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文本阅读|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61851 2021-11-10 1 18.88元 114页 345.03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04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8.88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文本阅读|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文学作品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项练习题主题一 挚爱亲情一、【2021·永州】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①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责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第114页共114页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⑥1969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耳:“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2.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114页共114页 3.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母亲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变化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意外第二次:①痛苦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②    4.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本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第114页共114页  二、【2021·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父亲的车①父亲是位爱车之人。②那年,我五六岁。一天下午,我正在家属院和小伙伴们撒欢儿,父亲突然出现了,他神秘兮兮地把我叫过去:“跟爸爸去看一样好东西!”他眼中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我。我马上蹦跳着跟在他的身后。③一走出家属院,我便惊叫起来,在我面前立着一个神气活现的“大家伙”——一辆黑色两轮摩托车。在30年前,这可是稀罕物。父亲笑着,悄悄对我说:“爸带你骑两圈,怎么样?”④“好耶!”兴高采烈的我被父亲抱上了车。只见他熟练地发动,踩踏板,随着一阵“嘟嘟”的轰鸣,我“风驰电掣”起来,威风极了。风卷起了路上的黄叶,也扬起了父亲外套的衣襟。摩托车上的父亲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帅极了!父亲带着我,在家属院门口那条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来回骑了两圈,之后便急忙抱我下来,一溜烟去还车了。车是单位的,被他好说歹说借出来的。⑤这个“秘密”当天晚上还是传到了母亲耳朵里,她狠狠地批评父亲:“你哪里会骑摩托?还敢带上孩子!她那么小,出了事怎么办?”⑥父亲此后再也没有骑过摩托车。记忆中,他骑着一辆带横杠的男式自行车做了很多事:给家里换煤气罐,帮外婆买面、买米,周末载一家三口上公园……最重要的用途,当然是每天接送我上下学。⑦我上初中不久,父亲的自行车被偷了。那时候丢一辆自行车,可是件了不得的事,亲友们纷纷来问询。父亲笑言道:“车被人借走了,还不打算还,算啦,借他骑着吧!”众人听了大笑。⑧自行车被偷后,父亲便没有再买。没过多久,父亲有了另一辆车:三轮大板车。这种车可载人,可载物,但是特别沉,不好操作,手和脚都得用力,就算一个年轻汉子,骑不了多久也会满身大汗。而中年父亲开始蹬着它载客了。做了快20年国企职工,他和母亲双双下岗,以此谋生。起步价一元:城区小,花两元就能跑遍。父亲就这样一单一单地接,一元一元地赚,每天一身臭汗。⑨就在那时,父亲和他的三轮车又让我“威风”了一次。第114页共114页 ⑩那年,家乡的英金河发大水。我每天上学得经过的西大桥,上下桥处汪起了两池水,最深处可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胸部。那几年,小轿车刚开始多起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亲眼看见,小轿车呼啸着冲进水中,然后在最深处哑然熄火。于是,西大桥前后,都有好几辆抛锚的小轿车。人如果要走过桥的话,“湿身”更是必然的。不巧的是,那几天正赶上期末考试,我既不能迟到,更不能“湿身”。父亲说:“好办!咱有三轮车怕啥?”于是,我和几位小伙伴便成了他的“乘客”。水塘中三轮车稳稳当当,水深处虽然能没过大板,可我们只要把腿抬高,便不会弄湿。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完美!我心底陡然升腾起一股豪迈来。那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后来,父亲和母亲用三轮车做起了小买卖,靠做小买卖的收入,供我读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我上大学那几年,也是我家乡变化最快的几年:英金河上架起了新桥,河两岸幢幢高楼平地起,街面上出租车换下了三轮车……我研究生毕业来到上海,工作几年后,生活安定下来。父亲和母亲退休后,相继过来同住。父亲快到65岁的时候,我换上了像样的公寓,搬进了新社区。面对着新环境,父亲又喜滋滋地筹划起来。一天,他悄悄同我商量:“我想买辆新车,买菜用。”“好啊!”“买电瓶车?”“当然好!”在我的力主下,我们在车行选了最好的一辆电瓶车,从外观上看,像极了摩托车。取车那天,父亲开心极了,硬是拉我下楼,载我在小区里“兜风”。微风吹起了他的衣襟,车上的他依然衣袂飘飘、神采飞扬;只不过,跟30年前相比,青丝已换作白发。父亲的这30年啊,正是国家发展步子最大的时期。下岗、下海,他都赶上了;最难、最苦的活,他也都干过。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所以,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有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挂在嘴上:“这就不错!”父亲没有驾照,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拥有自己的大黑摩托了,但在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幸福和满足。                。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文章以“车”为线索,凸显了时代的变迁。请根据故事情节填写恰当内容。①               →②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车被偷→③                  →④骑电瓶车,载“我”兜风 第114页共114页 2.赏析下列句子。(1)父亲骑三轮车载着我们,浩浩荡荡地过了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过抛锚的小轿车,威风凛凛地过了水塘。    (2)下列两个句子,填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作为全文结尾句,你认为哪一句更精妙?说说你的理由。句一: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    3.第段画线句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第114页共114页     三、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阳台上的花黄咏梅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瓜,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瓜,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瓜,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瓜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第114页共114页 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第114页共114页  2.第④段加点短语“共同的约定”具体指什么?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作答。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瓜结果丰硕而欢喜,又指父母因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C.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D.根据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4.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   第114页共114页   6.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主题二 人物风采四、【2021·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伟大的学者段玉裁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常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第114页共114页 可以看出金坛县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七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九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己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过后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过人。例如他曾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期之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们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⑥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第114页共114页 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⑦段玉裁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久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⑧金坛并不富饶。境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名贵的茅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1.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 2.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  3.选文第⑥段加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第114页共114页  5.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  五、【2021·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高贵的清贫徐贵祥①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的湖塘村。此处是个适合人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毫无疑问,在一百年前,这幢阔大的木楼象征着主人的富足和气派。这就是方志敏故居。②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一米八二,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当地人说,方志敏很讲生活质量,他喝的咖啡,那是要从外国进口的。③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他们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着精神上的高贵。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的身上,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④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高贵着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⑤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⑥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第114页共114页 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⑦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⑧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面前,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⑨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那个情节,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⑩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因为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还因为他的清贫,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1.具体分析文章⑧~⑨段所展现的方志敏的形象。第114页共114页      2.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谈谈你对“高贵的清贫”的理解。   3.梳理文中所使用的材料,简要分析文章选材的特点。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第114页共114页   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主题三 成长故事六、【202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少年的涅槃陈义怀涂干西蹑手蹑脚下了床,踮着脚尖从墙边取下遮掩在斗篷后面的包袱挎到肩上,再移到门后一点点摇动着拉开了门闩。牛圈里父亲高低起伏的鼾声中夹杂着牛的反刍和喷鼻声,他掏出一张揉得有些皱巴的纸,想把“父亲大人亲启”几个字抹平顺些。泪水忽地涌出来,他扯起衣袖抹了一把,把纸片从牛圈门缝中塞了进去,决然转身走了。打涂干西记事起,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父亲说穷人兴家只有八个字: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父亲的节约到了可笑甚至可悲的地步: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短,燃一粒黄豆大的光;碗里的饭是一颗不能剩的,掉到地上的也要捡起来吃了。父亲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涂干西。可涂干西隐约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活出另一个样子。一不听话,父亲就收拾他,武器五花八门。在涂干西眼里,父亲吝啬、刻薄、蛮不讲理,如一座山横在他渐渐长大的心上,像一只老虎拦住他的去路。一个日益强烈的念头攫住了他:要跨越父亲这座山。有时也有些可怕的想法掠过:夺过父亲手里的棍子,然后狠狠地……等他睡着时,抓起烟管劈头盖脸地……要不,他牵牛时,在前面突然挥动一块红布……当然,这只是孩子一时愤激的思绪,从没付诸实施。昨天父子间那场惊动了全村的冲突,使十五岁的涂干西下决心要去走自己的路。他要去县城找活干,哪怕做苦力也行。秋日的太阳还有几分热力。一个瘦小的妇女正埋头捡拾地里的落穗,那身影和总在父亲的拳头棍棒下护着他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他眼里一热,第114页共114页 手中的棍子在地上狠狠地点点戳戳。还是回去吧,认个错,委曲求全……不行,连这点狠心都没有还能成什么事?他抬脚踢飞一块石子,惊得路边林子里一群鸟雀尖叫着扑棱棱飞向天空。天很暗了,涂干西心里阵阵发麻。划燃随身带着的火柴,跳动的火苗中,隐约可见坡地上散着几根白骨。他一声尖叫,一个箭步跳下坡坎,重重摔在地上。四周树叶摇响,像在齐声嘲笑。涂干西又气又恼,手里的棍子狠狠在地上戳了戳。宣战似的说,老子今天就睡这儿了!结果这晚涂干西睡得出奇好。他陡然明白了,没有杂念和恐惧,就什么也不怕了。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第二天在期待和兴奋中很快过去,星星点点的雨滴开始落下,涂干西有些着急,他意识到自己走错路了。雨越来越密,间杂着隐隐的雷声。涂干西只得抓着崖畔垂下的一段蛇藤爬到了山腰的一处洞穴,刚安顿下,他就闻到了一股骚臭味,地上还有爪印和干结的粪便。这是闯到谁家里来了啊,他有些犹豫。可雨瞬间就大了,雷也越来越近。涂干西心里一横,就这了!半夜,一阵凄厉的嘷叫越来越近,猛然睁开眼,黑暗中两双绿幽幽的眼睛逼视着他。涂干西毛发直竖,顺手抓起棍子,弓身死死抵住岩壁。两个家伙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朝他扑来,涂干西下意识把棍子横着一挡,一只家伙前爪就搭在棍子上,涂干西全力甩推,那家伙跌撞在岩壁上发出一声哀号。涂干西感觉有什么东西嵌进了腿里,一只脚猛踹出去,抡起棍子一阵猛击,另一只哀哀呻吟着倒在地上。他迅速抓起一块石头朝先前那只砸下去,一声惨叫后,洞穴里只回响着涂干西扑通扑通的心跳。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借着月光,他看见两头还未成年的狼横躺在地上。涂干西扯了一绺布条缠在腿上,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出了洞穴。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这会儿他有些想家了,甚至不怎么怨恨父亲了。可家的方向已分辨不清,城里的路也找不到。他不丧气,也不后悔,内心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正恣意生长,丰盈着他扩展着他。晌午,一粒黑点从山脚下慢慢爬上来,原来是一个走村串户的卖货老头儿。了解情况后,老头儿从担子里掏了一包药粉给涂干西敷腿上的伤。涂干西问,到县城还有多远?还有四五十里地呢。走了两三天,我还没有走出十里路啊,我感觉自己走了好远呢!涂干西看着头发苍白的老头儿,突然想到父亲,他的鼻子一阵酸楚。娃儿,你不止走了十里啊!我一辈子也没有走你这么远的路呢!涂干西感觉老头儿的手和声音都在轻微地抖动着。回到家时,涂干西觉得似乎一下子过去了十年八年。爹正在给牛喂草料,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手里的一抱草滑落到地上。才两三天,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以前那个凶悍凌厉的父亲消失了,他的眼睛红通通的,满是哀伤。涂干西突然单膝跪地,爹,孩子错了!第114页共114页 他看着父亲,就像看着一个老去的孩子。那一刻,他清晰地感到自己已跨越了父亲这座山。(选自2021年2月27日《西安晚报》,有删改)1.“我一辈子也没有走你这么远的路呢!”卖货老头儿所说的“路”指的是什么?“这么远的路”又是什么意思?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涂干西“蜕”去了什么?变成了另一个怎样的人?) (2)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青年的模样”是成熟了的涂干西表现出的什么“模样”?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文章多次写到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假如涂干西与《孤独之旅》的主人公杜小康被邀请参加励志节目《开讲啦》,共同围绕“磨难”这个话题给青少年“开讲”。请你帮助他们确立一个观点。第114页共114页  5.文末涂干西说,“爹,孩子错了”,读者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看法:这表明涂干西意识到自己之前对父亲的认识有误。第二种看法:这表明涂干西认识到自己离家出走的行为不对。第三种看法:这表明涂干西明白了自己原先对生活的理解有偏差。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七、【2021·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扫烟囱的孩子昨天晚上我到附近的女子学校去,因为我的姐姐西尔维亚的老师想看看“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个故事。这个学校一共有七百多个女生。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她们放学,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因为明天是大家祈盼的节日,学校会放假。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将令我终生难忘的事。就在学校的对面、街的另一边,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正在哭。他的身材很瘦小,整个脸都被烟熏黑了,肩上挎着一个包,手里拿着一柄刮刀。他一个手臂靠在墙上,头紧贴在手臂上,正在放声哭泣。有两个三年级的女生走了上去,对他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他不答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哭。“你到底怎么了?”女孩子们问。他这才抬起头。原来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抽抽噎噎地对她们说,他今天给几家人家扫烟囱,赚了三十个小钱,放在口袋里,但是口袋里有一个破洞,这样,不知不觉地,三十个小钱都从破洞里漏掉了。他边说边给大家看他口袋里的破洞。没有钱,他是不敢回家见他的主人的。“主人一定会打我的。”他一边哭泣,一边又把头埋在了手臂上,一副绝望的表情。女孩子们全都望着他,满脸的严肃。就在这个时候,第114页共114页 又有几个女学生走了过来。她们中有的年龄大些,有的还很小;其中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阔小姐。她们的右臂下都夹着书包。其中有一个稍年长的,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枚小钱来,说:“我身边只有这两个小钱了,我们凑一下吧。”“我身上也有两个小钱。”另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子说。“但是你不要着急,我们一定能够给你凑够三十个的!”于是她们开始喊另外一些女生的名字:“阿马利娅!路易吉娅!安尼娜!你们身边有小钱吗?”“谁还有一个小钱啊?”另一个女生问。“钱在这里!”不少女孩子的身边都有几个小钱,那是父母们给她们买花和作业本的。有几个小女孩还拿出了身上仅有的几个分币,那个帽子上插了蓝羽毛的女孩子把所有的钱都收集起来,一五一十地数起来:“八个,十个,十五个!”但是,还不够。就在这时,一个看起来像小老师的大女生,她拿出了价值半个里拉的一个银币。大家都欢呼起来,这样,就只缺五个小钱了。“五年级的女生来了,她们一定有的!”一个女孩说。一些五年级的女生走了过来,钱币聚集得更多了。不知不觉中,男孩身边聚集的女孩子越来越多。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头上插着各色的羽毛,鬈发上系着鲜艳的绸带,把那个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围在中央。那情景真是美丽极了。三十个小钱早就凑够了,可是女孩们还在把钱往小男孩这边塞。就连那些最小的女生们也想贡献一点什么东西。没有钱,她们就拨开人群给他送来一小束、一小束的鲜花。突然,学校的女看门人来了。她冲着她们嚷道:“校长来啦!”女孩们听了,惊慌失措,一下子向四面跑开了,就像是一群麻雀一样。这下,只留下那个扫烟囱的男孩儿站在马路的中央,他高兴地擦着眼泪,手里攥着满满的一捧钱。他的上衣纽扣里、口袋上、帽子上都插满了一小束、一小束的鲜花,有一些落了下来,散落在他的脚边。(选自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有删改)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他高兴地擦着眼泪,手里攥着满满的一捧钱”中“攥”字的含义。 第114页共114页    (2)结合文章内容,对文中画线句子“那情景真是美丽极了”作简要赏析。     2.文中两次写到帽子上插蓝色羽毛的女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3.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第114页共114页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八、【2021·武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一觉醒来是早晨沈石溪①当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当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盯着你,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独坐小船在黑夜的大海上漂流,孤立无援,随时都会被狂风恶浪吞噬掉的恐惧感?第114页共114页 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②那时我刚读完初一,升初二,因家庭迁居,换了一个新学校。开学第三天,数学老师搞了一次摸底考试。我从小学开始,就对数学很有兴趣,很顺利地就把题目全部做好。第二天一公布成绩,我得了满分,而同桌那位眉清目秀的班长乐嘉秋才得了九十九分。当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秦老师宣布完分数,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③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因为作弊才得了一百分的,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忘了带量角器,一会儿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我觉得这不是他的真正成绩。”④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变得簸箕大。是的,我向她借过文具,但我扪心自问,两只眼睛始终规规矩矩。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⑤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我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秦老师,企望她能主持公道。秦老师走到我面前,说:“沈石溪同学,我要告诉你,你的眼睛生得很大,嗯,还有点儿漂亮,但如果把一双大眼睛用来偷看别人的试卷,那漂亮的大眼睛就变得不漂亮了。”⑥不知为什么,我心里虚得很,腰也弯下来了,背也驼下来了,脖子也缩下去了。我想,我不该这么窝囊的,我没做错什么,应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遗憾的是,我本来就腼腆,只会像个口吃患者似的反复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⑦这以后,我一上数学课就无端紧张,脖子僵硬地扭向一边,唯恐乐嘉秋又怀疑我偷看她作业什么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秦老师那张表情生动的脸,猜测她是不是对我转变了看法,我竖起耳朵谛听四周的同学有没有在说我的坏话,而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能听进去。我的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到了期中考试,我才考了四十八分。秦老师拿着考卷,愠怒地说:“我想,这才是你真正的成绩!”⑧这不及格的期中考试成了一条有力的反证,证明我在那次摸底考试时确实偷看了乐嘉秋的试卷。⑨当天夜里,我失眠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我想,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音;我想,我怕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秦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坏印象了,我这辈子算是让乐嘉秋给毁了;我想,我应该用粉笔在她背上画条蛇,隐喻她就是专门害人的美人蛇……第114页共114页 ⑩我脑子特别活络,一秒钟就可以想出一千个坏点子来,可我从来胆小如鼠,不敢付诸行动。我想,要是我正在做报复她的坏事时,突然被人发觉,岂不是铁证如山地证明我曾经偷看过她的试卷?唉,怎么办?怎么办?我觉得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片黑暗,眼睛就像开了闸的水库,泪水滂沱……突然,我发现奶奶蹑手蹑脚走到我床边,慈祥地摸摸我的额头,附在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一觉醒来是早晨!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她老人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来询问、追究,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而这个信念是她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生命结晶。奶奶的大半辈子都泡在苦水里,爷爷、父亲先后入狱,她和我母亲一起,靠给人绣花,靠典卖极有限的家当,靠捡拾菜皮,苦苦支撑这个家。在凄风苦雨的漫长岁月里,这句“一觉醒来是早晨”的口头禅,像一根结实的精神拐杖,支撑着她一趟又一趟由绝望走向希望。一觉醒来是早晨,当然不仅仅是指时间的轮回,也是指人心境的更新;放下你的忧伤,把折磨你的困境像脱衣服似的脱下来,轻轻松松、舒舒坦坦睡一觉,黑夜会无可奈何地退却,当你睁开双眼,已经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早晨,生机勃勃,充满着新的希望。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我不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了。我的数学功底本来就好,一发奋,掉下来的成绩很快就嗖嗖往上蹿。到了期末考试,临考数学前,我十分平静地要求秦老师允许我临时调换一下座位,我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得到秦老师首肯后,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面对散发着油墨香的考卷,我的心就像早晨清新的空气,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我做得又快又好,第一个交卷,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不知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乐嘉秋又是九十九分。寒假里有一天,我一清早到小菜场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正巧遇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乐嘉秋迎面走来。我衣衫褴褛,两只手沾满鱼腥,羞于见人,想扭头装着没看见,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第114页共114页 “人嘛,总有误解别人的时候,也总有被别人误会的时候。”“我好后悔,我一直想……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别别,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嗯,一觉醒来是早晨。”初中毕业后,我离乡背井,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于是,我奇迹般地走出沼泽,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选自《爷爷的糖人》,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考试满分,师生怀疑成绩滑坡,奶奶鼓励① ② 2.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第114页共114页  (2)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你怎样理解“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含义?   主题四 生活感悟九、【2021·天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听 雨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第114页共114页 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1.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第114页共114页  2.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3.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第114页共114页 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美。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十、【2021·重庆B】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樟树下,外婆家朝 颜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的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已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入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表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们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第114页共114页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①第一村”的旗帜。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注释】①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1.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①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③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第114页共114页   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  4.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5.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    第114页共114页 十一、【2021·龙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没有人会看不起你①10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②那次是一个人出差,我在机场摸索着办好登机牌,忐忑地随着人群登机。我很怕别人看出来我是第一次坐飞机。③可刚上飞机我就遇上了难题:安全带死死地扣在座位上,我根本解不开。邻座的男生看我摸索了半天,给我示范了一遍,我羞愧得恨不得钻到座位底下去。④飞机升空后,浩瀚的云朵映入眼帘,仿佛一下子进入仙境。我雀跃不已,却强忍住了拿手机照相的冲动,生怕别人知道我没见过这种场面。⑤空姐推着车子,挨个问“要果汁还是牛奶”。我猜想飞机上的饮料应该很贵,一边纠结要不要喝,一边用余光扫着周围的人。我的邻座要了一杯白开水,我也学着他的样子点了白开水,心想:即使收费,白开水也是最便宜的那一种。⑥餐车过来的时候,我内心又开始了一场拉扯:这饭贵吗?⑦也是看着大家都拿了,我才硬着头皮接了一份。直到下飞机,我悬在半空的心才落下来:原来,飞机上的食物不要钱啊!⑧这场经历让我印象深刻,但从未向人提起。即使后来习惯了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想起第一次的经历,我心里还是有种挥之不去的羞耻感。⑨去年,因为工作需要,助理小莲要出一趟远差。⑩小莲跟10年前的我一样,一直生活在工业区,除了工厂和家,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她也是第一次搭飞机,而且是第一次住酒店。我以为小莲会和当年的我一样拘谨,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小莲出差回来,兴高采烈地跟我提起路上的经历。她说,飞机上的小包湿巾她没舍得用,看到上面有航空公司的标志,就带回家做纪念了。她还说,酒店里的一次性拖鞋有两双,有一双没穿,她带回家了。我不得不承认,她做了许多我曾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她用自己的方式与外界打着交道,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这份坦荡让我汗颜。第114页共114页 我一直在检讨,自己的羞耻感从哪儿来,为什么小莲没有。后来我发现,在我力求完美的表现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我认为自己进入了一个超出我能力范围的圈子。我努力扮演着当前的“角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现了形。我处处装作与周围相融,但心底的声音却是:我没见过世面,我不够好,我会被人嘲笑。小莲没有这种思想包袱。她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做着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她对自己是全然接纳的,她的内心是富有的。小莲的纯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当我的自卑心出来作祟的时候,我都会跟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人生,不必把自己当客人。原来对自己诚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大方方告诉别人“我羡慕你”,也不丢人。真实一点,反而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善意。正因为我们向往世间一切美好,所以才会羡慕那些比我们厉害的人;也正是这种动力,让我们不断追逐着成为更好的自己。成长,就是把一个又一个“稀罕”变成“寻常”的过程,总有一天,你会踏上你向往过的路,成为你羡慕过的人。(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第段“我以为小莲会和当年的我一样拘谨”中“拘谨”具体指哪几件事?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③段中加点词“羞愧”的理解。  3.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114页共114页    4.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十二、【2021·新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树 祖贾梦玮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惠,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我们特地去甘肃平凉拜望被称为“华夏古槐王”的树祖。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蓦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两亩多。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圆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躯干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第114页共114页 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看你,用耳朵听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选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有删改)1.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第114页共114页   3.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   4.“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    主题五 世间百态十三、【2021·威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第114页共114页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刘继荣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了糕点刚出炉的香,仿佛每个人都幸福。②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煞是热闹。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六十岁了,又不是六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点心啦!”我大惊,转头,那位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是冲我喊叫的。有位中年人边向我点头致歉,边揽住男孩的肩,努力安抚道:“你看,我们的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纸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样。少年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④那位父亲温和地解释了很久,再加上我的说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谁都不是小偷。他用双手蒙住脸,向我道歉,那模样似乎只有三岁。⑤父亲平静地告诉我,儿子十九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交车等技能,希望再有十九年的努力,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工作或失业,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独身。⑥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十九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承担的无数往事,还有点点滴滴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人生经验。可我什么也没问,只是目送这对父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怎样教它开花呢?⑦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时候,他很像很像一个普通人。⑧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第114页共114页 ⑨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忐忑,又隐隐担忧。今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枝丫,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满惊喜,他的父亲出现了,也许,他一直都在附近。像魔咒被解除,男孩开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在教丁香树开花,不要挖掉丁香树。”老奶奶匆匆下来了,她气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证:永远不会挖掉这棵丁香树,会一直等着它开花,如果不开,也没有关系。掌声、欢呼声,让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在这座小城里,我们陌生又熟悉,有时相遇,有时忘记,有时彼此守护,彼此学习。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有删改)1.文章题目中“丁香树开花”有哪些含义?  2.第⑨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男孩    、    、    的情绪。 3.综观全文,父亲用哪些方式帮助儿子成为“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  4.综观全文,“我”与周围人的关系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第114页共114页 5.结合全文,解释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们相互学着开放,学着摇曳,学着在经历过最深的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十四、【2021·台州】文学作品阅读。呼 唤谢志强①绝望之中,我看见沙包背后走过来一个老汉。②他说:跟我来。③我说:我渴坏了。④他取下腰间挂着的羊皮水袋。我接过来,咕嘟咕嘟喝开了,仿佛在茫茫大漠碰上我想象中的水井。他似乎知道我在这兜转迷了路。我抹抹嘴,真痛快。⑤他说:跟我来。⑥我的心又向往着寻找数日的珍宝了。我说,我还有件要紧的事情,办成了会追上来呢,你稍等。⑦我顾不得老汉的存在,又开始在这片古城堡的废墟里摸索。汗像小虫一样在我的面颊、脊背蠕动。我却一门心思挥着坎土曼①东挖西刨。我的肚子咕噜响起来。我想起我已断水断粮整整两天了。⑧他说:跟我来。⑨我发现他在离我十米远伫立着。这个老汉,看来也是个探宝的角色,他好像是观望我,一旦有了成效再采取行动。第114页共114页 ⑩我说:我饿得不行了。他在褡裢里取出了个馕。我接过来,一阵狼吞虎咽,肚里又实在了。他说:跟我来。我想:这个狡猾的老汉,大概看出我已经找着了门道,想设法将我诱开。我说:你先走,我找一样东西,我会跟上来呢。我又忘了他的存在,不知挖了多久,反正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我手里的坎土曼突然触着了一个陶罐,我本能地警戒起来,四下里张望,没了老汉的影子。这当儿,我又饥又渴。我绕了附近的几个沙包,寻找那个神秘的老汉,根本没有他的身影。我又恢复到了老汉出现前的心情,希望离开这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我竟忽视了老汉的去向,他说跟我来,我怎么就没问他往哪儿走呢?我合掌罩在嘴上,毫无方向地喊:我——来——啦!我多么希望那个老汉绕过沙包出现,说:跟我来。可是,我的呼唤像一滴水消失在无垠的沙漠里了,四周除了一个一个巨浪一般的沙包,没有丝毫回音。我绝望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我懊悔地哭起来,自语:这下,我该怎么办?我不知往哪儿走了。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做梦的地点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场——那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这么多年了,我清晰地记得,仿佛那个梦真实地发生过。我常听见——世俗的喧嚣、繁忙的短暂的间隙里——那个老汉的招呼:跟我来。我想: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能听出。我知道我已经渐渐地跟上他走了。因为,我察觉我忙乎的事情差点使我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误入一种虚幻的迷途。倒是那个老汉的声音穿越时空越发真实了。(选自谢志强小说集《桃花》)【注释】①坎土曼:维吾尔族地区主要铁制农具之一。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我”:处在绝望中“我”:(1)      “我”:挖到了陶罐“我”:第114页共114页 (3)     老汉:给“我”水喝老汉:给“我”馕吃老汉:(2)     老汉:再也没有出现 2.“他说:跟我来。”这句话在②⑤⑧段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3.学校话剧社想把这篇文章改编成话剧,道具组成员展开讨论,请完成对话。    第114页共114页  4.文章中老汉的呼唤出现在梦中,结尾为什么却说“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十五、【2021·岳阳】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神秘的大黄猫张爱国①母亲正操起扁担要劈我,却突然惊喜地叫道:“是他莲姨吧?他莲姨吧!”②我好奇地停下逃命般的脚步,回头看,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大路边,抓着一位妇人的手,兴奋地喊着我:“国子,过来,叫你莲姨。”母亲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嘴里像含了蜜。我犹豫着,因为我把两桶水挑泼了,母亲刚才没劈到我,现在是不是想把我诓过去劈?“来呀国子,你莲姨,还有弓子,你们小时候在外婆家玩得可好呢。”母亲拉着妇人身旁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孩子,极力向我献殷勤。③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是要留这位莲姨在我家吃饭,于是走过去。莲姨快步迎上来,气喘吁吁:“呀!国子,都这么高啦……”“国子,把弓子肩上的袋子接下来,背家去。”母亲一边吩咐我,一边弯腰挑莲姨刚放下的担子。④“翠姐,我家也不远了,不去,不去你家……”莲姨阻止母亲挑她的担子。“就你见外!都吃饭时间了,都到我家门口了,你走啊!走了就不是姐妹!”母亲气冲冲地推开莲姨,挑起担子,“我晓得,你每次赶集都绕着我家走,生怕喝我一口水。今天要不是你挑着担子,小路不好走,你又绕过去了……”母亲的语气很不满,但脸上含笑。“哪里哪里哟翠姐,第114页共114页 我是穷忙,家里丢不开……”莲姨跟着,也笑着。⑤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后,坐在门口,低着头,不和我说话。我也没心情和他说话,只琢磨着母亲今天会烧什么好菜招待客人:肉,家里没有,但菜里的香油一定会倒得多。想到这,我就激动起来,但又不能把激动表现出来,不然下午等客人一走,母亲轻则又要骂我没出息,重则又要用扁担劈我,顺带着把刚才没有劈的也劈了。“每次客人走后我就要倒霉,今天要出出她的丑。”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对付母亲的基调。⑥“他莲姨,你坐会儿,我出去抱些柴草。”母亲说着就走出院子。我心里一笑,母亲又开始装了:灶边柴草满满的,哪里还要再抱?不过是干那种事罢了。我有了主意。⑦我坐在门口弓子的对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莲姨热情的问话,眼睛不时地瞟向身后。“谁!干什么!”我突然的大叫吓得莲姨和弓子猴子般地蹿起来,更吓了身后的母亲一大跳。“想死啊你!”看到莲姨,母亲的声音又立即柔和起来,“他莲姨你看,我家这调皮的东西……”母亲捡起被我吓得掉在地上的一块腊肉,放到窗台上。“一样的,我家这东西更调皮,更调皮……”莲姨笑着,还轻轻揪了揪弓子的耳朵。弓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们俩一笑,在院子里玩起来。⑧不一会儿,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我似乎忘了先前的不快,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笑着关上门,却突然用胳膊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手掌紧紧捂住我的嘴,另只手似乎用尽全力拧我的屁股,眼珠子就要跳出来,声音低却异常凶狠:“拿出来!不然客人一走,我就要你命!”我疼得叫不出声,也不敢叫出声,只疑惑、无助地看着母亲。“肉,窗台上的肉,藏哪去了?”母亲的两只眼珠子恨不得要蹦出来砸死我。我急切地摇头,惨兮兮地看着母亲,泪水大滴大滴地滚落。⑨“翠姐翠姐!大黄猫!一只大黄猫叼走了肉!”莲姨在门外急切地叫起来。母亲急忙丢开我,低声说句“不许哭”,就打开门和莲姨一起去追大黄猫。母亲和莲姨没有追回那块肉——那块刚刚被母亲从邻家借来,并且当母亲做贼一般悄悄往窗台上放时还被我的恶作剧吓得要死的那块肉。⑩这天的饭桌上虽然没有肉,但多放了香油的韭菜和白菜尤其香,我和弓子一人吃了三大碗饭。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母亲接过那块肉,看了看:“他莲姨,你这么帮我……”莲姨他们走后,我见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就恨恨地说:“哼!大黄猫,下次让我碰上非打死不可……”“傻孩子,什么大黄猫?”母亲苦笑,“大黄猫叼肉,哪有丢下的道理?哪有连一个牙印子都没在肉上留下的道理……”第114页共114页 十二岁的我,不懂母亲在说什么。1.【梳理故事情节】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①                  →②                  →肉失而复得 2.【分析人物形象】(1)勾画第⑧段中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分析它们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并结合全文探究母亲有这种心理的原因。两个角度主要细节母亲心理原因“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①②④只有“我”才能感受到的箍、捂住、拧、跳、砸、声音低却异常凶狠③    (2)结合全文,关注第⑨段和第⑩段加点词“急切”“惊喜”,分析莲姨制造“大黄猫”假象的原因,并说说这个假象凸显了莲姨什么性格特征。第114页共114页    3.【赏析叙事艺术】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114页共114页 【参考答案】一、1.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万幸:学校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吃饭和睡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所说的“不幸”可依据“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来概括作答;“万幸”可依据“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来概括作答。2.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叙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在总领全文内容的同时,引出了下文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的叙写;内容上,交代了对那10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3.①举家外迁,在北京不给儿子留下一间房②悲凉【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文章叙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第一次是第④段叙写的。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我”“推”到学校住读,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当时的心情是感到意外。第二次是第⑤段叙写的。1960年春天,父亲去外地任教,举家外迁,在北京没给“我”留下一间房,这让“我”感到“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第三次是第⑥段叙写的。1969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时,母亲把给“我”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我”有“一种悲凉感”。据此,仿照示例概括作答。4.“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行为,一旦孩子长大,第114页共114页 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放手”。【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题目中“放飞”的意思是指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看,“放飞”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行为——要坚决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从而暗示了文章的主旨。5.示例一:赞成。①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法大有把“身体好”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淳朴天性;②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作者日后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③三次“放飞”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示例二:不赞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若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伟大母爱的角度来阐述理由;若不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可从母亲对孩子“娇惯”和“溺爱”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二、1.借来摩托车,带“我”骑两圈 骑三轮大板车,赚钱养家(拉客赚钱或做买卖谋生),载“我”过桥【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理清脉络层次。通读全文可知第①段为总起段,引起下文的叙述。题干中“骑自行车服务大家,乐观面对车被偷”为第⑥⑦段的内容,所以第一个横线处为②至⑤段的内容,这一部分写了父亲用借来的摩托车带“我”兜风。题干中“骑电瓶车,载‘我’兜风”为段的内容,所以第二个横线处则为⑧至段的内容,这一部分写了父亲用三轮大板车拉客、做小买卖,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河水漫涨时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平平安安过桥。2.(1)示例一:“浩浩荡荡”“众目睽睽”“威风凛凛”这几个词语,写出了我们坐在父亲板车上越过水塘时扬扬得意的心情,蕴含了“我”无比骄傲、自豪的情感以及对父亲的钦佩。示例二:“载”“过”“穿”三个动词的使用,写出了父亲车技高超、动作熟练的特征,蕴含了“我”无比骄傲、自豪的情感以及对父亲的钦佩。(2)示例:句一更精妙。句一把“牢牢地”“稳稳地”放在“他手握车把”后面,第114页共114页 且单独成句,更能强调父亲内心的坚定与满足及对生活的淡定和从容(更强调父亲生活乐观、从容),意味深长,更适合作为文章结尾。示例二:句一更精妙。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这个语句语意未尽,不适合作为文章结尾。【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解答此题要先确定赏析角度,再结合语境分析。(1)由“载”等动词可知此处为动作描写,同时用“浩浩荡荡”“众目睽睽”“威风凛凛”四字词语修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驾车技术的娴熟,体现了我们在父亲用三轮车载着我们平平安安穿过河水漫涨的大桥时的得意和畅快的心情,表达了“我”以此为荣和对父亲的钦佩。(2)通过比较句式可知,句一“他手握车把,牢牢地,稳稳地”为倒装句,突出父亲当时骑车的状态,从而将父亲骑上新电瓶车的欣慰、幸福和满足感突出出来,表现了父亲淡泊宁静而又坚强自信的生活态度,突出了中心。而句二“他牢牢地稳稳地手握车把”放在最后,让人觉得还有下文,作者却未表达,易使人心生疑问,做结尾不恰当,所以句一更精妙。3.情感:表达了对父亲及父亲那一代人努力奋斗、乐观面对困难的赞美之情,对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自豪之情。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像父亲那样,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挑生活重担,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解析】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理解主题。由“他就是和国家一起奋斗过来,又日渐富足、自信起来的一代人”“每往前一步,他都觉得更好;每一次更好,他在心里都深深感恩”等内容可知,文章表达了对父辈艰苦创业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由衷感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仍然要像父辈那样敢于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三、1.①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将初见的奇怪小花命名为“人脸花”,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题干限定了段落和地点,据此来寻找相关内容提炼概括作答。2.每年过年时,海棠总会准时开花;过年时“我”会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为父母染发。【解析】本题考查对指代对象的理解。根据“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可得出:每年过年时,海棠总会准时开花。根据“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可得出:过年时“我”会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为父母染发。第114页共114页 3.B 【解析】A.错误,第①段使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不是说明;C.错误,主要原因是听到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而自己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家在外,睹花思念亲人;D.错误,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并不能体现“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4.示例一: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凸显“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感激)。示例二: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用“我”的表现,凸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或心疼、关爱)。示例三: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侧面衬托了父母对家庭的付出之多、牺牲之大,凸显“我”对父母的感激(或心疼、理解、关爱)。【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本题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去赏析。句中的“愣”是神态描写,“夸张地提高嗓门说……”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愣”是因为听到母亲说“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三个孩子长大成人,而父母在渐渐老去,曾经在家里最高大的他们,如今成了最瘦弱的,这个“愣”字,写出了“我”当时的伤感;“再瘦也是最大的”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激,以及对父母的心疼和感恩。5.①作为本文的线索;②概括本文主要情节,交代母亲在阳台上种花这一事件;③既指母亲在阳台上种花,又暗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④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关爱子女的特点(或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⑤表达作者对母亲及家人的思念及祝福。【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文章题目为“阳台上的花”,从表面含义看,指的是母亲在阳台上种的花;从象征意义上看,母亲呵护着“阳台上的花”,也疼爱着孩子,关心着家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象征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我”在外地也常常睹花思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还寄托了作者对和睦家庭的热爱和想念,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文章以“花”为线索,叙写了母亲的生活。6.写法:设置悬念(或前后照应)。作用:①母亲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表现母亲的聪明;②突出主旨,凸显了母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③前后照应,使结构严密圆合;④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增强吸引力。【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运用了设置悬念(或前后照应)的写法,吊足读者的胃口;同时,母亲爱花,能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读懂花的内涵,表现母亲的聪明;“花”是母亲对“我”的思念,突出了母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人脸花”在文中反复出现,推进故事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结尾才揭示花语内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第114页共114页 四、1.崇敬和缅怀。【解析】标题中“伟大的学者”已蕴含崇敬之情;行文内容更是于字里行间表露出对段玉裁的缅怀之意。2.为了便于说明段玉裁纪念馆的位置;介绍愚池的由来,以此衬托段玉裁的治学精神。【解析】先点明便于介绍纪念馆的位置之意,再结合“愚池”的由来与段玉裁的精神紧密相连分析即可。3.承上启下。【解析】看画线句子的位置,处于行文中间段落句首,作用多为承上启下。有时还要看是否是段落的中心句。4.故乡人为他建造纪念馆;拟建“经韵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人们理解与崇敬段玉裁,以他为榜样。【解析】理解“身后有福”的内涵,结合上下文概括作者感慨的原因。故乡人专门为段玉裁建造了纪念馆;金坛县人民理解、崇敬段玉裁,以他为榜样;还要在纪念馆后门外的空地上建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5.刻苦勤奋;为人谦逊;忠诚学术,不慕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创新。【解析】涉及段玉裁精神品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③—⑥段,提炼中心句加以概括即可。五、1.文章⑧~⑨段通过回忆读《清贫》的感悟,想象方志敏拒绝逃生,最后被俘,并在敌人刺刀面前临危不惧、冷嘲热讽的情景,以及联想《牛虻》中亚瑟被执行枪决的情节,展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在敌人的刺刀面前,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和联想的亚瑟被执行枪决的情景可知,方志敏是一个执着追求理想和信仰,勇敢与敌人战斗到底,视死如归的革命者。据“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可知,方志敏是一个放弃荣华富贵,甘于清贫的革命者。第114页共114页 2.①高贵的清贫,是指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高贵的清贫。②高贵的清贫,是指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为了明天不再清贫的清贫。【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首先理解“清贫”。结合“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的身上,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分析,可见“清贫”是指方志敏等革命者为了建设可爱的中国,为天下苍生带来美好的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享受的一种革命精神。然后理解“高贵”。结合“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分析,作者所说的“高贵”是指不为名利所动,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伟大精神。3.文章围绕中心(高贵的清贫)选取了一系列材料,如探访故居、听朋友介绍、回顾所知故事、描述所见照片、回忆读书感悟、联想小说人物等等,材料丰富多样,真实且有代表性。4.示例一:这个语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然后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使读者对“真正的贵族”的印象鲜明而深刻。示例二:这个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强调了“真正的贵族”的含义,增强了语言气势。【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可从修辞角度入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六、1.“路”指经历(遭际、遭遇)。“这么远的路”指常人未曾有的特殊经历(丰富、曲折的经历)。【解析】本题考查解读语句含义。卖货老头儿是在了解涂干西昨晚遇见两只狼并将两只狼杀死,并在涂干西问他到县城的路有多远的情形下发出的“我一辈子也没有走你这么远的路呢”的感叹,可见这里的“路”,指的是十五岁的涂干西昨晚的经历或遭遇;“这么远的路”在这里指常人未曾有的特殊经历。2.(1)“蜕”去了犹豫、恐惧。变成了自信、坚强、果敢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重新上路”指涂干西在“散着几根白骨”的野外睡了一觉之后,重新赶路。从“还是回去吧,认个错,委曲求全……不行,连这点狠心都没有还能成什么事”“天很暗了,涂干西心里阵阵发麻”可以看出此前的涂干西对离家出走的“犹豫”以及见到“散着几根白骨”的恐惧,经过在野外“睡得出奇好”的一觉后,“他陡然明白了,第114页共114页 没有杂念和恐惧,就什么也不怕了”。“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这里,涂干西“蜕”掉的是对离家出走的“犹豫”及离家出走后对新环境的“恐惧”。后来的涂干西“心里一横,就这了”表现出了他的坚强、果敢。面对两只狼对他的袭击进行各种反击及最终杀死两只狼,体现了涂干西的自信。综上,概括作答即可。(2)沉着、冷静,坚韧、坚定,包容、理智。【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一夜的恐怖经历并最终杀死两只狼后的涂干西“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从“涂干西扯了一绺布条缠在腿上,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出了洞穴”可以看出涂干西的沉着、冷静及坚韧、坚定;从“这会儿他有些想家了,甚至不怎么怨恨父亲了”“突然想到父亲,他的鼻子一阵酸楚”可以看出涂干西的“包容”;从涂干西最后还是回家了,并在父亲面前“突然单膝跪地”并说“爹,孩子错了”可以看出涂干西的“理智”。综上,概括作答即可。3.①推动了情节发展。因为避雨,才有了涂干西夜宿洞穴遇狼杀狼的经历。②从侧面烘托人物心理。雨由小变大,涂干西也由着急、无奈、犹豫变得坚决、果敢。【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文章多次写到雨,有推动情节发展和侧面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4.示例一:磨难是成长的催化剂。示例二:面对磨难,要勇敢坚强。示例三:战胜磨难才能超越自己。【解析】本题考查文本理解。《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与本文中的涂干西均经历过成长过程中的磨难。杜小康经历了孤独的磨难后,长大了;涂干西经历了离家出走、野外露宿、洞穴杀狼的磨难之后“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从两文共同点中可以确立“磨难是成长的催化剂”的观点。杜小康在经历孤独的磨难时,也突然会说“我要回家”,但最终凭借勇敢坚强克服了孤独;涂干西离家出走之初,也经历了恐惧,最终凭借勇敢坚强克服了对野外露宿的恐惧,面对狼的袭击时也是凭借勇敢坚强杀死了狼,可以从这一共同点确立“面对磨难,要勇敢坚强”的观点。杜小康、涂干西两位少年,正是在战胜了生活的磨难之后才逐渐长大,超越了旧我的,由此可以提炼出“战胜磨难才能超越自己”的观点。5.示例一:我认同第一种看法。在涂干西眼里,父亲之前一无是处,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他经过磨砺,变得成熟,对父亲的行为多了理解与感悟,意识到父亲对他的爱是深沉的。第114页共114页 示例二:我认同第二种看法。涂干西之前对父亲充满怨恨与敌意,导致冲突对抗甚至离家出走。经过这次磨砺,他懂得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体谅家人,意识到自己的出走给家人带来了伤害。示例三:我认同第三种看法。涂干西之前认为他可以轻易走出大山,活出另一个样子。经过这番磨砺,他对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自己原先的理解太肤浅、太幼稚。【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拓展。首先,从题干所示三种说法中任选一种说法,表示对这一说法的认同,之后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即可。七、1.(1)“攥”是对男孩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男孩把钱护在手心时内心的激动,既表现他的贫穷,又刻画出他对这捧来之不易的小钱的珍惜和对给他凑钱的女孩的感激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攥”是动作描写,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动作描写作用主要有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等。这个动作写出了他激动的心情,表现他对女孩的感激之情。(2)一是场面美:这群聚集的美丽女孩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头上插着各色的羽毛,鬈发上系着鲜艳的绸带,这种场景非常漂亮;二是场景体现的情感温馨而充满爱意,是一群女学生对一个贫穷而可怜的男孩的帮助和关爱。【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应先阐明“那情景”的具体所指,其次指出这些女孩不仅外表漂亮,心灵更是美好。这也是“美丽”所包含的含义。2.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能理解人、安慰人;有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帽子上插蓝色羽毛的女孩自己掏出钱给小男孩并安慰他,可见她很有爱心并能理解人;同时她能召集其他同伴资助小男孩,可见她有一定的组织力和号召力。3.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以“男孩丢钱”为话题,引入凑钱助人的故事,行文自然流畅;多用对话形式,以男孩与众人的对话,表现大家为何凑钱,怎样凑钱,使叙事更加集中;同时以回忆倒叙的方式叙述,让故事充满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从人称上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文章真实可信;文章以“男孩丢钱”为线索,文章主体都是以对话展开的,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吸引读者。第114页共114页 4.示例:一个本来应该上学的孩子,却因为贫穷,小小年纪就要以扫烟囱为生。当他因不慎而把一天劳动所得的三十个小钱统统丢光而伤心痛哭时,幸运地遇到一群陌生的女生,给予了他热情的帮助,那一刻他感受到自己也是幸福的,并不是孤独无助的。女子学校的同学们用善良和真诚使男孩感受到了无限的关爱和温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付出真情的关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扫烟囱的孩子一样的人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献出爱心和真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也让他们感到更自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先概括文章的内容,然后谈自己的感受。这个故事主要围绕“男孩丢钱”展开,他遇到一群陌生的女生,给了他帮助;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八、1.①发奋学习,再得满分 ②菜场巧遇,班长道歉【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概括。读文本可知,本文的第②段至第⑥段写了考数学“我”得了一百分,遭到了同学和老师的怀疑。第⑦段至第段写了成绩下滑,奶奶鼓励“我”。题干中给出的“考试满分,师生怀疑”“成绩滑坡,奶奶鼓励”即是以上情节,所以方框处的补充情节需从下文内容中概括。第段至第段写了“我”精神饱满地努力学习,数学再一次考了满分。第段至段,写了在菜场“我”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与班长偶遇,她主动跟“我”道歉。以上两部分的内容可分别概括为:发奋学习,再得满分;菜场偶遇,班长道歉。2.插叙了奶奶的不幸遭遇和艰苦人生,表现出奶奶饱经风霜的练达与睿智,为下文“我”的改变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插叙内容及其作用。文中在写“我”数学考了满分被同学老师误会,奶奶鼓励“我”之后,又在第段插叙了奶奶在丈夫、儿子入狱后,苦苦支撑这个家的艰辛,突出了奶奶历经人生风雨洗礼后的坚强和豁达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为下文写“我”重拾自信发奋读书等情节做了铺垫。3.(1)“咀嚼”本义是用牙齿磨碎食物,这里指“我”反复品味奶奶的那句话。“酣然入睡”是说“我”睡得香甜,这是“咀嚼”的结果,表明“我”理解了奶奶那句话的深刻哲理,放下了心中的包袱。(2)本句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嘉秋向“我”道歉时的样子,表现出她的惭愧和勇于承认错误的真诚。【解析】(1)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咀嚼”的意思是“用牙齿磨碎食物,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第114页共114页 文句中指“我”不断地揣摩奶奶说的“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酣然入睡”的意思是“很舒适地进入梦乡”,写“我”那天睡得踏实舒服,“我”明白了奶奶的“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内涵,从而如释重负。(2)题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主动跑过来打招呼”是动作描写,“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是神态描写,“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乐嘉秋对“我”表示歉意时的难为情,表现出她的惭愧和勇于承认错误的真诚。4.示例:人生总会遭遇挫折甚至面临绝境,我们要更新心境,放下忧伤,卸下精神上的包袱,乐观、坦然面对困境,一觉醒来,我们就会恢复自信和勇气。黑夜总会过去,明天更加美好。【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本文先写了“我”到了一个新学校数学考了满分而遭同学和老师怀疑,“我”因此一蹶不振,成绩下滑。奶奶的“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使“我”豁然开朗而重拾信心,进而努力学习,数学又一次得了满分。本题围绕“遇到不顺要敢于面对,勇往直前,看到未来的希望”进行解答即可。九、1.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想起的和“雨”有关的故事。结合第③段第一句可概括: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结合第④段中“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等内容可概括:“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结合第⑤⑥段中“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等内容可概括: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2.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结合语境中“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等内容可知,“打”“敲”“击”“落”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鲜活灵动地再现了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3.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第114页共114页 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第①~④段可知,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结合第⑤段可知,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结合第⑥段可知,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结合第⑦段可知,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4.C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结合语境中“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等内容可知,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并不是“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而是“我”在享受雨中的那份惬意,选项表述错误。D.结合文中“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等内容可知,作者借文人墨客听雨的故事,表明了听雨有着让思绪、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放飞的能力,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美,选项表述错误。十、1.①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③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足。【解析】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找到每件事的起止段落,明确所叙之事即可。第④段着力叙述了一件童年往事,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回顾了外婆冒风险为“我”煎荷包蛋的事。第⑧段叙述了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全村产业兴旺。2.“村庄的符号”指老樟树已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村庄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时代。3.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②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③是对第④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④与第⑨段形成呼应。(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段落作用,要注意该段落所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第⑤段单句成段,单句成段一般是起强调作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凝聚着对外婆去世的遗憾和怀念之情,是第④段所叙之事的延续。结构上,明确其和后文写外婆的段落的呼应关系。第114页共114页 4.把自己比拟为樟树,物我相融,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先要明确本句是把什么拟作什么,进而分析其作用。5.示例: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并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把文中有关“欧阳汝明”一家的光荣历史提炼出来,用上一两句简练的议论抒情语句进行衔接即可。十一、1.①摸索着办登机牌,忐忑登机;②解不开安全带;③忍住了照相的冲动;④纠结要不要喝饮品;⑤硬着头皮接了一份餐食。(答出其中任意四件事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词语概括事件。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拘谨”的意思是(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答题区间定位在文章第①至⑧段,结合内容概括即可。2.“羞愧”一词既指“我”解不开安全带感到害羞、难堪,也指自己因未见过世面而自卑的心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解答此题要理解词义,结合语境分析。“羞愧”的意思是感到羞耻和惭愧。第③段主要讲的是“我”第一次坐飞机解不开安全带,在邻座给“我”示范后“我”羞愧与难堪的窘状。这里的“羞愧”从表面上看,指的是“我”为自己坐飞机解不开安全带感到自惭形秽,从心理角度来讲,指的是“我”因未见过世面而自卑的心理。3.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和衬托的表现手法。通过“我”和小莲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的不同表现,写出了“我”的自卑,小莲的坦荡。意在突出: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看不起你,不要自卑,要勇敢做自己世界的主角,成为更好的自己。【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本文前文主要写了“我”第一次坐飞机时种种拘谨的表现,与后文写小莲第一次乘飞机时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小莲做事的坦荡和“我”的自卑,意在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看不起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勇敢做自己世界的主角,成为更好的自己。回答作用时要注意结合文章主题来回答。4.示例:做人要坦坦荡荡,自信满满。不要轻易看轻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努力奋斗,总有一天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第114页共114页 【解析】本题考查谈感悟。解答此题要先理解文章主题,结合主题联系实际解答即可。本文主要讲的是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看不起你,不要自卑,要勇敢做自己世界的主角,成为更好的自己。结合这一主题来谈感悟,可以从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树立自信心等方面来回答。十二、1.高大、粗壮,古老、健康,坚强不屈。【解析】本题考查形象特点概括。从第4段可概括出:高大、粗壮、占地面积广;从第5段的“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可概括出:古老、健康;从第7段的“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可概括出:坚强不屈。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赋予空气、土壤和古树以人的动作,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感叹之情。3.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依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敬仰。【解析】本题考查人称转换分析。第4段和第5段对“树祖”的称谓是“他”,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依赖之情;第6段开始,称谓转换为“你”,是因为“我”和树祖面对面,我们之间要交流,要表达彼此,因此用“你”更直接,也亲切,仍然表达了作者对“树祖”的赞美之情。4.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依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树不寂寞,树与树之间心意相通,也即人与人之间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解析】本题考查形象意义探究。从第3段和第5段可以看出,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依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的付出;从第7段可以看出,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从第9段可看出,树与树之间,也即人与人之间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十三、1.小店门前的丁香树开出花朵;男孩成长为一个普通人;小城中的我们彼此守护,彼此温暖。第114页共114页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含义。一般要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内涵。文中的丁香树、男孩和众人的彼此守护相助都蕴含在题目中。分析时结合主题和人物形象全面作答。2.示例:紧张 着急 恼怒【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结合男孩的神态、动作描写来揣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写出男孩对丁香树命运的担心。“摇头”“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男孩坐立不安的动作、保护的姿态,都是渴望能守护丁香树。3.一直陪伴,默默承担;以身作则,榜样示范;逐步放手,循序渐进;善选环境,鼓励沟通。4.示例:淡漠 亲近 融洽5.我们尝试着敞开心扉,积极沟通(或“彼此鼓励”),尝试着即使经历过人生的困境之后,依然含蓄或热情地释放善意(或“善待彼此”)。【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文章的主题是赞美那对父子逆境中向上的力量,赞美周围人们对孩子的善意呵护,是对人性的讴歌。十四、1.(1)断水断粮两天(写“饿得不行了”也可) (2)不见了 (3)陷入了困境(写“懊悔地哭了”“寻找老汉”等也可)【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通读文段,依次梳理概括即可。2.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这句话在②⑤⑧段反复出现,强调了老汉一次次呼唤“我”,想要带“我”走出沙漠,而“我”沉迷于挖宝,无视他的呼唤,一再地错过机会,最终陷入困境。3.因为“太阳像火盆一样吊在头顶”表明了天气的炎热,一方面体现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表现“我”因沉迷挖宝而全然不顾自身处境的危险;“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既推动剧情发展,又烘托了“我”没跟老汉走的懊悔与不知该往哪儿走的绝望。【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从推动故事情节、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4.示例:文章借助梦中老汉的呼唤给现实生活中的“我”以警醒,文章末尾“那是一个真实的声音”“我知道我已经渐渐地跟上他走了”,表明二十年的人生阅历,已使老汉的呼唤逐渐成为“我”内心的自觉,它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了“我”。第114页共114页 【解析】能理解梦中老汉的呼唤成为“我”内心的声音即可。十五、1.①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 ②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解析】解答此题,需通读全文,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来概括。本文共写了四个情节。第①—④段写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第⑤—⑦段写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第⑧—⑨段写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第⑩—段写肉失而复得。题目已给出第一和第四个情节,据此补充中间两个情节即可。2.(1)①亲切地喊“我”进屋,笑着关上门 ②不想让莲姨看出异样 ③发现肉丢后的着急与痛心④自家生活窘迫,又想热情款待莲姨(2)莲姨知道“我”家生活窘迫,不想给“我”家增加负担,所以才会制造“大黄猫”假象。从中可以看出莲姨的温暖体贴、善解人意。【解析】(1)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分析人物心理。①母亲发现腊肉不见了,怀疑是“我”拿走,但她怕莲姨察觉,有意关上厨房门之前的细节部分:“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母亲笑着关上门”。②她这样做是不想让莲姨知道腊肉丢失,不想让莲姨看到自己打骂孩子,不想让莲姨知道家里生活窘迫。③母亲对我又“箍”又“拧”,还不让“我”发声,是因为她发现借来的腊肉丢失了,非常着急,她有意招待姐妹却突然要丢丑,对“我”在关键时刻不懂事、不理解体谅她的难处很痛心。④母亲关门教训“我”的原因是她和莲姨姐妹情深,多少年都没有机会表达情意,此次遇到是真心实意想热情招待姐妹的,但家里窘迫,借来的腊肉又突然丢失,她不想让莲姨知道自己的难处。(2)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莲姨知道“我”家生活困难,多年来路过“我”家从不打扰;这次来“我”家看到母亲单独把“我”关进厨房,察觉腊肉丢失,她不想让“我”母亲为难,故意假说大黄猫叼走腊肉,“在门外急切地叫起来”;“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她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帮助“我”家,维护了“我”母亲的自尊,可谓温暖体贴、善解人意。3.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以未成年人的视角诠释母亲的热情真挚和莲姨的善良体贴,叙述亲切自然,虽然十二岁的“我”还不理解两人之间的感情,但两人美好的形象与真挚的情谊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解析】本题考查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通常有: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第114页共114页 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文本具体解答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好处: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我”是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将母亲路遇莲姨母子,借腊肉招待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亲切真实。③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对家里生活窘迫但母亲却热情招待莲姨的不理解,自己想要让母亲出丑的心理活动等,这些内容侧面展示了母亲和莲姨两人美好的形象与真挚的情谊,感人至深。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我国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的国家。21世纪初,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立项,中国人意识到向另一颗星球进发的时代正在到来。2010年,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的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2016年1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正式立项。2016年8月,我国首次公布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2020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命名规则也透露出,火星探测只是中国未来将要进行的行星探测的起点,其他行星也将迎来中国的“客人”。自1960年人类探索火星的征程开始,飞掠、环绕、着陆和巡视代表了目前火星探测的四种主要类型,中国的任务是环绕、着陆和巡视,一次实现三个目标,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时前所未有的。第114页共114页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经过近6个半月的飞行,“天问一号”经过近火制动顺利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成为中国首颗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2021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首辆火星车注命名为“祝融”。“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所谓“死亡八分钟”。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轨道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的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接下来,就是堪称生死考验的“死亡八分钟”。着陆巡视器先后经历了三个减速阶段——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动力减速段,之后进入悬停避障段,在距离表面100米高度处将速度减为0,达到悬停状态,同时避开下面的障碍物;最后,着陆巡视器在缓速下降段中依靠着陆支架降落在火星表面。在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轨道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通信中继。(取材自鞠强的《通往火星的旅程》)注:火星车:全称火星漫游车。人类发射的在火星表面行驶并进行考察的一种车辆。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成功实施火星着陆任务,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探索新时代。B.“天问”指的是中国以火星探测为开端的行星探测任务。C.“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意味已经实现了环绕的探测目标。D.我国首个火星着陆巡视器指的是“祝融号”火星车。2.根据文意,下列不包括在“天问一号”“死亡八分钟”过程中的一项是(  )A.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B.减速为0之后悬停。C.避开火星表面障碍物。D.依靠着陆支架降落。材料二北京时间2021年4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机智号火星直升机在火星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这是历史上第一架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飞行的动力受控飞行器。与一般被送往其他星球的探测器不同,机智号本身没有搭载科学仪器,不承担科学任务,它只是作为一台测试设备,验证在另一颗星球上进行有动力受控飞行的可能性。第114页共114页 火星表面重力约为地球表面重力的三分之一,大气的密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很难提供足够的升力。火星的白天能够接收到的太阳能大约只有地球上能接收到的太阳能的一半,而火星的夜晚,温度会降低到零下90℃。火星距离地球遥远,而通讯信号的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飞往火星的时间要比去月球长得多,是以“月”而非“日”来计的,随着探测器深入越来越寒冷的太空,到达火星时阳光的强度只有地球的一半。机智号直升机在火星表面成功起飞将进一步扩展人类探索火星的视野,为探索增加一个空中的维度,可以作为登陆火星的航天员的侦察兵,携带小型的科学载荷,或者调查悬崖、洞穴、深坑以及其他航天员难以抵达的研究目标。(取材自鞠强的《在火星上飞行队直升机》)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为火星探测器必须增加的特殊的改进措施是(  )A.为各种科学设备加大升力。B.要为电子器件穿上保护罩。C.准备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板。D.需要装备高强度通讯设备。材料三“祝融”的名称据说是这样来的。黄帝时有一个叫黎的孩子特别喜欢跟火亲近,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他把火的各种用途,传递给了百姓。黄帝封其为火正官,说:“黎,我给你取个大名,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淮南子·览冥训》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表达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月亮的向往,我国探月工程大抵也因此得名为“嫦娥工程”。而“夸父计划”是中国的太阳监测卫星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太阳活动导致的地球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以及地球极光分布等。夜晚,北方的天空由七颗亮星连袂组成的酒斗形状——天枢、大漩、天矶、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这就是北斗七星。很早时候,黄河流域以北的地区,就能根据黄昏时北斗斗柄的不同指向来确定时节,无数人像诗人杜甫在“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之一)中描写的一样,按照它的方向寻找家的方向。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计划,使中国拥有了世界上继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服务。《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有一支暗物质探测团队——“悟空”号团队,通过中国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深杳孤寂的宇宙,执着找寻疑似暗物质踪迹。两千多年前,屈原写下《天问》,连问了苍天172个问题,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天问一号”承载着中国航天的光荣与梦想,继续代表人类向宇宙发问。还有一种载人飞船叫“神舟”,有一个月球车叫“玉兔”,有一种深海探测器叫“蛟龙”,有一种海陆双栖大飞机叫“鲲鹏”……  第114页共114页 这些科学成就的背后,印满了无数科研工作者奋斗的身影:被誉为嫦娥向导的铺路人叶叔华,曾在20世纪50—60年代主持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其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如今94岁的她,依旧住在六十几平房子中,每天一个人去天文台食堂吃饭。“悟空”号的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范一中带领团队在2018年一次观测中,接收到的数据量突然锐减,用来寻找暗物质的火眼金睛,几乎失明了。在那之前,悟空已经在浩瀚太空中,寻找到了28亿个高能粒子,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经过19个小时不眠不休的排查、抢修,最后终于成功恢复了数据。中国人的浪漫和精神一步步把神话,变成现实。古人对广袤宇宙发出浪漫叩问,数千年后的我们在一一回应。而故事,还在继续。精神,永不灭,向天,问不休。(取材自罗发财的相关文章)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黄帝为表扬黎的功劳,封其为火正官,可以推测火正官就是专门管理火的官员。B.暗物质探测卫星叫悟空,不仅代表科学家的赤诚,也说明暗物质发现难度极大。C.最后一句“故事”是指人们的奋斗历程,“问不休”是指人们对科学的不断探索。D.我国只有在航天器命名的方面,才既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又能代表民族精神。5.根据以上三个文本中所涉及的中国航天器命名特点,假如征求水星探测器的名称,你会如何命名它?请写出名称,并阐述理由。参考答案1.D2.A3.A4.D5.玄武一号。“玄武”起于中国古代神话,代表北方之神,为水神,象征冬季、水、生命、长寿等。水是生命的象征,代表中国探测宇宙的精神一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分析】1.第114页共114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我国首个火星着陆巡视器指的是‘祝融号’火星车”错误。祝融号是包裹在着落巡视器中的,到达火星表面才被释放出来。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着陆巡视器先后经历了三个减速阶段——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动力减速段,之后进入悬停避障段,在距离表面100米高度处将速度减为0,达到悬停状态,同时避开下面的障碍物;最后,着陆巡视器在缓速下降段中依靠着陆支架降落在火星表面”可知,“天问一号”“死亡八分钟”的过程包括:在距离表面100米高度处将速度减为0,避开下面的障碍物,依靠着陆支架降落在火星表面。不包括“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为各种科学设备加大升力”错误。只有在火星表面上进行飞行试验,才需要着重解决升力问题。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我国只有在航天器命名的方面”错误。材料提到了其他领域“有一种深海探测器叫‘蛟龙’,有一种海陆双栖大飞机叫‘鲲鹏’……”的命名,应该为“大型科学装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114页共114页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我们国家的北斗工程建设用20年走完了其他国家40年走过的历程。”多年来,他们兼承中国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航天“三大精神”,逐渐历练铸造了自己研发制造团队的“北斗精神”,这就是: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现在的北斗三号卫星和北斗二号相比,寿命、信号性能和定位精度明显提高。比如,它搭载的自主研发的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300万年误差只有1秒。而世界独有的混合星座设计,更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最重要的是,北斗三号的所有部件和核心器件已经达到100%国产化,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实际上,北斗工程研发建设队伍,有300多家单位,8万多人员,集中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早已形成“全国一盘棋”,通力协作,攻坚克难的大格局。行波管是卫星的重要核心部件,虽然未雨绸缪,经协作攻关已经国产化,但真正要在卫星上使用,仍会承担很大风险,真正决策还需要勇气和担当。在北斗三号去年第一发卫星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蓄电池电压微小误差的小插曲。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不能带着任何疑点上天,那对整个工程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最后还是下决心,坚决要换。(摘自《焦点访谈》:北斗导航更广更精更强)材料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表示,北斗除了基本服务体系以外,还有很多特色应用服务体系,共有六类。这六类服务体系是北斗区别于其他导航系统创新应用的特点。星基增强服务方面,相关技术内容已经写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将为民航、海事、铁路等行业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完好性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方面,将为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动态分米级,静态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满足国土测绘、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等领域用户高精度服务需求。”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方面,将继承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能力,用户可以无感知地实现过渡,同时将扩大用户容量、实现终端小型化和低功耗。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方面,已经发射搭载全球短报文载荷的1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具备提供全球试用服务的能力。第114页共114页 地基增强服务方面,结合交通、测绘、地震、气象、国土等行业监测站网资源,已建成2000多个基准站,形成全国高精度一张网。国际搜救服务方面,由6颗中国地球轨道(MEO)卫星上搭载中轨搜救载荷,卫星入网后,将与其他全球中轨搜救系统一起,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搜索救援服务。(摘自中国证券网:北斗有六类特色应用服务体系)材料三:当疫情来势汹汹的时候,有许多大国重器挺身而出,各自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着威力。其中,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早已融入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高精测量定位、加速“火雷”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对测量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一要准、二要快、三要快上加快。好在中国天上有了北斗,地面上也开发出了随时接收北斗数据的高精度测量仪,不仅可以省去基站架设的环节,信号也非常好。直接一次性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省下不少时间。引导无人设备,助力消毒物流。“全国已经有上万架无人机接入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依托北斗厘米级的导航定位能力,我们能够避免各类因为喷洒不精确带来的安全问题。”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对记者说,“疫情爆发后我们就发起了这样一个平台,匹配供需双方信息,用无人机帮助政府、社会机构完成巡检、喷洒消毒液等工作,从而减少人员的接触,提高工作效率。(摘自《人民日报》:疫情防控急“北斗”显威力)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获得了巨大的成果,请结合材料谈谈具体原因。7.下列情况不属于“北斗”系统实用价值的一项是(  )A.“北斗”研发团队同心协力,实现了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为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B.“北斗”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中一张亮眼的名片。C.“北斗”引导无人设备完成救灾工作,为建筑事业提供精准快速的测量,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第114页共114页 D.“北斗”在自动驾驶、短报文通信服务、气象监测等方面有出色表现,是人们生活的得力助手。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与其他全球中轨搜救系统一起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搜索救援服务,这是北斗区别于其他导航系统创新应用的特点之一。B.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等六个基础服务体系有力地证明了“北斗”系统的先进性。C.为了助力抗疫工作的高效进行,避免人员接触,千寻位置提供了“北斗”精准定位服务,用无于入人机帮助政府和社会机构进行巡检等工作。D.北斗三号使用了更高性能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时间感更强,北斗卫星因此计时精准,即使是记录人类文明史,误差也不到1秒。 答案6.(1)科研团队秉承“三大精神”铸就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2)自主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技术的局面。(3)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形成“全国一盘棋”。(4)科研人员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7.A8.D【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概念,分析文章内容要点能力。A.是“北斗”系统研发团队取得的成就,不属于“北斗”系统的实用价值。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第114页共114页 A.“‘北斗’与其他全球中轨搜救系统一起提供了更加高效、优质的搜索救援服务”中“一起提供了”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将与其他全球中轨搜救系统一起,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搜索救援服务”分析可知,选项把未然说成已然。B.“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等六个基础服务体系”错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北斗除了基本服务体系以外,还有很多特色应用服务体系,共有六类”可知,星级增强等六类是特色服务体系,而不是“基础服务体系”。C.“避免人员接触”错误。根据原文“从而减少人员的接触”可知,选项太过绝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238页,配有图画212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某种转变,已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直观。第114页共114页 从美学角度来说,文字和图像本来各具特色,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而文字以其抽象性和联想性著称。文字读物可以唤起读者更加丰富的联想和多义性的体验,在解析现象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的深度方面,有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图像化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正像林白所言:“绝妙之处在于,无论是先看图再看文,还是先看文再看图,都会发现一种有趣的吻合。”林白的解释道出了文与图之间的“互文性”阐发,但这种阐发隐含着某种“危机”。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从前一方面来看,图文书把书籍“通俗化”和“大众化”了,因而扩大读者范围;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将一些经典“连环画化”或“漫画化”。本来,这些经典著作多以思想深刻见长,特定的古汉语不但是其独特的表述手段,同时也是读者进入这些经典深刻思想的必要条件和路径。然而,在“读图时代”,此类读物被大量的“通俗化”,改造成“图画本”,独特的语言表述被转换为“平面化”甚至“庸俗化”的图解。比如蔡志忠漫画系列,将诸子经典中的精深思想,图解为一种漫画形式,虽然这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古代经典,但同时又存在将古代思想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漫画化和简单化的可能性。假如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这些漫画式的理解和解释。留在他们心中的只有这些平面化的漫画图像,这是否会导致古代经典中的深义的变形以致丧失呢?而唐诗宋词这样纯粹的语言艺术作品,被转化为漫画时,文字独特的魅力及其所引发的丰富联想已被刻板地僵固于特定画面,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读图”时尚的流行,也许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性,其潜在的后果之一是重图轻文的阅读指向。我以为,“读图时代”的读图隐忧乃图像对文字的“霸权”,因此造成了对文字的挤压。在“读图时代”,从文化活动的对象上说,文字有可能沦为图像的配角和辅助说明,图像则取得文化主因的地位;从文化活动的主体上说,公众更倾向于读图的快感,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尤其是太多插图进入文学著作中,搅乱了文字原有的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文章的内在文脉,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文字引向图像本身,也暗藏着破坏了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的可能性。一言以蔽之,“读图时代”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图像对文字的“战争”,图像凌越文字在当代文化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读图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文学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摘编自周宪《“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材料二:就图像与文字的根本属性来看,图像最显著的优点是视觉的真实感,它可以为人们带来与叙述对象几乎无差的体验,即具象性;文字则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与互通。即抽象性。图像是叙述对象的投射与镜像反应,文字是对叙述对象能指和所指的符号化反应。正是由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这些“天差地别”,许多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势同水火”,其实这些都仅仅是表象而已,它们之间更多的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字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形象性,它内隐着建构客观世界精神的“像”。图文之间一直存在着天然联系,古时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述就很好地印证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图像化时代,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学语言在叙述上的形象性正不断地突显出来,图像在无形之中将文学语言中的“像”进行了放大,推动了文学语言内在意蕴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变。第114页共114页 尽管文学深层次中的审美意义、情感内涵还无法通过图像进行完美演绎,但是文学语言图像化作为文学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读者对文学意蕴和情感的体会。图像具有极强的情感渲染性,它的这一特性能够推动文学审美空间的扩充,在意蕴上给人以更为直观的感受,既可以实现对文学“有意味的形式”的鉴赏,又可以做到对感悟对象真实性的把握。过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更多以心灵的体悟为主,人们从感知渠道来看属于单边的审美感悟。而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它内在的属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其进行认知和体味。因为语言的图像化意味着以感官来触摸文学深层次的灵魂,以眼、耳、鼻、口、舌来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以有形来觉察无形,这势必会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摘编自杜更胜《读图时代文学的蜕变之语言图像化》)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沦为配角,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发生转变。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甚至使经典著作庸俗化。C.插图大量涌入文学作品,搅乱了叙事格局和逻辑,中断了内在文脉,可能破坏读者对文字沉思默想式的感悟方式。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特点,使接受者产生更加深入的感悟。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奇、精美、内容丰富的图像会大大增加读物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促使读者消费和阅读。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剥夺读者对诗意语言的体验。C.公众倾向于读图的快感,冷落文字阅读的爱好和乐趣,会使图像“霸权”加剧,文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D.在读图时代,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感官对文学作品进行认知和体味,鉴赏活动不再是单边的审美感悟。11.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9.C10.B第114页共114页 11.①对比论证,比较文字和图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②引用论证,引用林白的话,指出图文之间的互文性阐发有一种“有趣的吻合”。③举例论证,举蔡志忠漫画例子,论证经典著作漫画化的利弊。④假设论证,假设读者对古代智慧和思想的了解只限于漫画形式的理解,指出其后果。【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流行图文书中图像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图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错误,文中为“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是“似乎”;B.“图像和文字的‘互文性阐发’造成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错误,“一方面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有效阐发,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图像对文字的曲解和转义”,可知选项以偏概全;D.“图像有视觉的真实感和极强的情感渲染性,能赋予”错误,偷换主语,“赋予文学形态多样化与具象化”的是“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出现”。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如果将唐诗宋词转化为漫画,特定的画面就会使其失去文字的独特魅力”错误,原味“但从后一方面来看,图像有可能影响人们对文字的理解,尤其一些漫画书”“这是否会剥夺读者对文学作品诗意语言的体验呢”,可知是未知的,推断不成立。故选B。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114页共114页 近日各高校晒出了今年录取通知书样本,各位考生、家长翘首以盼。其实,古代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并扩大科考影响,官府除张榜公布外,也制作了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古人曾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一种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这就是“泥金”。“泥金”手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高档装涂工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将泥金涂饰在笺简上,用于进士及第时报喜,这就是“泥金帖子”。“泥金帖子”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唐代已出现。根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记载,朝廷会派人到进士及第的考生家中,传送泥金帖子,以此来报登科之喜。泥金帖子一直沿用到宋朝,如杨万里的《送族弟子西赴省》诗中“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也称为“榜帖”。根据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记载,唐朝进士及第后,朝廷会发放素绫为轴贴上金花的“金花帖子”。到了宋朝,金花帖子仍是主要的录取通知书。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提到:国家初期,遵循唐朝惯例,对进士登第的考生,发放金花帖子。帖子是用当时泼洒金粉的顶级纸张制成,“长五寸许,间半之”。目前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金花帖子才是古人真正意义的科举录取通知书,是古代录取通知书中颇具价值的一个。不过这种通知书也只延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被朝廷取消了。明朝,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则称为“喜报”。明人王世贞的《觚不觚录》中记载:考生考中乡试或者举子考中会试,郡县都一定会送上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第三回写到: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进士及第的通知书,一般会写哪些内容呢?根据《容斋续笔·科举恩数》记载,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先列出四位主考官,并请他们签上名字,标注上四个人的年龄、出生日期,祖先的名讳、父亲的名讳以及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后才写状元孙仅,他的个人信息和四位考官相同。宋朝州试的录取通知书则相对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籍贯、三代姓名。明清时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直接写上考生的名次。如《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写着: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查黄甲。明清时,捷报已有专用印版,印好后直接填上被录取学子的姓名、名次等。此外,古代录取通知书写好后,也要加盖录取的专用印章,称为“过朱”。古代送通知书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仪式,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通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中榜者收到榜帖或喜报,一般会把它张贴在厅堂中最显眼的位置,以此光耀门庭。第114页共114页 相较于古代,现代录取通知书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写的都是:某某同学被某某学校、某某学院、某某专业录取,并于某某日报到。基本上会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一一邮寄到考生的手中。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文化价值传递,录取通知书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创新和个性。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颇具创意。清华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也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清华大学2018年以来的录取通知书将这一元素融入其中,其上有一个立体的“清华门”,它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由30多件纸艺部件、上百个拼插结构手工拼接而成。2020年的清华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则采用横开本的形式,内页左侧为精美的插图页,以清华校色紫色为主色调,提取校河、荷塘、荷花等清华元素,与清华学堂、二校门、大礼堂、日晷,体育馆等系列标志性建筑相融合;内页右侧为录取通知文书,底纹由清华校花紫荆花造型组合排列形成。通知书整体的设计理念突出了清华校歌中“永木清华众秀钟”,展现了“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从古到今,录取通知书的意义,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通知消息的层面。送达通知书的仪式感所蕴含的对过去努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显示出更大的魅力。(节选自《录取通知书的进化史》材料二:8月19日,三峡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动画版录取通知书发放。这是该校首次发放电子版录取通知书。据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版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快速便捷,可以让学生及早感受到喜悦,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从高考报名系统导出的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具有防顶替、防冒领的作用。新生可通过扫描关注“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官方微信公众号,领取本人的专属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图片还可保存,并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让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其实,电子录取通知书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早在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在高考录取工作中,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摘编自《光明网》)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泥金技术在唐朝属于比较高档的装涂工艺,而进士及第后使用“泥金帖子”报喜,由此可知进士出身富贵人家。B.北宋时期录取通知书的内容繁简不一,依据考试的级别填写的内容也有所区别,殿试较繁,州试则相对简单。C.古代录取通知书要加盖录取专用印章,称为“过朱”,与现在录取通知书上加盖学校公章、印有校长签名意义相当。第114页共114页 D.与传统纸质录取通知书相比,电子录取通知书具有更加安全便捷的独特优势,但却少了一些送达时的现场仪式感。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A.引用论证B.事例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14.请简要概括录取通知书的古今变迁。①泥金帖子—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录取通知书—⑥________。15.古今录取通知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2.A13.C14.   金花帖子    捷报(报帖)(喜报)    版印捷报    电子录取通知书    15.①内容不同:古代内容相对复杂,现代内容比较简单。②材质不同:古代只有纸质,而现代则或纸质或电子。③工艺不同:古代采用泥金贴花等工艺,现在则运用了科技手段。④寄送方式不同:古代或官邮或专人送达;现在则邮寄或网上领取。⑤发送仪式不同:古代会有各种仪式,现在则没有。【分析】12.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由此可知进士出身富贵人家”错误,由原文“‘泥金’手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高档装涂工艺,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将泥金涂饰在笺简上,用于进士及第时报喜,这就是‘泥金帖子’”可知,“泥金”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而“泥金帖子”是官府所作,与进士的家庭贫富没有关系。故选A。13.第114页共114页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一没有使用比喻论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首先,我购买了少量的钠—22,它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然后我建造了一个云室,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亚原子粒子留下的踪迹。这样我就能够拍下好几百张由反物质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紧接着,我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包括好几百磅重的废品处理钢,在我的车间建造一个230万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个加速器完全有能力产生一束反电子。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努力说服父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这种线圈将使高能电子的运动路径发生弯曲。当最后建成时,这个300磅重、6千瓦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耗掉了我屋子中所产生的每一点能量。当我接通它后,通常会烧断每一根保险丝,屋子变得漆黑一团。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时,妈妈常常在摇头。(我想,妈妈对于她有一个不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反而在汽车间建造一架巨大的电子仪器的儿子困惑不解。)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选自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材料二:第114页共114页 高鹤说,在对天文学认识转变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最接近离开天文是在硕士阶段,那个时候人生又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即将步入社会,从事怎样的工作成了首要问题。我当时已经意识到,如果继续学习我感兴趣的天文,将来的出路可能无非是天文台研究员或高校教师,而这两个职业都不是高薪职业,选择了就只能甘受清贫。面对北京的高房价,我动摇了,想要通过考取保险精算资格证,成为一名薪酬高的精算师。经过四年天文学专业课的培训,我很快通过自学就完成了保险精算资格的7门课的考试,只差最后2门经济学基础课就可以获得从业资格了。但在自学和备考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在做那些财务报表和保险分析的时候,我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和成就感,这与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截然不同。在做天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次小小的突破,哪怕只是几行代码成功运行都会使我有说不出的兴奋。在临近硕士毕业时,我最终下定决心继续学习天文,物质上清苦一点,可换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值得的。现在想来,或许就是心底一直埋着的那些关于星空的问题在指引着我吧,也许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吧。经历过这些波折,再开始学习,目的变得更单纯了,做事情也更纯粹了。纯粹地从科学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推翻自己。(选自《他们为什么爱上基础学科》)材料三: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究自然、创新科技的渴望和冲动,是促进科学发现的最原始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和创造力紧密关联,为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我们的教育需要改变什么?需要引导儿童学习转型。传统学习方式下,少年儿童在层层选拔过程中好奇心逐渐丧失、创造力逐渐萎缩。我们需要做出对应性改变,对学前儿童和义务教育初期阶段的儿童区别对待,借助不同的模式有差异地培养儿童的好奇心。选自(《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材料四:从科学的根本来说,一切创造性的发现和研究本质上都是非功利的。保持一颗超越功利之心才能进入创造的状态,不能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因为有好处的事情都是根据既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创造性是要打破既往的约束,开拓出新的东西,所以功利心太重了不可能做出非常好的创造性工作。你做科学不是为了追求真理,你获得荣誉也不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你的真理而向你由衷的致谢,当科学研究变成一个赚钱的生意时,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所以,要想真正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国家就必须要在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上下功夫,让吹牛的代价远高于他的潜在收益,把奖金和荣誉颁发给真正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人。第114页共114页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培育起人们对真理的热爱心,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这才是驱动科技创新的源头所在。否则,即便某些东西暂时做的还不错,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最终还是会落后的,甚至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吴国盛《中美真正的差距是什么?》)16.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作者开展科学实验的过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视要涉及的困难→寻找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B.确立勇往直前的信念→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C.筹建实验室→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扩建电子感应加速器D.准备实验材料→动手建设云室→筹建电子感应加速器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来道雄起初想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但通过研究,他确信他那时只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B.加来道雄建造的仪器成功产生了他期盼的实验结果,这使他感到了欣慰,让我们看到兴趣带来了科研的快乐。C.从文中“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其实就是他本人按照计划而进行学习、研究、实验等自我进步的历程。D.高鹤对从事天文学研究有过动摇,说明从事科学研究要面临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满足不能两全的矛盾问题。18.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鹤在对天文学认识转变的过程中,曾经多次想过放弃,这主要来自北京的高房价所带来的生活压力。B.高鹤经历过那些波折后再开始学习,目的变得更单纯了,做事情也更纯粹了,这说明选准方向很重要。C.让青少年保持科学兴趣,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这有利于培养这个群体的科学家潜质。第114页共114页 D.“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这与创造性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驰,是难以开拓创新的。19.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些方面对成为科学家较为重要?请你加以概述。答案16.D17.A18.A19.(1)做科学研究要打好理论基础(2)要敢于大胆尝试(3)要坚守初心,热爱科学(4)去除功利心,追求精神满足(5)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对真理的热爱,保持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创造力。【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无视要涉及的困难”错,原文第一段“没有考虑所要涉及的困难”说的是在开展实验前没有考虑到困难的因素,选项中的“无视”是不怕的意思。B.“确定实验方案”错,根据原文“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可知,他是一直研究科学文献,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准备实验材料,而不是先确定实验方案。C.“筹建实验室”错,由原文“我建造了一个云室,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亚原子粒子留下的踪迹。这样我就能够拍下好几百张由反物质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可知,“我”建造的是“云室”,而不是“实验室”,选项偷换概念。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114页共114页 A.“起初想……但通过研究,他那时只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理解错误,选项的意思是他起初的想法是不能实现的。由原文结尾“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和开头“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可知,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建造成功,正是建立原子对撞机所所必需的,可见他的实验是成功的。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曾经多次想过放弃,这主要来自北京的高房价所带来的生活压力”错误,由原文“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最接近离开天文是在硕士阶段,那个时候人生又来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即将步入社会,从事怎样的工作成了首要问题”可知,高房价的压力、工作的选择问题只是最近一次想放弃的因素,不是他多次想放弃的主要原因。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材料二:《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第114页共114页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材料三:《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第114页共114页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王吗?《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20.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2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2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之中,还存在于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之中。第114页共114页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2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与材料一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尹伊君《红楼梦的法律世界》B.李广柏《红楼梦的奇与美》C.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D.金兰《近三十年红楼饮食文化研究综述》参考答案20.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②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③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21.C22.D23.B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材料二第114页共114页 为实现中国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标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减排。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居民能源消耗的增速就开始逐渐超过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0%以上。材料三2020年1月,中国能源基金会和南方周末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报告中有如下一些结论:①公众对于全球变暖和气候问题的认知度较高,各项认知平均分都在4.1分以上(满分5分),但是对“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知识储备不足,平均分和认同度较低。②对于低碳生活的意义,公众相信它可以“对地球负责”“造福后代”,但对低碳生活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个人愉悦感认同度相对较低。③公众对低碳生活与消费存在困扰,其中对“低碳产品辨识困难”最多,其次是对其功用存疑、担心影响生活质量。④受访者中,每月都会网购的人数占比高达85%,每周网购1~3次的接近30%。这其中有不少是不必要的消费,因“网购的便利和快捷”“拼团/拼单”而产生的不必要消费高达61%。⑤公众更接受的减碳方式是“省着用”而非“省着买”,相比消费减量,公众更愿意在使用过程中节约。材料四中国矿业大学陈红教授说:“早在2009年,原环保部就启动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的研发工作,随后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口方要求提供碳标识。低碳标识的确立,可以减少中国出口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冲击。绿色供应链发展起来,消费者也能更好地识别并选择低碳产品。”[以上材料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及《南方周末》2020年6月4日]2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能耗,避免碳的排放。B.居民能耗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逐渐超过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上。C.低碳生活践行难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对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和难以辨识低碳产品。D.各地相继出台低碳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就能确保消费者有效识别和选择低碳产品。第114页共114页 25、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你就如何让公众有效践行低碳生活提三点建议。(3分)答案:24.C25、示例:①做好“低碳生活”知识宣传;②结合民众生活,宣传讲解“低碳生活”的意义;③政府做好低碳产品标识的研发与使用监管工作。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基础过关】1.《朝花夕拾》(1)【2021·内江B】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2)【2021·天津】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第114页共114页 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3)【2021·苏州】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注释】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而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第114页共114页   2.《西游记》(1)【2021·辽阳、本溪】填空。  《西游记》中,悟空虽屡次被师父误解,但宁愿承受紧箍咒的责罚,仍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辨是非,执意赶他离开。悟空抚今追昔,愤慨不平,但离开时又变身,四面围住唐僧下拜,并嘱咐沙僧好好照看师父。从中可以看出悟空的     、     的特点。 (2)【2021·河北】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谈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   (3)【2021·黄冈】《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山名    “成长真经”花果山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五行山付出终有回报火焰山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灵山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3.《骆驼祥子》(1)【2021·新疆】阅读《骆驼祥子》的片段,完成题目。  一想到       ,祥子就把一切的希望都要放下,而想乐一天是一天吧,第114页共114页 干吗成天际咬着牙跟自己过不去呢?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地道的傻子;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 下列事件,促使祥子发生这次思想转变的是(  )A.刘四爷和虎妞对他的要挟B.小福子的惨死C.老车夫和小马儿的悲惨命运D.孙侦探讹诈了他买车的钱(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首段中的“这辆车”是指祥子买的第几辆车?末段中的“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是指哪一件事情? (3)【2021·达州】《骆驼祥子》中,祥子周围的人在他悲剧人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请在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他(她)对祥子的悲剧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物】虎妞 小福子 孙侦探 曹先生  第114页共114页  4.《海底两万里》(1)【2021·怀化】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    》(作品名),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     (船名)在海底探险的神奇故事。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其中三次险情。 (3)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红星照耀中国》(1)【2021·衢州】同学们绘制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写出A、B、C三处战役的名称。A.      B.      第114页共114页 C.      (2)【2021·江西】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3)【2021·海南】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①根据以上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甲】“红星”1:     【乙】“红星”2: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第114页共114页     6.《昆虫记》(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阅读《昆虫记》时我们能发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A.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B.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C.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2)【2021·宜宾】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限60字内)    第114页共114页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人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十册科普巨著,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①上面语段中的“一个人”指的是    ,“科普巨著”指的是《    》,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②根据作者的观察,蝉洞是圆柱形的,蝉的幼虫在洞中挖掘时为什么洞内和洞外都找不到浮土?  7.《傅雷家书》(1)【2021·云南】名著阅读。名著中的名言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以上名言出自名著《      》,这部名著主要讲 。 (2)【2021·江西】《傅雷家书》与诸葛亮的《诫子书》所体现的教子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第114页共114页    (3)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①以上文段选自《      》。 ②在做人方面,作者在书中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请概述其中两点。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2021·成都】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下面所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与保尔相关的事件,哪一项最能印证这一观点?请作出选择并简要分析。A.与瓦西里神父作对B.和队员们筑路C.对丽达产生误会第114页共114页   (2)【2021·扬州改编】在“百年辉煌,青春向党”演讲活动中,佳佳写了一篇演讲稿,其中有这样一段:  “同学们,成长意味着什么?少年鲁迅离开家乡绍兴,只身去往南京,渴望学习新知,因为他知道,成长意味着要追求理想;延安的‘红小鬼’们,做司号员、勤务兵,甚至参加战斗,因为他们知道,成长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生活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历练自己,不断成长!” 请选用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成长事例,在横线处补写一段话。   (3)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①选文中“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指哪一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114页共114页  ②肖洛霍夫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生活的教科书”。从这个语段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9.《艾青诗选》(1)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2)读诗,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即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请你品读《艾青诗选》中的下列诗句,结合主要意象“土地”说说诗句的深层内涵。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7年12月28日)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爱这土地》1938年11月17日)   第114页共114页   (3)根据你对《艾青诗选》的阅读,判断下面哪句是艾青的诗,并说明理由。【甲】做自己的太阳,何须借别人的光?别人的光再灿烂炫目,又何曾照进并温暖你的心房?【乙】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10.《水浒传》(1)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①结合前文相关情节,说说“这场灾”的原因是什么。第114页共114页   ②简述晁盖等人是怎么免去了“这场灾”的。  (2)王伦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这番话给他带来了什么后果?  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敞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  (3)阅读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①文中的打斗的二将分别是   和   (人物)。 ②《水浒传》中还有很多经典的打斗场面,请再你写出两例。 11.《儒林外史》(1)【2021·重庆B】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第114页共114页 ①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     、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 ②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相关回目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2)若能打破时空和语言等界限,简·爱跟《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沈琼枝相遇了,她会跟哪一个人成为好友呢?请结合《儒林外史》中的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3)【2021·重庆A】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①下图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情节。第114页共114页   ②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备选人物:周进 匡超人    12.《简·爱》(1)根据小说《简·爱》的情节发展,简要概括“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  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了,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受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2)在小说《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简·爱的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第114页共114页     (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牧师)他的手已经朝罗切斯特先生伸了过来,他刚张开口问:“你要娶这个女人做你正式的妻子么?”——这时候却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在近处说道:“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障碍。”(节选自《简·爱》)①文段中婚礼不能继续进行的障碍是什么?简·爱最终做出了什么决定?  ②简·爱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请结合原著,概括她的不幸与幸运之处,并说说自己得到的启示。   第114页共114页    【综合过关】1.【2021·江西】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情节曲折,其中真假美猴王、拳打镇关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等故事极其精彩。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C.《昆虫记》是一部十卷本科普巨著,体现了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D.《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成功地塑造了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好汉形象,其语言使用古代白话,富有表现力。2.【2021·自贡】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为“黑旋风”,他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直爽率真,主要情节有杀害小衙内、江州劫法场等。C.艾青在《光的赞歌》一诗中,赞美了“光”这一物质,赞美了“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D.《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以一个厚颜无耻、巧取豪夺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其最传神的就是“云片糕”事件。3.【2021·雅安】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14页共114页 A.在《儒林外史》中,周进和范进是作者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可悲可怜可笑的人物。B.《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C.《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表现了孙悟空自尊好强、尽职尽责、神通广大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特征。D.《水浒传》塑造了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的好汉群像。其中武松极具传奇色彩,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棒打洪教头,刀劈张都监……步步走向反抗道路。4.【2021·丽水】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总在不经意间被唤起。看到这幅图,你会联想到选项中的哪一本书?请联系名著内容,参考答题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A.《水浒传》B.《骆驼祥子》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题要素:主角、团队、目标、障碍、感悟    第114页共114页    5.【2021·台州】保加利亚作家柳德米尔·斯托亚诺夫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在他身上找到自己。你从下列作品中的哪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谈一谈。A.《水浒传》  B.《西游记》  C.《简·爱》     6.【2021·成都B】相似的情节设置,常出现在不同小说中。同是女性为了“尊严”的“出走”,《简·爱》与《儒林外史》中相似的情节分别是什么?请结合阅读体验,加以简要概括。  7.【2021·南充】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第114页共114页 材料一: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却坏我的名目,学使我两把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材料二: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1)李逵口中“这厮”是   (填名字),如来佛祖所说的“假行者”指的是    (填名字),从所填二人中任选一人,谈谈其这样做的目的是   。 (2)针对上题所填二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8.如果傅雷在下面两本书中选择一本推荐给傅聪,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哪一本,为什么?(1)《简·爱》  (2)《艾青诗选》     第114页共114页  【参考答案】【基础过关】1.(1)双喜、衍太太。双喜是鲁迅的《社戏》中的人物;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名著中人物的能力。因为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所选的人物应是带给鲁迅“温馨”回忆的,所以衍太太不能入群,因为她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双喜也不能入群,因为他是《社戏》中的人物。(2)示例: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第114页共114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幽默的鲁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用“实在标致极了”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幽默感。【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3)批评汉文教员缺乏新知识,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解析】本题考查对鲁迅作品写作手法的分析。根据“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分析,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当时教员思想之老化,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暗含“贬”意。2.(1)爱憎分明 忠心耿耿【解析】从情节看,三打白骨精时,悟空虽屡次被师父误解,也要打死白骨精,可见其“爱憎分明,除恶务尽”;从“离开时又变身……并嘱咐沙僧好好照看师父”可见悟空对师父“忠心耿耿”。(2)示例:唐僧师徒,凭着坚定的信念、超凡的能力,降妖除魔,历经千难万险,百折不挠,以种种努力战胜一切困难,最终取回真经。【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注意要结合《西游记》的内容分析。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求取真经要靠诚心,降伏妖怪需要力量。结合作品,唐僧师徒历经艰险,打败无数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其间需要取经的诚心和战斗精神。(3)【解析】本题考查阅读体验。先要理解“山名”比喻不同的成长历程,“‘成长真经’”比喻在不同成长历程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花果山”是孙悟空做“齐天大圣”的地方,当然最“舒适”了,但他走出了花果山,才取得了真经,所以对应“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照应了“守住寂寞”;“火焰山”比喻困难,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才熄灭火焰跨过火焰山,说明战胜困难需要付出多次努力;在“灵山”取得真经,照应“付出终有回报”。第114页共114页 3.(1)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根据原文“一想到那个老者与小马儿,祥子就把一切的希望都要放下,而想乐一天是一天吧,干吗成天际咬着牙跟自己过不去呢?”可知,是老者与小马儿的悲惨遭遇,让祥子发生了这次思想转变。(2)第一辆车;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3)示例一:虎妞。祥子并不爱虎妞,但不得已接受她的爱情。虎妞难产而亡,祥子卖车给她办丧事,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他逐渐走向堕落。示例二:小福子。祥子在老马建议下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示例三:孙侦探。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发现被侦探跟踪了,曹先生让祥子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孙侦探,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泡影。示例四:曹先生。曹先生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每次一出现什么事儿,曹先生总会适时地出现。但是祥子慢慢发现曹先生救不了自己,仅仅是能给自己一点希望,而这点希望其实是海市蜃楼。4.(1)海底两万里 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2)示例: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三个即可)(3)示例: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是一位非常吸引人的人物。5.(1)A.血战湘江 B.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C.激战腊子口【解析】1934年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红军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敌人封锁,所以A为血战湘江。1935年5月29日,红四团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爬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泸定桥,所以B为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由俄界出发,于1935年9月17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毛泽东果断地下达“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占领腊子口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所以C为激战腊子口。(2)示例: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第114页共114页 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阅读《长征》可以参照此方法。【解析】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首先可以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如《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如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逢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再次,阅读纪实作品,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3)①【甲】毛泽东 【乙】周恩来②示例一:【甲】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示例二:【乙】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毛泽东具有英雄气质,胸怀天下;善学、善思、善谋断;自信、求真、严于律己;率性、倔强、幽默、风雅。周恩来善于处理矛盾、化解危机;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彬彬有礼,又尖锐严厉;精力、记忆力过人;热爱人民。结合名著中人物的事迹进行分析即可。6.(1)B 【解析】根据对《昆虫记》的阅读可知,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等各个角度展开描述。故选B。(2)(示例)有趣: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有益: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的深刻省思,激发人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解析】《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引人深思,启迪人们的心智。(3)①法布尔 昆虫记 ②浮土被幼虫用体内汁液弄湿,成为糊状,压贴在洞壁上,最后这些泥浆都渗进粗糙的洞壁泥土缝隙中去了。第114页共114页 7.(1)傅雷家书 傅雷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的故事【解析】这些语句都是教育自己孩子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推断出自《傅雷家书》,其内容显而易见,是傅雷写给子女的信。(2)示例:傅雷和诸葛亮都重视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并以自身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谦虚、荣辱不惊、意志坚定、自尊自强等;诸葛亮告诫孩子修身养德是为人根本,希望孩子以“君子之行”要求自己。(3)①傅雷家书②示例: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作者现身说法,教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解析】①题从材料内容“亲爱的孩子”可以看出,这是父亲写给孩子的信,自然就想到《傅雷家书》这本名著。②题要求概述书中在做人方面作者教育儿子的方法。如傅雷运用莫扎特等人的例子,教育孩子要先做人,后成名人;同时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教育儿子要谦虚,做事严谨等。8.(1)选B。在筑路中,保尔承受了极端恶劣环境中伤病的煎熬,对共产主义信念愈加坚定。【解析】结合名著内容可知,“与瓦西里神父作对”是保尔被赶出学校的原因;“对丽达产生误会”是个人情感方面的情节;“和队员们筑路”写出了保尔承受了极端恶劣环境中伤病的煎熬,对共产主义信念愈加坚定。保尔和队员们在筑路时面临的困难有:衣服单薄、食物缺乏、住房简陋、环境恶劣等。面临这些困难,保尔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进行斗争,表现了他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印证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观点。(2)示例:年少的保尔,历尽苦难,饱受侮辱,才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因为他知道,成长意味着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仿写语句的能力。横线前句子都是先介绍人物事迹,然后用“因为他(们)知道,成长意味着……”来表达对成长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模仿示例,概括保尔的事迹,再表达对成长的理解。(3)①保尔身体垮了,失去了战斗能力,无法重新归队,所以他在郊区滨海公园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是他最终战胜自己,决心战胜这种生活。②人应该不断战胜自己,尽自己的全力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第114页共114页 【解析】①题考查名著情节。保尔知道自己无法回到革命的队伍当中,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最终战胜了自己,用写作的方式重新战斗。②题考查阅读感悟。根据语段当中保尔问自己的话“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可知他认为人应该不断地战胜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据此拟写感悟即可。9.(1)C 【解析】此题考查对艾青诗歌特点的掌握。艾青在1978年以后的诗歌,并没有变得口语化、散文化,C项中“变得口语化、散文化”的表述有误。艾青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其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2)“土地”是中国的国土,象征着祖国。第一首中的“雪”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国土的侵略,表明作者的忧郁;第二首“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明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奋死抗争,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意同即可)【解析】作答此题时,要注意标题后的创作时间,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中国呀……”运用象征的手法,“中国的土地”象征着祖国,“雪”与“寒冷”象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诗人深切地感受到帝国主义对祖国的侵略与对人民的摧残,内心充满了难以言状的忧郁,使他不能不爆发出这强烈的呐喊。“——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同样采用象征的手法,“我”是一只鸟,死了以后,也要腐烂在土地里,以鸟对大地的依恋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以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体现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3)乙 艾青的诗中经常用到的意象“太阳”象征着他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乙诗中“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田野、河流和山峦”表达了诗人在外敌入侵时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符合艾青深沉忧郁的笔调。而甲诗的“做自己的太阳”是在说做人要自信,“何曾照进并温暖你的心房”是在说只有自己能给自己力量,这与艾青诗歌的主题和风格不符。10.(1)①晁盖等人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一事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们。②宋江暗中通风报信,告诉晁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才得以顺利脱险。【解析】①“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指晁盖等人在黄泥冈劫持生辰纲一事暴露,被官府缉拿。这正是“这场灾”产生的原因。②作答的关键是在理解名著的基础上,结合前后故事情节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作为公门中人的宋江在得知缉拿晁盖等人的消息后,立即前往东溪村给晁盖等人通风报信,告诉晁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免去了“这场灾”。第114页共114页 (2)用意:拒绝晁盖等众豪杰在梁山入伙。后果:被林冲所杀。【解析】选段出自《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晁盖等人劫了杨志押送给蔡太师的生辰纲,事发后众人打算入伙梁山泊,王伦怕被夺权,因此不愿他们入伙。吴用智激林冲,林冲在酒席上杀了王伦,拥晁盖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3)①杨志 索超 ②示例:李逵斗浪里白跳 林冲棒打洪教头11.(1)①严监生(或“严致和”) 严贡生(或“严致中”)②示例一:杭州诗会上,匡超人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沽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示例二:匡超人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示例三:匡超人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示例四:潘三入狱,匡超人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令人不齿。【解析】①要根据相关情节,联想到相关人物。“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出自《儒林外史》的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人物是严监生(严致和)。根据“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拦劫别人家猪”的情节,可知人物是严贡生(严致中)。②要求分析人物的变化。题目中给出了提示,考生可以选择十六到二十回中的一个回目,把匡超人所做的坏事概括出来,分析出变化。(2)示例一:杜少卿。(理由)尊重女性,平等待人,与夫人在外携手同游,敬重沈琼枝自力更生。示例二:沈琼枝。(理由)都是独立自强的人,沈琼枝被骗做小妾后独自离家靠卖文养活自己。【解析】简·爱是一个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她自尊自爱、朴实坚强、积极进取。沈琼枝与简·爱有着同样的反抗精神和追求独立、自尊自爱的个性。杜少卿极力赞扬争取人格独立的妇女,赞扬敢于反抗的精神,简·爱会从他那里得到理解和尊重。(3)①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②示例一: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示例二: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第114页共114页 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12.(1)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2)示例:①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是平等的。虽然她与罗切斯特地位悬殊,但是她敢于追求爱情。②自尊自爱。当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她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③执着专一。她一直深爱着罗切斯特,重回庄园后她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已死,罗切斯特失明了,就毅然留在他的身边。(3)①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合法的妻子。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②不幸:在舅妈家遭受舅妈和表哥的种种虐待;在寄宿学校受到校长各种苛刻管束与严厉惩罚。幸运:她的自尊自爱得到了他人的尊重;经历种种磨难终于和罗切斯特走到了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启示:我们不能因各种力量的威逼而妥协,只有独立、坚强与勇敢的人,才能最终拥有自己的幸福。【解析】①“一个清晰的声音”是梅森发出的,他是罗切斯特第一任妻子的弟弟,在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他揭露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成功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礼。此后,简·爱因为自尊和自爱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直到梅森的姐姐在火灾中去世,才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他结婚。②谈从简·爱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可以围绕着“不惧挫折,自尊自爱,坚持人格的独立,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来表述。【综合过关】1.A 【解析】A项“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情节,不出自《西游记》。2.D 【解析】《儒林外史》中以一个厚颜无耻、巧取豪夺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是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最传神的“云片糕”事件就是写他的。3.D 【解析】D项“棒打洪教头”的是林冲而非武松。4.示例一:我联想到《水浒传》。宋江原为押司,被逼无奈才走上梁山。他的理想是保国为民,替天行道。他带领好汉聚集梁山,但由于童贯、高俅等奸佞的作梗,迫使他不得不与官军相对抗,取得了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胜利,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最终被朝廷招安,获得了征战辽国、讨伐方腊的成功。可见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示例二:我联想到《骆驼祥子》。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为此他拼命拉车赚钱,希望过上好日子。但命运并没有眷顾他:被军阀抢车,被孙侦探勒索,虎妞死了,小福子也死了……在命运的不断打击下,他最终放弃了理想,堕落成行尸走肉。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仅靠个人的努力是很难成功的。第114页共114页 示例三:我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少年时干杂役,受尽凌辱,后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他梦想成为朱赫来式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身体残疾后,他依然坚强地以文学创作的方式投身国家建设,最终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可见,成功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的。5.示例一:我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鲁智深为救金翠莲父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拳打镇关西,帮其脱离困境。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面对班级中抄作业等不正之风,敢于挺身而出。示例二:我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孙悟空重情重义,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多次遭受师父的误解,甚至被赶走,但他依旧忠心耿耿,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师父前往西天取经。我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班级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总会尽我所能出手相助。示例三:我从《简·爱》中的简·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简·爱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洛伍德学校看到海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会去安慰她;在海伦病重时,会去陪伴她。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同学情绪低落时,会关心陪伴他(她)。【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作品人物与自己的相似点谈即可。6.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从桑菲尔德庄园出走;沈琼枝不甘被骗而从扬州宋家偷跑。【解析】《简·爱》中,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从桑菲尔德庄园出走。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沈琼枝这个具有个性解放意识的妇女形象,这个形象虽占整部书的篇幅不多,只出现在了第四十、四十一回中,但其鲜明的“叛逆”性格、可爱可敬的灵魂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1)李鬼 六耳猕猴 选择李鬼:李鬼假扮李逵是为了借李逵的名号打家劫舍、劫人钱财。选择六耳猕猴: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是为了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李逵”“却坏我的名目,学使我两把板斧”可知讲的是《水浒传》中“真假李逵”这一情节,李逵口中的“这厮”是假扮李逵拦路抢劫、夺人钱财的李鬼。根据材料二中的“如来”“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可知讲的是《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假行者”是假扮孙悟空夺了唐僧的行李官文,想自己前往西天取经的六耳猕猴。目的根据名著内容作答即可。(2)示例: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冒充别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第114页共114页 【解析】这两则材料突出的都是假扮,且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这就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想实现什么目的,要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实现,而不是假扮别人。因为假的终究是假的,总有一天会被拆穿,自己也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8.示例一:《简·爱》塑造了一个经历了人生坎坷却能自尊自立自强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和幸福的不懈追求。傅雷选择这本书推荐给傅聪,希望他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对于自己的人格、感情、理想有执着的追求。示例二:《艾青诗选》是现代诗歌集,既有格律自由的现代诗歌形式,又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赞美,对祖国的歌颂,对土地的热爱等。傅雷选择这本书推荐给傅聪,希望他能在古典文学修养基础上补充现代诗歌养分,培养儿子深沉的爱国情感。第114页共114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文本阅读|名著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