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目录图片)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目录图片)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电负性的运用: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例8.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 B.N、O、C C.Cl、S、P D.Al、Mg、Na例9.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内容:离子键――离子晶体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 NaCl型晶体CsCl型晶体每个Na+离子周围被6个C1—离子所包围,同样每个C1—也被6个Na+所包围。每个正离子被8个负离子包围着,同时每个负离子也被8个正离子所包围。(3).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位置顶点棱边面心体心贡献1/81/41/21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2).共价键三参数. 概念对分子的影响键能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单位:10-10米)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键角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单位:度)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2)键的极性: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3)分子的极性: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②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形成原因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存在的共价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极性键分子内原子排列对称不对称4.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记住)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分子类型分子形状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球形 非极性He、NeA2直线形 非极性非极性H2、O2AB直线形 极性极性HCl、NOABA直线形180°极性非极性CO2、CS2ABAV形≠180°极性极性H2O、SO2A4正四面体形60°非极性非极性P4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SO3AB3三角锥形≠120°极性极性NH3、NCl3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非极性CH4、CCl4AB3C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3Cl、CHCl3AB2C2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2Cl2 直 线三角形V形四面体三角锥V形 H2O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2).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晶体中的微粒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晶体中各原子层相对滑动仍保持相互作用(2)①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7.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概念表示条件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A B电子对给予体 电子对接受体 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的轨道。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③配合物的组成.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四、几种比较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电性作用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金属内部实例NaCl、MgOHCl、H2SO4Fe、Mg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成键原子电性电中性显电性形成条件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原子结构1. 什么叫能层 能级 2. 能层中能级符号顺序 3. 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的关系 4. 画出构造原理图 5. 练习写出1-36号元素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 6. 练习简化电子排布式的写法(铁 硅) 7. 能量最低原理 8. 基态 激发态 9. 可见光产生的原因 10. 电子云 原子轨道 11. S .P原子轨道的形状 12. 练习画基态原子的 电子排布图 13.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的内容 14. 原子排布规律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 画出前3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什么叫价电子 3. 周期表中的5个区 4. 电离能 电负性的概念及应用 .电离能 , 电负性最大的原子 5.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内容(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6. 对角线规则的 含义 7. 惰性气体的相对稳定性

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知识点

化学有机物总结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①: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②: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③: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④: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前者氧化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①: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②: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③炔:基本同烯。。。

④:苯:1.1、取代(溴)

◎ + Br2 →(Fe或FeBr3)→◎-Br +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

防倒吸

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 + HNO3 →(浓H2SO4,60℃)→◎-NO2 +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反应液面以下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 + H2SO4(浓) →(70-80度)→◎-SO3H + H2O

2、加成

◎ + 3H2 →(Ni,加热)→○(环己烷)

⑤:醇: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钠密度大于醇反应平稳

{cf.}钠密度小于水反应剧烈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 (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⑥: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

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便于分离和提纯

卤代烃: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 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 烷烃

CnH2n 烯烃 / 环烷烃

CnH2n-2 炔烃 / 二烯烃

CnH2n-6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

CnH2nO 饱和一元醛 / 酮

CnH2n-6O 芳香醇 / 酚

CnH2nO2 羧酸 / 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CxHy + (x+y/4)O2 →(点燃)→ x CO2 + y/2 H2O

CxHyOz + (x+y/4-z/2)O2 →(点燃)→ x CO2 + y/2 H2O

3、反应前后压强 / 体积不变:y = 4

变小:y < 4

变大:y > 4

4、耗氧量: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

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5、不饱和度=(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

双键 / 环 = 1,三键 = 2,可叠加

6、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7、医用酒精:75%

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

无水酒精:99%

8、甘油:丙三醇

9、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

食醋:3%~5%

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10、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高一化学方程式`部分`总结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物理性质:

一:熔沸点

1. 烃、卤代烃及醛

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如: 、 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 ;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 ;再有 , 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如 。

2. 醇

由于分子中含有—OH,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 的沸点为78℃, 的沸点为-42℃, 的沸点为-48℃。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

(1) 分子中—OH个数的多少:—OH个数越多,沸点越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乙二醇的沸点为179℃。

(2) 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多少: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甲醇的沸点为65℃,乙醇的沸点为78℃。

3. 羧酸

羧酸分子中含有—CO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不仅羧酸分子间羟基氧和羟基氢之间存在氢键,而且羧酸分子间羰基氧和羟基氢之间也存在氢键,因此羧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多,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如1-丙醇的沸点为97.4℃,乙酸的沸点为118℃。

影响羧酸的沸点的因素有:

(1) 分子中羧基的个数:羧基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2) 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二、状态

物质的状态与熔沸点密切相关,都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由于有机物大都为大分子(相对无机物来说),所以有机物分子间引力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呈液态和固态,只有少部分小分子的有机物呈气态。

1.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气态,5~16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液态,17个以上的为固态。如通常状况下 、 呈气态,苯及苯的同系物一般呈液态,大多数呈固态。

2. 醇类、羧酸类物质中由于含有—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醇类、羧酸类物质分子中碳原子较少的,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分子中碳原子较多的呈固态,如:甲醇、乙醇、甲酸和乙酸等呈液态。

3. 醛类:通常状况下除碳原子数较少的甲醛呈气态、乙醛等几种醛呈液态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的醛一般呈固态。

4. 酯类:通常状况下一般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酯呈液态,其余都呈固态。

5. 苯酚及其同系物:由于含有—OH,且苯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通常状况下此类物质呈固态。

三、密度

烃的密度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注意:

1、 通常气态有机物的密度与空气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比空气的密度大。

2、 通常液态有机物与水相比:

(1)密度比水小的有烃、酯、一氯代烃、一元醇、醛、酮、高级脂肪酸等;

(2)密度比水大的有溴代烃、硝基苯、四氯化碳、氯仿、乙二醇、丙三醇等。

四、溶解性

研究有机物的溶解性时,常将有机物分子的基团分为憎水基和亲水基:具有不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无吸引力的基团,称为憎水基团;具有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有吸引力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有机物的溶解性由分子中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的溶解性决定。

1. 官能团的溶解性:

(1) 易溶于水的基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 难溶于水的基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如— 、—CH=CH2、—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2. 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 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性逐渐降低,如溶解性: >(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再如,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羧酸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

(2) 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如溶解性: 。

(3) 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对溶解性的影响大致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 、苯胺 、苯甲酸 、正戊醇 (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

(4) 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例如,卤代烃R—X、硝基化合物R— 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3. 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相反。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 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也必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其他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 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基(羟基)

根(氢氧根)

电子式

电性

电中性

带负电

存在于

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其他“基”或原子团相结合

能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宏观)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微观)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性质包

括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一般指跟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能否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等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w.w.w.k.s.5.u.c.o.m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常用的几种气体液化后用途见下表。

气体名称

液化后名称

主要用途

空气

液体空气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氮气

液氮

冷冻剂

氯气

液氯

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铁、氯化烷等

氨气

液氨

制冷剂,用于氨制冷机中

二氧化硫

液体二氧化硫

漂白剂

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

燃料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

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14.氧化性

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规律有:①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如Na+<Ag+;②变价金属中,高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氧化性,如Fe3+>Fe2+,MnO4−>MnO42−>MnO2;③同种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往往是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HNO3>HNO2,浓度越大,氧化性也越强,如浓HNO3>稀HNO3,浓H2SO4>稀H2SO4。然而,也有例外,如氯元素的含氧酸,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HClO>HClO2>HClO3>HClO4。

15.还原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还原性。金属单质、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含有元素低价态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物质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越强,金属单质还原性顺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一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越强。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H2S>S>SO2;含磷元素物质的还原性PH3>P4>PO33−;铁及其盐的还原性:Fe>Fe2+等。

16.挥发性

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具有较强挥发性的物质大多是一些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如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等。另外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这些物质贮存时,应密闭保存并远离热源,防止受热加快挥发。

17.升华

在加热的条件下,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变化。常见能升华的物质有I2、干冰(固态CO2)、升华硫、红磷、灰砷等。

18.稳定性

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它反映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稳定性可分为热稳定性、光化学稳定性和氧化还原稳定性。

越不活泼的物质,其化学稳定性越好。例如:苯在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常用苯作萃取剂和有机反应的介质。很多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和水作溶剂,都是利用了水的化学稳定性。

19.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意】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20.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O2、Cl2、N2、Ar、金刚石、铁(Fe)等。HD、16O、18O也属于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21.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22.酸

电离理论认为:电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HCIO4、H2SO4、HCl、HNO3…

常见弱酸:H2SO3、H3PO4、HF、HClO、H2CO3、H2SO3、CH3COOH…

23.碱

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ˉ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NaOH、KOH、Ba(OH)2、Ca(OH)2…

常见弱碱:NH3·H2O、Al(OH)3、Fe(OH)3…

24.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的分类:①正盐:如:(NH4)2SO4、Na2SO4… ②酸式盐:如NaHCO3、NaH2PO4、Na2HPO4…③碱式盐:Cu2(OH)2CO3… ④复盐:KAl(SO4)2·12H2O…

25.氧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目录图片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人教版高中化学分为必修两本,选修6本

高一基本就是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前两章

目录如下: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重点是蒸馏和萃取操作)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的基本计量方式,很多人就是这里不适应的,多做题,是高中化学的第一道槛)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胶体,内容比较独立,可以上课的时候再听,影响不大)

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考必考一个选择,重点)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绝对重点,重点中的重点!记住后面学习第三章第四章具体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时候都基本都需要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来考)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主要是四种金属:钠、镁、铝、铁)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如果你是暑假自学的话我建议到第三章就差不多了,贪多嚼不烂,这一章非金属涉及到的性质更多,计算也多,结合前面的也多,前面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容易产生挫败感)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希望对 你有帮助

化学元素周期表歌曲

化学元素周期表速背口诀歌如下: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谐音记忆,例如氢氦-侵害;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扩展资料

化学元素周期表速背口诀歌如下: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谐音记忆,例如氢氦-侵害;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电负性的运用: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例8.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 B.N、O、C C.Cl、S、P D.Al、Mg、Na例9.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mX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内容:离子键――离子晶体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NaCl型和CsCl型.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胞中含有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氯化铯晶胞中含有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 NaCl型晶体CsCl型晶体每个Na+离子周围被6个C1—离子所包围,同样每个C1—也被6个Na+所包围。每个正离子被8个负离子包围着,同时每个负离子也被8个正离子所包围。(3).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位置顶点棱边面心体心贡献1/81/41/21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2).共价键三参数. 概念对分子的影响键能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键长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单位:10-10米)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键角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单位:度)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 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2)键的极性: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3)分子的极性:①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②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形成原因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存在的共价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极性键分子内原子排列对称不对称4.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记住)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分子类型分子形状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球形 非极性He、NeA2直线形 非极性非极性H2、O2AB直线形 极性极性HCl、NOABA直线形180°极性非极性CO2、CS2ABAV形≠180°极性极性H2O、SO2A4正四面体形60°非极性非极性P4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SO3AB3三角锥形≠120°极性极性NH3、NCl3AB4正四面体形109°28′极性非极性CH4、CCl4AB3C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3Cl、CHCl3AB2C2四面体形≠109°28′极性极性CH2Cl2 直 线三角形V形四面体三角锥V形 H2O 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2).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其晶体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晶体中的微粒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晶体中各原子层相对滑动仍保持相互作用(2)①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②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7.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概念表示条件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A B电子对给予体 电子对接受体 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的轨道。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②形成条件: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③配合物的组成.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四、几种比较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电性作用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金属内部实例NaCl、MgOHCl、H2SO4Fe、Mg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成键原子电性电中性显电性形成条件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重点)(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③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3)常温常压下状态①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②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原子结构1. 什么叫能层 能级 2. 能层中能级符号顺序 3. 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的关系 4. 画出构造原理图 5. 练习写出1-36号元素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 6. 练习简化电子排布式的写法(铁 硅) 7. 能量最低原理 8. 基态 激发态 9. 可见光产生的原因 10. 电子云 原子轨道 11. S .P原子轨道的形状 12. 练习画基态原子的 电子排布图 13.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的内容 14. 原子排布规律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 画出前3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什么叫价电子 3. 周期表中的5个区 4. 电离能 电负性的概念及应用 .电离能 , 电负性最大的原子 5.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内容(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氧化性,还原性,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6. 对角线规则的 含义 7. 惰性气体的相对稳定性

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知识点

化学有机物总结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①: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O3

注:无水醋酸钠:碱石灰=1:3

固固加热(同O2、NH3)

无水(不能用NaAc晶体)

CaO:吸水、稀释NaOH、不是催化剂

②:乙烯: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注:V酒精:V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温170℃(140℃:乙醚)

碱石灰除杂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③:乙炔:CaC2 + 2H2O →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无除杂

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饱和NaCl:降低反应速率

导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导管

④:乙醇: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3CH2OH

(话说我不知道这是工业还实验室。。。)

注:无水CuSO4验水(白→蓝)

提升浓度:加CaO 再加热蒸馏

三、燃烧现象

烷:火焰呈淡蓝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烟

炔:火焰明亮有浓烈黑烟(纯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烟(同炔)

醇:火焰呈淡蓝色放大量热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前者氧化后者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应方程式

①:烷:取代

CH4 + Cl2 →(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 →(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 →(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 Cl2 →(光照)→ CCl4(l) + HCl

现象:颜色变浅装置壁上有油状液体

注:4种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气体

三氯甲烷 = 氯仿

四氯化碳作灭火剂

②:烯:1、加成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CH2=CH2 + HCl →(催化剂) → CH3CH2Cl

CH2=CH2 + H2 →(催化剂,加热) → CH3CH3 乙烷

CH2=CH2 + H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 CH3CH2OH 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 →(一定条件) → [-CH2-CH2-]n

(单体→高聚物)

注:断双键→两个“半键”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③炔:基本同烯。。。

④:苯:1.1、取代(溴)

◎ + Br2 →(Fe或FeBr3)→◎-Br + HBr

注:V苯:V溴=4:1

长导管:冷凝回流导气

防倒吸

NaOH除杂

现象:导管口白雾、浅黄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 + HNO3 →(浓H2SO4,60℃)→◎-NO2 + H2O

注: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再加苯

50℃-60℃【水浴】温度计插入烧杯 反应液面以下

除混酸:NaOH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难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浓硫酸)

◎ + H2SO4(浓) →(70-80度)→◎-SO3H + H2O

2、加成

◎ + 3H2 →(Ni,加热)→○(环己烷)

⑤:醇:1、置换(活泼金属)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钠密度大于醇反应平稳

{cf.}钠密度小于水反应剧烈

2、消去(分子内脱水)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H2O

3、取代(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浓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 (乙醚)+ H2O

(乙醚:无色无毒易挥发液体麻醉剂)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Cu,加热)→ 2CH3CHO(乙醛) + 2H2O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乙醇后变红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⑥: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浓H2SO4,加热)→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注:【酸脱羟基醇脱氢】(同位素示踪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

浓硫酸:催化脱水吸水

饱和Na2CO3:便于分离和提纯

卤代烃: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热)→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 加快反应速率

检验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观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热)→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邻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处,脱H脱在H少处(马氏规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电离)

六、通式

CnH2n+2 烷烃

CnH2n 烯烃 / 环烷烃

CnH2n-2 炔烃 / 二烯烃

CnH2n-6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

CnH2nO 饱和一元醛 / 酮

CnH2n-6O 芳香醇 / 酚

CnH2nO2 羧酸 / 酯

七、其他知识点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烧公式:CxHy + (x+y/4)O2 →(点燃)→ x CO2 + y/2 H2O

CxHyOz + (x+y/4-z/2)O2 →(点燃)→ x CO2 + y/2 H2O

3、反应前后压强 / 体积不变:y = 4

变小:y < 4

变大:y > 4

4、耗氧量:等物质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

等质量:C%越高耗氧越少

5、不饱和度=(C原子数×2+2 – H原子数)/ 2

双键 / 环 = 1,三键 = 2,可叠加

6、工业制烯烃:【裂解】(不是裂化)

7、医用酒精:75%

工业酒精:95%(含甲醇有毒)

无水酒精:99%

8、甘油:丙三醇

9、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间

食醋:3%~5%

冰醋酸:纯乙酸【纯净物】

10、烷基不属于官能团

高一化学方程式`部分`总结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物理性质:

一:熔沸点

1. 烃、卤代烃及醛

有机物微粒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沸点比较低。对于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同系物的熔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各种烃的同系物、卤代烃及醛的熔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如: 、 都是烷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 ; 都是烯烃,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 ;再有 , 等。

同类型的同分异构体之间,主链上碳原子数目越多,烃的熔沸点越高;支链数目越多,空间位置越对称,熔沸点越低。如 。

2. 醇

由于分子中含有—OH,醇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较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因此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比较,醇的熔沸点高的多,如 的沸点为78℃, 的沸点为-42℃, 的沸点为-48℃。

影响醇的沸点的因素有:

(1) 分子中—OH个数的多少:—OH个数越多,沸点越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乙二醇的沸点为179℃。

(2) 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多少: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甲醇的沸点为65℃,乙醇的沸点为78℃。

3. 羧酸

羧酸分子中含有—CO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不仅羧酸分子间羟基氧和羟基氢之间存在氢键,而且羧酸分子间羰基氧和羟基氢之间也存在氢键,因此羧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机会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多,因此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高,如1-丙醇的沸点为97.4℃,乙酸的沸点为118℃。

影响羧酸的沸点的因素有:

(1) 分子中羧基的个数:羧基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2) 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碳原子的个数越多,羧酸的沸点越高。

二、状态

物质的状态与熔沸点密切相关,都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由于有机物大都为大分子(相对无机物来说),所以有机物分子间引力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呈液态和固态,只有少部分小分子的有机物呈气态。

1.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由气态经液态到固态。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气态,5~16个碳原子的烃一般为液态,17个以上的为固态。如通常状况下 、 呈气态,苯及苯的同系物一般呈液态,大多数呈固态。

2. 醇类、羧酸类物质中由于含有—OH,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醇类、羧酸类物质分子中碳原子较少的,在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分子中碳原子较多的呈固态,如:甲醇、乙醇、甲酸和乙酸等呈液态。

3. 醛类:通常状况下除碳原子数较少的甲醛呈气态、乙醛等几种醛呈液态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的醛一般呈固态。

4. 酯类:通常状况下一般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酯呈液态,其余都呈固态。

5. 苯酚及其同系物:由于含有—OH,且苯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故通常状况下此类物质呈固态。

三、密度

烃的密度一般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注意:

1、 通常气态有机物的密度与空气相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比空气的密度大。

2、 通常液态有机物与水相比:

(1)密度比水小的有烃、酯、一氯代烃、一元醇、醛、酮、高级脂肪酸等;

(2)密度比水大的有溴代烃、硝基苯、四氯化碳、氯仿、乙二醇、丙三醇等。

四、溶解性

研究有机物的溶解性时,常将有机物分子的基团分为憎水基和亲水基:具有不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无吸引力的基团,称为憎水基团;具有溶于水的性质或对水有吸引力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有机物的溶解性由分子中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的溶解性决定。

1. 官能团的溶解性:

(1) 易溶于水的基团(即亲水基团)有:—OH、—CHO、—COOH、—NH2。

(2) 难溶于水的基团(即憎水基团)有:所有的烃基(如— 、—CH=CH2、—C6H5等)、卤原子(—X)、硝基(—NO2)等。

2. 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的比例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1) 当官能团的个数相同时,随着烃基(憎水基团)碳原子数目的增大,溶解性逐渐降低,如溶解性: >(一般地,碳原子个数大于5的醇难溶于水);再如,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以下的羧酸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

(2) 当烃基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亲水基团的个数越多,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如溶解性: 。

(3) 当亲水基团与憎水基团对溶解性的影响大致相同时,物质微溶于水。例如,常见的微溶于水的物质有:苯酚 、苯胺 、苯甲酸 、正戊醇 (上述物质的结构简式中“-”左边的为憎水基团,右边的为亲水基团)。

(4) 由两种憎水基团组成的物质,一定难溶于水。例如,卤代烃R—X、硝基化合物R— 均为憎水基团,故均难溶于水。

3. 有机物在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在水中相反。如乙醇是由较小憎水基团 和亲水基团—OH构成,所以乙醇易溶于水,同时因含有憎水基团,所以也必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其他醇类物质由于都含有亲水基团—OH,小分子都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憎水基团的不断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逐渐增大。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 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基(羟基)

根(氢氧根)

电子式

电性

电中性

带负电

存在于

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其他“基”或原子团相结合

能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宏观)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微观)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性质包

括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一般指跟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能否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等

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w.w.w.k.s.5.u.c.o.m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常用的几种气体液化后用途见下表。

气体名称

液化后名称

主要用途

空气

液体空气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氮气

液氮

冷冻剂

氯气

液氯

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铁、氯化烷等

氨气

液氨

制冷剂,用于氨制冷机中

二氧化硫

液体二氧化硫

漂白剂

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

燃料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

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易难

与H2化合的易难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非金属性强

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不活泼金属

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14.氧化性

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氧化性。非金属单质、金属元素高价态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规律有:①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如Na+<Ag+;②变价金属中,高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氧化性,如Fe3+>Fe2+,MnO4−>MnO42−>MnO2;③同种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往往是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HNO3>HNO2,浓度越大,氧化性也越强,如浓HNO3>稀HNO3,浓H2SO4>稀H2SO4。然而,也有例外,如氯元素的含氧酸,它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HClO>HClO2>HClO3>HClO4。

15.还原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还原性。金属单质、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含有元素低价态的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还原性。物质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越强,金属单质还原性顺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一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非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若有多种价态的物质,一般说来,价态降低,还原性越强。如含硫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的还原性:H2S>S>SO2;含磷元素物质的还原性PH3>P4>PO33−;铁及其盐的还原性:Fe>Fe2+等。

16.挥发性

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具有较强挥发性的物质大多是一些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如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等。另外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这些物质贮存时,应密闭保存并远离热源,防止受热加快挥发。

17.升华

在加热的条件下,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变化。常见能升华的物质有I2、干冰(固态CO2)、升华硫、红磷、灰砷等。

18.稳定性

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它反映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稳定性可分为热稳定性、光化学稳定性和氧化还原稳定性。

越不活泼的物质,其化学稳定性越好。例如:苯在一般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常用苯作萃取剂和有机反应的介质。很多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和水作溶剂,都是利用了水的化学稳定性。

19.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1)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注意】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20.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O2、Cl2、N2、Ar、金刚石、铁(Fe)等。HD、16O、18O也属于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21.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22.酸

电离理论认为:电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HCIO4、H2SO4、HCl、HNO3…

常见弱酸:H2SO3、H3PO4、HF、HClO、H2CO3、H2SO3、CH3COOH…

23.碱

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ˉ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NaOH、KOH、Ba(OH)2、Ca(OH)2…

常见弱碱:NH3·H2O、Al(OH)3、Fe(OH)3…

24.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的分类:①正盐:如:(NH4)2SO4、Na2SO4… ②酸式盐:如NaHCO3、NaH2PO4、Na2HPO4…③碱式盐:Cu2(OH)2CO3… ④复盐:KAl(SO4)2·12H2O…

25.氧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目录图片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人教版高中化学分为必修两本,选修6本

高一基本就是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前两章

目录如下:

必修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重点是蒸馏和萃取操作)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的基本计量方式,很多人就是这里不适应的,多做题,是高中化学的第一道槛)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胶体,内容比较独立,可以上课的时候再听,影响不大)

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考必考一个选择,重点)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绝对重点,重点中的重点!记住后面学习第三章第四章具体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时候都基本都需要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来考)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主要是四种金属:钠、镁、铝、铁)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如果你是暑假自学的话我建议到第三章就差不多了,贪多嚼不烂,这一章非金属涉及到的性质更多,计算也多,结合前面的也多,前面没有完全弄懂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容易产生挫败感)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希望对 你有帮助

化学元素周期表歌曲

化学元素周期表速背口诀歌如下: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谐音记忆,例如氢氦-侵害;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扩展资料

化学元素周期表速背口诀歌如下: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谐音记忆,例如氢氦-侵害;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目录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