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附解析)
ID:68498 2021-11-27 1 3.00元 8页 312.12 K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专题突破练九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选择题1.(2021湖南永州二模)中国社会科学刊物《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当年年底,已出了200期,其中刊登了出国考察报告的就有101期。在这101期中,又以出访日本、南斯拉夫、匈牙利、美国、西欧的见闻五分天下。以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亟须借鉴国外发展经验B.国际关系格局剧变推动改革开放进程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我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2.(2021河南五县市部分学校第二次联考)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们始终考虑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当然,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材料表明邓小平(  )A.允许台湾拥有自治权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C.维持两岸关系现状D.萌发“一国两制”构想3.(2021北京东城期末)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4.(2021安徽黄山一模)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到,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注:芜湖个体户年广九创办,当时雇工经营),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他主张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时间,认为这不会伤害到社会主义。邓小平的说法(  )A.反映了改革开放仍然停滞不前B.助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C.印证了市场经济理论已成共识D.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5.(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1987年8月,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在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截至1987年底,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占比达63.9%。这反映了(  )A.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B.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C.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D.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6.(2021湖南长郡中学二模)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这些“闯海人”(  )A.推动了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B.以实际行动积极顺应时代潮流C.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D.为中国国企改革提供了经验7.(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测试)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8.(2021山东济南学情诊断)《佛山文艺》原本以刊登武侠、言情小说来吸引读者,艰难维持。1989年,它开始将读者定位为“打工仔”,专讲打工者群体的生活、工作与情感问题,并刊登他们撰写的作品,遂绝处逢生,发行量猛增至四五十万册。该刊物发行境况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A.办刊转型契合时代变迁B.国民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C.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D.流动人口文化需求的改变9.(2021湖南新高考适应性测试)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局限于商业领域的“市场”“推销”“包装”“成交”“投资”“老板”等词汇意义泛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B.流行语言随社会变迁而逐渐改变C.外来文化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D.丰富的物质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10.(2021安徽池州大联考)邓小平指出,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材料意在说明(  )A.维护国家主权是对外开放的前提B.改革开放要分层次有重点地逐步推进C.面向发展中国家是对外开放重点D.全方位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1.(2021湖南长郡中学一模)据统计,199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比1992年增加10.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3.2%,城乡居民存款总额在1993年年末达到14764亿元,比1992年增长28%。这表明我国(  )A.计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削弱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D.对外开放加深有利于引进外资12.(2021重庆一模)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引进外资、成套设备发展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业, 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5.8%,航空航天制造业为1.4%。这一情况(  )A.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发展B.说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常激烈C.暴露出自主创新不足的短板D.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13.(2021广东二模)下图是1978—1999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消费、贫困线比较,由图可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  )A.彻底消灭了农村贫困B.扶贫开发战略成效显著C.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D.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4.(2021河南中原名校第五次质量考评)下表是对安徽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占比变化的统计(百分比)。据此可知该省(  )年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200013.386.7200311.588.520066.293.8A.开始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升C.农村改革成功助推工业的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取得成效15.(2021重庆八中适应性月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  )A.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主导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前进D.国家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16.(2021河北邯郸期末)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因时机不成熟,均未成功。2020年5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图)该法典的颁布(  )A.奠定了非公有制经济起步发展的基础B.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学家的重要作用C.标志着成熟完备的法律体系最终形成D.厘定了民事权利和国家权力的边界二、非选择题17.(2021湖南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18.(2021四川攀枝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武帝元光年间,“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鸿、渭之流,径入于河,大船万艘,转漕相过,东综沧海,西纲流纱”。随后武帝又征发万余人,首创地面凿井,使井下渠道相通的办法,引洛水至商颜(今陕西大荔县北),连成一条长约10里的井渠——龙首渠。当时在关中地区还修成灵轵渠、成国渠等水利设施。公元前119年,“以昆明有滇池……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并经揭水陂引昆明池水进长安,用以改善城市用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原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6条较小的支渠,以利于郑国渠附近高地农田的灌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凿引泾水与渭水相连,修成白渠,可灌溉农田4500顷。——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1959年,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经过长时期的论证和准备,成立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协调了各部委、沿线各省市等力量。至2020年6月,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300亿立方米,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京津冀地区人民生活饮水质量明显提高。华北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状况得以缓解,水资源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摘编自《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工程兴建的条件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高层出国考察情况时间代表团考察国内容1977年12月袁宝华率经济代表团英国、法国企业管理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副总理谷牧率经济代表团西欧五国工厂、企业等1978年9月18日至21日中国农业代表团南斯拉夫农业联合企业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5日袁宝华率经济代表团日本工业企业管理1978年11月23日至1979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农业发展、企业管理等1979年11月25日至12月22日于光远率经济考察团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4月30日至6月4日袁宝华率经济代表团联邦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经济管理——摘编自刘艳《改革开放初的高层出国考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高层出国考察给出你的认识,并予以说明。(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九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这一时期出现大量出国考察报告是为了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故选A项;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没有发生剧变,排除B项;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此时我国刚刚开始对外开放,尚未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排除D项。2.D 解析材料“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表明允许台湾保留现行的社会制度,“不能有两个中国,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说明邓小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表明邓小平萌发了“一国两制”构想,故选D项。3.B 解析1982年宪法和1954年宪法相比,调整了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的次序, 凸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地位,表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更加体现人民民主,故选B项;根据宪法内容的调整不能推断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材料中的目录未涉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1999年“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排除D项。4.B 解析据材料可知,邓小平主张让个体户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故选B项;“仍然停滞不前”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已成共识”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同的声音,并不能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束缚,排除D项。5.A 解析实行厂长负责制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说明国家实行政企分离,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A项正确;此时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项;实行厂长负责制改变的是企业经营权,并非所有权,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响应了当时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故B项正确;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A项错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国企改革,D项错误。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计划外经济成分得到了蓬勃发展,说明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民间个体经济的发展,不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A项;材料强调个体经济的发展,而非中国品牌的影响,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排除C项。8.A 解析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一些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离乡,来到城市发展,由此兴起了“打工”群体,因此该刊物发行境况的变化主要是基于办刊转型契合时代变迁,故选A项;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该刊物发行内容的变化适应了流动人口的文化需求,而非流动人口的需求变化,排除D项。9.B 解析“市场”“推销”“包装”“成交”“投资”“老板”等商业词汇意义泛化,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流行语言随社会变迁而逐渐改变,故选B项。10.D 解析由材料可知,对外开放要面向所有国家,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表明全方位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未论及维护国家主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排除A项;三个方面的开放是同时进行的,并不分先后顺序,排除B项;三个方面的开放不分主次轻重,无法推知面向发展中国家是对外开放的重点,排除C项。11.A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与之相对,计划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削弱,故A项正确。12.C 解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低,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专利受制于西方,自主创新不足,故选C项;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管理体制,无法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利润率低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异常激烈,排除B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低,说明中国的高新技术缺乏竞争力,不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排除D项。13.B 解析“彻底消灭了”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人均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和贫困线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农村收入增加,贫困人口减少,体现了扶贫开发战略成效显著,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完成”一词表述错误,排除D项。14.B 解析材料说明这一时期安徽工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故选B项;材料反映安徽省在这一时期出口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上升, 未涉及政府政策调整,排除A项;初级产品比例下降,工业制成品比例上升反映的是工业生产发展,而非农村改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工业制成品比例上升,未涉及这些工业制成品是轻工业产品还是重工业产品,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排除D项。15.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反映出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故选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能表明中国已经主导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表现,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并没有体现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排除D项。16.D 解析图中的“要回归‘私法’本位”意味着私法和公法的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是有体现的,而民事权利属于私法的范畴,国家权力属于公法的范畴,故选D项。17.参考答案(1)背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基层治理中总结经验教训;国民党政权崩溃,保甲制度弊端丛生;城市三级行政管理体制效率低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变化:居委会职能扩大;社区式管理逐渐成为主流;新型社会组织出现并参与社区管理;基层管理民主化程度提高,协商式民主逐渐发展。意义:提高了基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适应了城市化发展需要,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扩大了基层民主,保障了民主权利。18.参考答案(1)条件: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水利工程经验的积累。特点:数量多;集中在关中地区;发挥多重作用;技术先进。(2)意义:缓解了北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不足;补充北方地区地下水,改善水资源环境;有利于南方地区防洪减灾;带动了沿线地区的发展;协调南北水资源,实现合理利用。启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物质基础;人民利益至上是原则;科学决策、统筹规划是关键。19.参考答案示例认识:中国高层出国考察体现了对经济改革的慎重性。说明:材料显示,中国高层出国考察不仅长期、持续,且考察的国家和内容广泛,既有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也有对正在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考察,既有对工农经济的考察,也有对企业管理的考察;由于中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对于要改革原有经济体制采取了极其慎重的态度,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来综合考虑改革将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因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高层通过广泛的考察和学习,这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慎重性。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九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