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附解析)
ID:68496 2021-11-27 1 3.00元 8页 32.32 K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专题突破练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选择题1.(2021河南九师联盟质量检测)有民主人士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这个纲领综合了革命的历史经验,主要根据《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拟定出来。这表明建设法治中国(  )A.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B.应着力健全权力机关C.有赖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必须调动各民主力量2.(2021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3.(2021安徽合肥一模)1949年11月,不法资本家哄抬米面价格,制造混乱,人民政府用调运粮棉、有序抛售物资的经济手段,平抑物价,稳定了市场。由此可见(  )A.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能力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机已经成熟C.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D.平抑物价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4.(2021山东济南学情诊断)1950年11月初,我国东北地区许多厂矿企业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此后全国性的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也随之展开。1951年3月,山西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各地发出爱国增产竞赛挑战书。这一运动(  )A.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得益于稳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C.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有序展开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5.(2021湖南永州一模)1951年12月,中共中央规定:“从部门来说,整编要以军事部门为重点;增产要以财经部门和工人农民组织为重点;政府、党派和团体则进行一般的精简……至于节约运动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则是所有各方面都应该当作一个中心任务来进行。”上述规定旨在(  )A.平息物价波动以稳定金融市场B.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C.恢复国民经济以巩固新生政权D.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6.(2021河南郑州一模)1952年6月,毛泽东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准备恢复国民经济B.酝酿私营工商业改造 C.开始进行土地革命D.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7.(2021广东韶关一模)在合作化运动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已经逐渐在农村中树立起了政治权威,并且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材料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B.农民一贯支持合作化运动C.中国共产党注重群众路线D.农业合作化推动了工业化8.(2021辽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出了新中国汽车的报道:“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北京制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天津也制造出“和平”牌轿车……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卡车与轿车,安全、坚固、舒适。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A.品牌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心B.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C.对外积极树立国家工业形象D.利用对外贸易打破西方封锁9.(2021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962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大力压缩重工业战线。这一措施意在(  )项目1960年1962年基本建设投资388.69亿元71.26亿元大中型工业项目1500个1000个工业总产值950亿880亿A.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发挥政府主导作用D.改变所有制的结构10.(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第三次摸底考试)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共中央做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这些举措(  )A.调整了工农业发展比例B.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C.扭转了中国的工业布局D.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11.(2021山东潍坊期末)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换取列强支持,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宣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种不同态度(  )A.都是基于国情的务实正确选择B.均得益于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C.是决定现代化道路成败的前提D.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外交环境12.(2021湖南长郡中学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仅把每年的5月1日规定为国际劳动节,而且还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除了各界群众参加的庆祝游行,还有各种群众性文艺 活动,并燃放各种精美的焰火。其主要目的是(  )A.用文艺活动丰富劳动人民精神生活B.树立工人阶级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C.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D.探索利用节日发展经济的全新形式13.(2021湖南衡阳一模)下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单位:次)。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新的制度已经确定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14.(2021山东德州期末)有学者将新中国外交形成过程中(1949—1954)的特征描述为: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受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内向性(即其决策受国内政治的影响)和过渡性(即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以下外交政策或原则最符合“过渡性”特征的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5.(2021安徽合肥一模)美国国务院在评估某次会议时认为,周恩来在说服其他代表团相信与中国和平相处的可能性方面,取得了成功,他用非常温和的方式,为中国进入联合国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中新中国(  )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16.(2021四川德阳一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朋友”。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我国(  )A.同周边国家关系得以改善B.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C.外交政策的制定日臻成熟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二、非选择题17.(2021安徽安庆示范高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暹罗、占城、扶桑、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多草率 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迅速恢复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央贸易部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如丝绸会议、茶叶会议、钨锡会议等,研究大宗出口产品的产销情况,通报国际行情,制定1950年出口计划和具体的保证措施。促进了1950年度出口的恢复和发展,基本达到了或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同时,贸易部还召开了全国进口会议,专门讨论民用品的进口问题。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政策,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的局面,又根据国内的需要掌握进口。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外贸,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当时占较大比重的私营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实现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作用。18.(2021湖南衡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辽朝社会中,契丹人与汉人逐步形成了混居的局面。辽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中原文化,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契丹与汉文化的融合。然而,契丹与中原的观念、风俗习惯大不相同,给辽朝的统治者带来困难。耶律德光对辽国的官僚制度进行改革,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即“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摘编自李斯、任向阳《南北面官制对辽朝文化的影响》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就不可能设想采取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采取了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体的多民族的国家,而不是联邦国家,也无法采取联邦制度。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别情况,成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或者民族乡,使所有少数民族不论 聚居或者杂居都能实行真正的自治。——摘编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面官制实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与南北面官制的不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节选)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经济建设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的经贸交流,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祖国统一中国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为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文化教育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跃,美国的音乐、饮食、体育等传入中国,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等变化从以上表格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阶段特征和成因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C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个纲领综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故选C项;这个纲领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并非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与健全权力机关、调动各民主力量无关,排除B、D两项。2.D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落实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故选D项;材料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排除C项。3.A 解析人民政府采用“调运粮棉、有序抛售物资”的手段稳定了市场,说明中国共产党懂得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国家,具有建设新中国的能力,故选A项;1949年11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政权还未得到巩固,三大改造的时机还未成熟,排除B项;“全面提升”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平抑物价有利于市场价格稳定,但“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4.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有利于促进全国工矿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有序展开,故选C项;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此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并不稳定,内有国民党残余力量和土匪等,外有美帝国主义的威胁,排除B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排除D项。5.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51年中共中央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了多方面的部署和规定,体现了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对新生政权的巩固,故选C项;材料内容不仅仅涉及平息物价和稳定金融市场,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一五”计划的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B项;1951年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也就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排除D项。6.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完成,国家准备着手解决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C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D项。7.C 解析材料时间是“合作化运动初期”,不能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排除A项;“一贯支持”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根据“各级领导干部都对合作化道路的优越性进行了积极宣传,因此,广大农民对走合作化道路的政策还是积极响应且拥护的”可知由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宣传,农民都积极响应和拥护合作化,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注重群众路线,故选C项;题干只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农民的态度,没有体现农业合作化推动工业化,排除D项。8.C 解析汽车制造是工业化的成就,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登我国汽车制造的报道,意在宣扬我国的工业化成就,树立国家的工业形象,故选C项;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重心是实现工业化,而非进行品牌建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排除B项;材料是宣扬我国汽车成就,不涉及对外贸易,排除D项。9.A 解析据题表可知,与1960年相比,1962年我国重工业投资和产值都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善国民经济的失衡问题,故选A项。10.D 解析出于战备的需要,国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建设项目与人员进行远距离异地迁移,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组织能力,故选D项;题干调整的是工业布局,而非经济结构,且未涉及农业,排除A项;题干只反映了国家将大量建设项目迁往西部地区,并未反映这种调整对西部地区发展带来的变化,排除B项;“扭转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11.C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外国列强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妥协性,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毛泽东坚决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列强的妥协是自身局限性的反映,并不是正确的选择,排除A项;无论是中华民国成立时还是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的实力都不够强大,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使新中国面临着不利的外交环境,排除D项。12.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积极肯定并努力宣传劳动的价值,所以设立劳动节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故C项正确;设置劳动节的目的是构建价值观念,而非丰富精神生活,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利用节日发展经济,排除D项。13.A 解析材料反映“领土、主权、完整”“干涉内政”等词汇使用频率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中国外交强调领土和主权完整,外交政策逐渐成熟,故选A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我国外交的僵局被打破,排除D项。14.D 解析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符合“过渡性”特征,即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从国家利益出发,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选D项。15.C 解析1955年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针对部分与会国家对中国的误解与敌视,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圆满进行,并且赢得了与会国家的普遍认可,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选C项;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中国并未在1955年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16.C 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更加务实、理性,外交政策的制定更加成熟,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未提及其他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排除B项;新中国始终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外交的基本原则,排除D项。17.参考答案(1)特点: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官方朝贡贸易兴盛;民间贸易受限制;外贸范围广;以朝贡贸易为主。评价: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彰显了明朝大国外交的气势;彰显了明朝先进的生产技艺;但厚往薄来的赏赐贸易,消耗国力,难以持久开展。(2)举措:召开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通报情况,制定计划;召开进口专项会议,制定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发挥私营和外资企业的作用。作用:有利于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18.参考答案(1)原因:民族混居,各民族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不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需要。(2)不同:自治程度不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南北面官制下的各地区人民没有自治权;性质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属于民主政治,南北面官制体现的是专制统治。19.参考答案示例论题: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阶段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成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中美两国受到苏联的威胁;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遭到反对;中国得到第三世界国家支持;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