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2(Word版,含答案)
ID:63055 2021-11-15 1 5.00元 13页 216.82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3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5.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以佐证他们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2.右图所示为1963年出土的何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新都洛邑的史实。据《史记》载,周公在营建前进行占卜,反复察看地形,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上述铭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汉字 ②体现古代都城选址的“择中”理念 ③这是研究周平王东迁的一手资料 ④反映了当时灿烂的青铜文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郭希汾认为当时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第13页共13页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C.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D.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4.右图为今湘西出土的里耶秦简户籍簿残片,上面的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作为史料,它直接说明了(  )A.郡县制已经被推广到了全国B.横征暴敛是秦朝灭亡的主因C.字体为秦代开始使用的楷书D.商鞅变法的政策被长期执行5.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既有南朝的秀美,又有北朝的雄健,这一艺术特色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隋唐对外交流频繁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C.儒、佛、道“三教合归儒”的趋势D.民族交融的发展6.古代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主要以农立国。历史上流传着各种指导农业生产的书籍,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A.《农政全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四民月令》7.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都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8.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相权衰落的是(  )A.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B.设枢密院专掌全国的军政C.设诸路转运司分管地方财政D.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9.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第13页共13页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0.《西台漫记》记载:我吴市民,罔籍田业(不从事农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B.工商业市镇的兴起C.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D.出现自由雇佣劳动11.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以下历史人物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官兵的是(  )①左宗棠 ②邓世昌 ③冯子材 ④林永升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13.下面是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时期新增注册公司数量(个)新增投资总额(元)1914年8月前146411482051914年8月—1920年272117434500A.北洋政府对发展实业的重视B.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4.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决无退避者……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据此可知,当时(  )A.救亡图存运动开始成为时代主题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C.晚清政府外交失败激发群众觉悟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13页共13页 1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项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①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③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④患难与共、艰苦奋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以下对该战役理解错误的是(  )A.发生于抗战的战略反攻阶段B.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等所属地区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17.下表是1949年1月上海主要民营毛纺厂开工率。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项目厂名开工率项目厂名开工率精纺京华26.1%毛织润丰26.6%新大28.1%正大16.3%晋丰17.9%新华51.8%恒孚8.3%新新37.4%粗纺振兴66%华一1.1%振丰42.9%宏祥57%汇通45%①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给民族工业造成冲击 ②日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毛纺业陷入困境 ③民营毛纺工业出现严重的生产困难局面 ④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给民族工业重大打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④18.下表为1920—1922年《新青年》部分栏目简介。据此可知,《新青年》(  )栏目活动发表了许多真实介绍苏俄革命基本经验和建设情况的文章第13页共13页 俄罗斯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和登载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的广告社会主义讨论专栏批判胡适派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C.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D.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19.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变革”主要体现在(  )A.彻底结束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B.将广大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C.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制度20.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2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有(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主要矛盾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国成功完成两弹一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23.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2018年,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是海南自贸区实现既定目标和使命的一年。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为海南成为自由港和单独海关管辖区铺平道路。这表明(  )A.地理位置决定地区职能B.经济实力推动地区转型C.国家战略引领地区发展D.“一国两制”打造示范地区24.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3页共13页 A.生产力水平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就B.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受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缺乏交流性D.四张图片均是中央集权的体现25.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B.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C.神权演变历程D.城市自治权变化过程26.阿梅斯托在他的著作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A.西班牙人最早到达了印度B.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C.葡萄牙人完成了环球航行D.世界各地的交通已经畅通无阻27.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在他的关于天体力学的文本中没有提及上帝时,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理性主义使科学不再屈从于宗教B.人文主义者对宗教抱和解的态度C.科学家们已经不相信上帝的存在D.宗教改革运动在当时并没有成功28.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C.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生铁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9.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这一状况(  )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第13页共13页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D.说明了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30.《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C.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D.增强工人阶级的国际意识31.“1900年起,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有计划地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统治……面对国内社会民主党势力日益强大,可能赢得议会选举把帝国推向民主和共和,萨拉热窝暗杀正好点燃了巴尔干的火药桶,为德国宣战找到了借口。”这反映了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由于(  )A.要求重新瓜分世界B.国内民主势力强大C.法西斯势力的上台D.英德商业竞争激烈32.“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无私去威慑比自己更强的对手,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发起的运动是(  )A.华夫脱运动B.不结盟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世界和平运动33.“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以上材料(  )A.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目的B.揭示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C.指出了关贸总协定签订的必要性D.说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34.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持续发展C.非洲全面实现了现代化D.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35.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第13页共13页 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 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摘编自《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6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一些爱国的中国人寻求民族的出路。梁启超后来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这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许多报刊书籍大量宣传这种看法,例如当时广泛发行的《救亡手册》就这样说:在民族危机高于一切,亡国奴的威胁要降临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时,不仅是广大的工农大众,就连资产阶级甚至封建军阀也发生了他们的存亡问题,而逐渐改变他们犹疑畏缩的态度,走到救亡阵线中来。这个“战争”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集中了全中国的抗战力量,这个事实是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第13页共13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胜利有何意义?(6分)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1/4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5分)第13页共13页 答案1.B 解析根据题中提供的石斧、骨耒图片可看出这些生产工具有明显的磨制痕迹,且结合题干中的时间“距今六七千年”,可知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以佐证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故选B项。2.C 解析材料“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体现的是古代都城选址的“择中”理念,②符合题意;何尊制作十分精美,反映的是当时灿烂的青铜文化,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①错误,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周平王东迁,③错误,B、D两项排除。3.B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国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脱颖而出,因此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是导致尚武观念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4.D 解析材料“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体现了秦朝征发赋役的情况,这能够直接说明商鞅变法的政策被长期执行,故D项正确。5.D 解析南朝的秀美代表着汉族的审美倾向,北朝的雄健代表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两种艺术风格的融合是民族交融在艺术上的反映,故D项正确。6.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故选B项。7.C 解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其经济逐渐得到了发展,而洛阳作为沟通南北方的交通枢纽,隋炀帝和唐高宗都经营其为东都,故选C项。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设枢密院专掌全国的军政,分散了相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9.D 解析题干中的刺史、行省长官、巡抚都是中央派出前往地方进行管理、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官员,体现出中央和地方配合行政,有利于调动中央与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故选D项。10.D 解析由材料信息“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餮计”可知,明朝中后期出现自由雇佣劳动,即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正确。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和林永升均是甲午海战中的英雄,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左宗棠的主要成就是收复新疆,①不符合题意,A、D两项排除;冯子材是中法战争中的民族英雄,③不符合题意,C项排除。12.C 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外事官去裁决,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C项正确。第13页共13页 13.D 解析根据“1914年8月—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阶段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D项。14.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是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时发表的宣言,其中“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反映了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正确。15.D 解析结合所学,长征过程中体现出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等精神,故D项正确。16.A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词“八路军”“破坏铁路”等信息可得出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而不是战略反攻阶段,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7.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时的开工率非常低,结合所学,这与内战、工厂的生产困难局面及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有关,①③④正确,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②错误,故D项正确。18.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介绍马克思等人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说明《新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故选B项。19.D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故选D项。20.A 解析材料“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故A项正确。21.D 解析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处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故①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顺利召开,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主要的矛盾,处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故②正确;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故③正确;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些成就均处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故④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22.A 解析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A项。23.C 解析根据材料“中央政府的优惠政策,为海南成为自由港和单独海关管辖区铺平道路”可知国家战略引领海南地区发展,故选C项。24.B 解析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的法典、古埃及的建筑、古印度的制度、古中国的文字,这四个方面也是农耕文明时代任何文明不可或缺的四个发展方向,说明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25.A 解析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13世纪至17、18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17、18第13页共13页 世纪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故选A项。26.B 解析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由大西洋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大陆,将大西洋变成了通道,故B项正确。27.A 解析拿破仑时期处在启蒙运动时期,拉普拉斯之所以认为天体力学和上帝无关,原因就在于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使得科学不再屈从于宗教,故选A项。28.A 解析1788年之后英国生铁产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而1788年至1852年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蒸汽机的使用,故选A项。29.C 解析18世纪后期,英国对美洲输出商品增加,带来丰厚利润,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证,故选C项。30.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要让第一国际“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即增强工人阶级的国际意识,故选D项。31.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德国统治精英们从1900年开始,就一直“有计划地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还在非洲和海外对英国进行挑战,据此可知,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以抢占更多的海外殖民地,故选A项。32.C 解析根据题干中“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可知这种思想是非暴力的思想,借助“爱”的力量来“变敌为友”,进而达到战胜敌人的暴力的目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印度的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选C项。33.D 解析根据材料“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可知该组织具有调节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职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选D项。34.D 解析非洲国家的独立使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故选D项。35.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流动性加强,可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生产方式领域科技程度更高,智能化生产对专业化、科技化人才需求增加,故社会职业上科技含量高的职业与科技含量低的职业明显分化,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选D项。36.参考答案(1)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藏富于民,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期主张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民争利,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较多。(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进步,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经商逐利思想渐浓;小农经济产生;为了富国强兵、赢得战争胜利,重视耕战。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商大贾实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王国问题亟待解决;对匈奴的战争导致政府财政困难;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第13页共13页 37.参考答案(1)说明:甲午战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和政治变革思潮(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根本原因:实行全民族抗战。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觉醒,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38.参考答案(1)背景:农村出现贫富分化;领导人担心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苏联工业化开展;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出现粮食收购危机。(2)教训:农业政策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重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要注重工农业协调发展。第13页共13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2(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