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66902 2021-11-25 1 6.66元 28页 1.23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18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6.66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祖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子,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B.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C.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D.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邑,指众人聚居之地,也指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文中韩、赵、魏作为晋之诸侯,拥有君王分封的采地。第28页共28页 B.《周书》,是《尚书》的组成部分。《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编订。C.版,古时筑墙用的夹板,垒墙时,以两板相夹,中间倒入土,再用杵夯实,文中用“版”表示墙的高度。D.骏乘,又作“参乘”,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修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狂妄自大,与人宴饮却戏弄对方。智国良言相劝,他却不听从,贪于得地,四处索要,得罪三家,反遭三家杀戮。B.面对智伯的无理要求,魏桓子不愿给他地,任章从放纵对手出发,力劝其给地满足对方,不要让自己成为智伯的攻击目标。C.赵襄子遭遇三家的围攻,最终退守晋阳,两句“其谁与我”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也正因此,让他最终取得了反暴胜利。D.韩魏给地,赵家不给,智伯大怒,率韩魏兵围赵家,并引水灌城。智伯巡视水势时,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为其充当护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2)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注】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冯谖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第28页共28页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选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有增删)【注】文,孟尝君的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B.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C.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D.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是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B.合券,合验借据。古人借据分为两半,债权人与债务人各拿一半,收债时取来合验。C.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D.战国策,战国时期刘向所著,是一部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纵横家政治策略的国别体史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谖生活贫寒,但不甘平凡。他虽然生活困难到无法养活自家,但并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仍不断要求获得与其他客同样的待遇。B.冯谖长于计谋,有政治远见。他以特殊方式为孟尝君收债市义,并为孟尝君作出圆满解释,体现出他为主人长远利益考虑的智慧C.孟尝君心胸宽广,体恤下人。他在冯谖多次要求提高待遇且“左右皆恶之”的情况下没有反感拒绝,还派人供给冯谖老母食用。D.孟尝君知人善任,心胸宽广。他了解冯谖的能力并将收债任务交付于他,虽然对冯谖未能如其愿收债心有不快,也只是埋怨他回来得太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8页共28页 (2)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人。曾祖嗣复,唐门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祖授,唐刑部尚书。父景,梁左谏议大夫。昭俭少敏俊,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历镇、魏掌书记,拜左拾遗、直史馆,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书成,迁殿中侍御史。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晋祖命宰相冯道为契丹册礼使,以昭俭为介,授职方员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诰。不逾月三拜命,时人荣之。又为荆南高从诲生辰国信使,赐金紫。使回,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时骄将张彦泽镇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朝廷不加罪。昭俭与刑部郎中李涛、谏议大夫郑受益抗疏论列,请置之法,疏奏不报。会有诏令朝臣转对,或上封奏,亦许以不时条奏。昭俭复上疏曰:“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御史台纪纲之府,弹纠之司,衔冤者固当昭雪,为蠹者难免放流。陛下临御以来,宽仁太甚,徒置两司,殆如虚器。遂令节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始诉冤于丹阙,反执送于本藩。苟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愿回睿断,诛彦泽以谢军吏。”由是权臣忌之。会请告洛阳,不赴晋祖丧,为有司所纠,停官。未几,起为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寻复中书舍人。时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之。晋少主喜,诏立碑记其事。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搞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周世宗爱其才,复召入翰林为学士。后改御史中丞,多振举台宪故事。未几,以鞫狱之失,出为行军司马。开宝二年,入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加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节选自《宋史·杨昭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28页共28页 A.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B.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C.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D.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狱。六部各部以尚书为正职,刑部尚书的权利位六部尚书之首。B.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担任官职。喻指入仕为官,也称“释褐”。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后用作官名,宋代为清要之职。D.转对:宋制,臣僚每隔数日轮流入内殿见皇帝,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也叫“轮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昭俭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官运亨通,曾经一月之内三拜命,当时人人以他为荣。B.杨昭俭作为诤臣,敢于直言,无论是张彦泽案,还是晋少主立碑记,他都直陈不讳。C.杨昭俭因为张彦泽案,权臣都非常忌惮他,也正因为得罪了权贵,所以最终被停官。D.杨昭俭为官几起几落,始终心系朝廷,选文既肯定了他正直的官名,也指出了他的缺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改御史中丞,多振举台宪故事。未几,以鞫狱之失,出为行军司马。(2)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第28页共28页 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曰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四年二月份薨,年七十二。(选自《宋史·吕公著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因此惹得皇上大发雷霆而被免职。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说到尧、舜和唐太宗,以为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得到神宗认可。C.吕公著识虑深敏。朝廷要讨伐西夏,他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兴兵后又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陈述了新法颁布后产生的一些弊端,指出了正直谏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28页共28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一)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唐·王绩《五斗先生传》)(二)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吾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矣。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余前,则余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当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而尤喜酿酒以饮客。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余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东皋子待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待诏何所乐,但美酝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余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余,余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升,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余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东皋子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为墓志,余盖友其人于千载,则庶几焉。(宋·苏轼《书东皋子传后》)【注】王绩:初唐诗人,号东皋子,嗜酒。10.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万物不能萦心焉萦:缠绕B.客至未尝不置酒置:放下C.间复以酒遗余遗:馈赠D.则日给三升给:供给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B.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C.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D.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12.对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号是名、字之外的称谓,一般本人自取。如苏轼号“东坡”,陶渊明号“五柳先生”。B.在唐代,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并称“三省”,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C.合、升、斗均为容量单位,一般计量米粮、酒水。古代,十合为一升,十升第28页共28页 为一斗。D.墓志,指立在墓前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文字,所记为死者生平、姓名、家世等。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余前,则余安得全其乐乎?(4分)译文:(2)东皋子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为墓志,余盖友其人于千载,则庶几焉。(6分)译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汉武帝元光五年。唐蒙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群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及副使王然于等乘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天子大说。元鼎六年冬,驰义侯发南夷兵欲以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当击南越者八校尉,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而击之,诛且兰及邛君、筰侯,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数犯使者吏卒。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第28页共28页 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纛,纛是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是饰有牦牛尾或雉尾的大旗,古代帝王的乘舆左边插有大旗,称为“左纛”。B.夜郎,即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C.郡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封建,改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郡以下置县,官员由当地推选。D.建节,执持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派唐蒙进入夜郎,夜郎侯多同同意接受汉朝的管理,汉朝打通南夷;后又派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夷地区,邛、筰等国都请求臣服汉朝。B.汉朝廷派驰义侯准备攻打南越时,且兰酋长发动叛乱,朝廷征调巴、蜀罪犯等原准备进攻南越的八校尉兵,杀了且兰的酋长及邛君、筰侯,平定了南夷。C.汉武帝派王然于以击败南越和诛杀平定南夷的兵威劝告滇国国王入朝称臣,于是滇王举国投降,汉朝在滇地设置益州郡,让滇王治理滇民。D.汉朝在打通西南夷的过程中,运用政治经济手段与军事征服相结合策略,对西南夷治理采取了以夷治夷、尊重当地风俗、不征收赋税等办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2)滇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数犯使者吏卒。(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第28页共28页 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D.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而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第28页共28页 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解析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祖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子,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三家分晋》)第28页共28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B.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C.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D.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邑,指众人聚居之地,也指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文中韩、赵、魏作为晋之诸侯,拥有君王分封的采地。B.《周书》,是《尚书》的组成部分。《尚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编订。C.版,古时筑墙用的夹板,垒墙时,以两板相夹,中间倒入土,再用杵夯实,文中用“版”表示墙的高度。D.骏乘,又作“参乘”,古人乘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修乘在车右陪乘,负责行车安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狂妄自大,与人宴饮却戏弄对方。智国良言相劝,他却不听从,贪于得地,四处索要,得罪三家,反遭三家杀戮。B.面对智伯的无理要求,魏桓子不愿给他地,任章从放纵对手出发,力劝其给地满足对方,不要让自己成为智伯的攻击目标。C.赵襄子遭遇三家的围攻,最终退守晋阳,两句“其谁与我”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也正因此,让他最终取得了反暴胜利。D.韩魏给地,赵家不给,智伯大怒,率韩魏兵围赵家,并引水灌城。智伯巡视水势时,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为其充当护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2)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答案】10.D11.A12.C13.(1)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拼死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2)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商议,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28页共28页 依据语法结构,“惧”字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指“智伯”,动词“与”的主语应是“吾”,所以是两个比较独立的句子,在“吾”字前边应断开,排除AC;“智氏之命”是偏正短语作主语,所以“智氏”前应断开,排除B。句意: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求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智伯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那边骄傲而轻敌,诸位大夫这边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韩、赵、魏作为晋之诸侯,拥有君王分封的采地”说法错误,按王朝礼法,周王才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利。而文中的晋是从属于周的一方诸侯,而文中的韩、赵、魏只是晋国的卿大夫,不可以越级称诸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强加因果。“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由此让他最终取得了反暴胜利”说法错误,赵襄子最后取得反暴胜利是因为和魏桓子、韩康子的合作,并非因为“他初步的民本思想”。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解释:(1)“罢”,同“疲”,疲劳,精疲力竭;“以”,连词,来;“完”,使动用法,修好;“毙死”,拼死。(2)“乃”,副词,于是;“阴”,暗地里;“期”,名词作动词,约定日期;“遣”,送。参考译文: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谋士段规。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劝告说:“主公没有防备招来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伯说:“灾祸要由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发起灾祸!”智国说:“如今主公一次宴会使人的君主与他的谋士受到羞辱,又不防备,说什么‘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智伯不听。第28页共28页 智伯又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想不给他。谋士段规说:“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说:“好主意。”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喜。智伯果然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求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智伯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那边骄傲而轻敌,诸位大夫这边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打算打败他,一定要暂且听从他。打算夺取他,一定要暂且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说:“很好。”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的人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拼死为我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的人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足。”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谁能和我同心?还是投奔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的地方。”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差六尺高没有被淹没。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车的右面护卫。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领韩、魏两家围攻赵家,赵家灭亡,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妨碍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商议,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智军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智伯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智军两侧夹击智军,赵襄子率领士兵进攻智军前队,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伯,又全部诛灭智氏宗族的人。(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注】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冯谖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第28页共28页 选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有增删)【注】文,孟尝君的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B.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C.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D.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是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B.合券,合验借据。古人借据分为两半,债权人与债务人各拿一半,收债时取来合验。C.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D.战国策,战国时期刘向所著,是一部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纵横家政治策略的国别体史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谖生活贫寒,但不甘平凡。他虽然生活困难到无法养活自家,但并不满足于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仍不断要求获得与其他客同样的待遇。B.冯谖长于计谋,有政治远见。他以特殊方式为孟尝君收债市义,并为孟尝君作出圆满解释,体现出他为主人长远利益考虑的智慧C.孟尝君心胸宽广,体恤下人。他在冯谖多次要求提高待遇且“左右皆恶之”的情况下没有反感拒绝,还派人供给冯谖老母食用。D.孟尝君知人善任,心胸宽广。他了解冯谖的能力并将收债任务交付于他,虽然对冯谖未能如其愿收债心有不快,也只是埋怨他回来得太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8页共28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分)C11.(3分)D(西汉刘向是编纂校订者)12.(3分)D(“客果有能”并不能说明孟尝君“了解冯谖的能力”,“怪其疾”的“怪”不是责怪、埋怨的意思,而是“奇怪”的意思)13.(10分)(1)(孟尝君)身边的人员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建议“贱”“草具”为关键词语)(2)谁熟习会计的事,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建议“习”“收责”为关键词语)(3)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地,不抚爱那里的百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却趁机用商人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建议“区区”“子”“贾利”为关键词语)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译文齐国有一人叫冯谖。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孟尝君问:“您有什么擅长?”冯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擅长。”孟尝君又问:“您有什么本事?”冯谖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本事。”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双亲吗?”左右的人回答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于是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这是谁呀?”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识过他的能耐呢!”于是派人请冯谖来接见了他。冯谖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准备动身,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起身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这么快就完成任务感到很奇怪,就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第28页共28页 “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私下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邑,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么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道:“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人。曾祖嗣复,唐门下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祖授,唐刑部尚书。父景,梁左谏议大夫。昭俭少敏俊,后唐长兴中,登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历镇、魏掌书记,拜左拾遗、直史馆,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书成,迁殿中侍御史。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晋祖命宰相冯道为契丹册礼使,以昭俭为介,授职方员外郎,旋加虞部郎中,俄以本官知制诰。不逾月三拜命,时人荣之。又为荆南高从诲生辰国信使,赐金紫。使回,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时骄将张彦泽镇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朝廷不加罪。昭俭与刑部郎中李涛、谏议大夫郑受益抗疏论列,请置之法,疏奏不报。会有诏令朝臣转对,或上封奏,亦许以不时条奏。昭俭复上疏曰:“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御史台纪纲之府,弹纠之司,衔冤者固当昭雪,为蠹者难免放流。陛下临御以来,宽仁太甚,徒置两司,殆如虚器。遂令节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始诉冤于丹阙,反执送于本藩。苟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愿回睿断,诛彦泽以谢军吏。”由是权臣忌之。会请告洛阳,不赴晋祖丧,为有司所纠,停官。未几,起为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寻复中书舍人。时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之。晋少主喜,诏立碑记其事。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搞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周世宗爱其才,复召入翰林为学士。后改御史中丞,多振举台宪故事。未几,以鞫狱之失,出为行军司马。开宝二年,入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加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节选自《宋史·杨昭俭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B.第28页共28页 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C.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D.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机/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掌管天下的法律刑狱。六部各部以尚书为正职,刑部尚书的权利位六部尚书之首。B.解褐: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担任官职。喻指入仕为官,也称“释褐”。C.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后用作官名,宋代为清要之职。D.转对:宋制,臣僚每隔数日轮流入内殿见皇帝,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也叫“轮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昭俭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官运亨通,曾经一月之内三拜命,当时人人以他为荣。B.杨昭俭作为诤臣,敢于直言,无论是张彦泽案,还是晋少主立碑记,他都直陈不讳。C.杨昭俭因为张彦泽案,权臣都非常忌惮他,也正因为得罪了权贵,所以最终被停官。D.杨昭俭为官几起几落,始终心系朝廷,选文既肯定了他正直的官名,也指出了他的缺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改御史中丞,多振举台宪故事。未几,以鞫狱之失,出为行军司马。(2)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答案】10.B11.A12.C13.(1)之后,杨昭俭改任为御史中丞,多次整顿整治御史台的旧典章制度。不久,由于审讯案件的失误,出朝做了行军司马。(2)然而杨昭俭言辞锋利喜欢讥讽非议人,执政大臣害怕他陷害诽谤,大多委屈自己顺从他的意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天子统治天下,日理万机,设直言谏诤大臣,弥补政治的缺失。当今则是谏诤的大臣虽然设立,而向朝廷进言的道路不通畅,药石般谏议的话不能传到圣上的耳中,而奸邪谄媚之徒在左右讨好。从句法上看“日有万机”,“日”主语,“有”谓语,“万机”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选项AC;“言路不通”,“言路”是主语,“不通”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第28页共28页 “刑部尚书的权利位六部尚书之首”错误。六部尚书之首是吏部尚书,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正因为得罪了权贵,所以最终被停官”错误。原文“会请告洛阳,不赴晋祖丧,为有司所纠,停官”,并非因为得罪权贵。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故事”,旧典章制度;“鞫”,审讯;“出”,出京为官。(2)题得分点有:“利口”,言辞锋利;“讥訾”,讥讽非议;“构谤”,陷害诽谤;“曲徇”,委屈自己顺从参考译文:第28页共28页 杨昭俭,字仲宝,京兆长安人。曾祖父杨嗣复,在唐朝担任过门下省侍郎、平章事、吏部尚书。祖父杨授,在唐朝做过刑部尚书。父亲杨景,在后梁担任左谏议大夫。杨昭俭少年时聪明俊逸,后唐长兴年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成德军节度推官。历任镇、魏掌书记,被授为左拾遗、直史馆,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人一同编修《明宗实录》。书编成后,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天福初年,改任礼部员外郎。晋祖命令宰相冯道任契丹册礼使,让杨昭俭为副使,授职方员外郎,随即加官虞部郎中,不久凭借本官身份掌管起草诰命的事务。不超过一个月就三次授官任职,当时的人赞扬他。(紧接着)又担任荆南高从诲生辰国信使,赏赐他金紫。出使回来,授官中书舍人,又任翰林学士。当时骄横的将官张彦泽镇守泾原,残暴地杀死从事张式,但朝廷没有加罪于他。杨昭俭与刑部郎中李涛、谏议大夫郑受益上书直言论说,请求依用法律处置张彦泽。疏奏没有得到答复。正逢皇帝下诏让在朝的大臣依次对答政事,有人上呈密封的章奏,也允许随时分条陈奏。杨昭俭又上疏说:“天子统治天下,日理万机,设直言谏诤大臣,弥补政治的缺失。当今则是谏诤的大臣虽然设立,而向朝廷进言的道路不通畅,药石般谏议的话不能传到圣上的耳中,而奸邪谄媚之徒在左右讨好。御史台是执法的官府、弹劾纠察的部门,含冤的人本来应当得到昭雪,作恶的人也应当被流放。陛下统治天下以来,过于宽厚仁慈,白白地设置了两司,几乎如同虚设。这就让节度使轻视侮辱朝廷的典章,屠杀幕府的官吏,刚向朝廷申冤之初,反被送回当地审理。这就让跋扈之徒暂且安身,而含冤衔屈之人的苦楚不得体恤。希望陛下重新判决,杀掉张彦泽向军吏谢罪。”因此权臣忌恨杨昭俭。恰逢他请求到洛阳休假,没有奔赴晋祖的丧事,就被有关部门检举,停了官。不久,被起用为河南少尹,后改任秘书少监,很快再任中书舍人。当时黄河决口危及数州,他大量征发壮丁民工,以本部长官主管这次劳役,很快就把决口堵住。晋少主很高兴,下令立碑记录这件事。杨昭俭上表进谏说:“陛下雕刻碑文记录功绩,不如下发沉痛的诏书;施展文采笔墨颂扬美德,不如发布自责的文章。”言辞很恳切,晋少主赞赏他,最终停止了这件事情。周世宗爱惜他的才能,又征召他入翰林为学士。后来杨昭俭改任御史中丞,努力整顿御史台的旧典章制度。不久,由于审讯案件的失误,出朝充任行军司马。开宝二年,杨昭俭进朝任太子詹事,因为眼病请求辞官。六年,以工部尚书退休。太宗即位,就地加任礼部尚书。太平兴国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杨昭俭风度仪表优美,善于谈论名理,事奉后晋有正直的名声。然而言辞锋利喜欢讥讽人,执政大臣害怕他陷害,大多委屈自己顺从他的意思。(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曰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四年二月份薨,年七十二。(选自《宋史·吕公著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第28页共28页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因此惹得皇上大发雷霆而被免职。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说到尧、舜和唐太宗,以为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得到神宗认可。C.吕公著识虑深敏。朝廷要讨伐西夏,他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兴兵后又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陈述了新法颁布后产生的一些弊端,指出了正直谏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答案】9.B10.C11.A12.(1)译文: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议论政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2)译文:推究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逐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3)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句中“幽”是动词,宾语是“其主”,“将”是副词,修饰“大举讨之”,故从“主”和“将”中间断开,排除A、C两项。“得”是动词,宾语是“人”,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故在“人”后断开,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释老,指释迦牟尼”错误,“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故选C。【11题详解】第28页共28页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此惹得皇上大发雷霆而被免职”错误。从原文第一段“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可知,皇上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向他做出了解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谕”,告诉;“所以”,……的原因;“赖”,依赖,依靠;“故”,原因,缘故。(2)“推本”,推究;“革”,改革,变革;“未暇”,没来得及;“举”,全部,完全;“咸”,都。(3)“大行”,做大事;“顾”,顾忌;“细谨”,细枝末节;第一个“辞”,计较;“让”,谦让;第二个“辞”,告辞。参考译文: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奉礼郎,考中进士。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阁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欢呼鼓舞,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第28页共28页 元祐四年二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一)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唐·王绩《五斗先生传》)(二)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吾上者。常以谓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矣。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余前,则余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当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而尤喜酿酒以饮客。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也?”余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盖专以自为也。”东皋子待诏门下省,日给酒三升,其弟静问曰:“待诏乐乎?”曰:“待诏何所乐,但美酝三升,殊可恋耳!”今岭南法不禁酒,余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余,余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然东皋子自谓“五斗先生”,则日给三升,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余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东皋子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为墓志,余盖友其人于千载,则庶几焉。(宋·苏轼《书东皋子传后》)【注】王绩:初唐诗人,号东皋子,嗜酒。10.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万物不能萦心焉萦:缠绕B.客至未尝不置酒置:放下C.间复以酒遗余遗:馈赠D.则日给三升给:供给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B.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C.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D.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12.对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号是名、字之外的称谓,一般本人自取。如苏轼号“东坡”,陶渊明号“五第28页共28页 柳先生”。B.在唐代,门下省与尚书省、中书省并称“三省”,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C.合、升、斗均为容量单位,一般计量米粮、酒水。古代,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D.墓志,指立在墓前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文字,所记为死者生平、姓名、家世等。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余前,则余安得全其乐乎?(4分)译文:(2)东皋子好养性服食,预刻死日自为墓志,余盖友其人于千载,则庶几焉。(6分)译文:10.B(3分)11.C(3分)12.D(3分)13.(1)然而有这两种快乐的人来到我跟前,那我怎么才能保全他们的快乐呢?(4分)(2)东皋子喜好修身养性,服食丹药,他预计自己的死期,为自己写了墓志,我能够在千年之后和他做朋友,那也是有幸啊。(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汉武帝元光五年。唐蒙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群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第28页共28页 往使,及副使王然于等乘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天子大说。元鼎六年冬,驰义侯发南夷兵欲以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当击南越者八校尉,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而击之,诛且兰及邛君、筰侯,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数犯使者吏卒。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是时,汉灭两越,平西南夷,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纛,纛是古代皇帝乘舆上的饰物,是饰有牦牛尾或雉尾的大旗,古代帝王的乘舆左边插有大旗,称为“左纛”。B.夜郎,即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C.郡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封建,改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郡以下置县,官员由当地推选。D.建节,执持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派唐蒙进入夜郎,夜郎侯多同同意接受汉朝的管理,汉朝打通南夷;后又派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夷地区,邛、筰等国都请求臣服汉朝。B.汉朝廷派驰义侯准备攻打南越时,且兰酋长发动叛乱,朝廷征调巴、蜀罪犯等原准备进攻南越的八校尉兵,杀了且兰的酋长及邛君、筰侯,平定了南夷。C.汉武帝派王然于以击败南越和诛杀平定南夷的兵威劝告滇国国王入朝称臣,于是滇王举国投降,汉朝在滇地设置益州郡,让滇王治理滇民。D.汉朝在打通西南夷的过程中,运用政治经济手段与军事征服相结合策略,对西南夷治理采取了以夷治夷、尊重当地风俗、不征收赋税等办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第28页共28页 (1)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2)滇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数犯使者吏卒。(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第28页共28页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D.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而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第28页共28页 二、10.C;11.C;12.A13.(10分)(1)祖逖不回信,但听任双方互通贸易,获取十倍的利益。(2)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愤而生病。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祖逖已经进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石虎解围而去。晋王传檄文昭告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司马裒等九军、精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直赴贼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挥。”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退守寿春。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第28页共28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