扎实训练是我这堂课最实在的收获。在讲读1~2节时,我敏感地抓住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句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通过让学生说表示高兴的词语,顺势引导学生运用这已有的感知来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学生读得兴致盎然,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对鸟的喜爱之情。接着通过读中悟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语言训练──这是一个( )的巢:( )。这一训练,既归纳了学生对文本的零碎的感悟,又有了总分句式的训练。然后又带着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关键字词竹条编成、一卷干草、垂蔓蒙盖、挂在窗前等来体会作者对鸟无微不至的关爱。

俗话说:课堂的精彩来自细节。我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需要锤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