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ID:59238 2021-10-31 1 8.00元 29页 148.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9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8.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万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潮州推官,补归德。崇祯四年,大计,谪官。十一年秋,用曾樱荐,命以永州检校署推官事。居二年,督师杨嗣昌荐其才,改大理右评事,军前监纪。嗣昌倚若左右手,诸将亦悦服,驰驱兵间,未尝一夕安枕。嗣昌卒,元吉丁内艰归。十六年起南京职方主事,进郎中。福王立,仍故官。四镇不和,元吉请奉诏宣谕。又请发万金犒高杰于扬州,谕以大义,令保江、淮。乃渡江诣诸将营。杰与黄得功、刘泽清方争扬州,元吉与得功书,令共奖王室。得功报书如元吉指,乃录其稿示泽清、杰,嫌渐解。廷议以元吉能辑诸镇,擢太仆少卿,监视江北军务。元吉身在外,不忘朝廷,数有条奏。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从之。顺治三年三月,廷麟将朝王,元吉代守吉安。其将赵印选、胡一青频立功,而元吉约束甚严,诸将渐不悦。时有广东兵亦以赴援至。而新军张安者,汀、赣间峒贼四营之一,骁勇善战,既降,有复抚州功,且招他营尽降。元吉以新军足恃也,蔑视云南、广东军,二军皆解体。及是,大兵逼吉安,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不能御,入赣城。大兵乘胜抵城下。王闻赣围久,奖劳之,使尚书郭维经来援。元吉部将汪起龙率师数千,云南援将赵印选、胡一青率师三千,大学士苏观生遣兵如之。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而中书舍人来从谔募砂兵三千,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黎遂球募水师四千,皆屯南安,不敢下。主事王其狖谓元吉曰:“水师帅罗明受海盗也,桀骜难制,棻、遂球若慈母之奉骄子。且今水涸,臣舟难进,岂能如约。”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明受遁还,舟中火药戎器尽失。十月初,大兵用向导夜登城,乡勇犹巷战。黎明,兵大至,城遂破,元吉死之。先是,元吉禁妇女出城。其家人潜载其妾缒城去,元吉遣飞骑追还,捶其家人,故城中无敢出者。及城破,部将拥元吉出城。元吉叹曰:“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遂赴水死,年四十有四。第29页共29页 (节选自《明史·万元吉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B.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C.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D.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B.大计,古代对官员的考核,始于周朝,至明朝成为定制。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C.丁内艰,也称内艰、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父母去世,官员须停职守丧,若无特殊原因,朝廷也不可强召他们为官。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的亲近属官。中书舍人,明代属内阁中书科,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元吉因有才干,深受督师杨嗣昌的信任和倚重,诸将对他也心悦诚服;他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于军队间,不曾睡过一晚安稳觉。B.万元吉忠心事国,四大兵镇不和,元吉请求奉诏前去宣布诏令,又请求拨一万金到扬州犒劳高杰,让他知晓大义,保卫江、淮。C.万元吉多谋少断,当敌人大军压境的时候,诸将请战,他寻思稳妥御敌之策,等待水师来援合击,致使战机贻误,损失惨重。D.万无吉军纪严明,忠贞守节。他下令部下追回逃出城外的小妾,城破之后,他认为对不起百姓,不愿逃跑,于是投水自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廷议以元吉能辑诸镇,擢太仆少卿,监视江北军务。第29页共29页 (2)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5.列举吉安城失守的具体原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颍,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圮,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五十二年,巡抚鹿祐荐卓异,迁广西南宁同知。病,告归。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本裕仓。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议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帑金四百。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谥端恪。(选自《清史稿·沈近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第29页共29页 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B.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C.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D.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改派。“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B.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后也可指向他人告辞,告别回家。文中“告归”的含义属前者。C.乡会试,乡试与会试的合称。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又称“秋闱”;会试,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近思政绩显著,在临颍为官时,一方面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农民大获丰收;另一方面注重教化,设立学校,亲自教授,民风因此大改。B.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从乡民中选人并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审其籍贯,稽其家口,授其田土,这些主张非常有实效。C.沈近思担任科举考官时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由于出现了汪景祺、查嗣庭案件,作为浙江人的沈近思感到非常羞愧。D.沈近思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儿子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礼仪。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第29页共29页 5.在汪景祺、查嗣庭案件的处置上,皇帝对沈近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入,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第29页共29页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用太祖,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文中的唐高祖李渊就是如此。B.仆射,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尚书令而虚其位,设左右仆射总领尚书省事,左仆射为首相,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右仆射。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民以食为天,谷养育万众,土载育万物,有土方有国,粮食、土地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东宫是除正殿外等级最高的地方,作为储君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应当住在东宫,东宫在东汉以后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皇后通达智慧,明理识体。长孙皇后从小喜爱读书,知书达理,孝顺长辈,常与太宗讨论政事,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B.第29页共29页 长孙皇后目光长远,佑护宗族。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请求太宗不要任用兄长长孙无忌做宰执。C.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教子有方。长孙皇后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对于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不助长其奢侈之风,而是注对他德行的培养。D.长孙皇后母仪天下,恪守奉公。长孙皇后罹患重病,太子关于“赦囚徒”“度人入道”的提议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拒绝,她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国家法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2)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5.长孙皇后临终不忘嘱托太宗,请简要概括她遗嘱的要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那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第29页共29页 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曰:“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砻,终不敢出,上乃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B.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C.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D.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9页共29页 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诱引匈奴并伏兵袭击,定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B.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大喜功、贪求声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在位时的穷兵黩武而招致天下叛乱,最终国亡祀绝。C.因长安县令未能租借到足够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斩他,汲黯建议,由沿途各县提供驿车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D.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负责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4分)(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4分)5.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理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第29页共29页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刑讯穷竟;刑讯致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可指儒经,或指道经,还可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B.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C.差: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在本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D.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意味着头低下认罪。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B.第29页共29页 华佗医术高超。他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六、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曾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第29页共29页 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通晓经学。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特指儒家经典。B.孝廉,孝,孝顺父母;廉,品行方正。“孝廉”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C.朔日,阴历每月的初一为“朔”。朔日当天的月亮被称为“朔月”,朔月又称新月。D.“阙”,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可借指宫廷。“守阙”,指(诸生)守在宫门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B.鲍宣直言敢谏,数次上书论政。他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D.第29页共29页 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5.文中“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第29页共29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解析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万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潮州推官,补归德。崇祯四年,大计,谪官。十一年秋,用曾樱荐,命以永州检校署推官事。居二年,督师杨嗣昌荐其才,改大理右评事,军前监纪。嗣昌倚若左右手,诸将亦悦服,驰驱兵间,未尝一夕安枕。嗣昌卒,元吉丁内艰归。十六年起南京职方主事,进郎中。福王立,仍故官。四镇不和,元吉请奉诏宣谕。又请发万金犒高杰于扬州,谕以大义,令保江、淮。乃渡江诣诸将营。杰与黄得功、刘泽清方争扬州,元吉与得功书,令共奖王室。得功报书如元吉指,乃录其稿示泽清、杰,嫌渐解。廷议以元吉能辑诸镇,擢太仆少卿,监视江北军务。元吉身在外,不忘朝廷,数有条奏。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从之。顺治三年三月,廷麟将朝王,元吉代守吉安。其将赵印选、胡一青频立功,而元吉约束甚严,诸将渐不悦。时有广东兵亦以赴援至。而新军张安者,汀、赣间峒贼四营之一,骁勇善战,既降,有复抚州功,且招他营尽降。元吉以新军足恃也,蔑视云南、广东军,二军皆解体。及是,大兵逼吉安,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不能御,入赣城。大兵乘胜抵城下。王闻赣围久,奖劳之,使尚书郭维经来援。元吉部将汪起龙率师数千,云南援将赵印选、胡一青率师三千,大学士苏观生遣兵如之。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而中书舍人来从谔募砂兵三千,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黎遂球募水师四千,皆屯南安,不敢下。主事王其狖谓元吉曰:“水师帅罗明受海盗也,桀骜难制,棻、遂球若慈母之奉骄子。且今水涸,臣舟难进,岂能如约。”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明受遁还,舟中火药戎器尽失。十月初,大兵用向导夜登城,乡勇犹巷战。黎明,兵大至,城遂破,元吉死之。先是,元吉禁妇女出城。其家人潜载其妾缒城去,元吉遣飞骑追还,捶其家人,故城中无敢出者。及城破,部将拥元吉出城。元吉叹曰:“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遂赴水死,年四十有四。(节选自《明史·万元吉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B.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C.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D.请修建文实录/复其尊称并还懿文/追尊故号/祀之寝园/以建文配/而速褒靖难死事诸臣/及近日北都四方殉难者/以作忠义之气1.B【“其尊称”作“复”的宾语,“称”后断开;“并”连词,引出下文,之前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D。“懿文追尊故号”作“还”的宾语,之后断开;“祀之寝园”,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于寝园祀之”,之间不可断开,排除C。】第29页共29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B.大计,古代对官员的考核,始于周朝,至明朝成为定制。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C.丁内艰,也称内艰、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父母去世,官员须停职守丧,若无特殊原因,朝廷也不可强召他们为官。D.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的亲近属官。中书舍人,明代属内阁中书科,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2.C【“丁内艰,也称内艰、丁忧,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错误。丁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元吉因有才干,深受督师杨嗣昌的信任和倚重,诸将对他也心悦诚服;他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于军队间,不曾睡过一晚安稳觉。B.万元吉忠心事国,四大兵镇不和,元吉请求奉诏前去宣布诏令,又请求拨一万金到扬州犒劳高杰,让他知晓大义,保卫江、淮。C.万元吉多谋少断,当敌人大军压境的时候,诸将请战,他寻思稳妥御敌之策,等待水师来援合击,致使战机贻误,损失惨重。D.万无吉军纪严明,忠贞守节。他下令部下追回逃出城外的小妾,城破之后,他认为对不起百姓,不愿逃跑,于是投水自尽。3.C【“万元吉多谋少断”错误。文中说“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而中书舍人来从谔募砂兵三千,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黎遂球募水师四千,皆屯南安,不敢下。主事王其狖谓元吉曰:‘水师帅罗明受海盗也,桀骜难制,棻、遂球若慈母之奉骄子。且今水涸,臣舟难进,岂能如约。’不听”,并非“多谋少断”,而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廷议以元吉能辑诸镇,擢太仆少卿,监视江北军务。(2)为我谢赣人,使阖城涂炭者我也,我何可独存!4.(1)朝臣(廷)商议认为元吉能够安定各大兵镇,提拔他担任太仆少卿,让他督查巡视长江以北的军务。(2)替我向赣州人谢罪,让全城百姓陷入灾难的是我,我怎么能独自活下去!【(1)“以”,认为;“辑”,安定;“擢”,提拔。(2)“为”,替;“谢”,谢罪;“阖”,全;“涂炭”,百姓陷入灾难;“何”,怎么。】5.列举吉安城失守的具体原因。5.①不团结、不信任:旧将(外籍将领)有功而约束甚严,导致将领有不满之心;②不公正:轻慢援军,倚重新军;③无斗志:守城军不力,不战而溃;④对手厉害:敌军势力强大。【由“廷麟将朝王,元吉代守吉安。其将赵印选、胡一青频立功,而元吉约束甚严,诸将渐不悦”得出答案一:军心不稳,不团结。由“元吉以新军足恃也,蔑视云南、广东军,二军皆解体”“‘水师帅罗明受海盗也,桀骜难制,棻、遂球若慈母之奉骄子。且今水涸,臣舟难进,岂能如约’不听”得出答案二:固执、自负。由“及是,大兵逼吉安,城中军不战溃,城遂破。元吉不能御,入赣城。大兵乘胜抵城下”得出答案三:战斗力弱。由“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明受遁还,舟中火药戎器尽失”得出答案四:敌军势大。】第29页共29页 【参考译文】万元吉,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授官潮州推官,补官归德。崇祯四年,官员考核,(他)被贬了官。十一年秋天,因曾樱举荐,让他以永州检校的身份代理推官。过了两年,督师杨嗣昌推荐他有才干,改任大理右评事,为军前监纪,杨嗣昌像左右手一样倚靠他,将领们也心悦诚服。他在部队中奔走效力,不曾睡过一晚安稳觉。杨嗣昌死后,元吉为母亲守丧回乡。十六年,被起用担任南京职方主事,晋升郎中。福王登基后,他仍旧担任原职。四大兵镇不和,万元吉请求奉诏前去宣布诏令,又请求拔一万金到扬州犒劳高杰,让他知晓大义,保卫江、淮。然后万元吉渡过长江到各大将军营。高杰与黄得功、刘泽清正在争夺扬州,万元吉给黄得功写信,让他和大家一起辅佐朝廷,黄得功回信如万元吉之意。万元吉于是把黄得功的信重抄给刘泽清、高杰两人看,(三人之间的)嫌疑慢慢消释了。朝臣商议认为元吉能够安定各大兵镇,提拔他担任太仆少卿,督查巡视长江以北的军务。元吉人在外边,不忘朝廷,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朝廷编写《建文实录》,恢复他的皇帝尊号,并把懿文太子(谥号)重新恢复为(孝康)皇帝尊号,在他的陵园中祭祀他,用建文皇帝陪享,并且立即表彰当时死难的大臣们,以及近来京师失陷时殉难的四方臣民,以此振作人们忠心报国的勇气。福王听从了。顺治三年三月,杨廷麟将去朝见唐王,万元吉代他守卫吉安。云南的将领赵印选、胡一青多次立功,可是万元吉对他们管得很严,将领们慢慢地就不高兴了。当时广东的军队也因救援赶来。新军将领张安本是汀州、赣州之间峒贼四营首领之一,勇猛善战,归降后有收复抚州的战功,并且把其他三营全部招降。万元吉认为新军足可依赖,蔑视云南、广东军队,所以这两支队伍军心涣散。到这时大清军队过近吉安,守城军队不战而溃,城就被攻破。元吉进入赣州城。大清兵乘胜抵达赣州城下。唐王听说赣州被围已久,就奖励、慰劳这里的官兵,派尚书郭维经前来支接。万元吉的部将汪起龙率兵数千,云南援将赵印选、胡一青率兵三千,大学士苏观生也派兵来援。诸将欲战,万元吉决定等待水师来后一起进攻。中书舍人来从鄂招募三千砂兵,吏部主事龚棻、兵部主事黎遂球招募了四千水兵,都驻扎在南安,不敢下行。主事王其狖对万元古说:“水师将领罗明受是个海盗,骄横难以控制,龚菜、黎遂球对他们就像慈母宠溺儿子,况且现在水浅,大船开不过来,怎么能如约赶来呢?”万元吉不听。到八月份,大清军队听说水师将要到达,就连夜在江面上袭击水师,烧毁了八十艘大船,死人无数,罗明受逃回,船上的火药、兵器全部丢失。十月初,大清兵在向导带领下夜里登上城墙,乡兵仍进行巷战抵抗。黎明时分,清军大举进攻,赣州城终于被攻破,万元吉与城共亡。在这之前,万元吉禁止妇女出城。他的家人偷偷把他的妾垂放城下离开,万元吉派人骑马追回,杖击家人,因此城中没人敢出逃了。到城陷落时,元吉的部将把他护送到城外,万元吉叹息说:“替我向赣州人谢罪,使全城生灵涂炭的是我,我怎么能独自活下去!”于是投水而死,终年44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第29页共29页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颍,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圮,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五十二年,巡抚鹿祐荐卓异,迁广西南宁同知。病,告归。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本裕仓。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议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帑金四百。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谥端恪。(选自《清史稿·沈近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B.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C.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D.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1.C【从句法结构和标志上看,“析置”指设置新的行政区划,这里加宾语“数县”,故“近思议析置数县”为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道镇弹压”是主谓结构,为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府治”是“府衙”之意,是名词,在句中作主语,故“府治驻兵三千”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收材勇入行伍”中“材勇”指“有材力而且勇武的人”,作“收”的宾语,故此处不能断开,排除A、B两个选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改派。“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B.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后也可指向他人告辞,告别回家。文中“告归”的含义属前者。C.乡会试,乡试与会试的合称。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又称“秋闱”;会试,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2.D【“是朝廷对……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表述有误,“谥”不仅可以官谥,也可私谥,如靖节先生。但一般平民没有得到谥号的权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9页共29页 A.沈近思政绩显著,在临颍为官时,一方面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农民大获丰收;另一方面注重教化,设立学校,亲自教授,民风因此大改。B.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从乡民中选人并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审其籍贯,稽其家口,授其田土,这些主张非常有实效。C.沈近思担任科举考官时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由于出现了汪景祺、查嗣庭案件,作为浙江人的沈近思感到非常羞愧。D.沈近思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儿子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礼仪。3.C【“身为浙江人的沈近思感到羞愧”理解错误,原文“越水增羞,吴山蒙耻”是指所有浙江人,而非单指沈近思自己。】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立书程簿,躬教督之。(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4.(1)临颍县西边的葛岗村风俗最为败坏,沈近思替葛岗村建立了私塾,督促村童学习,立下教学规章制度,亲自教授、督促学子。(2)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痛惜自己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而死,而文采不能在后世的人们中显露。【(1)得分点:“恶”,不好;“置”,建立;“课”,督促;“躬”,亲自;(2)得分点“所以”,……的原因;“苟活”,苟且偷生;“幽于粪土之中”是一被动句式;“……者,……也”是一判断句式;“没世”,指死;“表”,显露。】5.在汪景祺、查嗣庭案件的处置上,皇帝对沈近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态度:支持肯定(如议施行)原因:①整饬风俗,约束士子有效;②条列的方法详尽可行(或: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交待详尽)【第一问:依据原文“如议施行”分析可知,在汪景祺、查嗣庭案件的处置上,按照沈近思的办法施行,即支持肯定沈近思的做法。第二问:依据原文“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分析可知,条列的方法详尽可行,起到整饬风俗的目的,且约束士子也有效;此外,依据原文“所陈委曲详尽”分析可知,沈近思对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交待详尽,让皇帝很信服。】【参考译文】沈近思,字位山,是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四十五年,授予河南临颍知县之职。颍川的水流经许昌向东流入临颍,许昌有孔家口水,向下距离临颍境内仅一百多步,河堤多次倒塌,水流入临颍,伤害庄稼。近思请求筑堤,动员临颍一半以上的男子出来筑堤,士民争着运送粮食。每天雇役一千三百多人,每人缴纳二升谷物,二十天而后河堤筑成。不久水发,安堵无恙。于是获得了当年的大丰收。近思建立紫阳书院,用合乎正道的学说教授士人。临颍县西边葛冈村风俗最不好,近思替他们设立私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教授村里儿童,撰写立规矩册簿,亲自教授和督促他们。教化施行到那里的乡里,风俗一天天地被驯化。五十二年,巡抚鹿祐推荐他是杰出之人,沈近思被升迁广西南宁同知。因为生病,告老回乡。第29页共29页 五十九年,因为浙江巡抚朱轼的推荐,朝廷下令吏部调集带领他朝见皇帝。命令他察看并加以管理本裕仓(清帝建本裕仓与丰益仓的目的是为了供应护卫西郊皇家园林的八旗驻军的食粮俸饷,另外就是非常时期平粜粮价之用)。浙江福建的总督满保上奏请求凭借知府身份拣发(清代官制用语。谓在候选人员中挑选分发任用)福建,朝廷下发文书让他任台湾知府。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道镇派军队用武力镇压,台湾知府分配三千驻兵驻守,在一定地区或区域内散布军队戍防地,收录有材力而且勇武人进入军队,并且严格加以操练,来渐渐增加内地的军队。对流杂之民则审查他们的户口籍贯,考核其他们家的人口,给他们田地,如果不是这样,就给他们全部驱赶漂洋过海。主张未来得及实行,雍正元年,皇上下诏令授予吏部文选司郎中的官职,赏赐宅第,赏赐四百钱币(多指国库所藏)。不久授予太仆寺卿(太仆寺卿是太仆寺的长官,从三品。因为马是古代军队的重要装备,所以这个职位还是比较重要的)的官职,仍然一并管领文选司事。二年,破超授予吏部侍郎的官职,命令和尚书阿尔松阿到河南查问惩办诸生王逊等人坚持让全省考生罢考的案件,(王逊等人)按照律令被判斩立决。雍正四年,充任江南乡试考官。(沈近思)按照惯例把《乡试录》恭敬地献上,皇上赞许近思命题雅正弘大,所设的试题充分表达出来生命之原理、规律,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当时的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因为任年羹尧随笔(秘书),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近思上书到:“浙江省竟然有像嗣庭、景祺这样的人因而使浙人蒙受羞耻!”趁机分条列出条例整顿风俗,限制管束豪门士族的子弟,总共有十件事。皇上说:“浙江省有近思,不被当时习俗改变,足够用来替越水、吴山洗去他们的羞愧和耻辱!”他所陈述事情的经过详细全面,那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当时被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者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于是按照沈近思的办法施行了。雍正五年,(沈近思)被提升为左都御史,仍然一并管领吏部事。去世后,朝廷下令平郡王福彭前往祭奠,加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的儿子正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的礼仪。谥号为端恪。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太宗即位,立为皇后。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第29页共29页 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入,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1.C【“无益于时”是状语后置句,“于时”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不可”修饰“厚费”,“不可厚费”,中间不能断开;“且”字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山陵”是“起”的宾语,不能断开;“大起山陵”“劳费天下”结构一致,各自断开,排除D。】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用太祖,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文中的唐高祖李渊就是如此。B.仆射,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尚书令而虚其位,设左右仆射总领尚书省事,左仆射为首相,地位和权力要高于右仆射。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民以食为天,谷养育万众,土载育万物,有土方有国,粮食、土地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所以“社稷”也常常便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东宫是除正殿外等级最高的地方,作为储君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应当住在东宫,东宫在东汉以后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2.C【“社稷,分别指谷神和土神”错。社为土神,稷为谷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皇后通达智慧,明理识体。长孙皇后从小喜爱读书,知书达理,孝顺长辈,常与太宗讨论政事,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B.长孙皇后目光长远,佑护宗族。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请求太宗不要任用兄长长孙无忌做宰执。C.第29页共29页 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教子有方。长孙皇后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对于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不助长其奢侈之风,而是注对他德行的培养。D.长孙皇后母仪天下,恪守奉公。长孙皇后罹患重病,太子关于“赦囚徒”“度人入道”的提议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拒绝,她不愿因为自己而破坏国家法令。3.A【A.“文中她对太宗提出了关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错。原文是“太宗甚礼遇之,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可见她不参与国家政事。再结合“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玄龄事陛下最入,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可知,她不愿意长孙无忌当大官,而对于房玄龄,她只是劝谏皇帝不要随便舍弃他,都不属于“如何任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建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医药务尽,尊体不療,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2)朝臣咸表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4.(1)医药全用尽了,您的身体仍不见康复,请让我奏请皇上赦免囚徒,使人出家为僧道,希望能得到上天的保佑。(2)朝臣全都上表请求赦免囚徒,太宗听从了。皇后闻之坚决反对,太宗才作罢。【(1)题得分点有:“不療”,不见康复;“请”,请允许我;“度人入道”,使人出家为僧道;“冀”,希望。(2)题得分点有:“表”,上表;“固争”,坚决反对;“乃”,才。】5.长孙皇后临终不忘嘱托太宗,请简要概括她遗嘱的要点。5.继续重用房玄龄;不让自己亲属位居权要;自己死后丧事从简。【原文相关句子有“玄龄事陛下最入,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可概括出“继续重用房玄龄”;“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可概括出“不让自己亲属位居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死不可厚费……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可概括出“自己死后丧事从简”。】【参考译文】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从小喜好读书,在匆忙中时也一定遵循礼仪规则。长孙皇后生性简约,不喜欢浪费,所需的东西,够用就行。武德元年,被册封为秦王妃,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以消除猜疑。太宗即位后,被立为皇后。与太宗谈话,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她最终也不回答。 第29页共29页 当时她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因是佐命元勋,太宗把他当做心腹,让他出入内室,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长孙皇后一再认为不妥,经常利用机会奏报说:“我已经是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出现在朝廷上。汉代的吕家、霍家,可以作为深刻的教训。我只愿圣朝不要让我的哥哥成为宰相。”太宗不听,最终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的时候,皇帝命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长公主多几倍。魏征劝谏说:“我们称呼长公主,确是因为她比公主尊贵,如果让公主礼超过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不行,希望陛下三思。”太宗把他的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叹息说:“曾经听说陛下重用魏征,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对皇后说:“东宫器用缺少,想奏请添置。”皇后不听,说:“作为太子,所担忧的应是品德没有养成,美名没有远扬,怎么担忧器具物品缺少呢!”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跟随太宗来到九成宫,染疾生命垂危,太子承乾入宫侍奉,私下对皇后说:“医药全用尽了,您的身体仍不见康复,请让我奏请皇上赦免囚徒,使人出家为僧道,希望能得到上天的保佑。”皇后说:“死生有命,非人力可以控制的。如果修福可延长寿命,我向来不做坏事;如果做善事没有效果,祈福有什么用?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道教、佛教乃异端邪说,祸国殃民,都是皇上平素不做的事,,不是政体衰颓不会用到,又是皇上所不允许的,怎能因我一个妇人扰乱天下的法度呢?”承乾不敢把皇后的病情上奏给皇上,把这事情告诉给左仆射房玄龄。玄龄把这事情告诉给太宗,太宗及侍臣无不嗟叹抽泣的。朝臣全都上表请求赦免囚徒,太宗听从了。皇后闻之坚决反对,太宗才作罢。皇后感到大限将近,与太宗诀别,当时玄龄因故被免官,皇后坚持说:“玄龄侍奉陛下时间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他都最早知道,始终没有泄漏过一言半词,不是有大错误,希望不要离弃他。我的宗亲,凭借姻亲关系被宠信,既然不是凭才德被举用,很容易招致危机,要让他们的子孙得以长久保全,就千万不要把他们安排在权要位置,只要能以外戚身份侍奉皇上,就已很幸运了。我活着的时候没给人们带来好处,如今死了也不要过多花费。姑且埋了,人看不见就行了。自古以来的圣贤者都下葬从俭,只有无道之社会,才大肆营造陵墓,使天下劳心费力,被有识之士取笑。只要凭借山势建墓,不须起坟,不用棺椁,随葬的器物用瓦木,俭薄送终,就是不忘我啊。”贞观十年六月己卯死于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因大行王恢言:“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上召问公卿,王恢曰:“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上从恢议。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临淄人主父偃上书。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高皇帝定天下,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高帝不听,果有平城之围,”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秋,匈奴浑邪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那王使即驰传以闻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今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元封元年冬十月,下诏曰:“朕将巡边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遗使者郭吉告单于曰:“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语卒,而单于大怒,立斩主客见者,而留郭吉,迁之北海上。然匈奴亦砻,终不敢出,上乃还。(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29页共29页 A.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B.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C.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D.是时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1.B【结合语境可知,单于“怒”的内容应该是“浑邪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而不是“浑邪王居西方”,所以在“浑邪王居西方”后不能断开,排除AC。“将城河上”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应该是“将于河上城”,而且下一句“得浑邪王使”的主语也是“大行李息”,不是“上”,所以“上”应归于前一句,排除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对边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担任此职。B.和亲,常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政治联姻,文中指汉武帝与匈奴间的联姻。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文中指汉太祖高皇帝刘邦。D.夷狄,古代分别称中国东方、北方少数民族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数民族。2.C【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国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简称‘高帝’”错误,按《汉书•高帝纪》中张晏注:“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谥号“高皇帝”,简称“高帝”,选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谥号,“太祖”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庙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邑县豪强聂壹建议,和亲后匈奴已亲信边民,汉朝如果以利诱引匈奴并伏兵袭击,定可战胜,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B.严安在给汉武帝的上书中指出,秦始皇好大喜功、贪求声名,派蒙恬北击匈奴,却因在位时的穷兵黩武而招致天下叛乱,最终国亡祀绝。C.因长安县令未能租借到足够马匹以迎接浑邪王,汉武帝想处斩他,汲黯建议,由沿途各县提供驿车传送即可,没必要让全天下都不安宁。D.汉武帝亲巡边疆,派郭吉告知匈奴单于,或一决高下,或俯首称臣,单于大怒,斩杀了负责引见郭吉的官员,将郭吉扣留并流放至北海。3.A【A.“王恢则认为无需畏惧匈奴,应派兵攻打”错误,对于聂壹的建议,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的回答是“匈奴侵盗不已者,无他,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意思是“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第29页共29页 ,也就是说王恢认为应该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匈奴缺少对汉朝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汉朝无需畏惧匈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行十余年,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4分)(2)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以见武节,威匈奴。(4分)4.(1)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2)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行”,经过。“自经于道树”,状语后置句,在路旁树上上吊。“相望”的意思是“一个连着一个”“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每点1分,大意正确1分。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勒”,统率。“以”,目的连词,来。“见”的意思是“显示”“显扬”“显现”“展示”等。每点1分,大意正确1分。】5.主父偃对汉武帝采用什么论说方法进行劝谏以达到什么目的?请简要分析。(3分)5.先引用《司马法》中的话,再用高皇帝不听劝谏而被围之事,以劝谏汉武帝不要轻易对匈奴用兵。(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汉武帝元光二年,雁门郡马邑县的豪杰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说:“匈奴刚与汉朝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以用财宝引诱它前来,同时汉朝埋伏军队发动袭击,这是一条必胜无疑的良策。”汉武帝召集并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王恢说:“匈奴不断地入侵抢掠,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它对汉朝没有了畏惧之感。我私下认为攻击匈奴对汉朝有利。”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汉武帝元朔元年秋季,匈奴两万名骑兵入侵汉朝。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名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匈奴。临淄人主父偃上书武帝。主父偃的上书中讲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讲的律令方面的问题,一件是谏阻攻打匈奴。上书中说:“《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听说匈奴聚集在代谷的外面,便想前去攻打。御史成进劝谏。高帝不听劝谏,果然发生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事变。”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志得意满,便想入非非,要威震海外,派蒙恬率兵北上攻打匈奴。经过了十多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上吊于路旁树上的死者,一个连着一个。等到秦皇帝驾崩,天下人纷纷反叛,秦朝最终国家灭亡,祭祀断绝,这就是穷兵黩武造成的祸害。”汉武帝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任票骑将军,率领万名骑兵从陇西郡出发攻打匈奴。秋季,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单于恼怒浑邪王驻守西部却被汉军杀死、俘虏了几万人,打算把他召去处死。浑邪王十分恐惧,谋划投降汉朝,先派人在边境阻拦汉人,让他们把情况向武帝报告。这时大行李息正要在黄河岸边修筑城池,见到浑邪王的使者,立即派传车赶往京城报告朝廷浑邪王率部投降汉朝时,汉朝征发车辆两万乘来迎接。朝廷没有钱,向百姓借马。百姓有许多人把马隐藏起来,马不够用。武帝恼怒,打算杀了长安县令,右内史汲黯说:“这些匈奴背叛了他们的主子而投降汉朝,汉朝慢慢由沿途各县依次提供驿车传送他们就行了,何至于弄得天下动荡不安,使国家疲敝来服侍这些外族人呢?”武帝默然不语。汉武帝元封元年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我将要巡视边陲,设置十二路将军,并亲自统率指挥。”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首尾相接达一千多里,以显示武功,威震匈奴。武帝派使者郭吉前往告诉单于说:“现今单于要是敢与汉军决战,我汉朝天子将亲自在边境等候;要是不敢决战,那就赶快面朝南臣属于汉朝!”第29页共29页 话音刚落,单于大为震怒,立即将引见的官员斩首,扣留了郭吉,把他囚禁在北海。但匈奴也对汉朝心存恐惧,始终不敢出战,武帝只好回朝。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理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刑讯穷竟;刑讯致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1.C【“又精方药”中“精”是精通,作谓语,“方药”作宾语,其后断开;“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B两项。“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可指儒经,或指道经,还可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B.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C.差: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在本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D.第29页共29页 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意味着头低下认罪。2.B【“孝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B.华佗医术高超。他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3.A【“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曲解文意。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4.(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1)题得分点有:“近”,短时间;“济”,治好;“事”,进行、从事;“延岁月”,延长寿命。(2)题得分点有:“实”,确实;“工”,高明;“县”,通“悬”,密切相关;“含宥”,包涵宽容。】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5.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自己的病根。【根据“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可见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自己服罪。根据“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可见曹操并没有将华佗的医术放在心上,认为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因此将华佗拷问致死。根据“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可见,曹操认为华佗不会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华佗,华佗也不会断掉自己的病根。】【参考译文】第29页共29页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消除了。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大发一下怒气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手下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于是将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六、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曾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第29页共29页 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何武/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1.D【“民讹言行筹”中,“讹言行筹”作“民”的谓语,而后句“明年”则是下句的时间状语,与“明年”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B;“免”的对象是“孙宠”“何武”,“罢”的对象是“侍中诸曹黄门郎”,应在“何武”后断开,排除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经,通晓经学。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特指儒家经典。B.孝廉,孝,孝顺父母;廉,品行方正。“孝廉”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C.朔日,阴历每月的初一为“朔”。朔日当天的月亮被称为“朔月”,朔月又称新月。D.“阙”,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可借指宫廷。“守阙”,指(诸生)守在宫门前。2.B【“‘孝廉’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错。“孝廉”是“察举”,不是“科举”。】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B.鲍宣直言敢谏,数次上书论政。他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3.B【“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根据原文“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可知,应是上书进谏阻止此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4.(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直言进谏,他的言辞少有文采多重事实。(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们进入。【(1第29页共29页 )题得分点有:“征”,被征召;“谏争”,“争”同“诤”,直言进谏,劝人改正;“文”,文采。(2)题得分点有:“下”,交付;“从事”,随从,属官;“内”,同“纳”,接纳,使进入。】5.文中“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以丞相的不得人心侧面烘托出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从情节上,直接促使皇帝减轻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出现的原因是“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从情节来看,“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得到的结果是“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从对人物的作用来看,“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对鲍宣来说属于侧面描写,以丞相的不得人心侧面烘托出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鲍宣被处罚,学士们来声援他,侧面表现了鲍宣的正直和在士林中的好名声。】【参考译文】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后来又做了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直言进谏,他的言辞少有文采多重事实。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何武,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们进入。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第29页共29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