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笔记(八年级语文社戏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笔记(八年级语文社戏原文)

语文书《社戏》的注释

很多也!~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02.html?wtp=t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1cdb9b01008qxa.html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想

本篇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叙事有详有略,主要叙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写得曲折生动,展现出幅幅农村生活画面,描写出一群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引导学生体会本篇的这些特点,完成教学目的。

本篇语言朴实准确,很有表现力量。引导学生把关键语句表现力量的分析,统一于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当中,体会其艺术魅力,培养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篇侧重叙事,写的是农家少年的群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中分析“我”和农家少年,体会人物的感情、性格。

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

本篇的结构层次,“我”在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写人有详有略的《分马》,引出叙事有详有略的《社戏》(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的一、二两段,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bèi

惮:dàn 絮叨:xùda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o

凫(水):fǘ 潺潺:chán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4、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

前一人读至“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1)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2)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从“第二天”到篇末,写看戏次日的情形。

(3)依据情节的发展,第二部分又可为几层,各写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四层:部分开头至“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为第一层,写去看戏前的波折;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为第二层,写去看戏途中的情景;从“最惹眼的是”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为第三层,写在赵庄看戏的情形;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为第四层,写看戏归来的情形。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板书:村中居民热情好客)。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分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板书:风尚淳朴)。

(3)“我”在平桥村总有哪些乐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板书:少年相伴钓虾放牛乐趣甚浓)。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板书:多方表现乐趣);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去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的去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去领略那去看戏的叙写(板书:铺垫赵庄看戏)。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力量和在全篇中的作用;预习第二部分,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

去看戏前的波折,航船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看戏当中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层(板书:去赵庄看戏前的波折)。

(1)“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一个“等”字,表现出“我”在平桥村一心盼望着赵庄演戏的日子。在这日子到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到了赵演戏的这一天,“在早上就叫不到”大船,“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外祖母为此“很气恼”,“絮叨起来”,母亲只得一力“宽慰”外祖母,一边嘱咐“急得要哭”的“我”,“说万不能装模作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没有大船不能去看戏这一意外的波折,使得外祖母很气恼,“我”更非常焦急(板书:无船前往看戏老少气恼焦急)。

(2)到下午,小朋友们都去看戏了,“我”的情形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虽然不能和小朋们一同去看戏,心却和他们一同去了。不但想到“戏已经开场了”,“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想到小朋友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一心只在戏上,一心只在看戏的小朋们身上,以致“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郁郁不乐。这使得母亲很为难,外祖母又气恼起来。外祖母家里的不快气氛更为浓重了。

(3)在这严重的去看戏的波折之中,怎样出现了转机?解决了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饭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我”没有看到戏,听到别人讲戏,心情更加沉重,这引起了小朋友们“叹息而且表同情”,双喜“大悟似的提议”,“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两个“大悟”,表现出小朋友们想出和“我”一同去看戏的办法时,十分欢喜兴奋,事情出现了转机(板书:双喜想到航船事情出现转机)。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顾虑让白天全有工作的大人“熬夜”一同去看戏,“不合情理”,虽然有了航船,戏还是看不成。双喜看出底细来了,他勇敢地大声说“我写包票”,并且谈出能写包票的条件,他们也确实具备这种条件。于是外祖母和母亲“都微笑了”,表示同意,于是“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立刻”,表现出急不可待的心情,“一哄”,表现出出门时的满心高兴和一片欢腾的情景。不能去看戏的波折终于得到了解决(板书:双喜打保票波折得到解决)。

(4)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在情节发展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和解决波折,构成了曲折生动情节,并且再为去看戏作好铺垫(板书:构成曲折生动情节再为看戏作好铺垫),表现出了农家少年的热情和聪明能干(板书:表现农家少年热情聪明能干)。

3、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层(板书:去看戏途中的情景)

(1)“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出发的情景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出门的时候,“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变得心情畅快,浑身舒适,似乎都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了(板书:出发心畅体舒)。一出门,望见桥内的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跳”字,表现出上船之快;上船后,双喜、阿发拔篙,立即点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准备摇橹,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练迅速;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已经“点开船”,“出了桥”,发船十分迅速(板书:发船迅速)。船出桥后,架起,摇动两支橹,在“说笑的”、“嚷的”声音中,“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表现出一船声音,一船欢乐,船进如飞 (板书:一船欢乐)。

(2)接着怎样描写出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什么样的景物?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我”的视觉、触觉、嗅觉,运用比喻方法,描写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的。“河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写河面:月色笼罩在浮起水气的河面上,构成了朦胧的色调,清风吹着夹杂有植物清香的水气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板书:途中河面朦胧 香气扑面怡人心神)。“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写两岸连山:“踊跃的铁的兽脊”,喻写出两岸淡黑色山峦的起伏连绵;“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航船前进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连山后跑船行甚快 心情更急)。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出夜航途中的如画景物,这优美江南水乡风光衬托着社戏,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写出“我”急于到达赵庄看戏的心情,并由此产生两点误认,在曲折情节中为写赵庄看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积蓄了充足的气势(板书:如画景物衬托看戏 曲折铺垫 蓄足气势)。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板书:赵庄看戏的情形。

(1)“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真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板书:望见戏台疑为仙境 深被吸引 无限欢喜)。

(2)描写“我们”观看演出,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描写”我们”观看演出,表现了儿童看戏的心理和兴趣。

铁头老生表演,双喜介绍他“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并且说”日里亲自数过”,“我们都挤在船头看打仗”;在小旦出来“咿咿呀呀的唱”的时候,双喜还推测铁头老生在这场表演中“并不翻筋斗”是因为“晚上看客少”,表现出喜欢看武打,讨厌听文唱(板书:喜欢观看武打讨厌聆听文唱)。

“我”最愿意看的是“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以致“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表现出愿意看演员扮成蛇虎的表演(板书:愿看扮演蛇虎)。

当“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的时候,“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觉得看打人也比听大段的唱好得多。

老旦出来了,大家“都很扫兴”,她那没完没了的唱,使得小朋友们先是“喃喃的骂”,后是“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最后,“熬不住了”的双喜说,“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到开船驶上归途时,还“骂着老旦”。表现出万分厌烦老旦总唱(板书:厌烦老旦总唱)。

这样描写“我们”观看演出,具体地表现了儿童看戏的心理,在稚气十足的笑容中和骂声里,把这场夜晚看戏写得童趣盎然(板书:看戏表现了儿童心理笑骂体现着稚龄童趣)。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 三 课 时

教学重点

看戏归来的情形,看戏次日的情形,详略叙事的恰当。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三层,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层(板书:看戏归来的情形)。

(1)“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听到悠扬的横笛声,“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出仍很留恋演出(板书:留恋演出)。

小朋友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留恋演出、议论笑骂和摇船情形,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板书:议论笑骂戏兴仍浓 愉快兴奋)。

(2)小说写出“我们”偷豆、吃豆的怎样的经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摇船的说“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双喜指挥偷豆。双喜先问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谁家的,单选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现出他憨厚无私(板书:选偷大豆憨厚无私)。

大家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现出他不愿惹起阿发的娘哭骂、气恼,偷豆也有分寸。

“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在夜晚随波漂浮的航船上,围吃自己偷来、剥好、煮熟的豆,自然别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书:自剥自煮吃来味香)。

(3)“我们”吃完豆做了些什么?虑到了什么?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吃完豆后,洗了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避免被人发现偷豆、吃豆的事,表现出处理善后,考虑周到(板书:善后处理考虑周到)。双喜所虑的是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有应付他的办法。写这些,表现出少年们预想到可能发生的纠葛,有了应付的办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书:预想纠葛应付有法);。由于归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这次夜晚去赵庄看戏,更加令“我”难忘。

(4)小说是怎样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这样结束产生着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长幼都很高兴来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站在桥脚来接的母亲,本来为“回来得这样迟”而“颇有些生气”,但看到儿子和小朋友们都高兴的回来了,“也就高兴了”(板书:长幼都很高兴”;并且“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们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辞谢了母亲的邀请,“各自回去了”,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这样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不但由母亲送始,以母亲接终,前后呼应,构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脑海中永留美好的记忆(板书:圆满结束看戏永留美好记忆)。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板书:看戏次日的情形)。

(1)小说怎样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照应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呼应第一部分写的村民淳朴好客,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照应昨晚吃豆后“所虑的”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会骂的”;六一公公问“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照应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给的豆,觉得“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照应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六一公公的问“我”的话和送豆,呼应第一部分所写村民淳朴好客。

(2)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对两位公公的照应前文偷豆的说明和描写,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并未引起纠葛,结果良好(板书:照应偷豆结果良好)。特别是呼应开头部分的村民淳朴好客,描写六一公公亲热地问“我”昨晚的戏、豆如何,高兴地送给豆,更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板书:呼应好客更现朴厚)。对“我”的照应前文的描写,则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至今不忘。这样结束全篇,构成了作品绵密完整的结构,表现出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平桥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绵绵无尽的怀恋(板书:结构绵密完整小住生活美好 怀恋绵绵无尽)。

3、引导 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三部分的表现作用,和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惮 dá,dàn,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1

【动】

使惊恐〖terrify〗

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周礼》

另见dàn

dàn

【动】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同本义〖fear;dread〗〖beafraidofdifficulty;beunwillingtoborrowtrouble〗

岂敢惮行?——《诗·小雅·ń蛮》

何惮于病?——《左传·僖公七年》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肆无忌惮;惮劳(害怕劳苦);惮惮(忧惧惶恐);惮烦(畏惧烦琐)

憎恶;忌恨〖dislike〗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三国志·吴主传》

另见dá

(惮)

dàn

怕,畏惧:忌惮。惮服。肆无忌惮。过则不惮改。

劳苦,因劳成疾:哀我惮人。

(惮)

震赫,撼动:惮赫(声势浩大)。

踱 duó,

部首: 足 部首笔画: 7 总笔画: 16

duó

【动】

慢步行走〖pace;shroll〗

鲁智深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水浒全传》

又如:踱来踱去;踱方步;踱走(踱步,走慢步,慢步走)

[方言]∶痴呆;呆笨〖stupid〗。如:踱头踱脑(犹言傻头傻脑)

踱步

duóbù

〖pace〗∶一步步走

沉思的人可来回踱步的石台

〖walk〗∶步行走过

在房子里踱步几乎一小时

duó

慢慢地走:踱方步。踱来踱去。

棹 zhào,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2

zhào

【名】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同本义〖longoar〗

桂棹兮兰枻。——《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桨)

泛指船桨〖oar〗

短棹沿洄野兴浓。——陆游《泛舟》

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桨)

指船〖boat〗

发战棹东下。——《宋史·太祖本纪》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徐彦伯《采莲曲》

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桨);棹影(船影)

zhào

【动】

划〖船〗〖row(aboat)〗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如:棹船(划船);棹力(船桨划水之力);棹舟(划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zhào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归棹。

zhuō

同“桌”。

归省

guīxǐng

回乡省亲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心。——唐·朱庆余《送马秀才》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鲁迅《社戏》

行辈

hángbèi

辈分

撺掇

cuānduo

煽动;怂恿

告老兄且莫相撺掇。——朱熹《答陈同甫书》

他一再撺掇我学滑冰

他说他本来不想做,都是你撺掇他做的

凫 fú,

部首: 几 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6

【名】

动物名。俗名野鸭〖teal〗。鸟纲,雁鸭目,雁鸭科。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过群集生活

凫,水鸭也。——《广韵》

另一说凫是“家鸭”

又如:凫雏(幼凫);凫雁(野鸭与大雁);凫胫(野鸭的小腿)

【动】

浮游;泅水〖swim〗。如:凫水(泅水);凫泛(浮游)

(凫)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同“浮”。

〔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同“洑”。

有一点多 不过很详细~!

鲁迅社戏读书笔记

鲁迅社戏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社戏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社戏原文

这是原文

1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次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2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3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人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4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5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6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7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8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9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10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11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12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13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14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15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了。

16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17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18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9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20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2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23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4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5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26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27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28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29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30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31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32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33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34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35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36 “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7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38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39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40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41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42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43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44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45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46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47 “豆可中吃呢?”

48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49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50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51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注:12~51自然段是人教版语文书七下16课。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做以下即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冲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 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就要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及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重填大于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社戏课文原文电子版

社戏(鲁迅原文)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

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

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

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

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

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

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

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

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

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

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

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

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

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

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

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

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

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

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

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

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

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

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

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

——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

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

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

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

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

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

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

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

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

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

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

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

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

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

一二岁。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

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

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

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

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

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⑸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

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

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

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

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

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

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

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

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

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

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⑹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

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

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

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

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

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

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

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

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

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

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

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

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

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

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

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

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

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

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

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

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

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

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

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

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

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

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

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

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

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

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

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

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

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

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

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

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

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

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

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

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

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

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

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

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

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

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

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

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

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

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

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

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

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

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

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

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

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

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

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

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

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

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

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

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

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

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

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

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

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社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社戏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如下:

好词: 宛转,悠扬,怠慢,喝采,不识好歹,絮叨,宽慰, 不合情理,潺潺,乌篷船,振作精神,踱来踱去好句: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语文书《社戏》的注释

很多也!~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02.html?wtp=t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1cdb9b01008qxa.html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想

本篇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叙事有详有略,主要叙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写得曲折生动,展现出幅幅农村生活画面,描写出一群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引导学生体会本篇的这些特点,完成教学目的。

本篇语言朴实准确,很有表现力量。引导学生把关键语句表现力量的分析,统一于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当中,体会其艺术魅力,培养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篇侧重叙事,写的是农家少年的群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中分析“我”和农家少年,体会人物的感情、性格。

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 一 课 时

教学重点 :

本篇的结构层次,“我”在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写人有详有略的《分马》,引出叙事有详有略的《社戏》(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的一、二两段,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bèi

惮:dàn 絮叨:xùda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o

凫(水):fǘ 潺潺:chán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4、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

前一人读至“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1)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2)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从“第二天”到篇末,写看戏次日的情形。

(3)依据情节的发展,第二部分又可为几层,各写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四层:部分开头至“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为第一层,写去看戏前的波折;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为第二层,写去看戏途中的情景;从“最惹眼的是”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为第三层,写在赵庄看戏的情形;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为第四层,写看戏归来的情形。

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板书:村中居民热情好客)。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分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板书:风尚淳朴)。

(3)“我”在平桥村总有哪些乐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板书:少年相伴钓虾放牛乐趣甚浓)。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板书:多方表现乐趣);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去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的去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去领略那去看戏的叙写(板书:铺垫赵庄看戏)。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力量和在全篇中的作用;预习第二部分,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 二 课 时

教学重点

去看戏前的波折,航船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看戏当中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层(板书:去赵庄看戏前的波折)。

(1)“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一个“等”字,表现出“我”在平桥村一心盼望着赵庄演戏的日子。在这日子到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到了赵演戏的这一天,“在早上就叫不到”大船,“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外祖母为此“很气恼”,“絮叨起来”,母亲只得一力“宽慰”外祖母,一边嘱咐“急得要哭”的“我”,“说万不能装模作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没有大船不能去看戏这一意外的波折,使得外祖母很气恼,“我”更非常焦急(板书:无船前往看戏老少气恼焦急)。

(2)到下午,小朋友们都去看戏了,“我”的情形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虽然不能和小朋们一同去看戏,心却和他们一同去了。不但想到“戏已经开场了”,“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想到小朋友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一心只在戏上,一心只在看戏的小朋们身上,以致“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郁郁不乐。这使得母亲很为难,外祖母又气恼起来。外祖母家里的不快气氛更为浓重了。

(3)在这严重的去看戏的波折之中,怎样出现了转机?解决了波折?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饭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我”没有看到戏,听到别人讲戏,心情更加沉重,这引起了小朋友们“叹息而且表同情”,双喜“大悟似的提议”,“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两个“大悟”,表现出小朋友们想出和“我”一同去看戏的办法时,十分欢喜兴奋,事情出现了转机(板书:双喜想到航船事情出现转机)。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顾虑让白天全有工作的大人“熬夜”一同去看戏,“不合情理”,虽然有了航船,戏还是看不成。双喜看出底细来了,他勇敢地大声说“我写包票”,并且谈出能写包票的条件,他们也确实具备这种条件。于是外祖母和母亲“都微笑了”,表示同意,于是“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立刻”,表现出急不可待的心情,“一哄”,表现出出门时的满心高兴和一片欢腾的情景。不能去看戏的波折终于得到了解决(板书:双喜打保票波折得到解决)。

(4)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在情节发展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样写出去看戏前的波折和解决波折,构成了曲折生动情节,并且再为去看戏作好铺垫(板书:构成曲折生动情节再为看戏作好铺垫),表现出了农家少年的热情和聪明能干(板书:表现农家少年热情聪明能干)。

3、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层(板书:去看戏途中的情景)

(1)“我”去看戏时的心情怎样?出发的情景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出门的时候,“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变得心情畅快,浑身舒适,似乎都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了(板书:出发心畅体舒)。一出门,望见桥内的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跳”字,表现出上船之快;上船后,双喜、阿发拔篙,立即点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准备摇橹,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练迅速;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已经“点开船”,“出了桥”,发船十分迅速(板书:发船迅速)。船出桥后,架起,摇动两支橹,在“说笑的”、“嚷的”声音中,“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表现出一船声音,一船欢乐,船进如飞 (板书:一船欢乐)。

(2)接着怎样描写出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什么样的景物?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我”的视觉、触觉、嗅觉,运用比喻方法,描写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的。“河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写河面:月色笼罩在浮起水气的河面上,构成了朦胧的色调,清风吹着夹杂有植物清香的水气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板书:途中河面朦胧 香气扑面怡人心神)。“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写两岸连山:“踊跃的铁的兽脊”,喻写出两岸淡黑色山峦的起伏连绵;“向船尾跑去了”,从写连山的向后跑表现出航船前进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急欲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连山后跑船行甚快 心情更急)。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出夜航途中的如画景物,这优美江南水乡风光衬托着社戏,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写出“我”急于到达赵庄看戏的心情,并由此产生两点误认,在曲折情节中为写赵庄看戏作好了充分的铺垫,积蓄了充足的气势(板书:如画景物衬托看戏 曲折铺垫 蓄足气势)。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三层(板书:赵庄看戏的情形。

(1)“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真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板书:望见戏台疑为仙境 深被吸引 无限欢喜)。

(2)描写“我们”观看演出,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描写”我们”观看演出,表现了儿童看戏的心理和兴趣。

铁头老生表演,双喜介绍他“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并且说”日里亲自数过”,“我们都挤在船头看打仗”;在小旦出来“咿咿呀呀的唱”的时候,双喜还推测铁头老生在这场表演中“并不翻筋斗”是因为“晚上看客少”,表现出喜欢看武打,讨厌听文唱(板书:喜欢观看武打讨厌聆听文唱)。

“我”最愿意看的是“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以致“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表现出愿意看演员扮成蛇虎的表演(板书:愿看扮演蛇虎)。

当“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的时候,“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觉得看打人也比听大段的唱好得多。

老旦出来了,大家“都很扫兴”,她那没完没了的唱,使得小朋友们先是“喃喃的骂”,后是“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最后,“熬不住了”的双喜说,“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到开船驶上归途时,还“骂着老旦”。表现出万分厌烦老旦总唱(板书:厌烦老旦总唱)。

这样描写“我们”观看演出,具体地表现了儿童看戏的心理,在稚气十足的笑容中和骂声里,把这场夜晚看戏写得童趣盎然(板书:看戏表现了儿童心理笑骂体现着稚龄童趣)。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 三 课 时

教学重点

看戏归来的情形,看戏次日的情形,详略叙事的恰当。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三层,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层(板书:看戏归来的情形)。

(1)“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听到悠扬的横笛声,“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出仍很留恋演出(板书:留恋演出)。

小朋友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留恋演出、议论笑骂和摇船情形,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板书:议论笑骂戏兴仍浓 愉快兴奋)。

(2)小说写出“我们”偷豆、吃豆的怎样的经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摇船的说“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双喜指挥偷豆。双喜先问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谁家的,单选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现出他憨厚无私(板书:选偷大豆憨厚无私)。

大家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现出他不愿惹起阿发的娘哭骂、气恼,偷豆也有分寸。

“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在夜晚随波漂浮的航船上,围吃自己偷来、剥好、煮熟的豆,自然别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书:自剥自煮吃来味香)。

(3)“我们”吃完豆做了些什么?虑到了什么?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吃完豆后,洗了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避免被人发现偷豆、吃豆的事,表现出处理善后,考虑周到(板书:善后处理考虑周到)。双喜所虑的是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有应付他的办法。写这些,表现出少年们预想到可能发生的纠葛,有了应付的办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书:预想纠葛应付有法);。由于归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这次夜晚去赵庄看戏,更加令“我”难忘。

(4)小说是怎样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这样结束产生着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长幼都很高兴来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站在桥脚来接的母亲,本来为“回来得这样迟”而“颇有些生气”,但看到儿子和小朋友们都高兴的回来了,“也就高兴了”(板书:长幼都很高兴”;并且“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们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辞谢了母亲的邀请,“各自回去了”,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这样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不但由母亲送始,以母亲接终,前后呼应,构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脑海中永留美好的记忆(板书:圆满结束看戏永留美好记忆)。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板书:看戏次日的情形)。

(1)小说怎样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照应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呼应第一部分写的村民淳朴好客,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照应昨晚吃豆后“所虑的”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会骂的”;六一公公问“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照应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给的豆,觉得“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照应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六一公公的问“我”的话和送豆,呼应第一部分所写村民淳朴好客。

(2)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对两位公公的照应前文偷豆的说明和描写,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并未引起纠葛,结果良好(板书:照应偷豆结果良好)。特别是呼应开头部分的村民淳朴好客,描写六一公公亲热地问“我”昨晚的戏、豆如何,高兴地送给豆,更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板书:呼应好客更现朴厚)。对“我”的照应前文的描写,则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至今不忘。这样结束全篇,构成了作品绵密完整的结构,表现出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平桥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绵绵无尽的怀恋(板书:结构绵密完整小住生活美好 怀恋绵绵无尽)。

3、引导 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三部分的表现作用,和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惮 dá,dàn,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11

【动】

使惊恐〖terrify〗

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周礼》

另见dàn

dàn

【动】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同本义〖fear;dread〗〖beafraidofdifficulty;beunwillingtoborrowtrouble〗

岂敢惮行?——《诗·小雅·ń蛮》

何惮于病?——《左传·僖公七年》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肆无忌惮;惮劳(害怕劳苦);惮惮(忧惧惶恐);惮烦(畏惧烦琐)

憎恶;忌恨〖dislike〗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三国志·吴主传》

另见dá

(惮)

dàn

怕,畏惧:忌惮。惮服。肆无忌惮。过则不惮改。

劳苦,因劳成疾:哀我惮人。

(惮)

震赫,撼动:惮赫(声势浩大)。

踱 duó,

部首: 足 部首笔画: 7 总笔画: 16

duó

【动】

慢步行走〖pace;shroll〗

鲁智深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水浒全传》

又如:踱来踱去;踱方步;踱走(踱步,走慢步,慢步走)

[方言]∶痴呆;呆笨〖stupid〗。如:踱头踱脑(犹言傻头傻脑)

踱步

duóbù

〖pace〗∶一步步走

沉思的人可来回踱步的石台

〖walk〗∶步行走过

在房子里踱步几乎一小时

duó

慢慢地走:踱方步。踱来踱去。

棹 zhào,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4 总笔画: 12

zhào

【名】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同本义〖longoar〗

桂棹兮兰枻。——《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桨)

泛指船桨〖oar〗

短棹沿洄野兴浓。——陆游《泛舟》

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桨)

指船〖boat〗

发战棹东下。——《宋史·太祖本纪》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徐彦伯《采莲曲》

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桨);棹影(船影)

zhào

【动】

划〖船〗〖row(aboat)〗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如:棹船(划船);棹力(船桨划水之力);棹舟(划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zhào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归棹。

zhuō

同“桌”。

归省

guīxǐng

回乡省亲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心。——唐·朱庆余《送马秀才》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鲁迅《社戏》

行辈

hángbèi

辈分

撺掇

cuānduo

煽动;怂恿

告老兄且莫相撺掇。——朱熹《答陈同甫书》

他一再撺掇我学滑冰

他说他本来不想做,都是你撺掇他做的

凫 fú,

部首: 几 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6

【名】

动物名。俗名野鸭〖teal〗。鸟纲,雁鸭目,雁鸭科。体长60余厘米,喙宽而扁平且短,除繁殖期外,都过群集生活

凫,水鸭也。——《广韵》

另一说凫是“家鸭”

又如:凫雏(幼凫);凫雁(野鸭与大雁);凫胫(野鸭的小腿)

【动】

浮游;泅水〖swim〗。如:凫水(泅水);凫泛(浮游)

(凫)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

同“浮”。

〔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同“洑”。

有一点多 不过很详细~!

鲁迅社戏读书笔记

鲁迅社戏读书笔记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鲁迅社戏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社戏原文

这是原文

1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次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2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3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人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4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5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6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7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8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9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10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11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12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13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14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15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了。

16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17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18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9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20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2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23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24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5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26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27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28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29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30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31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32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33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34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35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36 “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7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38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39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40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41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42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43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44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45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46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47 “豆可中吃呢?”

48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49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50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51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注:12~51自然段是人教版语文书七下16课。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做以下即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冲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 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就要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及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重填大于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社戏课文原文电子版

社戏(鲁迅原文)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

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

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

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

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

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

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

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

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

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

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

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

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⑵还没有死。捐法是两

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

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

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

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

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

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

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

连⑶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

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⑷!”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

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

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

——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

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误到在这

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

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

而又挤2,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

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

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

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

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

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

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

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

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

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

一二岁。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

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

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

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

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

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⑸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

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

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

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

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

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

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

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

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

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

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⑹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

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

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

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

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

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

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

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

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

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

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

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

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

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

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

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

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

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

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

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

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

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

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

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

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

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

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

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

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

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

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

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

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

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

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

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

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

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

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

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

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

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

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

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

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

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

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

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

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

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

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

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

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

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

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

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

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

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

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

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

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

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

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

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

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

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

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

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

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

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社戏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社戏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如下:

好词: 宛转,悠扬,怠慢,喝采,不识好歹,絮叨,宽慰, 不合情理,潺潺,乌篷船,振作精神,踱来踱去好句: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社戏笔记(八年级语文社戏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