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一模二模试卷汇编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生物(解析版)
ID:85983 2022-05-11 1 10.00元 12页 703.29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0.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1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毕业班一模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A.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其浓度越高生根效果越好B.生产啤酒时,用生长素处理大麦,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C.鸡蛋煮熟食用易消化,因为加热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暴露更多的肽键D.用磷脂制成小球包裹着药物,将药物送入细胞,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A、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会抑制扦插枝条的生根,A错误;B、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B错误;C、煮熟的鸡蛋容易消化是因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暴露更多的肽键,更容易被酶水解,C正确;D、用磷脂制成小球包裹着药物,将药物送入细胞,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2.下列关于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是因为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B.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有氧呼吸获取所需的能量C.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呼吸将其中的能量全部转移给ATPD.能量流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A、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是因为大部分能量都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没有释放出来,A错误;B、不是所有生物都通过有氧呼吸获取所需得能量,厌氧生物如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获取所需的能量,B错误;C、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C错误;D、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3.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如图是COVID-19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OVID-19的遗传物质是RNA,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以及密切接触传播B.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能与COVID-19的刺突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COVID-19的蛋白质外壳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D.科学家可以考虑开发针对COVID-19的刺突的药物【答案】B【解析】A、新型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A正确;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与COVID-19的刺突特异性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C、COVID-19进入宿主细胞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C正确;D、COVID-19表面存在刺突蛋白,这些刺突蛋白就是COVID-19感染宿主细胞的“利器”,因此可以考虑开发针对COVID-19的刺突的药物进而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D正确。4.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分子开关中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B.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开”和“关”的C.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的过程、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可用于合成ATPD.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答案】C【解析】A、通过图示可知,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分子开关中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形成有活性的蛋白,A正确;B、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当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时会发生性状改变,因此分子开关可能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实现“开”和“关”的,B正确;C、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C错误;D、通过图示可知,蛋白质磷酸化过程需要消耗ATP,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D正确。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A、B、C、D表示染色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B.该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8条染色单体C.该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D.A与C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答案】B【解析】A、细胞中染色体正在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此时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A和B、C和D),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C、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A与C为非同源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D错误。6.生命科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后,立即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设想B.对DNA分子结构没有清晰了解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主导地位C.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此后,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激素D.林德曼研究发现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答案】C【解析】A、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A正确;B、蛋内质是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中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方式排列形成不同蛋白质,以前人们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正确;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产生,C错误;D、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通过对某一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发现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D正确。7.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B.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C.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D.红绿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引起的,一个红绿色色盲患者的儿了一定是红绿色盲【答案】B【解析】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A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进而不能合成酪氨酸酶,而不能产生黑色素引起的,B正确;C、囊性纤维病是常见的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原因是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碱基对缺失引起的,C错误;D、若是一个男性患者(XbY),其与正常女性(XBXB或XBXb)婚配,则儿子不一定是色盲,D错误。8.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既能进行细胞呼吸,又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参与反应,并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B.暗反应中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一部分形成糖类,另一部分形成C5C.叶绿体产生的O2大部分释放到空气中,少部分被线粒体吸收利用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还原氢,且化学本质相同【答案】B【解析】A、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参与反应,有氧呼吸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A错误;B、暗反应中接受能量并将C3还原,一部分形成糖类,另一部分形成C5,B正确;C、当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强度时,O2全部被线粒体利用,且线粒体还需从外界吸收氧气;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强度时,O2全部被线粒体利用,C错误;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还原氢,光合作用产生的是还原型辅酶Ⅱ,呼吸作用产生的是还原型辅酶Ⅰ,化学本质不同,D错误。9.近年来、人们发现现有的大多数抗生素对“超级细菌”不起作用。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超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抗生素的药效下降B.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够C.超级细菌变异为病毒D.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答案】D【解析】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D正确,ABC错误。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可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静息时,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K+运输至细胞外,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产生兴奋【答案】A【解析】A、神经元与腺体或肌肉之间也能形成突触结构,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A正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形成局部电流,神经纤维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C、静息电位的产生与K+外流有关,K+从神经元进入内环境时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D、神经递质存在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11.免疫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被动接受抗体或其他免疫活性物质所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抗蛇毒血清对蛇咬伤者的治疗是一种主动免疫B.我们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是一种主动免疫C.与被动免疫相比,主动免疫产生的效应快,但持续时间短D.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属于被动免疫【答案】B【解析】A、用抗蛇毒血清对蛇咬伤者的治疗是一种被动免疫,A错误;B、我们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即接种疫苗,这是一种主动免疫的过程,B正确;C、与被动免疫相比,主动免疫产生的效应慢,但持续时间长,C错误;D、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获得免疫的方法属于主动免疫,D错误。12.下图为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并运输葡萄糖至组织液中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通过载体1和载体3的运输方式不同B.载体1和载体2运输Na+的方式不同C.载体2具有ATP酶活性。能够水解ATP,为运输Na+和K+提供能量D.载体1运输葡萄糖和运输Na+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答案】D【解析】A、葡萄糖通过载体1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依靠钠离子电化学梯度驱动,通过载体3为顺浓度梯度,是协助扩散,A正确;B、载体1运输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为协助扩散,载体2为钠钾离子泵,消耗ATP,运输钠离子为主动运输,B正确;C、载体2是钠钾离子泵,有ATP水解酶活性,可以为运输钠钾离子提供能量,C正确;D、载体1运输葡萄糖为主动运输,运输钠离子为协助扩散,D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3.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物自交、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后代的a基因频率为0.5B.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说明自交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A、单独考虑Aa自交,在没有选择的条件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a基因频率为0.5,A正确;B、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和为16),证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若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的变形,如9:7、9:6:1等,证明两对基因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后代具有四种表现型,说明亲本自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14.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片段,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了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B.杂合双链区中的嘌呤碱基总数比嘧啶碱基总数少C.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是非基因片段【答案】C【解析】A、DNA分了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热稳定性越强,越不容易分成单链,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少,A错误;B、杂合双链区中的嘌呤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B错误;C、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也是基因片段,D错误。15.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并且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是走可持线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生物多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会自动恢复,无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答案】D【解析】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实现了走可持线发展道路,A正确;B、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正确;C、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错误。16.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群落中所有生物的呼吸释放的总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P主要来自太阳能,R中的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P可以用生产者固定的CO2量来表示C.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速度缓慢,演替过程中P/R不断下降D.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C【解析】A、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P来自太阳能,生物呼吸释放的能量R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P可以用生产者固定的CO2量来表示,B正确;C、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由于生物量增加,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先增加后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C错误;D、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可以让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17~20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8分。17.下图是某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卡尔文循环中的多种酶和磷酸丙糖转运器的活性受到光的调节,适宜光照条件下,其活性较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光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NADPH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2)磷酸丙糖的去向有__________处,蔗糖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3)磷酸丙糖转运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磷酸丙糖转运器严格按照Pi与磷酸丙糖1:1的方式进行转运,若细胞质基质中释放磷酸的速率__________叶绿体中产生磷酸丙糖的速率。则有利于淀粉的合成。(4)有科学家认为“暗反应”这一名称并不能准确概括卡尔文循环的特点,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还原型辅酶Ⅱ(2)3细胞质基质(3)蛋白质小于(4)卡尔文循环(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才能进行,或者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所需要的酶的活性受光照影响(答出一项即可)【解析】(1)光反应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并中储存在ATP中;NADPH的中文名称是还原型辅酶Ⅱ,可与ATP一起参与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2)据图可知:磷酸丙糖可转化为C5,也可生成淀粉和蔗糖,故有3个去处;磷酸丙糖经磷酸转运器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则蔗糖的合成场所为细胞质基质。(3)磷酸丙糖转运器位于叶绿体膜上,其功能是转运磷酸丙糖和Pi,可见它起的是载体蛋白的作用,因而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据图分析可知,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也可以用于合成淀粉,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细胞质基质中释放磷酸的速率小于叶绿体中产生磷酸丙糖的速率),则利于淀粉的合成。(4)卡尔文循环(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才能进行(或者卡尔文循环所需要的酶的活性受光照影响),故“暗反应”这一名称并不能准确概括卡尔文循环的特点。18.下图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及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示意图,PB为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载蛋白、THB为甲状腺激素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当寒冷刺激身体的冷觉感受器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__________并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__________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存在__________调节机制。机体需要通过源源不断产生激素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多聚核糖体是指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试分析多聚核糖体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3)THB与功能蛋白基因结合时,造成该基因不能转录,据图分析,甲状腺激素发挥生理功能的机制为:_______________。【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TRH)促甲状腺激素(TSH)分级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2)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3)甲状腺激素与THB特异性结合,改变了THB的空间结构,解除了THB对功能蛋白基因的抑制作用,功能蛋白基因得以表达,功能蛋白发挥相应的生物效应。【解析】(1)寒冷的刺激下,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这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机体需要通过源源不断产生激素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2)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可以使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蛋白质。(3)由图可知,THB与功能蛋白基因结合,使功能基因不能转录,甲状腺激素与THB特异性结合,改变了THB的空间结构,解除了THB对功能蛋白基因的抑制作用,功能蛋白基因得以表达,功能蛋白发挥相应的生物效应。19.科学家在某品种的水稻中发现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的雌配子与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都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和B的影响,科学家设计了如下杂交方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基因A可能使减数第__________次分裂中__________(填“同源”、“非同源”、“姐妹”)染色体未发生分离,导致形成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2)F1自交后获得的种子均能发育成个体,Ⅱ的自交后代含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Ⅲ的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3)F1中的Ⅰ作为母本时,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同源(2)3aB、ab(3)AaBb含A的母本保证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B的雌配子保证雌配子(AaBb)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的雌配子与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若雌性的基因型是AaBb,则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也是AaBb,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A能使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最终减二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体细胞一致。(2)Ⅱ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是Aab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雄配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则Ⅱ自交雌雄配子结合后形成三个染色体组。Ⅲ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由于不发生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因此Ⅲ的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B或ab。(3)F1中的Ⅰ作为母本时,由于含有基因A,则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含有B基因,则雌配子直接发育成个体,即F1中的Ⅰ作为母本时,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20.土壤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土壤、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以形成物质流和能量流相贯通的土壤—环境的复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与演变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__________,食物链不仅是土壤生态系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基本渠道,也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的纽带。(2)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待后续观察、鉴定。(3)为了验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能力不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答案】(1)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取样器取样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3)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答案合理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解析】(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待后续观察、鉴定。(3)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其他答案合理即可)。(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某生物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蚯蚓能分泌多种抗土壤微生物的物质。为了验证上述发现、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制作固体培养基若干,平均分为两组,编号甲、乙;②制备适当的土壤稀释液;③提取并制备蚯蚓分泌液,低温保存;④在甲组培养基上涂布蚯蚓的分泌液、在乙组培养基上涂布等量的无菌水;⑤向甲乙两组培养基中涂布等量的土壤稀释液;⑥将甲乙两组培养基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⑦观察统计两组培养基中的菌落种类和数目,并求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预期上述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3)将甲组中的各种菌落接种到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并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加入刚果红的时间为:__________(供选:①制备培养基时②倒平板时③涂布时④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一段时间后,大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这说明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2)甲组菌落种类和数目比乙组少,说明蚯蚓能分泌抗土壤微生物的物质(3)②或④蚯蚓分泌的抗菌物质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不起作用蚯蚓常以植物体的茎秆为食,依靠纤维素分解菌帮助分解纤维素【解析】(1)在制作固体培养基时,平板冷凝过程中,会在皿盖上形成水珠,因此需要倒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2)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说明结果唯一,结论正确。因此,甲组培养基上涂布的蚯蚓分泌液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3)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所以加入刚果红的时间为②④。加入的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络合物,若纤维素被分解则形成透明圈,说明微生物大量繁殖,蚯蚓分泌的抗菌物质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不起作用。可能的原因是蚯蚓的食物中富含纤维素,需要纤维素分解菌帮助分解纤维素。22.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抗HPV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检测出HPV,从而及时监控宫颈癌的发生。下图是以HPV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2)若要分析杂交瘤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在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混合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以诱导细胞整合,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普通淋巴细胞相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在HAT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可能包括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①无抗体分泌的细胞②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③其他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3)对于抗体检测呈__________性的杂交瘤细胞应尽早进行克隆化,以增加其数量。(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从不同角度、再简要写出两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____。【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2)灭活病毒(或者聚乙二醇)染色体数目加倍①②③(3)阳(4)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中导入prG;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能无限增殖细胞中【解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存在效应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以及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采用灭活病毒(或聚乙二醇)。因为杂交瘤细胞含有双亲的遗传物质,故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普通淋巴细胞相比具有的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看图分析可知: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增殖,但能生存,正常细胞也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故①无抗体分泌的细胞、②抗HPV抗体的分泌细胞、③其它无关抗体的分泌细胞都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但是能够增殖的只有杂交瘤细胞。(3)对于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克隆应尽早进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的扩大培养,既可在体外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4)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向B淋巴细胞中导入prG,利用核移植技术将B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无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获得单克隆抗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新高考一模二模试卷汇编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生物(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