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法试题(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教材教法试题(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

,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

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 C D】

A.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

课程中

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

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

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

和应用价值。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

,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

,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

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

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

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

。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

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

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

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

?(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

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

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有几个关于语文教学的题目,大家帮帮忙!!!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2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C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B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C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B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听 、说、 读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超前性 、 人文性 和 综合性 。

4、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重道轻文 和 文道分离 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思维能力 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精要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审题、开源 、立意、 谋篇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制约性、瞬逝性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记叙文 、说明文、 论说文 。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情节、 环境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里面有你要的自己找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师考试综合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教师考试综合知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杜威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2、终身 教育 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6、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霍尔 B、高尔顿 C、洛克 D、华生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 C 】

A. 方法 B. 概念 C. 素材 D. 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 A 】

A. 已有认知水平 B. 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 C 】

A. 品质 B. 意志

C. 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 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 【 A 】

A. 解决问题 B. 修改问题 C. 研究对策 D. 征求方案

5.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 【 B 】

A. 多做题目 B. 经历探索过程 C. 科学研究 D. 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 【 AB 】

A. 日常工作 B. 社会生活 C. 生活习惯 D. 生活态度

2. 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 【 BCD 】

A. 空间观念 B. 形成统计观念

C. 尊重事实的态度 D.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 【 ABC 】

A. 计数 B. 测量 C. 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 【 ABC 】

A. 数与代数 B. 空间与图形 C. 统计与概率 D. 算术

5. (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 BCD 】

A. 模仿和记忆 B. 动手实践 C. 自主探索 D. 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 )

3. 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 )

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 × )

5. “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P104)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P114)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者,( )者和( )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的数学,人人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 )和培养( )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 )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 )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 )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 )、( )、( )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 )、( )、( )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 )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10、7cm=( )mm 4km=( )m

8kg = ( )g 150m3=( )ml=( )L

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那么这个数的最大约数是( ),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 )。

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数是( )。

13、圆的半径是4cm,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14、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 )、( )和( )。

二、判断(每题2分)

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

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位小数。( )

3、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

4、一个体积1立方分米的木块,占地面积是1平方分米。( )

5、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

三、选择(每小题4分)

1、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出( )。

A、黑球的可能性大 B、红球的可能性大 C、一样大

2、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 )种分法。

A、2种 B、4种 C、8种 D、无数

3、联欢会上,按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 )颜色的吗?

A、红 B、黄 C、绿

4、在下面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 )

3、5、7、 、 、

A、11、17、27 B、8、12、14 C、16、20、25

四、应用题(每题10分)

1、某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节约了多少吨?

2、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两人同时合作,几天能完成这件工作?

五、简答(13分)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5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8分

一、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 )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填空题(10)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在前2003个圆中,有 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和 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 。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33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 )年级,第二学段( ~ )年级,第三学段( ~

)年级。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使学生掌握其笔算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 ),二是(

)。

3、方程的本质属性有两点:一是方程是( );二是方程(

)。

4、想一想,画一画。

观察从上面看是( ),从后面看是( ),从左侧面看是( )。

5、2/3即是表示(),也可以表示()。

6、3.8,4.5,9.7,4.7,4.5,4.6左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7、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3”朝上的可能性为1/3,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

8、a、b均不为零,如果a/b=12-―――――――15,并且a与b的和是275.b是()。

9、测量中得到的“0.4米”和“0.40”米,“0.4米”的精确度为(),0.40米的精确度为()。

10、掌握好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

11、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叫做()。

12、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多种。如,有14吨煤,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需要运几次?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再如,有29米,3米布可以做一套衣服,29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

13、课标实验教材中“时间单位”与“质量单位”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正比例反比例”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比例尺”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

14、课标实验教材,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顺序均是先编排(),后编排(),这样更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 最小的自然数是1。()

2、 课标实验教材中,关于“除法”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4、 评价学生时,评价结果需要用定时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量评价为主。

5、 2+22+222+--------+22---------22结果的末两位是66。

13个2

6、 小亮身高150CM,小丽身高1M,小亮和小丽身高的比是150:1。

7、 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8、 电梯的上下移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9、 “本次教材教法考试,有人可能考满分”,这个事件是确定事件。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 有三组线段,长度分别如下,第()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3cm,2cm和1 cm ②4cm, 5cm和10cm ③6cm,7cm和8cm。

2、“―――能用各种方法来表示数;―――能用数来表达和新的题-------”

是()的主要表现。

①数感 ②符号感 ③应用定位

3、课标要求,下面的方程()不属于第一、二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

①x—2.8=6和x/6=21 ②18/x=9和9.8-x=7 ③xx1.5=12和87+x=105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0.5和2

③a/b=a/b

5、下面的()不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① 灵活运用 ② 经历(感受) ③探索 ④体验(体会)

6、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学生应达到每分()题.

①20―――30 ②10―――20 ③8―――10

四、请你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6分)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70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五、简答题。(20分)

1、①请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减中9+12”的教学目标。

②请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记算”的教学目标。(两小题任选一题)

2、《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4、请归纳并写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六、论述题。(10分)

关于算法多样化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你是如何体现与处理算法多样化与落实“双基”关系的?

七、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请你写出以下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断。(两题任选一题,15分)

1、“三角形的内角和”。(人教版四下)

2、笔算“64/2”。(青岛版三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401318.html?si=2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

,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 B.概念 C.素材 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

B.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 B.意志 C.

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A】

A.解决问题 B.修改问题 C.研究对策 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B】

A.多做题目 B.经历探索过程 C.科学研究 D.勤于训练

二、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 D.生活态度

2.

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B C D】

A.

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 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A B C】

A.计数 B.测量 C.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

【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

课程中

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

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5.开展

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

和应用价值。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

,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

,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

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

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

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

。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

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

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

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

?(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

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

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有几个关于语文教学的题目,大家帮帮忙!!!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2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C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B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D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C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B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听 、说、 读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超前性 、 人文性 和 综合性 。

4、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重道轻文 和 文道分离 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思维能力 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精要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审题、开源 、立意、 谋篇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制约性、瞬逝性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记叙文 、说明文、 论说文 。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情节、 环境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里面有你要的自己找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师考试综合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教师考试综合知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考试综合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杜威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2、终身 教育 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

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6、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霍尔 B、高尔顿 C、洛克 D、华生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 C 】

A. 方法 B. 概念 C. 素材 D. 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 A 】

A. 已有认知水平 B. 热情 C. 兴趣 D. 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 ),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 【 C 】

A. 品质 B. 意志

C. 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D. 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 )的过程。 【 A 】

A. 解决问题 B. 修改问题 C. 研究对策 D. 征求方案

5.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来实现。 【 B 】

A. 多做题目 B. 经历探索过程 C. 科学研究 D. 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 “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 )密切相关。 【 AB 】

A. 日常工作 B. 社会生活 C. 生活习惯 D. 生活态度

2. 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 )。 【 BCD 】

A. 空间观念 B. 形成统计观念

C. 尊重事实的态度 D.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等。 【 ABC 】

A. 计数 B. 测量 C. 实验 D.计算

4. 《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 【 ABC 】

A. 数与代数 B. 空间与图形 C. 统计与概率 D. 算术

5. ( )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 BCD 】

A. 模仿和记忆 B. 动手实践 C. 自主探索 D. 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 × )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 × )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 )

3. 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计上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 × )

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 × )

5. “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 √ )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 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 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 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P104)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P114)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者,( )者和( )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的数学,人人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 )和培养( )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 )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 )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 )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 )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 )、( )、( )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 )、( )、( )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 )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10、7cm=( )mm 4km=( )m

8kg = ( )g 150m3=( )ml=( )L

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那么这个数的最大约数是( ),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 )。

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数是( )。

13、圆的半径是4cm,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

14、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会计算他们的( )、( )和( )。

二、判断(每题2分)

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

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位小数。( )

3、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

4、一个体积1立方分米的木块,占地面积是1平方分米。( )

5、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

三、选择(每小题4分)

1、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出( )。

A、黑球的可能性大 B、红球的可能性大 C、一样大

2、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 )种分法。

A、2种 B、4种 C、8种 D、无数

3、联欢会上,按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 )颜色的吗?

A、红 B、黄 C、绿

4、在下面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 )

3、5、7、 、 、

A、11、17、27 B、8、12、14 C、16、20、25

四、应用题(每题10分)

1、某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节约了多少吨?

2、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两人同时合作,几天能完成这件工作?

五、简答(13分)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5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8分

一、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 )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填空题(10)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在前2003个圆中,有 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和 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 。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33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 )年级,第二学段( ~ )年级,第三学段( ~

)年级。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使学生掌握其笔算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 ),二是(

)。

3、方程的本质属性有两点:一是方程是( );二是方程(

)。

4、想一想,画一画。

观察从上面看是( ),从后面看是( ),从左侧面看是( )。

5、2/3即是表示(),也可以表示()。

6、3.8,4.5,9.7,4.7,4.5,4.6左面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7、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3”朝上的可能性为1/3,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

8、a、b均不为零,如果a/b=12-―――――――15,并且a与b的和是275.b是()。

9、测量中得到的“0.4米”和“0.40”米,“0.4米”的精确度为(),0.40米的精确度为()。

10、掌握好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

11、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一个自然数(最左端的一个数字不是0)所占的数位个数,叫做()。

12、取近似数的方法有多种。如,有14吨煤,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需要运几次?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再如,有29米,3米布可以做一套衣服,29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解决此问题需用到()法。

13、课标实验教材中“时间单位”与“质量单位”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正比例反比例”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比例尺”属于()学习领域的内容。

14、课标实验教材,不论是青岛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顺序均是先编排(),后编排(),这样更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 最小的自然数是1。()

2、 课标实验教材中,关于“除法”不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4、 评价学生时,评价结果需要用定时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量评价为主。

5、 2+22+222+--------+22---------22结果的末两位是66。

13个2

6、 小亮身高150CM,小丽身高1M,小亮和小丽身高的比是150:1。

7、 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8、 电梯的上下移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9、 “本次教材教法考试,有人可能考满分”,这个事件是确定事件。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 有三组线段,长度分别如下,第()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①3cm,2cm和1 cm ②4cm, 5cm和10cm ③6cm,7cm和8cm。

2、“―――能用各种方法来表示数;―――能用数来表达和新的题-------”

是()的主要表现。

①数感 ②符号感 ③应用定位

3、课标要求,下面的方程()不属于第一、二学段要求学生掌握的。

①x—2.8=6和x/6=21 ②18/x=9和9.8-x=7 ③xx1.5=12和87+x=105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0.5和2

③a/b=a/b

5、下面的()不是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① 灵活运用 ② 经历(感受) ③探索 ④体验(体会)

6、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结束时,“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学生应达到每分()题.

①20―――30 ②10―――20 ③8―――10

四、请你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6分)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成人票,总票价是270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五、简答题。(20分)

1、①请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减中9+12”的教学目标。

②请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记算”的教学目标。(两小题任选一题)

2、《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4、请归纳并写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六、论述题。(10分)

关于算法多样化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你是如何体现与处理算法多样化与落实“双基”关系的?

七、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请你写出以下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断。(两题任选一题,15分)

1、“三角形的内角和”。(人教版四下)

2、笔算“64/2”。(青岛版三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401318.html?si=2

教材教法试题(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