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理综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
ID:52389 2021-10-27 1 3.00元 15页 190.5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5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溶于水的是(  )A.酒精B.硝酸C.蔗糖D.铁锈【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B、硝酸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难溶于水,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水溶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MgB.AgNO3C.Cu( OH)2D.FeSO4【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Mg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故选项错误。B、AgNO3能与盐酸反应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选项错误。C、Cu(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D、FeSO4与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2属于氧化物B.碳元素与氧元素位于同一周期C.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D.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分析;C、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出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D、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解答】解:A、H2O2由氢、氧两种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B、碳原子与氧原子都有两个电子层,碳元素与氧元素位于同第二周期,故正确;C、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说法错误,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求出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错误;D、钠原子最为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1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和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与有的知识进行。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装置B.人体必需元素长期摄入不足不利于健康C.食品在霉变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油脂可在小肠中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能量转化的类型进行分析;B.根据缺少营养素对身体的影响进行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D.根据在人体中,油脂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B.人体必需元素长期摄入不足,会造成营养不良,不利于健康,故B正确;C食品在霉变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在人体中,油脂主要在小肠中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被吸收,故D正确。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5.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如表所示,对1盒250mL的牛奶,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为288kJB.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C.含Ca单质的质量为128mgD.蛋白质在人体内仅转化为N2排出体外【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提供能量的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进行分析;B.根据维生素D的作用进行分析;C.根据牛奶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进行分析;D.根据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分析。【解答】解:A.蛋白质、脂肪、糖类提供的总能量是288kJ,故A错误;B.维生素D有助于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故B正确;C.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28mg,故C错误;D.蛋白质在人体内除转化为N2排出体外,还转化成CO2、H2O和尿素,故D错误。故选:B。【点评】关注生命,呵护健康,是人类不断探求的永恒主题,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6.下列装置有误或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 A.用于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杂质B.用于食盐水的蒸发结晶C.用于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D.用于除去H2中的HCl杂质【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装置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能,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装置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都正确的是(  ) A.Fe3O4+4CO=3Fe+4C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铁B.BaCl2+H2O+CO2═BaCO3↓+2HCl,用于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钡餐C.Al3O2=3Al+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铝D.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用于制取复合肥料【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工业上可用于冶炼铁,故选项正确。B、氯化钡溶液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碳酸氢钠是沉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且氯化铵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8.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0℃10℃20℃30℃40℃50℃60℃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7.112.521.539.749.048.546.0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6.98.19.611.112.714.516.4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 NaHCO3会部分析出【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碳酸钠的溶解度变化分析;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C、根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分析;D、根据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解:A、40℃到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而减小,所以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故正确;B、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所以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的是碳酸钠,故错误;C、2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故正确;D、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NaHCO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转化为NaHCO3质量会增加,而20℃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所以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 NaHCO3会部分析出,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的意义,及根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9.如图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凸显了我国领先的造桥技术。回答下列问题:(1)建造大桥使用了大量钢材、水泥、玻璃、橡胶等材料,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橡胶,能导电的是钢材。(2)造桥用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发生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包括水、二氧化碳、氧气、氯化钠。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造桥用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发生腐蚀,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橡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钢材是铁的合金,能导电。(2)造桥用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发生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包括水、二氧化碳、氧气、氯化钠。故答案为:(1)橡胶;(2)氧气、氯化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有机物的特征、金属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用乙醚浸泡可提取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再利用乙醚沸点低易分离的特点,回收循环利用乙醚。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则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其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分析;(2)根据一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青蒿用乙醚浸泡可提取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再利用乙醚沸点低易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填:(1)42;9: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2,b=1。(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答】解:(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故填: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2)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1。故填:2;1。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填: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五、(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2.已知:Na2O为白色,Na2O2为淡黄色;Na2O+H2O=2NaOH.某兴趣小组对钠和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①将铜片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②趁热将钠置于铜片表面,钠剧烈燃烧,有淡黄色物质生成,将此淡黄色物质转移到试管中待用,再用蒸馏水冲洗铜片,观察到铜片上钠燃烧处出现了光亮的铜斑;③向盛装淡黄色物质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观察到冒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步骤②淡黄色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2)步骤②中产生铜斑反应的另一产物,进一步与氧气反应也转化为淡黄色物质,则产生铜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Na。(3)步骤③产生的气体物质为氧气。(4)猜想步骤③还可能有一种常见物质NaOH(填化学式)生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H2SO4、CuSO4、KOH、Na2CO3),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的现象时,即证明了你的猜想。【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步骤②淡黄色产物是Na2O2,进行分析解答。(2)铜片上钠燃烧处出现了光亮的铜斑,是因为氧化铜与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将铜片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步骤①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步骤②淡黄色产物是Na2O2 ,钠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0,则x=-1价。(2)铜片上钠燃烧处出现了光亮的铜斑,是因为氧化铜与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步骤③还可能有一种常见物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证明猜想正确。故答案为:(1)氧化铜;-1;(2)(3)氧气;(4)NaOH;CuSO4;产生蓝色沉淀。【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溶质NH3•H2O能解离出NH4+和OH-.某同学对其制备与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制取: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可以制取氨气。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收集装置是E(选填大写字母)。②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acbd(用小写字母表示)。③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残余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溶液中的阳离子为Ca2+。 (2)性质探究:向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再滴加足量Al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逐渐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氨气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②根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顺序;③根据加快固体的溶解所需仪器、剩余物中的物质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铝不溶于水,溶液不显碱性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①用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可用C装置作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E;②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acbd;③为了加快固体的溶解,还要玻璃棒不停的搅拌;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钙离子;(2)向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再滴加足量AlCl3溶液,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铵和过量的氯化铝,两者的溶液都呈弱酸性,故可以看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逐渐消失;化学方程式为:3NH3•H2O+AlCl3=Al(OH)3↓+3NH4Cl。故答案为:(1)①C;E;②acbd;③玻璃棒;(2)溶液变浑浊有白色沉淀生成,红色逐渐消失;3NH3•H2O+AlCl3=Al(OH)3↓+3NH4Cl。【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五、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除(2)②小题为4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4.水污染与防治是当今人类需要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酸雨能(填“能”或“不能”)污染水体,煤燃烧产生SO2,SO2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让雨水的pH<5.6。(2)废旧电池中含有的汞、镉等重金属会污染水体,造成生物体中毒,其原因是重金属能使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填化学物质)结构破坏,失去生理活性。(3)某工业废水含HgSO4,可通过铁网而将汞留下,加热将汞形成蒸气回收利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汞的沸点低于(填“低于”或“高于”)铁的沸点。也可以向废水中加入Na2S溶液形成沉淀而除去汞,该沉淀的化学式为HgS。(4)甲厂污水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98%,其流速为45kg/s,乙厂污水含烧碱的质量分数为0.4%,为排放达标,现将两厂的污水混合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O,则乙厂污水的最佳流速为90kg/s。【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根据酸雨的危害和酸雨的形成进行分析;(2)根据重金属使人中毒的原理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1)酸雨呈酸性,能污染水体;煤燃烧产生SO2,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让雨水的pH<5.6;(2)废旧电池中含有的汞、镉等重金属会污染水体,造成生物体中毒,其原因是重金属能使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生理活性;(3)HgSO4和Fe反应生成Hg和FeSO4,化学方程式为:HgSO4+Fe=Hg+FeSO4;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汞的沸点低于铁的沸点;也可以向废水中加入Na2S溶液形成沉淀而除去汞,该沉淀的化学式为HgS;(4)硫酸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设乙厂污水每秒的流出的质量为x。故答案为:(1)能;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让雨水的pH<5.6;(2)蛋白质;(3)HgSO4+Fe=Hg+FeSO4;低于;HgS;(4)2NaOH+H2SO4=Na2SO4+2H2O;9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5.水与自然界中矿石长期接触,常含Ca(HCO3)2、Mg(HCO3)2等物质,导致钙离子、镁离子含量较多,称之为硬水。生活中,水的硬度过高会造成一定危害。长期使用硬水烧水的热水壶,内部会形成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说明加热煮沸可使这类硬水成为软水。其原理的流程如下、题(气体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反应Ⅱ除产生水垢外,还有一种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如果当地硬水中CaSO4含量较多,则水垢中还常含有少量CaSO4,CaSO4析出的原因是硫酸钙微溶,且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2)向200g水垢中加入400g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3分钟内混合物质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与HCl的挥发)如下表所示:时间/s(秒)0306090120180 混合物的质量/g600574554547.2547.2547.2①观察到的现象是②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流程图分析对应的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反应Ⅰ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分解为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同时,还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反应Ⅱ除产生水垢外,由于碳酸镁转化为了氢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如果当地硬水中CaSO4含量较多,则水垢中还常含有少量CaSO4,CaSO4析出的原因是硫酸钙微溶,且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2)①由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0g-547.2g=52.8g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200gx                               52.8g10044200gx52.8g=x=60%故答案为: (1)分解;二氧化碳; 硫酸钙微溶,且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2)①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②60%。【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同类资料
更多
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理综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