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能力提升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图中人物所说的这些“洋玩意”的含义是A.西方洋枪队B.外商企业C.西方近代科技D.洋枪、洋烟2.下边材料中汪林茂评论的历史事件是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汪林茂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3.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A.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不得随意去留”;福州船政局也设有“健丁营”,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这些现象表明,洋务派的军事工业A.具有浓厚的封建性B.缺少现代企业因素C.没有使用雇佣劳动D.符合战时体制需要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规范了开平煤矿的科学管理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D.打破了列强对煤矿的垄断权6.《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渐其少矣。”这说明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重商主义”观念的盛行D.商品经济占据主导7.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7页共8页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起到了“分洋利”的作用8.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棉花出口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同时中国棉纺织业中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可见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大B.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缓慢C.传统经济结构遭到破坏D.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9.李鸿章说:“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功业。”对这种“变局”应理解为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B.内忧外患的危局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先进D.面临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潮流10.1882年,李鸿章奏请清政府让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十年专利垄断,得到光绪皇帝允准。十年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种“专利”A.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让学习西方进程由理论转向实践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11.“……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这一言论A.宣传了洋务派的主张B.赞扬了中国的政治制度C.反映了革命派的思想D.批评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12.甲午战前20年,南洋、北洋是晚清海防建设的重点地区,分别由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为海防大臣,收用江苏等省关按年划拨的海防专款,并于海防专款不敷时罗掘大量购船经费、炮台经费等,受世人瞩目。这说明A.洋务运动十分重视海防建设B.海防经费供应具有不平衡性C.中国海防专款备受世人诟病D.清朝制定了“海洋强国”战略13.1872年华侨商陈启源自海外归来,1873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材料无法得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比较普遍③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A.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14.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筹办海防A.主要目的是防备西方列强侵略B.目的是增加与列强妥协的条件C.其重心在于对内镇压人民反抗D.为了保护原有的藩属国免遭列强侵略15.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利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第7页共8页
①民用工业只许官营②利用政权垄断经营③鼓励发展民族工业④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三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出现了商帮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②④17.“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前提”在中国是指A.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D.近代工业的起步18.如图所列内容为某学者对近代某次事件特征的概述。据此推断该事件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19.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20.据研究者统计,鸦片战争前,河北省每年输往省外的棉布数量约100万匹。到清末,河北省各县每年输往省外的棉布共约500万匹。这反映出当时的河北省A.自然经济逐步瓦解B.纺织业领先于全国C.经济结构变化显著D.机器织布发展迅速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棉花原产自印度和阿拉伯地区,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棉花这种经济作物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材料一上海开埠后,原棉“售与外洋,为数甚巨”。“原来的土法轧花(即剥除棉花籽)不能胜任,日本轧花机乘机输入,不久民族机器厂即开始仿制(轧花机)”。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民族纺织业也逐渐兴起。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第7页共8页
大生纱厂的机纱推动了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演变;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如水资源污染、农田减产等问题,也初露端倪。——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材料二16世纪末,荷兰和英国开始挑战葡萄牙在亚洲贸易的垄断地位。他们特许设立一些合股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把它们带回欧洲消费,或者运往非洲购买奴隶送往新世界刚刚开始扎根的种植园中工作。在一系列英荷战争后,印度纺织品贸易主要落入英国人手中。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到175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一个松散、多中心的旧棉花世界正转变为一个整合、集中、等级森严的棉花帝国,全球数百万家庭棉织工人失去了纺纱和织布的能力。——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棉纺织业发展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人缔造棉花帝国的手段。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戊戌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热潮中,湖南长沙近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起步,特别是1904年长沙开放为通商口岸,长沙的近代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政中,长沙学习西方工商业发展模式,大大加快了近代资本的原始积累,为长沙成就区域工商业中心地位并实现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20世纪初,长沙已经成为湖南全省的工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外贸中心,并最终确立了其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从此,长沙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近代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摘编自彭平一汤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材料二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上,继昌隆缫丝厂算得上中国第一家民族机械巢丝企业。19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南海顺德一代生产蚕茧,但因制造方法落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生丝竞争不过洋丝。这种局面激起了陈启沅回国办厂、振兴民族丝业。中国近代机器工业便从1873年陈启沅在广东成立的继昌隆缫丝厂开始了。几年后,陈氏经营规模扩大,又办了几家工厂。另外,在广州开设丝庄,专营生丝出口贸易,生意兴隆。广东在民族经济的诸多领域开了风气之先,也诞生了一批较早的企业,特别是广州企业的经营效益最佳。据统计,1895年至1913年间,广东广州厂数列于沪汉津之后,居第4位;资本额居第3位。——摘编自颜志雄杨育峰《中国第一代民族工业家陈启沅》第7页共8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确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成为近代工业诞生地的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湖南和广东近代企业发展的共同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年份1840184318441845货值524198145618023036192394827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年份184318451853出口量17871322062894(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举办的费城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力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雕花瓷器、景泰瓷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摘编自《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1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1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摘编自《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7页共8页
在我国先秦时期两部著作——《墨子》与《山海经》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煤炭。记载虽并不详细,但史料价值极高。《墨子》中把煤称为“每”(明代有人把每加上火字旁,写成“烸”把煤称作烸)。彼时在战争中,可以利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以烟幕制胜。《山海经》一书中把煤炭称为“石涅”,这个名字与煤的特征较为接近。此书明确指出煤炭赋存地、赋存方位以及与某些植被的关系。在矿业管理上,我国周代已出现“仆”(矿)人这一称谓,并明确了其责任范围,说明已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煤炭采挖技术上,可以借鉴已经较发达的金属矿开采技术。——吴晓煜《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材料二中国古代的媒炭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只是到了17、18世纪才开始落后于西方。以手工操作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煤炭技术进入近代发展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在“自强”“求富”和“中体西用”的口号下,建立了批近代工业,这些军用和民用企业都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为了满足近代工业用煤的需要,洋务派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的采媒技术,兴办新式煤矿,所谓新式煤矿,即使用机器的煤矿。在当时,新式煤矿仅仅是在提升、通风和排水三个生产环节上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提升机、通风机和排水机,而其他生产环节仍然主要靠人力或畜力。——摘编自周岩、胡茹《中国近代煤炭开采技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煤炭利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煤炭工业与古代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煤炭生产技术发展的因素。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1.C2.C3.B4.A5.A6.A7.B8.C9.D10.C11.D12.A13.B14.A15.B16.C17.A18.B19.A20.B21.(1)催生技术革新,刺激了棉花生产;(回答有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的含义均可得分)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或推动中国民族纺织业逐渐兴起得分);近代机器纺织业冲击小农经济(或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纺织分离得分);城市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2)手段:贩卖黑奴,开展殖民贸易;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掠夺;发动战争,争夺殖民霸权;革新棉纺织业生产。22.(1)原因:受维新运动和新政改革的影响;长沙开埠通商;长沙学习西方工商业的发展模式;注重对航运业、外贸的发展。(2)有利条件:广东地理位置和原料产地的优越;是近代第一批开放商埠的省份;有识之士的推动。(3)共同作用:都促进了本省经济的发展;都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第7页共8页
3.(1)现象: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开始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市场;农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影响:外国商品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产品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不同:改变了闭关自守的政策,打开国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3)认识:从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要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对外交往。24.(1)特点:历史悠久;主要用于军事;掌握了初步的煤炭地质知识;以手工操作为主;有专门的矿业管理人员;长期领先世界。(2)不同: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采用近代工厂制;引用西方采煤技术;主要满足工业的需求。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实力的落后;技术人员的缺乏;管理体制的落后;崇本抑末政策的影响。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