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二、非选择题八大热考题型(附解析)
ID:68492 2021-11-27 1 3.00元 17页 45.38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7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二、非选择题八大热考题型1.背景、原因类1.(2021湖南长郡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约2.6%。中国能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自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年修订通过的《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利条件。 2.(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50年2月25日,英格兰什罗普郡马奇文洛克的乡村医生布鲁克斯成立“奥林匹亚班”,以推动当地人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户外体育活动,决定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1850年10月,在他的组织下,第一届运动会以“奥林匹亚运动会”的名义顺利举行。文洛克奥运会以英国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比赛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此后,在布鲁克斯的推动下,全英格兰的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62—1867年,利物浦竞技俱乐部举办了六次利物浦大奥林匹克节。1866—1883年间,英国举办了六次全国奥运会。1890年,法国人顾拜旦来到文洛克小镇拜访布鲁克斯,探讨举办现代奥运会的设想,随后说服希腊人举行了世界范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摘编自郭红卫、仇军《布鲁克斯和文洛克奥林匹亚运动会对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形成的影响》等材料二 1959年5月,日本成功争取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办权。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的主要目的,在于借这一“盛会”实现其未竟的都市振兴之梦。日本政府认为,东京都的城市整备,成为日本在奥运会期间展示日本战后复兴形象的关键。为筹备好奥运会,东京都的都政几乎实现了“奥运会事务局化”。1958—1964年间,东京都为奥运会相关首都整备事业投入2456亿日元,其中大会运营以及运动设施建设仅占2.2%,东京都为中心的都市整备占97.8%。都市整备中,东海道新干线建设占40%,地铁整备占20%,道路整备占18.4%,奠定了当今东京都交通的基础。各类通信设施渐趋完善,近代化的酒店如雨后春笋遍布东京,东京成为日本最大的“消费都市”。这次奥运会在美国的协助下,第一次实现了全球卫星直播比赛盛况。——摘编自牟伦海《战后日本高速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形象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64年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的背景及影响。2.内容、措施类1.(2021湖南常德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育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为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摘编自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材料二 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 撤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罗慧《民国初期湖南教育的改革历程与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2021河南洛阳二模)贫困治理是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反贫困领域,马克思主义从制度层面找寻致贫原因,主张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完全消灭贫困。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思想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贫困的制度原因,要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列宁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唯有改变生产关系方能根除贫困的思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所以,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生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还提出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贫困问题。——摘编自白维军《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创新发展》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历届领导人都以清晰的理念和务实的做法治理中国的贫困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在一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延续而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面对的是近代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论证了我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旧社会存在落后的国家制度,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导致国家治理混乱、社会分裂、外敌入侵,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要坚持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摆脱贫困,通过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中国消除贫困的设想:第一,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走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覃敏良《毛泽东反贫困思想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思想的继承发展,并简述列宁为治理贫困而进行的探索与实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局面的历史原因;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苏俄时期治理贫困举措的异同。3.变化、趋势类1.(2021湖南衡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的专制政权或官僚体系必须寻求其他的支持性因素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这个因素是以族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权,政权必须与自治权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自身职能,才能“号令天下”。……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要保障乡民的基本权利利益,要维持稳定,也需要借助宗族组织。……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每个农业家庭必须寻求一定的外力支持。农村宗族组织体系便应运而生了。——摘编自白临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宗族被当作封建余毒,打击宗族势力成为国家反封建的重要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的正式制度在进入社会基层的过程中,不但结束了乡族自治的传统,而且逐渐地影响、改变和控制了民间的非正式制度,直到将它们取而代之。这使在广大农村延续了若干世纪的宗法组织遭受了沉重打击,宗族活动基本停止。直至改革开放后,宗族又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宗族复兴提供了经济基础,宗族复兴为维护家庭利益提供保障。——摘编自文瑜《我国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村宗族组织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宗族组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宗族复兴的影响。2.(2021福建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0年,《人民教育》杂志发表了《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提出要在中小学教育内容中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1953年,政务院下发通知,提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生产劳动。次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从思想上鼓励毕业的中小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195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指出必须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生产力普遍落后的情况,教育部又颁布了在小学高年级增设农业常识课进行农业常识教学的通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观点和习惯,方便毕业后从事农业生产。——摘编自张鹏飞、高盼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材料二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1998年,教育部下发了加强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管理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并且把劳动教育与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相结合,摆脱了原来把劳动仅仅理解为工农业生产劳动的思维定式。——摘编自张鹏飞、高盼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动教育政策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4.异同、比较类1.(2021湖南岳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方基督教从人与神的关系中考察人性,认为“罪”的观念是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观念,从根本上说它是由于滥用自由而造成的错误选择的可能性,昭示着人的沦落状态。西方近代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黑格尔,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然权利。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摘编自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材料二 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教导人们,追求幸福的办法是节制欲望,清心寡欲。英国近代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则认为,节制欲望不是追求幸福的最好办法,实行市场经济才是追求幸福的最佳途径。司马迁认识到,市场经济可以将人的利己之心变成利人之行,农工商分工合作,“各劝其业,乐其事”“各任其能,竭其力”,财富就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不召自来,不求自出,“上则富国,下则富家”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并且认识到,财富是道德的基础,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摘编自张维迎《市场制度最道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老子和亚当·斯密对于追求幸福的方法产生不同看法的社会原因。 2.(2021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法两国的中小贵族都不满足于拮据的生活现状。法国贵族发掘记载着领主与农民契约的古老羊皮文书,意图恢复已经废止的税收,巩固特权,以使他们有更多的钱来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把钱从土地房产中抽出来投放于商业企业,那简直是傻瓜才会干的冒险事,有身份的人绝不会干这种工作。在英国,是商人而不是贵族更吸引人们的兴趣。因此贵族脱下长袍,骑士把配剑送到家族博物馆中,积极投身于工商业行列。生性有些古板的英国人把金银藏在银匣中作为原始的资本积累。——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二 金钱梦不仅在英国贵族中泛滥,在下层人民中间也风行不败。拥有100个英镑就去开工厂,许多人不惜为此倾家荡产。自从金钱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中间阶层”产生,并潜移默化地改变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使之偏离原来运行的轨道,转向由他们控制的另一个世界。世界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整个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步。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的最充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成为整个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据材料一,比较16—18世纪英法两国贵族观念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经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 5.特点、特征类1.(2021湖南怀化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初年魏国李悝说:“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口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摘编自李根蟠《战国秦汉小农家庭规模及其变化机制》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近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的小农经济从此结束。——摘编自《浅论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以来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2.(2021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城镇化、郊区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效保护生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工业,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外来人口大量涌进英国中心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本土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摘编自张新华《中国共产党推进新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研究》材料二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千米。(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6.影响、意义类1.(2021天津南开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社会安定,遭受战祸破坏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全国人口开始迅速增加。明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之风日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耕地面积为146259顷,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统计的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至134226顷。闽南人不得不向外迁移,但福建北部多穷山恶水,移民的空间不大。因此,“贩洋取利”便成了闽南人“下南洋”的重要推动力。……促使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东来所带来的商机。——摘编自庞卫东《“下南洋”与“走西口”—— 闽商与晋商比较研究》材料二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却连绵不断地爆发出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现象。沿海地区率先实施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及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吸引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的主要因素。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政策经历了从最初限制流动到允许流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和实施有序化流动,直至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一体化。“民工潮”同大包干一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的又一次解放,“民工潮”的实践证明其对社会的贡献是历史性的。——摘编自栾敬东《“民工潮”的成因及社会经济影响深层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闽商“下南洋”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工潮”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2.(2021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是较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之一。1950年,英国外交部在记者招待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明,但又声称不改变同美国一起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英两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60年,毛泽东与来访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进行会谈,毛泽东指出英国在个别问题上的态度使得中国不能同英国正式互换大使。由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坚持原则,与英国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英国政府终于放弃了原本的错误立场,使中英外交关系在1972年3月13日升格为大使级,两国终于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摘编自张树德《红墙大事》材料二 中英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取得了全面而快速的发展。例如,1972年,中英贸易额只有3亿美元,2012年达到631亿美元。中国在吸收英国投资的同时,也在英国进行投资,2004年中国在英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仅为1.1亿美元,2012年高达89.3亿美元。2011年,中国赴英人次为20多万,是1972年的1000倍。1972年,中国赴英留学生约100人,2011年达到12万人。 ——摘编自江时学《中英关系的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英两国建交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建交与友好合作的意义。7.评价、评述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在于有贡就有市,所谓“正贡”的贡品在《明会典》记载颇详,其中,日本国的贡品仅见20种。而据《皇明永乐志》物品清单显示,日本一国物品达248种之多。物品清单印证了明初贡市的繁荣,也反映出区域整合出现的新动向。因此,对于明初因官方垄断而备受批评的朝贡贸易,我们应该有一个重新认识。20种与248种比较,这种差异是巨大的,提醒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朝贡贸易中作为礼品交换的部分只占极小部分,而绝大多数物品是作为商品进行贸易的;更重要的是,物品清单说明,朝贡贸易中包括官方管理下的民间对外贸易。根据记载,当时在宁波市舶司就设有100个行人(即牙人,今天的经纪人),由此可见在国际合作机制下的国际贸易的繁盛程度。——摘编自万明《明代初年中国与东亚关系新审视》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通过国际航线将中国商品转运至欧亚各地,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向全球扩散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循环网……明代以后,随着中国船队多次下西洋,中、印之间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中国的外销商品在南亚可谓一应俱全,吸引了西亚和非洲的客商前来采购……葡萄牙人首次直接从中国大量贩运瓷器到欧洲,但将其推向高潮的是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各国东印度公司,尤其是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率先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接着法国在1728年,荷兰在1729年,丹麦在1731年,瑞典在1732年也相继设立了贸易站,直接从中国贩运瓷器,将中欧瓷器贸易推向新的高潮。——摘编自彭明瀚《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明清景德镇瓷器外销欧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及在周边贸易中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和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评价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2.(2021湖南邵阳高三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担负起了宣传社会主义劳动观的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年5月1日发表了刘少奇的讲话作为社论,“我们必须给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劳动事业中有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劳动的英雄们和发明家们以应得的光荣……这就是我们的新道德的标准之一。”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劳动人民和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1951年10月4日发表了《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展开斗争》,1952年5月1日发表了《迎接劳动人民的世纪》等等。从统计来看,仅题目中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在1950年有327篇,1951年有255篇,1953年有253篇,1954年有269篇,1955年209篇。这些报道涉及劳动英雄、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工商业家、娱乐界,不仅有国家领导人对劳动的肯定,也有通过科学展览对劳动的历史追溯,还有中国各行各业火热劳动场面的新闻特写,展现了他们积极劳动建设社会主义的风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人民日报》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宣传”。(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8.启示、认识类1.(2021湖南六校4月联考)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从贵族政治转向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29—1830年,英国出现粮食歉收和经济衰退现象,南部农场工人放火烧毁脱谷机。其间,托马斯·阿特伍德等人组建了“伯明翰政治同盟”,类似的政治组织很快遍布英国各地。1830年,科贝特提出了五项议会改革要求。辉格党人认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动来阻止骚动升级及可能爆发的革命,同时借机击败长期执政的托利党人。1830年11月, 格雷伯爵领导下的辉格党迫使威灵顿领导的托利党政府辞职。格雷政府上台后立即向议会提交议会改革法案。法案先后二次在下院通过,但又二次被上院否决。于是,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个辉格贵族,确保法案在上院通过。在遭到威廉四世拒绝后,格雷以辞职抗议。最终,威灵顿放弃组阁,格雷重新出任首相。1832年6月4日,议案再次提交上院,法案以106张赞成票对22张反对票获得通过。——摘编自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材料二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个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了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仍有一些仅有数十名选民的小选邑被保留下来;一些人口较多的城市依然无权选送代表。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10镑者、租地经营达50镑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32年议会改革的认识。2.(2021山西吕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英国最早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产生于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革时代,16—18世纪走向全盛。重商主义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和原始积累,但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不惜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8世纪中叶,亚当·斯密首次提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材料二 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 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经济思想变迁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八大热考题型1.背景、原因类1.参考答案(1)原因:人地矛盾尖锐;列强侵略;政局动荡;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条件: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立法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科技投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政府政策调适;人民劳动积极性增强。2.参考答案(1)因素:古希腊体育精神的影响;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逐步形成;杰出人物的贡献。(2)背景: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战后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两极格局下,美国对日本的扶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影响:推动了东京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向世界展示了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国家面貌;扩大了日本的国际影响力。2.内容、措施类1.参考答案(1)特点:教育形式多样;书院教育兴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获得发展;教育成就突出。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湖南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并推动教育发展;湖南社会相对稳定;政府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科举制度的完善;理学的发展和理学家的推动。(2)内容: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教育分类(学制);革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参考答案(1)继承发展:在改变生产关系(或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生产力;主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探索与实践:领导发动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颁布《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2)历史原因:近代以来落后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近代工业化的滞后。同:都以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途径(或都注重解决农业和工业发展问题);都曾结合本国实际做出过政策或措施的调整。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调整内部生产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苏俄注意引进外资,恢复发展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有计划的开展经济建设,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苏俄仍处于工业化的探索中(或没有开展有计划的建设)。3.变化、趋势类1.参考答案(1)宗族组织是专制政权实现自身职能的工具;保障乡民权益、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需要寻求外力支持;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2)变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遭受沉重打击到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向复兴。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村权力的有效制衡;有利于乡村自治与社会稳定;有利于乡民互助,克服小生产的局限;有利于弘扬优秀家风与传统美德;有利于乡民的精神皈依与家国认同。消极方面,宗族组织过分发展不利于基层的政权稳定与民主建设;宗族组织复兴带来封建迷信死灰复燃;宗族组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显得格格不入。2.参考答案(1)特点:中共中央和政府重视;自上而下推行;强调为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劳动思想教育;注重实践和技能;重视农业劳动教育。作用:提升了学生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提升了农业生产力;纠正了轻视体力劳动的旧教育观念,树立了劳动光荣的观念;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趋势:注重国家建设需要向注重个人素质发展转变;从注重生产技能的体力劳动向注重综合素质提升的脑力劳动转变;劳动教育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逐渐淡化了学生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发展迅猛;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需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党和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4.异同、比较类1.参考答案(1)儒家思想:人性本善;以道德教化治理国家;突出礼治而非法治;实施仁政而非暴政。启蒙思想:人性本恶;以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强调天赋人权、法治;借助契约思想张扬个人主义。(2)老子: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社会财富极其匮乏;政治上,春秋晚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思想上,民间崇尚简朴节约的精神。亚当·斯密:经济上,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财富急剧增加,资本主义市场得到拓展;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急需扩大消费市场;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2.参考答案(1)法国:注重依靠封建土地剥削,不屑于从事工商业;严格界限身份地位;追求奢侈生活。英国:积极投身工商业发财致富;金钱比贵族身份更有吸引力;更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2)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助于打破封建等级制度,促进阶层流动;自由主义思想流行,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英国更具侵略性、扩张性。5.特点、特征类1.参考答案(1)特点:规模小(或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男耕女织(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封闭性,自给自足;脆弱性,抗风险能力弱。(2)因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商品意识观念的增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影响: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工业化);政治上,有利于新的阶级力量产生,为中国民主化进程准备了阶级基础;思想文化上,促进了近代思想观念的引入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外交上,加速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2.参考答案(1)特点:离中心城市近;以开发区的形式发展起来。原因:战争的需要;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2)特点:小城镇数量增长快;小城镇布局不平衡;不同城镇间的发展规模差异大。原因: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6.影响、意义类1.参考答案(1)原因:人地矛盾突出(迫于人口压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影响:缓解了国内人口压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南洋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2)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国家适时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政策。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开拓了农民视野;推动城市化进程。2.参考答案(1)原因:中英双方共同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推动。(2)意义:提高中英两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中英两国经济、文化、教育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7.评价、评述类1.参考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对外贸易在官方管理下进行;贡市一体化,贡品与商品并存;贸易过程中商品贸易比重大于礼品交换;存在官方管理下的民间对外贸易;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优势:国际贸易成为国家行为,以强盛国力作为贸易的资本和商品支撑,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便于主导建立贸易秩序,维护贸易行为的正常开展;商品经济发达,货币与经济秩序稳定,有利于中国在民间贸易中占有优势。(2)对中国:构建起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加速了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的进程;中国对外贸易由于获得广阔的新市场而急剧扩张;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收入;同时巨额海外白银流入中国,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步伐;推动了货币财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始积累;开辟了优质而稳定的商品贸易中心。评价: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加快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世界各国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推动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2.参考答案观点:肯定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劳动光荣社会主义劳动观。国家肯定了劳动人民和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国家高度重视、宣传力度大、涉及劳动者范围广,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等。《人民日报》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宣传适应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重塑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巩固新生国家政权,培养了大量专业劳动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8.启示、认识类1.参考答案(1)机器大生产发展迅猛,工厂制度已经确立;工厂主和工人力量迅速壮大,他们对贵族控制的现有议会制度十分不满,强烈要求扩大自身政治权利;南部农业工人已经采取暴力行动,政治联盟使两大阶层力量日益团结,这对现行统治秩序构成了很大威胁。(2)进步性:①调整了议席的分配;②增加了选民人数;③提高了选民比例;④扩大了统治基础;⑤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⑥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⑦是英国从贵族政治转向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局限性:①改革不彻底;②土地贵族优势地位一定程度得到保留;③财产资格限制使广大中下层人民得不到选举权;④没有实现普选。2.参考答案(1)时代特征: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追求资本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要求获取广阔的市场和原料;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突出;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发展缓慢与通货膨胀并存。(2)启示:经济政策变革应从实际出发,经济理论也要服务于现实需要;经济政策变革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民生问题;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二、非选择题八大热考题型(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