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对比分析类主观题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ID:66897 2021-11-25 1 6.66元 24页 1.87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14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6.66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对比分析类主观题专项练习题汇编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壳抬升伴随着流水下切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某区域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大面积被黄土覆盖,沿沟谷出露丹霞地貌造景岩层,形成壮观的丹霞沟谷,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天井式、地缝式、巷道式。研究发现,该区域丹霞沟谷由残留壶穴(壶穴指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当河水挟带的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石块钻挖河床形成的圆形孔洞)贯通而成。下图示意该区域丹霞沟谷形态及类型。(1)根据侵蚀强度,比较图中B、C两地丹霞沟谷受侵蚀时间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2)分析由壶穴到沟谷的地貌发育过程。(3)与支沟相比,推测主沟沿线丹霞沟谷的形态差异。(4)说明该区域上覆黄土对丹霞地貌的影响。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渭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关中地区属渭河的冲积平原,位于陕西中部,总面积5.55万km2,其北侧为陕北黄土高原,南侧为陕南秦巴山地。关中地区包括宝鸡、咸阳、西安等6个省辖地级市,共计54个县(市、区),是陕西省工、农业发达、城镇化速率快、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材料二图甲为“1990年和2015年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系分布图”。下表为“1990年和2015年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系指标变化”。第24页共24页,材料三图乙为“1990年和2015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统计图”。(1)比较渭河流域关中段南北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主导因素。(2)结合材料二分析,与1990年相比,2015年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系的变化及可能影响。(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提出合理的建议。3.(2021·山东枣庄·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5米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台湾海峡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风能资源由该区域向南、北两侧大致呈递减趋势。材料二:下表为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要素比较。比较要素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第24页共24页,风能质量近地面风速小,切变大海面风速大,切变小单个叶片长度50米80米年发电时数2200小时左右3000小时以上建设成本低高维护运营成本低高建造技术成熟不成熟使用寿命20年25年材料三:海上风电项目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风电机组、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等。海上风电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风机整机组装、运输、风塔建设、海缆铺设)、下游(风电运营和维护)三部分组成。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叠加产业成熟度和规模效应,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下图示意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构成。(1)分析台湾海峡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与陆上风电相比,我国建设海上风电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加以说明。(3)简述“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2021·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报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12月26日13时45分从三亚启航,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图中丙附近),执行护航任务。材料二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第24页共24页,材料三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表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A月B月气温(℃)18.019.2降水(mm)58.3242.3(1)某随军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照片上显示的时间变化特点是什么?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简述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2)推测甲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3)从地质构造角度比较维多利亚湖盆和Edward湖盆的成因差异。(4)表格中B月最可能是_________(1、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简述判断的依据。(5)说出近年来丁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自然原因。5.(2021·江苏·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锢囚锋是由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把暖空气抬到高空,由原来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它的天气保留着原来锋面天气的特征。如果冷锋后的冷空气团比暖锋前的冷空气团冷,称之为冷性锢囚锋。图1为冷性锢囚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亚洲东北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第24页共24页,(1)请写出冷性锢囚锋的垂直剖面图上A,B,C对应的气团名称。(2)据图1说明冷性锢囚锋的形成过程。(3)据图2比较此时A地和B地降水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差异。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位人口城市规模的之比为城市首位度)。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下表示意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标比较。第24页共24页,城市群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首位度23.7三次产业结构比10.3:53.4:36.33.1:47.4:49.5城镇化率/%52.172.2外贸依存度/%9.478.8人均收入/万元4.528.19(表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比较长江中游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差异。(2)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3)分析武汉市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4)简述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7.(2021·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的天空湖(下图)是由亚祖河自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湖水补给主要依靠降雨与泛滥的河水。自形成以来,该湖逐渐萎缩,部分水域已演化为森林湿地。湖区周边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到21世纪初,天空湖的湖底沉积物累积厚达2.4-13.9米,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第24页共24页,(1)指出天空湖周边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析天空湖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的原因。(3)比较天空湖形成前后M地流水沉积物的粒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4)沉积物的透水性与粒径大小呈正相关。若天空湖形成以来,湖底沉积物粒径大小维持不变,则天空湖的萎缩速度与实际萎缩速度不同。判断这种假设情况下天空湖的萎缩速度,并说明判断理由。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下表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安徽10.53四川12.76辽宁10.22第24页共24页,江苏12.25广西9.29天津11.46浙江9.2山东10.98河南8.93上海10.64北京8.58湖南10.57广东7.24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9.(2021·全国·模拟预测)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甲(37°48'N)乙(36°54'N)1月气温(℃)9.34.77月气温(℃)17.125.7(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0.(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伊比利亚半岛(见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未受侵蚀的史前壁(岩)画,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在洞窟中。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第24页共24页,(1)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被海洋包围,却出现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自然原因。(3)分析B地与A地相比降水特征差异及原因(4)很早有人建议在直布罗陀海峡建一座跨洲大桥,但该桥至今都没开工,试分析原因。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对比分析类主观题专项练习题汇编解析版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壳抬升伴随着流水下切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某区域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大面积被黄土覆盖,沿沟谷出露丹霞地貌造景岩层,形成壮观的丹霞沟谷,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天井式、地缝式、巷道式。研究发现,该区域丹霞沟谷由残留壶穴(壶穴指因河水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当河水挟带的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石块钻挖河床形成的圆形孔洞)贯通而成。下图示意该区域丹霞沟谷形态及类型。(1)根据侵蚀强度,比较图中B、C两地丹霞沟谷受侵蚀时间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第24页共24页,(2)分析由壶穴到沟谷的地貌发育过程。(3)与支沟相比,推测主沟沿线丹霞沟谷的形态差异。(4)说明该区域上覆黄土对丹霞地貌的影响。【答案】(1)C地受侵蚀时间比B地早。理由:丹霞沟谷越开敞,说明遭受侵蚀的时间越长,越早开始侵蚀;C地丹霞沟谷较开敞,受侵蚀时间较早。(2)随着地壳拾升,流水沿壶穴下切,壶穴加深、加宽,壶穴规模扩大;裂隙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流水的(纵向)侵蚀逐步使各个壶穴贯通,形成沟谷。(3)落差较小,以侧蚀为主,宽度更大;形成较早,遭侵蚀时间较久,相对高度较低。(4)上覆黄土使得红色岩层出露范围有限,仅在沟谷出露发育丹霞地貌;上覆黄土使得沟谷内的丹霞地貌较少受到(降雨等)外界风化、侵蚀的破坏。【解析】本题以丹霞地貌为材料,主要涉及丹霞地貌的侵蚀过程、不同河沟部位形态差异以及上覆黄土对丹霞地貌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分析整合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信息“地壳抬升伴随着流水下切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可知,丹霞地貌越发育,说明其受侵蚀的时间越早,BC两地丹霞地貌相比较,C地丹霞地貌更发育,沟谷更开阔,说明其受侵蚀的时间更早。(2)根据材料信息“壶穴指……圆形孔洞”可知,随着地壳的进一步抬升,流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以及石块对河床钻挖作用更强,壶穴进一步加深、拓宽,规模扩大;壶穴规模扩大,导致河床裂隙发育,流水的下蚀作用加强,沿着河床的裂隙继续侵蚀,导致壶穴之间相互贯通,形成沟谷。(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主沟受侵蚀时间越早,丹霞地貌越发育,遭受侵蚀的时间越长,丹霞地貌的相对高度越低。主沟与支沟相比较,落差较小,下蚀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侧蚀为主,河道不断拓宽。(4)上覆黄土覆盖于红色基岩之上,导致红色岩层出露的范围较小,仅仅在沟谷地带遭受侵蚀的地方出露红色岩层,展现出丹霞地貌。上覆黄土使得下层的丹霞地貌较少受到外界外力作用的影响,风化、侵蚀作用都较小,受到的破坏较少。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渭河是关中地区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关中地区属渭河的冲积平原,位于陕西中部,总面积5.55万km2,其北侧为陕北黄土高原,南侧为陕南秦巴山地。关中地区包括宝鸡、咸阳、西安等6个省辖地级市,共计54个县(市、区),是陕西省工、农业发达、城镇化速率快、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材料二图甲为“1990年和2015年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系分布图”。下表为“1990年和2015年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系指标变化”。第24页共24页,材料三图乙为“1990年和2015年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统计图”。(1)比较渭河流域关中段南北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主导因素。(2)结合材料二分析,与1990年相比,2015年渭河流域关中段水系的变化及可能影响。(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水系的南北两侧支流发育极不对称;南侧支流多,北侧支流少;南侧支流短,北侧支流长(任选2个)。影响因素:只写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任答2点),如果展开写成原因分析的也给分,(任答2点)(2)河网密度下降;支流减少或支流发育系数下降或细小河流上游末端消失;干流弯曲度下降或干流弯曲系数下降。影响:河流自然调蓄能力下降;河流自我净化功能下降;对地下水补给变少;加剧干旱。(任答3点)第24页共24页,(3)合理规划城市(或治理污染);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过快增长;加强河流的治理和恢复;注重临水空间的开发保护;增强居民保护意识;植树造林(或提高林地比重、提高林地面积亦可)(6点中任意选4点)【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变化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系的南北两侧支流发育极不对称;南侧支流多,流程短;北侧支流少流程长。南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支流多,地势起伏大,流程短;北侧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支流少,相对高差小,流程长。(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河网密度下降;支流发育系数下降,支流减少,细小河流上游末端消失;干流弯曲系数下降,干流弯曲度下降。上述状况说明,河流数量减少,河流水量减少,河流自然调蓄能力下降;水流速度减缓,水体更新周期加长,河流自我净化功能下降;河流水下渗减少,对地下水补给变少;关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水量减少加剧干旱。(3)合理规划城市,治理污染,减轻环境污染;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90年到2015年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应控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过快增长;河网密度下降、支流减少,河流萎缩,应加强河流的治理和恢复;注重临水空间的开发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源的影响;增强居民保护意识,提倡全民保护;植树造林,提高林地比重、提高林地面积,恢复生态环境。3.(2021·山东枣庄·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5米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台湾海峡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风能资源由该区域向南、北两侧大致呈递减趋势。材料二:下表为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要素比较。比较要素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风能质量近地面风速小,切变大海面风速大,切变小单个叶片长度50米80米年发电时数2200小时左右3000小时以上建设成本低高维护运营成本低高建造技术成熟不成熟使用寿命20年25年第24页共24页,材料三:海上风电项目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风电机组、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等。海上风电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风机整机组装、运输、风塔建设、海缆铺设)、下游(风电运营和维护)三部分组成。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叠加产业成熟度和规模效应,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下图示意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构成。(1)分析台湾海峡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与陆上风电相比,我国建设海上风电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加以说明。(3)简述“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受冬夏季风、海陆风和热带气旋影响,多大风;海面摩擦力小,风速快;海峡狭管效应强,增强风力。(2)优势:靠近能源消费市场,电力需求大,消纳能力强;输电距离短,损耗小;风向稳定,对风机传动系统损耗小,机组寿命长;单机发电容量大,年发电时间长,发电效率高;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不足:海上风浪大,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强风(台风)、风暴潮、高盐度海水等对设备损害大,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碳达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我国东南沿海省份提供有效的能源补充,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解析】本题以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背景,以图文资料的呈现方式,考查风能形成的条件,风电开发条件以及风电发展积极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1)台湾海峡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海陆位置、下垫面、大气环流,季风影响、峡谷地形造成狭管效应等方面分析。台湾海峡地处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现象明显,中低纬度大陆东部,夏秋季节多台风,故一年四季风势较强;台湾海峡地区有独特的狭管效应,该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主风向与台湾海峡走向一致,因此风力在该地区明显加速,风力增大;海面上摩擦力小,也利于风速提高。第24页共24页,(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建设海上风电既有优势:接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力需求量大,临近电力消费市场;便于供电,损耗小;海面风速大,切变小,风向稳定,风能质量高。有利于风电机更有效更充分利用风能及减少风电机上的疲劳载荷,最终提高风电机的使用寿命及产生更多的电能,发电效率高;从年发电时数对比,海上风电年发电时间更长;由图可知,海上风力机可以减少对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非常适合大型风电场的建立,不必担心电磁波、噪声等对居民的影响。不足之处:海上气候环境恶劣,天气、海浪、潮汐等因素复杂多变,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面临着强风、波浪、海水腐蚀等多种考验,对设备损害大,对风电机的支撑结构和叶片要求很高,所以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会对鸟类迁徙路线和水下鱼类的活动产生影响。(3)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叠加产业成熟度和规模效应,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随着风能发电量的大幅提高,有利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尤其是煤炭的消耗,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可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补充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点拨】分析区域风能资源开发条件的一般思路:风能资源的丰歉程度、土地资源(面积、地价)、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基地础设施(输电)等方面。4.(2021·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报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12月26日13时45分从三亚启航,经过10昼夜的航行,于当地时间2009年1月6日凌晨抵达索马里海域(图中丙附近),执行护航任务。材料二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材料三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表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A月B月气温(℃)18.019.2降水(mm)58.3242.3(1)某随军记者每天拍摄海上日出,照片上显示的时间变化特点是什么?编队航行至马六甲海峡时赶上阵雨,简述该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2)推测甲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3)从地质构造角度比较维多利亚湖盆和Edward湖盆的成因差异。第24页共24页,(4)表格中B月最可能是_________(1、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简述判断的依据。(5)说出近年来丁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1)先越来越早,然后越来越晚,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2)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小,纬度低;海拔较高。(3)维多利亚湖盆由于岩层向下弯曲形成;Edward湖盆由于岩层断裂下陷形成。(4)7月此时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5)荒漠化;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土壤干燥疏松,土层浅薄;植被覆盖率低。【解析】本题考查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点。非洲的气候类型也得熟记于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1)编队先往南航行到马六甲海峡,白昼时间越来越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而后向西北航行,白昼时间又缩短,导致日出时间又变得越来越晚。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受此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2)甲地年均温低于20℃,较低。1月和7月的温差小,年变化小。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其次,甲地还处在东非高原上,海拔高。(3)由图可知,维多利亚湖是因为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在成因上属于构造湖,是因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而形成的浅的集水盆地。Edward湖盆是因为岩层错动,断裂下陷形成的。(4)7月,B月降水丰富,是东南信风把印度洋的水汽吹向陆地,带来大量降水。(5)丁地靠近撒哈拉沙漠,主要问题是荒漠化。当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干燥疏松,土层薄,所以不适合植被的生长,植被覆盖率低。5.(2021·江苏·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锢囚锋是由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把暖空气抬到高空,由原来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它的天气保留着原来锋面天气的特征。如果冷锋后的冷空气团比暖锋前的冷空气团冷,称之为冷性锢囚锋。图1为冷性锢囚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亚洲东北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第24页共24页,(1)请写出冷性锢囚锋的垂直剖面图上A,B,C对应的气团名称。(2)据图1说明冷性锢囚锋的形成过程。(3)据图2比较此时A地和B地降水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差异。【答案】(1)A暖气团,B更冷气团,C冷气团。(2)T₁时刻,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形成两个锋面,在西侧形成冷锋,东侧形成暖锋;T₂时刻,冷锋在气旋中心及其附近赶上暖锋;T₃时刻,冷锋追上暖锋,形成铜囚锋。(3)A点位于冷锋后,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B点位于暖锋前,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解析】本题以锢囚锋为材料,考查锢囚锋的组成部分、形成过程以及带来的天气。(1)类比冷锋暖锋等概念,在冷性锢囚锋垂直剖面图中,冷气团和更冷气团因较重受重力作用在锋面下方,而暖气团因较轻在锋面上方;又因更冷气团的密度比冷气团的大,故更冷气团在所有锋面以下,位于图中左侧,对应B;冷气团在右侧,对应C;暖气团对应A。第24页共24页,(2)材料“锢囚锋是由冷锋赶上暖锋,或者两条冷锋迎面相遇,把暖空气抬到高空,由原来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说明冷性锢囚锋是冷锋赶上暖锋,故需要先说明冷暖锋的形成图示T₁时刻,然后是冷锋部分赶上暖锋T₂时刻,最后是冷锋完全赶上暖锋T₃时刻。T₁时刻,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形成两个锋面,在西侧形成冷锋,东侧形成暖锋;T₂时刻,冷锋由于移动速度更快,在气旋中心及其附近赶上暖锋;T₃时刻,冷锋追上暖锋形成锢囚锋。(3)“锢囚锋的天气保留着原来锋面天气的特征”是作答该题的关键。根据锋面符号所示,A位于原来的冷锋后,故降水强度大且持续时间短;B则位于暖锋前,尽管冷锋已赶上暖锋,但原来的暖气团抬到高空,依旧沿原来的暖锋锋面爬升,显示的是暖锋前的降水特点,即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点拨】本题要熟悉锋面概念和组成部分特征,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解释锢囚锋。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位人口城市规模的之比为城市首位度)。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下表示意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标比较。城市群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首位度23.7三次产业结构比10.3:53.4:36.33.1:47.4:49.5第24页共24页,城镇化率/%52.172.2外贸依存度/%9.478.8人均收入/万元4.528.19(表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比较长江中游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差异。(2)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3)分析武汉市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4)简述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首位(或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4)污染水源,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萎缩,加剧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城产业结构的差异,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读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10.3%和53.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为3.1%和47.4%,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49.5%,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36.3%,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均收入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外贸依存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而且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度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本题主要考查首位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政治、工业基础、交通、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由长江的水运与陆地的铁路交通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第24页共24页,(4)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会加剧城市的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加剧城市內涝;城市水体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性质,减少了水体下渗,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产生地面沉降。7.(2021·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的天空湖(下图)是由亚祖河自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湖水补给主要依靠降雨与泛滥的河水。自形成以来,该湖逐渐萎缩,部分水域已演化为森林湿地。湖区周边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到21世纪初,天空湖的湖底沉积物累积厚达2.4-13.9米,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1)指出天空湖周边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析天空湖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的原因。(3)比较天空湖形成前后M地流水沉积物的粒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4)沉积物的透水性与粒径大小呈正相关。若天空湖形成以来,湖底沉积物粒径大小维持不变,则天空湖的萎缩速度与实际萎缩速度不同。判断这种假设情况下天空湖的萎缩速度,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夏季。理由:夏季(气温高,作物生长快,需水量大;(气温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易缺水。(2)工农业生产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天空湖形成后,外泄泥沙受阻,洪水携带的泥沙和沼泽植被残体沉积导致湖床抬升。(3)差异:(与形成前相比,)天空湖形成后M地流水沉积物的粒径较小。原因:天空湖形成后汇入的径流较少,携沙能力较弱。(4)萎缩速度快。理由: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沉积物粒径较粗,湖水补给地下水的比例较大,即湖水净减少增多。第24页共24页,【解析】某地区缺水的原因可以从该地区的气候降水情况、农作物需水量、水污染、工业用水等角度来考虑。天空湖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主要从湖床升高以及地下水下降的角度进行分析。沉积物的粒径大,会导致下渗的地下水多,湖泊萎缩。(1)某地区缺水的原因可以从该地区的气候降水情况、农作物需水量、水污染、工业用水等角度来考虑。读材料可知,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为美国重要的农业区,天空湖处在该区,虽然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因地形影响,夏季降水较少,此时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期,需水量大;由于该区夏季降水少、温度高,蒸发旺盛,土壤易缺水。故天空湖周边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季节为夏季。(2)根据材料可知,天空湖湖水补给主要依靠降雨与泛滥的河水,湖区周边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所以天空湖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的原因是工农业生产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天空湖形成后,原来可以外泄的泥沙受阻,洪水携带的泥沙和沼泽植被残体在湖盆沉积下来,沉积形成淤泥导致湖床抬升,湖泊水位升高。(3)流水沉积物粒径差异与流水的流速、携沙能力有关。天空湖形成前后M地流水沉积物的粒径较小,这是因为天空湖形成后汇入的径流较少,水流的流速降低,动能小,携沙能力较弱。(4)沉积物的透水性与粒径大小呈正相关。若天空湖形成以来,湖底沉积物粒径大小维持不变,则天空湖的萎缩速度比实际萎缩速度更快,这是因为湖床底部高于地下水位,湖泊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湖泊补给地下水。沉积粒径较粗,透水性较高,所以,湖水不断补给地下水,湖水净减少增多,湖泊萎缩的速度加快。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下表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岁以上人口比重/%重庆13.25安徽10.53四川12.76辽宁10.22江苏12.25广西9.29天津11.46浙江9.2山东10.98河南8.93第24页共24页,上海10.64北京8.58湖南10.57广东7.24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3)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省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原因: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解析】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的迁移,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东部沿海地区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说明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从有利方面来说,这种人口迁移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从不利方面来讲,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材料二的表格中显示的我国部分省区数据可以看出,都已达到老龄化的标准,有部分不省区甚至超过了10%,表明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导致老龄化的原因,可以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医疗卫生水平、人口寿命等方面来作答。(3第24页共24页,)表格当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这种老龄化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同造成的人口迁移,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9.(2021·全国·模拟预测)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甲(37°48'N)乙(36°54'N)1月气温(℃)9.34.77月气温(℃)17.125.7(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整体分析:该题考查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的描述和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等。(1)读图,根据美国西部等降水量线南北延伸、数值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可得出其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点。原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山脉,距海远近影响到达的水汽的多少,地形对水汽深入的阻挡作用显著使得越向内陆,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小。(2)气温差异包括气温值高低的差异和年较差大小的差异。根据材料二,不难得出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原因:分析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则应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第24页共24页,等方面着手。甲乙两地纬度相当,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就应从两地所受的不同的大气环流、沿岸洋流、地形的影响着手分析。读图可以看到,甲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受高大山脉地形阻挡,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较弱,气温较高。乙城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山地海拔较低,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大,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所以甲城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城气温年较差较大。10.(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伊比利亚半岛(见图)海岸线较平直,半岛中东部的高原山地发现了许多未受侵蚀的史前壁(岩)画,壁(岩)画一部分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在洞窟中。半岛西南部有沿海低地平原,人口分布较多,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峡最窄处宽约1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1)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被海洋包围,却出现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岩)画至今保存完好的自然原因。(3)分析B地与A地相比降水特征差异及原因(4)很早有人建议在直布罗陀海峡建一座跨洲大桥,但该桥至今都没开工,试分析原因。【答案】(1)中东部为高原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地形闭塞,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伊比利亚半岛海岸线平直,半岛内部受海洋影响小。(2)半岛中东部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削弱西风,风力侵蚀作用弱。(3)B地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4)地处世界重要海运航道上,海运繁忙,修建桥梁影响大型船舶通航;海水深度大,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海峡南北相距远,桥梁长度大,投资成本高;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冬半年受强劲西风和狭管效应影响,风浪大,施工难度大;海峡南北两侧货运量小,海运可满足运输需求。【解析】本题以伊比利亚半岛为材料,主要考查气候的成因、外力作用以及交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气候的形成原因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来分析。从图中看该地区地处温带,山地面积大,地形闭塞,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中东部为高原山地,地势较高,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降低,该地气温较低;由材料可知伊比利亚半岛海岸线平直,半岛内部受海洋影响小。第24页共24页,(2)伊比利亚半岛中东部地区大量史前壁画至今保存完好,说明受外力作用和人为破坏少。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四种,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不受冰川、海浪影响,外力作用主要考虑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该地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阻挡西风,风力侵蚀作用弱;高原山区人口分布少,外界干扰少人为破坏小。(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地的纬度位置更高,位于40°—60°N之间,所以该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全年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更均匀。A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夏季降水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4)试题考查交通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地质、气候、技术、投资等方面来分析。从地形地质条件看,直布罗陀海峡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地质条件复杂,修建大桥的难度极大;从气候条件看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冬半年受强劲西风影响,风力较大,并且海峡的狭管效应会使得风力增大,导致该地风浪大,施工难度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深度大,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海峡南北相距远,桥梁长度大,会加大桥梁建设和施工难度,提高投资成本;处世界重要海运航道上,海运繁忙,修建桥梁影响大型船舶通航,影响该区域的通航能力;海峡南部为非洲,海峡南北两侧货运量小,海运可满足运输需求,没有修建跨海大桥的需求。第24页共24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对比分析类主观题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