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冬至节日
ID:75030 2021-12-18 1 2.00元 3页 17.11 KB
已阅读3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2.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国旗下讲话——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冬至节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你们知道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这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冬至。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感受传统节日——冬至》。  冬至这天阳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开始进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12月21日,我国24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根据冬至的阴晴冷暖可以预示未来的天气:冬至阴天,来年春早,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无雨一冬晴,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冬至过后,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开春,人们习惯数着"九"来衡量天气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读儿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如今过了2500多年,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冬至仍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长辈们都说“冬至大如年”,我们洛阳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返乡途中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生了冻疮,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食用。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在江南地区,冬至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既然冬至意味着难熬的严冬的到来,人们为何又要大加庆祝呢?老子曾说,物极必反,哀极必兴,否极泰来。只要我们牢记最宝贵的希望,就如过了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尽管气温日降,但毕竟昼渐长,夜渐短,终将春回大地。,  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漫步校园,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冬至的气息吧!我们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过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来,我们很快就要进入2022年啦,最后祝全校老师和同学们过好冬至,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同类资料
更多
国旗下讲话——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冬至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