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经典例题(初中几何难题竞赛题)
初中数学经典例题(初中几何难题竞赛题)

请教一道初中数学题: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B地...

分析:根据题意可看出,时间是等量。

解:设AB距离x,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

由题意可知,(x-5)/ v1= 5/ v2

(2x-2)/ v1 = (x+2)/ v2

整理:5v1=(x-5)v2 ①

v2(2x-2)=v1(x+2) ②

由①得,v1=(x-5)v2/5 ③

将③代入②,整理得:5v2(2x-2)=(x-5)(x+2)v2

x²-13x=0

x(x-13)=0

要使等式成立,使x=0或x-13=0

因此,x=13(千米)

答:AB的距离为13千米。 首先设AB的距离为S,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

因为各自休息了一小时,是用来迷惑人的。所以你可以看成各自达到A、B后立即返回。

依题得:

[S/(V1+V2)]*V2=5

[3S/(V1+V2)]*V2—S=2

解得:S=13千米。

O(∩_∩)O谢谢~~~~~要是哪里不懂,还可以再问

有没有比较好的初中的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练习

动点问题练习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在的边上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点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分别作边的垂线,与的其它边交于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秒.

1、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何值时,四边形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为,运动的时间为.求四边形的面积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梯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的长.

(2)当时,求的值.

(3)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

(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连接AC,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MN与AC互相垂直?

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河北卷)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3、(山东济宁)如图,A、B分别为x轴和y轴正半轴上的点。OA、OB的长分别是方程x2-14x+48=0的两根(OA>OB),直线BC平分∠ABO交x轴于C点,P为BC上一动点,P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点开始沿BC方向移动。

(1)设△APB和△OPB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S1∶S2的值;

(2)求直线BC的解析式;

(3)设PA-PO=m,P点的移动时间为t。

①当0<t≤时,试求出m的取值范围;

②当t>时,你认为m的取值范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

4、在中,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结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

(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上移动时,设的面积为,求与月份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当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

5、(杭州)在直角梯形中,,高(如图1)。动点同时从点出发,点沿运动到点停止,点沿运动到点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而当点到达点时,点正好到达点。设同时从点出发,经过的时间为时,的面积为(如图2)。分别以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在边上从到运动时,与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

(1)分别求出梯形中的长度;

(2)写出图3中两点的坐标;

(3)分别写出点在边上和边上运动时,与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关于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6、(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在正半轴上,且.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轴上取两点作等边.

(1)求直线的解析式;

(2)求等边的边长(用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的顶点运动到与原点重合时的值;

(3)如果取的中点,以为边在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点在线段上.设等边和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请求出当秒时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最大值.

7、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如图1所示放置,点C、F重合,且BC、DF在一条直线上,其中AC=DF=4,BC=EF=3.固定Rt△ABC不动,让Rt△DEF沿CB向左平移,直到点F和点B重合为止.设FC=x,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1)如图2,求当x=时,y的值是多少?

(2)如图3,当点E移动到AB上时,求x、y的值;

(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8、(重庆课改卷)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和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沿直线(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与交于点E,与分别交于点F、P.

(1)当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平移距离为,与重叠部分面积为,请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的值;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

(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2. 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

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

开始沿CD边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3. 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m,CD=6cm ,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4. 如图所示,△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的平分线于点E,交的外角平分线于F。

(1)求让:;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且=,求的大小。

5. 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求重叠部分⊿AFC的面积.

6.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3)四边形PQEF的顶点位于何处时,

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

7.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 = 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E点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⑴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

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 = 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9、(山东青岛课改卷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 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

(2)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1142 =12996,1152 =13225,1162 =13456

或4.42 =19.36,4.52 =20.25,4.62 =21.16)

10、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

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

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

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去看我们苏州2011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题。。。绝对经典。。。劳资在考场上愣是做不出。。。

初中几何难题竞赛题

1.三角形ABC中,AB=AC,它的一个外角为80度,底角平分线CD长为(20/3)*根号3,求腰上的高.

解:过C作CE⊥BA交BA的延长线于E,

∵△ABC一个外角为80度,AB=AC

∴∠BAC=100°

又CD平分∠ACB

∴∠ADC=60°

在Rt△DCE中,CE=(根号3)/2倍CD

∴CE=(20/3)*根号3×(根号3)/2

=10

即腰上的高为10

2.在正方形ABCD中,AD=8,点E为CD(不包括端点)的动点,AE的中垂线FE分别交AD,AE,BC于F,H,K,交AB延长线于点G.

1,设DE=m,FH/HK=t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t

2,当t=1/3时,求BG的长

解:

1.过H作MN平行于AB交AD于M,BC于N

∵H为AE的中点,∴HM=1/2DE=1/2m

且易证△HMF∽△HNK

∴MH/HN=FH/HK

即(1/2*m)/(8-1/2*m)=t

∴t=m/(16-m)

3.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CE为角ACB的外角平分线,角ADE等于60度,求证AD=DE

证:作DF⊥AC于F,DG⊥EC交其延长线于G

∵∠DCA=∠DCG=60°

∴DF=DG(角平分线的性质)

又易证∠DAF=∠DEG

∴△ADF≌△EDG(AAS)

∴AD=DE

4.已知正方形ABCD,过B点做AC的平行线BE,使AE=AC,AE交BC于点F,

求证:CE=CF

证:连接BD交AC于O,过E作EH⊥AC于H,

∵BE‖AC,

∴EH=BO=1/2BD

又BD=AC,AE=AC

∴EH=1/2AE

∴∠EAH=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由AE=AC,∴∠ACE=∠AEC=75°

又∠ACB=45°

∴∠ECF=75°-45°=30°

又∠CFE=180°-∠ECF-∠ACE=180°-75°-30°=75°

∴∠CFE=∠AEC

∴CE=CF

5.请先画图:一个梯形,上面字母是A,B下面是D,C按左到右顺序

E为AD中点,注意:AD是腰\,别画错图

题目:(1)角A=90度(2)AB+CD=BE(3)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4)BE平分角ABC(5)角BEC=90

请上面五个论断中选择相关的两个论断,将其中一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结论构造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

已知:梯形ABCD中,E为AD中点,角A=90度

求证: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

证: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F

∵E为AD中点,∴AE=DE,

又∠A=∠CDA=90°,∠AEB=∠DEF

∴△ABE≌△DFE

∴AB=FD

∴梯形ABCD的面积=(AB+DC)×AD/2=(FD+DC)×AD/2=△BFC的面积

而S△EFC=[(FD+DC)×AD/2]/2=S△BFC/2

∴S△EFC=S△BEC即S△BEC=△BFC的面积/2=梯形ABCD的面积/2

6..在梯形ABCD中,AD平行BC,AD=3,AB=4,BC=5,那么腰CD的取值范围是?

7..等腰梯形的高为6CM,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8..等腰梯形ABCD中,AD平行BC,角B=60度,AD=AB=6CM,则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

解:

6..过D作DE‖AB交BC于E,ABED为平行四边形,则CE=CB-BE=5-3=2

DE=4,∴2<CD<6

7..过D作DF‖AC交BC的延长线于F,则△BDF为等腰Rt△,

且S△BDF=S梯形ABCD=36cm²

8..过A作AH⊥BC于H,则BH=1/2AB,所以BH=3,BC=12,

∴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30cm

9.已知:Rt△ABC中,AB=AC,D为AC中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求证:∠ADB=∠FDC

证:过C作CH‖AB交AF的延长线于H,由题设知∠DAE+∠ADE=∠ADE+∠ABD

=90°,∴∠DAE=∠ABD

在△ACH和△BAD中,∠DAE=∠ABD,∠HCA=∠DAE=90°,AB=AC

∴△ACH≌△BAD,∴∠ADB=∠AHC

且AD=CH,又AD=DC,∴DC=CH,易证△CDF≌△CHF

∴∠AHC=∠FDC

∴∠ADB=∠FDC

10.在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90度,AB=AC,D为BC上任意点,作DE垂直AB于E,DF垂直AC于F,取BC中点M,连接EM,FM,EF,问,三角形EFM是什么三角形?

三角形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连接MA,∵BC中点为M,∠A=90°,∴AM=(1/2)*BC

又四边形AEDF为矩形,∴AE=FD,易证FD=FC

∴FC=AE,∵AB=AC,∠C=∠MAE=45°

∴△AEM≌△CFM(SAS)

∴ME=MF,∠CMF=∠AME,又AM⊥BC,即∠CMF+∠FMA=90°

∴∠AME+FMA=∠CMF+FMA=90°

∴△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够了吧? 1.三角形ABC中,AB=AC,它的一个外角为80度,底角平分线CD长为(20/3)*根号3,求腰上的高.

解:过C作CE⊥BA交BA的延长线于E,

∵△ABC一个外角为80度,AB=AC

∴∠BAC=100°

又CD平分∠ACB

∴∠ADC=60°

在Rt△DCE中,CE=(根号3)/2倍CD

∴CE=(20/3)*根号3×(根号3)/2

=10

即腰上的高为10

2.在正方形ABCD中,AD=8,点E为CD(不包括端点)的动点,AE的中垂线FE分别交AD,AE,BC于F,H,K,交AB延长线于点G.

1,设DE=m,FH/HK=t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t

2,当t=1/3时,求BG的长

解:

1.过H作MN平行于AB交AD于M,BC于N

∵H为AE的中点,∴HM=1/2DE=1/2m

且易证△HMF∽△HNK

∴MH/HN=FH/HK

即(1/2*m)/(8-1/2*m)=t

∴t=m/(16-m)

3.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CE为角ACB的外角平分线,角ADE等于60度,求证AD=DE

证:作DF⊥AC于F,DG⊥EC交其延长线于G

∵∠DCA=∠DCG=60°

∴DF=DG(角平分线的性质)

又易证∠DAF=∠DEG

∴△ADF≌△EDG(AAS)

∴AD=DE

4.已知正方形ABCD,过B点做AC的平行线BE,使AE=AC,AE交BC于点F,

求证:CE=CF

证:连接BD交AC于O,过E作EH⊥AC于H,

∵BE‖AC,

∴EH=BO=1/2BD

又BD=AC,AE=AC

∴EH=1/2AE

∴∠EAH=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由AE=AC,∴∠ACE=∠AEC=75°

又∠ACB=45°

∴∠ECF=75°-45°=30°

又∠CFE=180°-∠ECF-∠ACE=180°-75°-30°=75°

∴∠CFE=∠AEC

∴CE=CF

5.请先画图:一个梯形,上面字母是A,B下面是D,C按左到右顺序

E为AD中点,注意:AD是腰\,别画错图

题目:(1)角A=90度(2)AB+CD=BE(3)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4)BE平分角ABC(5)角BEC=90

请上面五个论断中选择相关的两个论断,将其中一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结论构造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

已知:梯形ABCD中,E为AD中点,角A=90度

求证: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

证: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F

∵E为AD中点,∴AE=DE,

又∠A=∠CDA=90°,∠AEB=∠DEF

∴△ABE≌△DFE

∴AB=FD

∴梯形ABCD的面积=(AB+DC)×AD/2=(FD+DC)×AD/2=△BFC的面积

而S△EFC=[(FD+DC)×AD/2]/2=S△BFC/2

∴S△EFC=S△BEC即S△BEC=△BFC的面积/2=梯形ABCD的面积/2

6..在梯形ABCD中,AD平行BC,AD=3,AB=4,BC=5,那么腰CD的取值范围是?

7..等腰梯形的高为6CM,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8..等腰梯形ABCD中,AD平行BC,角B=60度,AD=AB=6CM,则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

解:

6..过D作DE‖AB交BC于E,ABED为平行四边形,则CE=CB-BE=5-3=2

DE=4,∴2<CD<6

7..过D作DF‖AC交BC的延长线于F,则△BDF为等腰Rt△,

且S△BDF=S梯形ABCD=36cm²

8..过A作AH⊥BC于H,则BH=1/2AB,所以BH=3,BC=12,

∴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30cm

9.已知:Rt△ABC中,AB=AC,D为AC中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求证:∠ADB=∠FDC

证:过C作CH‖AB交AF的延长线于H,由题设知∠DAE+∠ADE=∠ADE+∠ABD

=90°,∴∠DAE=∠ABD

在△ACH和△BAD中,∠DAE=∠ABD,∠HCA=∠DAE=90°,AB=AC

∴△ACH≌△BAD,∴∠ADB=∠AHC

且AD=CH,又AD=DC,∴DC=CH,易证△CDF≌△CHF

∴∠AHC=∠FDC

∴∠ADB=∠FDC

10.在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90度,AB=AC,D为BC上任意点,作DE垂直AB于E,DF垂直AC于F,取BC中点M,连接EM,FM,EF,问,三角形EFM是什么三角形?

三角形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连接MA,∵BC中点为M,∠A=90°,∴AM=(1/2)*BC

又四边形AEDF为矩形,∴AE=FD,易证FD=FC

∴FC=AE,∵AB=AC,∠C=∠MAE=45°

∴△AEM≌△CFM(SAS)

∴ME=MF,∠CMF=∠AME,又AM⊥BC,即∠CMF+∠FMA=90°

∴∠AME+FMA=∠CMF+FMA=90°

∴△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够了吧?

初一数学经典题型及解析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如下:

方法一:

找出动点的基准坐标,即运动的起始坐标。算出动点运动后的坐标:向右运动:运动后的坐标=基准坐标+运动路程。向左运动:运动后的坐标=基准坐标-运动路程。

表示线段长度:线段右端点表示的数-线段左端点表示的数。列方程:根据运动的关系或题目中的条件,列出方程,未知数通常是运动时间t、速度V或所求坐标;求解。

方法二:

是把已知相关的量全标在图上,并且把能够就近找到的已知量也标注在图上,能够得到的结论通通标注在图的旁边,方便在下一步的应用和使用的相应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当中,重点标在图上以后也可以借助的一些工具软件如几何画板或者画图脑补动点运动过程,拿着一些工具来做运动辅助,帮助找到重点的运动规律。

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及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1.选择题:

(1)把-2-(+3)-(-5)+(-4)+(+3)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

A.-2-3-5-4+3 B.-2+3+5-4+3 C.-2-3+5-4+3 D.-2-3-5+4+3

(2)计算(-5)-(+3)+(-9)-(-7)+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10 B.-9 C.8 D.-23

(3)-7,-12,+2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8 B.-4 C.4 D.38

(4)若 +(b+3)2=0,则b-a- 的值是( )

A.-4 B.-2 C.-1 D.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负数相减,等于绝对值相减 B.两个负数的差一定大于零 C.正数减去负数,实际是两个正数的代数和 D.负数减去正数,等于负数加上正数的绝对值

(6)算式-3-5不能读作( )

A.-3与5的差 B.-3与-5的和 C.-3与-5的差 D.-3减去5

2.填空题:(4′×4=16′)

(1)-4+7-9=- - + ;

(2)6-11+4+2=- + - + ;

(3)(-5)+(+8)-(+2)-(-3)= + - + ;

(4)5-(-3 )-(+7)-2 =5+ - - + - .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8′×2=16′)

(1)(-21)+(+16)-(-13)-(+7)+(-6);

(2)-2 -(- )+(-0.5)+(+2)-(+ )-2.

4.计算题(6′×4=24′)

(1)-1+2-3+4-5+6-7;

(2)-50-28+(-24)-(-22);

(3)-19.8-(-20.3)-(+20.2)-10.8;

(4)0.25- +(-1 )-(+3 ).

5.当x=-3.7,y=-1.8,z=-1.5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5′×4=20′)

(1)x+y-z;

(2)-x-y+z;

(3)-x+y+z;

(4)x-y-z.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及答案【素质优化训练】

(1) (-7)-(+5)+(+3)-(-9)=-7 5 3 9;

(2)-(+2 )-(-1 )-(+3 )+(- ) =( 2 )+( 1 )+( 3 )+( );

(3)-14 5 (-3)=-12;

(4)-12 (-7) (-5) (-6)=-16;

(5)b-a-(+c)+(-d)= a b c d;

2.当x= ,y=- ,z=- 时,分别求出下列代数式的值;

(1)x-(-y)+(-z);

(2)x+(-y)-(+z);

(3)-(-x)-y+z;

(4)-x-(-y)+z.

3.就下列给的三组数,验证等式: a-(b-c+d)=a-b+c-d是否成立.

(1)a=-2,b=-1,c=3,d=5; (2)a=23 ,b=-8,c=-1 ,d=1 .

4.计算题

(1)-1-23.33-(+76.76);

(2)1-2*2*2*2;

(3)(-6-24.3)-(-12+9.1)+(0-2.1);

(4)-1+8-7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C;(2)B;(3)D;(4)A;(5)C;(6)C 2.(1)4,(-7),(-9) (2)(-6),(-11),(-4),2; (3)-5,8,2,3; (4)3,7,2; 3.略4.(1)-4; (2)-80; (3)-30.5 (4)-5 5.(1)-4; (2)4; (3)0.4; (4)-0.4.

【素质优化训练】 1.(1)-,+,+; (2)-,+,-,-; (3)+,+; (4)-,+,+; (5)-,+,-,-. 2.(1) (2) (3) (4)- 3.(1) (2)都成立. 4.(1)- (2) (3)-29.5 (4)-1 第(4)题注意同号的数、互为相反数先分别结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请教一道初中数学题: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B地...

分析:根据题意可看出,时间是等量。

解:设AB距离x,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

由题意可知,(x-5)/ v1= 5/ v2

(2x-2)/ v1 = (x+2)/ v2

整理:5v1=(x-5)v2 ①

v2(2x-2)=v1(x+2) ②

由①得,v1=(x-5)v2/5 ③

将③代入②,整理得:5v2(2x-2)=(x-5)(x+2)v2

x²-13x=0

x(x-13)=0

要使等式成立,使x=0或x-13=0

因此,x=13(千米)

答:AB的距离为13千米。 首先设AB的距离为S,甲的速度为V1,乙的速度为V2。

因为各自休息了一小时,是用来迷惑人的。所以你可以看成各自达到A、B后立即返回。

依题得:

[S/(V1+V2)]*V2=5

[3S/(V1+V2)]*V2—S=2

解得:S=13千米。

O(∩_∩)O谢谢~~~~~要是哪里不懂,还可以再问

有没有比较好的初中的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练习

动点问题练习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在的边上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点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分别作边的垂线,与的其它边交于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秒.

1、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何值时,四边形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为,运动的时间为.求四边形的面积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如图,在梯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的长.

(2)当时,求的值.

(3)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

(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连接AC,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MN与AC互相垂直?

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河北卷)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3、(山东济宁)如图,A、B分别为x轴和y轴正半轴上的点。OA、OB的长分别是方程x2-14x+48=0的两根(OA>OB),直线BC平分∠ABO交x轴于C点,P为BC上一动点,P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点开始沿BC方向移动。

(1)设△APB和△OPB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S1∶S2的值;

(2)求直线BC的解析式;

(3)设PA-PO=m,P点的移动时间为t。

①当0<t≤时,试求出m的取值范围;

②当t>时,你认为m的取值范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

4、在中,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结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

(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上移动时,设的面积为,求与月份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当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

5、(杭州)在直角梯形中,,高(如图1)。动点同时从点出发,点沿运动到点停止,点沿运动到点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而当点到达点时,点正好到达点。设同时从点出发,经过的时间为时,的面积为(如图2)。分别以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在边上从到运动时,与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

(1)分别求出梯形中的长度;

(2)写出图3中两点的坐标;

(3)分别写出点在边上和边上运动时,与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关于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6、(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在正半轴上,且.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轴上取两点作等边.

(1)求直线的解析式;

(2)求等边的边长(用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的顶点运动到与原点重合时的值;

(3)如果取的中点,以为边在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点在线段上.设等边和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请求出当秒时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最大值.

7、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如图1所示放置,点C、F重合,且BC、DF在一条直线上,其中AC=DF=4,BC=EF=3.固定Rt△ABC不动,让Rt△DEF沿CB向左平移,直到点F和点B重合为止.设FC=x,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1)如图2,求当x=时,y的值是多少?

(2)如图3,当点E移动到AB上时,求x、y的值;

(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8、(重庆课改卷)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和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沿直线(AB)方向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与交于点E,与分别交于点F、P.

(1)当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平移距离为,与重叠部分面积为,请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的值;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

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

(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

2. 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

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

开始沿CD边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

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

时间为t(s),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3. 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m,CD=6cm ,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

4. 如图所示,△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的平分线于点E,交的外角平分线于F。

(1)求让:;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且=,求的大小。

5. 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求重叠部分⊿AFC的面积.

6.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

(3)四边形PQEF的顶点位于何处时,

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

7.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 = 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E点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EG∥AC交BD于点G.

⑴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

⑵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 = 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

9、(山东青岛课改卷 )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 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

(2)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1142 =12996,1152 =13225,1162 =13456

或4.42 =19.36,4.52 =20.25,4.62 =21.16)

10、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

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

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

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去看我们苏州2011年中考数学最后一题。。。绝对经典。。。劳资在考场上愣是做不出。。。

初中几何难题竞赛题

1.三角形ABC中,AB=AC,它的一个外角为80度,底角平分线CD长为(20/3)*根号3,求腰上的高.

解:过C作CE⊥BA交BA的延长线于E,

∵△ABC一个外角为80度,AB=AC

∴∠BAC=100°

又CD平分∠ACB

∴∠ADC=60°

在Rt△DCE中,CE=(根号3)/2倍CD

∴CE=(20/3)*根号3×(根号3)/2

=10

即腰上的高为10

2.在正方形ABCD中,AD=8,点E为CD(不包括端点)的动点,AE的中垂线FE分别交AD,AE,BC于F,H,K,交AB延长线于点G.

1,设DE=m,FH/HK=t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t

2,当t=1/3时,求BG的长

解:

1.过H作MN平行于AB交AD于M,BC于N

∵H为AE的中点,∴HM=1/2DE=1/2m

且易证△HMF∽△HNK

∴MH/HN=FH/HK

即(1/2*m)/(8-1/2*m)=t

∴t=m/(16-m)

3.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CE为角ACB的外角平分线,角ADE等于60度,求证AD=DE

证:作DF⊥AC于F,DG⊥EC交其延长线于G

∵∠DCA=∠DCG=60°

∴DF=DG(角平分线的性质)

又易证∠DAF=∠DEG

∴△ADF≌△EDG(AAS)

∴AD=DE

4.已知正方形ABCD,过B点做AC的平行线BE,使AE=AC,AE交BC于点F,

求证:CE=CF

证:连接BD交AC于O,过E作EH⊥AC于H,

∵BE‖AC,

∴EH=BO=1/2BD

又BD=AC,AE=AC

∴EH=1/2AE

∴∠EAH=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由AE=AC,∴∠ACE=∠AEC=75°

又∠ACB=45°

∴∠ECF=75°-45°=30°

又∠CFE=180°-∠ECF-∠ACE=180°-75°-30°=75°

∴∠CFE=∠AEC

∴CE=CF

5.请先画图:一个梯形,上面字母是A,B下面是D,C按左到右顺序

E为AD中点,注意:AD是腰\,别画错图

题目:(1)角A=90度(2)AB+CD=BE(3)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4)BE平分角ABC(5)角BEC=90

请上面五个论断中选择相关的两个论断,将其中一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结论构造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

已知:梯形ABCD中,E为AD中点,角A=90度

求证: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

证: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F

∵E为AD中点,∴AE=DE,

又∠A=∠CDA=90°,∠AEB=∠DEF

∴△ABE≌△DFE

∴AB=FD

∴梯形ABCD的面积=(AB+DC)×AD/2=(FD+DC)×AD/2=△BFC的面积

而S△EFC=[(FD+DC)×AD/2]/2=S△BFC/2

∴S△EFC=S△BEC即S△BEC=△BFC的面积/2=梯形ABCD的面积/2

6..在梯形ABCD中,AD平行BC,AD=3,AB=4,BC=5,那么腰CD的取值范围是?

7..等腰梯形的高为6CM,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8..等腰梯形ABCD中,AD平行BC,角B=60度,AD=AB=6CM,则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

解:

6..过D作DE‖AB交BC于E,ABED为平行四边形,则CE=CB-BE=5-3=2

DE=4,∴2<CD<6

7..过D作DF‖AC交BC的延长线于F,则△BDF为等腰Rt△,

且S△BDF=S梯形ABCD=36cm²

8..过A作AH⊥BC于H,则BH=1/2AB,所以BH=3,BC=12,

∴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30cm

9.已知:Rt△ABC中,AB=AC,D为AC中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求证:∠ADB=∠FDC

证:过C作CH‖AB交AF的延长线于H,由题设知∠DAE+∠ADE=∠ADE+∠ABD

=90°,∴∠DAE=∠ABD

在△ACH和△BAD中,∠DAE=∠ABD,∠HCA=∠DAE=90°,AB=AC

∴△ACH≌△BAD,∴∠ADB=∠AHC

且AD=CH,又AD=DC,∴DC=CH,易证△CDF≌△CHF

∴∠AHC=∠FDC

∴∠ADB=∠FDC

10.在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90度,AB=AC,D为BC上任意点,作DE垂直AB于E,DF垂直AC于F,取BC中点M,连接EM,FM,EF,问,三角形EFM是什么三角形?

三角形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连接MA,∵BC中点为M,∠A=90°,∴AM=(1/2)*BC

又四边形AEDF为矩形,∴AE=FD,易证FD=FC

∴FC=AE,∵AB=AC,∠C=∠MAE=45°

∴△AEM≌△CFM(SAS)

∴ME=MF,∠CMF=∠AME,又AM⊥BC,即∠CMF+∠FMA=90°

∴∠AME+FMA=∠CMF+FMA=90°

∴△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够了吧? 1.三角形ABC中,AB=AC,它的一个外角为80度,底角平分线CD长为(20/3)*根号3,求腰上的高.

解:过C作CE⊥BA交BA的延长线于E,

∵△ABC一个外角为80度,AB=AC

∴∠BAC=100°

又CD平分∠ACB

∴∠ADC=60°

在Rt△DCE中,CE=(根号3)/2倍CD

∴CE=(20/3)*根号3×(根号3)/2

=10

即腰上的高为10

2.在正方形ABCD中,AD=8,点E为CD(不包括端点)的动点,AE的中垂线FE分别交AD,AE,BC于F,H,K,交AB延长线于点G.

1,设DE=m,FH/HK=t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t

2,当t=1/3时,求BG的长

解:

1.过H作MN平行于AB交AD于M,BC于N

∵H为AE的中点,∴HM=1/2DE=1/2m

且易证△HMF∽△HNK

∴MH/HN=FH/HK

即(1/2*m)/(8-1/2*m)=t

∴t=m/(16-m)

3.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CE为角ACB的外角平分线,角ADE等于60度,求证AD=DE

证:作DF⊥AC于F,DG⊥EC交其延长线于G

∵∠DCA=∠DCG=60°

∴DF=DG(角平分线的性质)

又易证∠DAF=∠DEG

∴△ADF≌△EDG(AAS)

∴AD=DE

4.已知正方形ABCD,过B点做AC的平行线BE,使AE=AC,AE交BC于点F,

求证:CE=CF

证:连接BD交AC于O,过E作EH⊥AC于H,

∵BE‖AC,

∴EH=BO=1/2BD

又BD=AC,AE=AC

∴EH=1/2AE

∴∠EAH=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由AE=AC,∴∠ACE=∠AEC=75°

又∠ACB=45°

∴∠ECF=75°-45°=30°

又∠CFE=180°-∠ECF-∠ACE=180°-75°-30°=75°

∴∠CFE=∠AEC

∴CE=CF

5.请先画图:一个梯形,上面字母是A,B下面是D,C按左到右顺序

E为AD中点,注意:AD是腰\,别画错图

题目:(1)角A=90度(2)AB+CD=BE(3)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4)BE平分角ABC(5)角BEC=90

请上面五个论断中选择相关的两个论断,将其中一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结论构造一个正确的命题并证明

已知:梯形ABCD中,E为AD中点,角A=90度

求证:三角形BEC的面积=1/2梯形ABCD的面积

证: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F

∵E为AD中点,∴AE=DE,

又∠A=∠CDA=90°,∠AEB=∠DEF

∴△ABE≌△DFE

∴AB=FD

∴梯形ABCD的面积=(AB+DC)×AD/2=(FD+DC)×AD/2=△BFC的面积

而S△EFC=[(FD+DC)×AD/2]/2=S△BFC/2

∴S△EFC=S△BEC即S△BEC=△BFC的面积/2=梯形ABCD的面积/2

6..在梯形ABCD中,AD平行BC,AD=3,AB=4,BC=5,那么腰CD的取值范围是?

7..等腰梯形的高为6CM,且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8..等腰梯形ABCD中,AD平行BC,角B=60度,AD=AB=6CM,则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

解:

6..过D作DE‖AB交BC于E,ABED为平行四边形,则CE=CB-BE=5-3=2

DE=4,∴2<CD<6

7..过D作DF‖AC交BC的延长线于F,则△BDF为等腰Rt△,

且S△BDF=S梯形ABCD=36cm²

8..过A作AH⊥BC于H,则BH=1/2AB,所以BH=3,BC=12,

∴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是30cm

9.已知:Rt△ABC中,AB=AC,D为AC中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求证:∠ADB=∠FDC

证:过C作CH‖AB交AF的延长线于H,由题设知∠DAE+∠ADE=∠ADE+∠ABD

=90°,∴∠DAE=∠ABD

在△ACH和△BAD中,∠DAE=∠ABD,∠HCA=∠DAE=90°,AB=AC

∴△ACH≌△BAD,∴∠ADB=∠AHC

且AD=CH,又AD=DC,∴DC=CH,易证△CDF≌△CHF

∴∠AHC=∠FDC

∴∠ADB=∠FDC

10.在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90度,AB=AC,D为BC上任意点,作DE垂直AB于E,DF垂直AC于F,取BC中点M,连接EM,FM,EF,问,三角形EFM是什么三角形?

三角形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连接MA,∵BC中点为M,∠A=90°,∴AM=(1/2)*BC

又四边形AEDF为矩形,∴AE=FD,易证FD=FC

∴FC=AE,∵AB=AC,∠C=∠MAE=45°

∴△AEM≌△CFM(SAS)

∴ME=MF,∠CMF=∠AME,又AM⊥BC,即∠CMF+∠FMA=90°

∴∠AME+FMA=∠CMF+FMA=90°

∴△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够了吧?

初一数学经典题型及解析

初一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和方法如下:

方法一:

找出动点的基准坐标,即运动的起始坐标。算出动点运动后的坐标:向右运动:运动后的坐标=基准坐标+运动路程。向左运动:运动后的坐标=基准坐标-运动路程。

表示线段长度:线段右端点表示的数-线段左端点表示的数。列方程:根据运动的关系或题目中的条件,列出方程,未知数通常是运动时间t、速度V或所求坐标;求解。

方法二:

是把已知相关的量全标在图上,并且把能够就近找到的已知量也标注在图上,能够得到的结论通通标注在图的旁边,方便在下一步的应用和使用的相应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当中,重点标在图上以后也可以借助的一些工具软件如几何画板或者画图脑补动点运动过程,拿着一些工具来做运动辅助,帮助找到重点的运动规律。

初三数学题50道经典题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及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1.选择题:

(1)把-2-(+3)-(-5)+(-4)+(+3)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正确的是( )

A.-2-3-5-4+3 B.-2+3+5-4+3 C.-2-3+5-4+3 D.-2-3-5+4+3

(2)计算(-5)-(+3)+(-9)-(-7)+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10 B.-9 C.8 D.-23

(3)-7,-12,+2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8 B.-4 C.4 D.38

(4)若 +(b+3)2=0,则b-a- 的值是( )

A.-4 B.-2 C.-1 D.1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负数相减,等于绝对值相减 B.两个负数的差一定大于零 C.正数减去负数,实际是两个正数的代数和 D.负数减去正数,等于负数加上正数的绝对值

(6)算式-3-5不能读作( )

A.-3与5的差 B.-3与-5的和 C.-3与-5的差 D.-3减去5

2.填空题:(4′×4=16′)

(1)-4+7-9=- - + ;

(2)6-11+4+2=- + - + ;

(3)(-5)+(+8)-(+2)-(-3)= + - + ;

(4)5-(-3 )-(+7)-2 =5+ - - + - .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8′×2=16′)

(1)(-21)+(+16)-(-13)-(+7)+(-6);

(2)-2 -(- )+(-0.5)+(+2)-(+ )-2.

4.计算题(6′×4=24′)

(1)-1+2-3+4-5+6-7;

(2)-50-28+(-24)-(-22);

(3)-19.8-(-20.3)-(+20.2)-10.8;

(4)0.25- +(-1 )-(+3 ).

5.当x=-3.7,y=-1.8,z=-1.5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5′×4=20′)

(1)x+y-z;

(2)-x-y+z;

(3)-x+y+z;

(4)x-y-z.

初一数学计算题大全及答案【素质优化训练】

(1) (-7)-(+5)+(+3)-(-9)=-7 5 3 9;

(2)-(+2 )-(-1 )-(+3 )+(- ) =( 2 )+( 1 )+( 3 )+( );

(3)-14 5 (-3)=-12;

(4)-12 (-7) (-5) (-6)=-16;

(5)b-a-(+c)+(-d)= a b c d;

2.当x= ,y=- ,z=- 时,分别求出下列代数式的值;

(1)x-(-y)+(-z);

(2)x+(-y)-(+z);

(3)-(-x)-y+z;

(4)-x-(-y)+z.

3.就下列给的三组数,验证等式: a-(b-c+d)=a-b+c-d是否成立.

(1)a=-2,b=-1,c=3,d=5; (2)a=23 ,b=-8,c=-1 ,d=1 .

4.计算题

(1)-1-23.33-(+76.76);

(2)1-2*2*2*2;

(3)(-6-24.3)-(-12+9.1)+(0-2.1);

(4)-1+8-7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C;(2)B;(3)D;(4)A;(5)C;(6)C 2.(1)4,(-7),(-9) (2)(-6),(-11),(-4),2; (3)-5,8,2,3; (4)3,7,2; 3.略4.(1)-4; (2)-80; (3)-30.5 (4)-5 5.(1)-4; (2)4; (3)0.4; (4)-0.4.

【素质优化训练】 1.(1)-,+,+; (2)-,+,-,-; (3)+,+; (4)-,+,+; (5)-,+,-,-. 2.(1) (2) (3) (4)- 3.(1) (2)都成立. 4.(1)- (2) (3)-29.5 (4)-1 第(4)题注意同号的数、互为相反数先分别结合。

初中数学经典例题(初中几何难题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