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法治|国情|道德|心理 考点整合复习提纲(全面,必备!)
ID:64801 2021-11-24 1 8.88元 28页 90.85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8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8.88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法治|国情|道德|心理考点整合复习提纲【法治版块】考点一:法律伴我们成长1.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1)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3)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的作用:(1)规范作用:规定我们权利和义务;规范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我们评判、预测行为提供了准绳,教育人向善。(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保护神。3.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4.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1)四大保护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他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5.怎样珍惜法律的特殊保护: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6.怎样与法律同行?(1)学会依法办事:①遵守法律法规。遇到问题,要通过法治方式,实现自身利益,还要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决捍卫者。(2)树立法律信仰:①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②提高道德水平。③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考点二:保障宪法实施1.宪法的地位/重要性:(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2.宪法与普通法的区别/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宪法的特征: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它法律只规定一般性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28页共28页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宪法的原则与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为违宪而无效。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3.怎样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1)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建宪法主题公园等。(2)公民:①学习宪法:理解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铭刻于心。③践行宪法:把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宪法,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④捍卫宪法:自觉抵制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4.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日意义)(1)宪法重要性:见1题(2)设立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忠于宪法、遵守宪法、捍卫宪法的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5.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的重要性+宪法宣誓意义)(1)宪法重要性:见1题(2)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强化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带头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行为,更好地履职尽责。考点三:公民权利与义务*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权利;(4)文化教育权利;(5)平等权;(6)宗教信仰自由;(7)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2.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③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附: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A、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如:通过信访、邮件、电话方式,或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也可通过媒体舆论监督。B、不论哪种方式都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③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侵入公民的住宅。④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附:人身自由权的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4.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第28页共28页 5.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附1:教育的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附2:保障受教育权的政策:义务教育制度;、国家资助政策。)*6.如何行使权利:(1)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2)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3)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7.公民维权的方式: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1)协商: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2)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3)仲裁:合同纠纷、财产争议。(4)诉讼:法院。*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如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2)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依法纳税。(5)劳动的义务。(6)受教育的义务。(7)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8)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9)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9.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1)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任何公民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4)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该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10.如何履行法定义务: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11.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2)后果:违反民事法律—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刑事责任(犯罪)考点四: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国家机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哪些/制度自信的源泉?(1)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政治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关于我国的经济制度:(1)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容:即1(4)基本经济制度。(2)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经济(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第28页共28页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共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性质/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4.监察机关与其它机关的关系:①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相互配合,互相制约。③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5.我国的国家机构组成、行政、职权:机构名称组成性质职权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权力机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副主席是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令;外事权;荣典权。行政机关人民政府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地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中央: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监察机关)地方: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职责、调查职责、处置职责。司法机关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第28页共28页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地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法院:审判权。检察院:监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组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监督,对刑事犯罪代表国家起诉。考点五:崇尚法治精神(自由平等)1.自由的内涵: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自由与法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①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②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④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4.怎样珍视自由:(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5.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如男女同工同酬,选举一人一票。(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优先权和特殊保障。*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3)一切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如何践行平等:(1)反对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考点六: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的含义:法治即依法治理。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实行善治。*2.法治的作用/重要性/走法治道路的原因/为什么说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①公民角度: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社会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国家角度: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第28页共28页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新方针/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或如何建设法治中国?)①建设法治中国,要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要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要公正司法,使每一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要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6.依法行政的要求/怎样依法行政?①政府:A、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法正确行使权力。B、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7.厉行法治的要求:(1)国家:①要坚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③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文化环境;④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规则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8.法治和德治的关系: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情版块】考点一:踏上强国之路一、改革开放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2.改革开放意义:第28页共28页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3.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地位: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腾飞的表现:答法一:①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③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答法二:(1)经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2)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文化:中华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广泛弘扬。(4)社会: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各民族大团结,社会整体稳定有序。(5)生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5.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③弘扬了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等。二、共同富裕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①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28页共28页 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新挑战。(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有效应对上述挑战。3.解决新问题、新挑战的举措?/怎样全面深化改革?(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4)弘扬改革创新精神。*4.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共享成果?/以人民为中心?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⑧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5.共享发展成果的举措?/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做的努力?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考点二:创新驱动发展1.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的重要性: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成为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⑤创新是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我国的科技现状是: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第28页共28页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举措:(1)必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必须普及更高水平的教育,培养创新人才。5.创新精神的表现: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皆能创新。青少年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好基础。②增强创新意识,在学习中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精神,敢于、善于质疑,培养问题意识。③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创作活动,勤动脑动手,提升创新实践能力。7.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1)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2)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自强奋斗、敢于突破。*8.如何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1)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2)当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权,可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3)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创造,保护创新。(4)对自己的发明成果及时申请专利。考点三:建设美丽中国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人口问题:(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人口流动等。(3)危害:①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②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4)对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资源问题:(1)现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第28页共28页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造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资源形势严峻。(2)特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3)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4)对策: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3.环境问题:(1)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2)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绝、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3)对策: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二、共筑生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不伤害自然,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28页共28页 *(2)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成为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4.怎样做美丽中国的行动者?/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1)增强节约、环保意识,宣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环保知识。(2)从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不买动物皮毛衣物;不捕杀或食用野生动物;建议家长用环保材料装修房屋;绿色出行;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拒绝一次性制品等。(3)发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及时制止或举报。(4)针对身边的环保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考点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一.维护民族团结:*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民族制度/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区别: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③维护民族团结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维护祖国统一1.为何要反对分裂?(1)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2)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3)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2.怎样反对分裂?①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要维护国家安全。3.“一国两制”的内涵/怎样理解“一国两制”:(1)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2)关系:第28页共28页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之内。(3)重要性:“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4.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符合我国国情,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5.如何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制权的制度,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6.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7.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②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精神纽带。8.实现祖国统一,两岸同胞应怎么做:①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②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③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青少年如何做:①热爱祖国,勤奋学习,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③积极拥护和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立场,积极参与两岸交流。④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的言行作斗争。考点五:中国人中国梦一、习近平新时代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①新时代是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④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⑤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28页共28页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科学发展观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③④⑤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5.新时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③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④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繁重;⑤脱贫攻坚任务大;⑥就业、医疗、养老难题多。二、共圆中国梦1.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百年”奋斗目标:①到建党百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建国百年时(2050年左右)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实现奋斗目标的两个阶段是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如何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路径: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②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三、自信中国人*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原因)何在?(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8页共28页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重要原因: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2.自信中国人的特点/表现?①对国家有认同: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尊严、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对文化有底气: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③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3.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①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②既不妄自尊大,也不故步自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③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胸怀理想又求真务实,既满怀激情又锲而不舍;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考点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和平问题1.当今世界的安全形势如何?/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2.维护和平的方式:(1)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2)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3)派驻维和部队;(4)签署核不扩散条约;(5)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3.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怎么做:(1)维护和平需要每个人努力。我们要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和平、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2)要看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3)要关注世界发展,积极宣传和平发展理念,反对战争,同破坏和平的言行的作斗争。二、发展问题1.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与充实的生活,平等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2.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为什么要消除贫困: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3.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世界各国应怎么做?(1)设立减贫目标:第28页共28页 人类对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2)探索发展途径:各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努力。(3)采取积极行动: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人类命运共同体1.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危害: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2.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③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或者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推诿、逃避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④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世界公认的原因:由中国首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2)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3)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4)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4.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1)需要各国采取一致行动,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2)各国应该: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各国人民:①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②要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增进包容和合作。③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放眼全球,又心系祖国。5.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备的方法能力?/对青少年的要求:①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开放、合作的国际意识,既关心人类命运,又关注祖国发展;②理解外国人的礼仪习惯,遵循交往的行为规范,和谐共处、相互尊重和包容;③努力学习,立志报国,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④还要学习外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极参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代表本国的立场和主张;⑤对生态环境、多样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国际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考点七:与世界共发展第28页共28页 *1.中国面临的新发展机遇?/我国面临的发展契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理由:国内: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中国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际: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1)国内: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②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2)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也带来挑战,如: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迭而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等,这使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3.面对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4.我国应如何谋求发展?①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②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发展制高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③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6.我国如何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给世界发展带来哪些商机?第28页共28页 ①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②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道德版块】考点一:亲情之爱1.家的内涵及对我们成长的意义:(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作用: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2.孝亲敬长的原因:(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的法律定义务,还是做人的本分。(3)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付出了无尽的艰辛。3.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有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4.孝亲敬长的做法:(1)尽孝在当下,要从现在开始,从小处着手,付出实际行动;(2)尊敬、理解父母:对他们有礼貌,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不急于反驳,不顶撞,要理性沟通。(3)倾听、关注父母:主动沟通、经常联系,倾听父母的心声,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4)感恩、体谅父母:认真学习、不提过分要求、主动分担家务等。5.亲子冲突(爱的碰撞)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原因:(1)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3)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影响:亲子冲突处理不好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6.如何化解亲子冲突:(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2)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3)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4)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5)尊重父母,有礼貌,尽量避免使用生硬、过激的语言,把握行为底线。(6)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7.亲子沟通技巧:注意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第28页共28页 *8.构建和谐家庭你有哪些责任?(1)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2)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3)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4)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考点二:交友的智慧*1.建立友谊的方法/交友的智慧:(1)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2)需要持续的行动,真诚待人。(3)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地夸赞、耐心地倾听、保持好奇心等,都有助于建立友谊。*2.呵护友谊的方法/获得长久友谊的方法:(1)用心关怀对方,以行动表达关心和支持。(2)尊重对方,既坦诚相待,又有所保留;既合理建议,又不替朋友做决定。(3)正确处理冲突,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接受的解决方式。(4)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3.处理交友冲突的策略:保持冷静、坦诚交流;不回避、及时处理;勇于担责;换位思考等。*4.网上交友的影响/网络交往的利弊?(1)利:①网络交友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可以自由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拓宽人际交往圈。②网络交往可以满足一些心理需要,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的压力和责任。(2)弊/慎重结交网友的原因:①网上交友可能对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③网上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生活的真实。④可能停留在虚拟世界中,关闭与他人现实沟通的心灵之门。*5.慎重、理性结交网友的方法:(1)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2)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拒绝陌生人的邀请;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4)不能停留在虚拟的世界,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考点三:网络生活新空间*1.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的利弊:(1)网络的利: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A、网络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便捷。B、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C、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C、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网络的弊端: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正确使用网络?/怎样健康上网:第28页共28页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5)文明上网,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6)依法抵制网络侵权行为等。*3.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2)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4.辨别网络谣言:(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5.沉迷网络的危害:①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危害身体健康。②大量冗余信息干扰选择,耗费时间。③碎片化信息影响思考的深度。④沉迷网络虚拟交往可能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考点四:遵守社会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重要性: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社会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社会规则的类型、作用:(1)类型:道德、纪律、法律等。(2)作用: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自由和规则密不可分”?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③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4.如何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即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即自我约束,严于律己,不断反省和克服不良行为。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还要坚定维护规则。*5.维护和改进规则:(1)坚定维护规则:①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②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③劝导的技巧:有礼、有理、有节。(2)积极改进规则:①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②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达成共识;③积极建言献策,使规则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考点五: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8页共28页 1.尊重的重要性:(1)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被尊重能够增强个人的自信和自尊。(3)尊重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融洽,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怎样尊重他人?(1)尊重从我做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3.礼的含义、表现:(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礼主要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4.文明有礼的作用:(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一言一行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形象。★5.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要仪表整洁、着装得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4)从小事和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6.诚信的含义:(1)诚信即诚实、守信用。(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7.诚信的重要性/作用:(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8.怎样践行诚信、做诚信之人?(1)树立诚信意识:①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③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①在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编造善意的谎言;②权衡利弊,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4)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诚信社会风尚。考点六:责任与角色同在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第28页共28页 2.角色和责任的关系:(1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2)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3.中学生的角色与责任:(1)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维护家庭和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2)学生:认真学习、遵守校纪校规、尊师爱友、全面发展等。(3)社会成员:遵守法律和道德,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4)中华儿女:心系祖国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等。4.对自己责任的表现和意义:(1)表现:作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约定守时,大到终生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2)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能充分挖掘潜能,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5.为什么要承担责任:(1)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2)我们应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承担责任中体验快乐和幸福。(3)只有人人都具有责任心,自觉担责,才能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6.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对自己:失去信任,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纪律的惩罚或法律的制裁。(2)对他人、集体、社会甚至国家都可能造成严重损失。*7.怎样理解责任的代价与回报?(1)代价:①会感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和压力。②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③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和处罚。③特殊情况下,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2)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包括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更重要的是精神回报。物质回报如工资、奖金、奖品等;精神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以及社会的认可等。8.如何理性承担责任?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正确的评估与合理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9.怎样自觉担责,做负责任的公民?(1)学会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正确评估得失,合理选择,勇于担当,义无反顾。(2)自觉承担不可选择的责任,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色。(3)履行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敢于担责,创造更加安全温暖、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生活。(4)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承担责任。考点七:国家利益至上第28页共28页 1.国家利益:(1)内涵: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2)外延: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2.国家核心利益: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2)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3)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4.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5.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1)三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2)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利益,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3)有时,国家利益难免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6.怎样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怎样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1)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3)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4)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7.如何捍卫国家利益?(行动):(1)无论何时何地.,都应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3)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4)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考点八:守望精神家园一、中华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内涵、特点:第28页共28页 构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革命文化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作用/价值/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理念、智慧、气质、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文化自信的来源)3.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4.什么叫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1)含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原因: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衰,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5.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与特点?(1)内涵: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2)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原因/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思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3.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三、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本质:第28页共28页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民族精神有与时俱进的特点。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就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3.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②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心理版块】考点一:发现自己1.认识自己的意义、途径:(1)意义: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2)途径:①从生理、社会、心理方面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观察和分析;与他人比较。③他人评价。2.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3.怎样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①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全面认识自己;②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既自我观察和分析,又与他人比较等,不骄不卑,合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③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等,既不盲从也不忽视。*4.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1)接纳自己:①接纳自己的全部:优点和不完美、性格和外貌、现在和过去都要接纳。②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欣赏自己:①第28页共28页 内容: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和为他人的奉献等。②要求:不骄傲自大,也不目中无人;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5.怎样做更好的自己:(1)就要扬长避短;(2)要主动改正缺点;(3)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参与活动、积极合作、保持好奇心、挑战目标、持续行动等;(4)在与他人共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不断成长。考点二:珍视生命*1.怎样守护生命?(1)爱护身体: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③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养护精神:①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生命;②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③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观看健康向上的电视节目、参加励志的娱乐活动等。2.十大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远离有害物质(如烟、毒品);了解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不滥用药物;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定期体检等。*4.正确认识挫折?(1)生活难免有挫折,如阻碍、失利和失败等。(2)面对挫折,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主要原因是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3)挫折的影响:①消极作用:面对挫折,产生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不能沉浸其中,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面对挫折。②积极作用: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5.正确对待挫折/发掘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转移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信心、增强勇气,确立恰当的目标,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等*6.怎样珍视生命:(1)要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养护精神;(2)要增强生命的韧性:积极面对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考点三:青春的邀约一、悦纳生理变化1.青春期身体/心理变化的表现: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2.怎样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①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也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②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第28页共28页 二、直面矛盾心理1.青春期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2)表现:①反抗与依赖。②闭锁与开放。③勇敢与怯懦。*2.怎样调节矛盾心理?(1)参加集体活动。(2)求助他人。(3)培养兴趣爱好;(4)转移注意力;(5)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如:参加体育活动、自我暗示、自我解嘲、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三、青春期的心理/思维变化表现: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1.思维的独立性: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2.培养批判思维:(1)表现: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2)做法:①要有质疑的勇气;②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③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④掌握批判的技巧: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不攻击他人;批判要有建设性。*3.怎样开发创造潜力?(1)敢于打破常规,追求新奇,开创前人未走之路。(2)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3)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积极参加劳动和实践。 考点四:做情绪情感的主人1.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1)情绪的分类:①基本情绪:喜、怒、哀、惧;②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内疚等。(2)影响情绪的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周围情况的变化。(3)情绪的作用:①积极作用: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有利于身心健康,让生活更美好。②消极作用: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4)情绪的特点:①反应强烈;②波动与固执;③细腻性;④闭锁性;⑤表现性。*2.积极面对情绪:①善于激发正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②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克服消极心理。3.恰当表达情绪:(1)原因:①情绪会感染,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人。②情绪表达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关乎人际交往。*(2)方式:①要照顾周围人的感受;②不能违背道德、不能违法、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4.正确调节情绪:(1)原因/意义:第28页共28页 ①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让生活更美好。②适度的负面情绪,可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身心健康。③学会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做情绪的主人;还可帮助他人改善情绪。*(2)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保持积极心态等。*(3)管理愤怒情绪:沉着冷静、倾诉、自我提醒、自我控制、进行排解愤怒的活动如运动、阅读、听歌、书画等。*5.怎样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1)积极对待情绪:①善于激发正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②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克服消极心理。。(2)恰当表达情绪:如要照顾周围人的感受;不能违背道德和法律;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正确调节情绪:如通过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保持积极心态等方法调节负面情绪;通过沉着冷静、倾诉、自我提醒、自我控制、进行排解愤怒的活动如运动、阅读、听歌、书画等调节愤怒情绪。考点五:我的毕业季1.学习压力的表现和缓解压力的方法:(1)表现:担心、紧张、焦虑等,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要坦然面对。(2)方法: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2.学习对青少年的意义:(1)人类正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的。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又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学习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初中学习不仅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在实践中学习:(1)原因/重要性:①在实践中,与外界打交道,从而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②在实践中,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③随着生活范围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解决,以促进自身发展和提升。(2)方法:①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4.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①不同的劳动和职业都有独特的价值,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②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的投入工作,创造财富;③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④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只有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⑤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无论自己对这份工作是否感兴趣,都应该尽职尽责,做到爱岗敬业。5.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观:第28页共28页 (1)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把握个性特长、结合自己能力和经验,做好职业选择准备。(2)要顺应时代变化,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做好多方面准备,迎接挑战。(3)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的劳动和职业都有独特的价值。(4)即便没有找到感兴趣的工作,也要爱岗敬业,在认真工作中慢慢培养兴趣。第28页共28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法治|国情|道德|心理 考点整合复习提纲(全面,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