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6(Word版,含答案)
ID:63051 2021-11-15 1 5.00元 12页 99.01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5.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据史书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  )A.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不相干B.因诸侯立家,故诸侯永远是小宗C.分封制和宗法制都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2.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指出,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全部遵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阴阳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3.秦始皇廿六年诏书的铭文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该诏书旨在(  )A.确立三公九卿制度B.统一六国C.统一文字D.统一度量衡4.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③《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  )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两税法加剧社会矛盾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6.《新唐书》中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盗”指的是安禄山和朱温B.此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D.朝政趋于腐败导致“大盗”出现7.史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泳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富民十六户主之。”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  )第12页共12页 ①宋代汇兑之法仿自唐代 ②蜀地交易曾以铁钱为主 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此法普遍用于海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了(  )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9.自秦朝君主专制建立以来,历代帝王为确保专制皇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皇权政治。下列关于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错误的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B.汉光武帝增强尚书台的作用C.宋太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分权D.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负责“批红”10.林则徐在《译编卷·澳门月报》中写道:“前在一千七百三十七年,带来鸦片不过四千余箱,前时鸦片准纳税进口,至一千七百九十六年才禁止。一千八百三十六年又欲如前纳饷进口,奏而未允,其时已多至三万余箱。”英国大肆对华销售鸦片主要是为了(  )A.损害中国人的健康B.加剧清廷的政治腐败C.削弱中国军队战斗力D.扭转贸易逆差11.下图是近代某次重要战役示意图。对此战役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军舰队全军覆没B.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1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彻底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B.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C.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D.推行“自强”“求富”的新政13.报刊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起到启迪民智、传播思想的重要作用。近代史上有思想家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主张,该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份报刊上?(  )第12页共12页 A.《时务报》B.《青年杂志》C.《民报》D.《新申报》14.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季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15.民国初年,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许多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其原因包括(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建立中华帝国 ④新文化运动提出“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7.中国近代某贫农组织的主要工作是:(1)拥护苏维埃,在苏维埃指导之下参加巩固并发展苏维埃政权的一切斗争。……(3)彻底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团结贫农群众,联合中农,坚决反对富农。由此说明该组织(  )A.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支持中国革命B.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C.力求使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D.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18.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会战中,并击败日寇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大捷D.百团大战19.毛泽东某电文载:“电悉,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电文中“意义极大”是指(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基本解放华北全境20.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12页共12页 C.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D.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21.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年底称,中国共产党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与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美国阻挠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发挥作用B.西方实现了扭转万隆会议议题的企图C.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建立了不结盟运动D.中国借助此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2.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达成“九二共识”,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海峡两岸关系发展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D.台湾肃清“台独”势力23.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A.埃及字母B.腓尼基字母C.拉丁字母D.阿拉伯字母24.依据下图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A.法兰克王国B.奥斯曼帝国C.古罗马帝国D.俄罗斯帝国25.在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玛雅文明曾被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内容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历史地位C.最早被欧洲希腊人发现D.与希腊文明一样,以商贸见长26.有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个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个主轴展开的。”依据这种观点,对下列哪个事件评价最高(  )A.丝绸之路B.新航路开辟C.闭关锁国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27.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A.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B.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C.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D.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28.1701年,英国《嗣位法》除了有关王位继承的规定外,还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枢密院成员签署。这些规定表明(  )第12页共12页 A.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双向制约B.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完善D.国王不能再任命政府官员29.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A.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30.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开始标志是电的发明和电力应用B.开始于19世纪初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D.最早兴起于英国3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埃及独立;“他”曾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埃及独立后,他曾任内阁首相、议长等职,被称为“现代埃及之父”。“他”是(  )A.扎格鲁尔B.华夫脱C.克里姆D.塞拉西一世32.《一个参谋的日记》中写道:德军坦克已经抵达亚眠,这就像一场荒唐的噩梦。英国远征军被切断了,我们的通信已经中断,教科书上找不到对付这种灵活战术的方法,负责制定盟军作战计划的法国将军们一筹莫展。由此可见,当时(  )A.武器装备决定了战争结局B.英国海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制海权C.网络技术影响了战场态势D.德军闪电战颠覆了传统战术规则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  )A.消除贫富差距B.美化政府形象C.刺激社会消费D.缓和社会矛盾34.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提出了“权力—实力—利益”理论,强调美国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护权力、炫耀权力”。该理论旨在(  )A.建立美苏均势的两极格局B.强调国家利益是外交出发点C.为即将开始的冷战服务D.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35.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  )A.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第12页共12页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5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历时10天的盛会,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使命。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社会各方面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共同纲领,第12页共12页 是创建新中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开端的标志。——摘自李正华、张金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2)》材料二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部分)时间立法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据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地位及其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及体现的原则,指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的新规定及颁布的意义。(6分)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第12页共12页 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多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4分)第12页共12页 答案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反映了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故D项正确。2.C 解析材料中的“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是指儒家,“强本节用”是指墨家,“正君臣上下之分”是指法家,“无为,又曰无不为”是指道家,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故选C项。3.D 解析材料“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体现的是统一度量衡,D项正确。4.C 解析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①错误;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南朝祖冲之,故②正确;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故③正确;两宋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基本成熟,故④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5.A 解析根据“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可以看出贫富差距较大;根据“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赋税负担沉重,故A项正确。6.A 解析根据“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可得出其体现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的现象,朱温与安史之乱无关,A项错误,符合题意。7.A 解析据题干“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可知宋代交子、会子汇兑之法源自唐代的飞钱,故①正确;据题干“真宗时,张泳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发行是因为铁钱交易不便,故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③正确;交子、会子主要应用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使用金银,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8.C 解析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不依靠“坚船和利炮”,C项正确。9.D 解析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负责“票拟”,皇帝“批红”,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10.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大肆对华销售鸦片主要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故D项正确。11.C 解析从图示参加这场海战的军舰名称和“黄海”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殉国,故C项正确。12.B 解析据题意可知,太平天国时期想要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做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故选B项。第12页共12页 13.A 解析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体现的是维新变法主张,《时务报》是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故A项正确。14.C 解析根据“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可以看出,即使到了民国三年,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仍然有限,故C项符合题意。15.B 解析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习俗、新风尚的形成,故①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无关,故②错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不利于形成新习俗、新风尚,故③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新习俗、新风尚的形成,故④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16.C 解析与中共一大的纲领相比,中共二大纲领中将小资产阶级视为革命力量,实际上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故C项正确。17.A 解析依据材料,该贫农组织拥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支持土地革命,说明该组织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支持中国革命,故A项正确。18.C 解析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故选C项。19.B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词“歼灭七十四师”“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可得出这与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有关,其意义在于打退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B项正确。20.A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与材料中“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相符,故选A项。21.D 解析“中国共产党可能会把会议当作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表明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在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D项。22.B 解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是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的努力,并非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故A项错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肃清“台独”势力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故D项错误。23.B 解析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有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伯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故选B项。第12页共12页 24.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全盛时期,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将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海,中国的丝绸等通过丝绸之路到达罗马地区,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故选C项。25.B 解析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源泉,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相似,故选B项。26.B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故选B项。27.D 解析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材料中“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可知,评价是基于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特点,故D项正确。28.C 解析题干中国王失去了对法官的任免权、国王的决定必须由枢密院成员签署,体现了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表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完善,故选C项。29.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西属拉美独立战争使得西班牙遭到毁灭性打击,西班牙的瓦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说明拉美地区的独立战争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体系的瓦解和崩溃,故选C项。30.C 解析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属于科学发展的成果,由此而发明出的发电机则说明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故选C项。31.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他”是华夫脱党的创始人扎格鲁尔,故选A项。32.D 解析题干“德军坦克已经抵达亚眠,这就像一场荒唐的噩梦”说明英法两国没有对德国的“闪电战”做好应对性计划,“英国远征军被切断了,我们的通信已经中断”说明德国的突袭给英法两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更为重要的是“教科书上找不到对付这种灵活战术的方法,负责制定盟军作战计划的法国将军们一筹莫展”说明英法两国所计划的常规战术无法有效地应对德国的“闪电战”战术,据此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闪电战”战术颠覆了传统战术的规则,故选D项。3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故选D项。34.D 解析 由材料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学派强调美国外交目标应该是“增强权力、维护权力、炫耀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该学派的理论是在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辩护,故D项正确。35.C 解析习近平在联合国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故选C项。36.参考答案(1)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兄弟同居一室;推行一夫一妻的家庭政策。第12页共12页 推动社会转型:改革了原有的土地制度,维护并壮大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认识: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了拓跋族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全盘汉化使得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37.参考答案(1)地位: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意义: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开端的标志。(2)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新规定: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开端的标志”可知,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开端的标志。第(2)问,第一小问性质,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二小问原则,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第三小问新规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第四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38.参考答案(1)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2)原因: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理由:反全球化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非全球化本身。第12页共12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测试卷6(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