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地貌 主观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ID:49025 2021-10-08 1 8.00元 17页 3.94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7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8.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地貌主观题答题模板第一部分模板精编一地理特征描述类1.地理位置描述基本方法:思考方向答题思路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东、西、南、北)低、中、高纬度、热量带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等;地处××内陆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气候类型、交通通达度;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相邻地区的位置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经济位置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交通位置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二地形特征描述类1.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地势特征:等高值数值分布或河流流向→地势起伏大或小;×高×低;山河相间分布。2.地形特征描述基本方法: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①类型(复杂)多样或单一(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区地势高、低①地势××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风力地貌发育多火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例:描述我国横断山区的特征:①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③喀斯特地地貌发育。三地貌成因类1.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2.利用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析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第17页共17页,②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各类湖泊的成因举 例成因特 征贝加尔湖、青海湖构造湖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五大连池、镜泊湖堰塞湖由滑坡、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形成,物体阻塞河道,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长白山天池火口湖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冰川湖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例:①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②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③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④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内力作用----断块山地(该地区发生断裂上升而形成的)。3.地质作用分析(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质作用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扇和三角洲平原和崇明岛(冲积岛)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西北新疆)。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北美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北部的。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地区。地壳(断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非洲中部)、死海、台湾海峡等。岩层断裂上升(断块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褶皱山)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后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第17页共17页,(3)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答题模板地貌类型地貌成因答题模板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①在浅海环境下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②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③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冰川侵蚀地貌如峡湾: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而成的狭长、水深、两岸陡峭的海湾。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l海岸线进退的原因①地壳运动(抬升,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②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海岸线倒退。③河流输沙量: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倒退。④风、海浪:风大海浪作用强。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⑤人类活动(海岸植被的破坏、上游修建水坝等)l三角洲形成的条件①输沙量,为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植被覆盖率;流程长,途径平原、盆地湿地等泥沙沉积)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例:黄河三角洲:黄土高原上,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千沟万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导致其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送到黄河;黄河入海口底部坡度较小,流速较慢;入海口外的海滨区水较浅,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黄河入海的泥沙中约有40%在河口附近沉积。第17页共17页,逆向思维:并不是所有的外流河都能够形成典型的三角洲。例:非洲的刚果河最终注入大西洋,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三角洲。这是为什么呢?①刚果河入海的泥沙量较少。在刚果河流域中,大多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流域输送到河流的泥沙量较少;该流域中的刚果盆地所占流域面积比重大,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土流微,而且境内多数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河流泥沙就地沉积,从而,可输送到下游入海口的泥沙量很少。②入海口附近,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综上所述,刚果河入海口未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l河流冲积扇的形成条件①造山运动: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②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④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l冻土相关成因①气候(年平均温在0℃以下、降水少);②土壤(湿度大);③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④地貌(冰川地貌发育)。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加剧气候的寒冷程度;②对水文: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低洼处易形成沼泽;③对地貌:流水、风力作用不显著,以冻融作用为主,形成冰川地貌;④对土壤:发育程度低(多年冻土),土壤有机质分解慢,肥力高(湿润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措施①对农业:自然肥力很低,不经改造不宜农用;冰沼土上地衣有利于发展养鹿业;②对工程建筑:稳定性差③措施:抬高地基(路基);用含水率低的沙石替换粘土;通风散热(片石、散热棒、通风管道);加隔热层、阳坡遮阳板;以桥代路等。冻土层内可燃冰开发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滑坡等地质灾害加剧;释放出封存在其内的各种污染物、细菌。l沙丘形成过程(丹娘沙丘)①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②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③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第17页共17页,④受江边山地阻挡,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知识点补充地形的影响第17页共17页,l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对气温:(1)地势: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起伏①山脉(或高原)可以阻挡温暖或寒冷的气流②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③盆地一般是夏季炎热中心,因为热量不易散失。(3)坡向: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冬季风背风坡高于迎风坡。2.对降水:(1)坡向:海洋水汽迎风坡降水多,风坡降水少。(2)部位:山谷夜晚吹山风,谷底暖气团被拍升,多夜雨。3.对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4.对太阳辐射(光照):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5.对气候分布对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会影响气候的分布。例如: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l流水沉积作用答题思路地貌∶地势××高××低,自××向××倾斜;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区,堆积物颗粒从××向××,由粗变细。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海水顶托一泥沙沉积。第17页共17页,l风力搬运与堆积作用答题思路搬运∶自然原因∶沙源(河流或湖泊沉积,水位下降、海浪沉积)、风力(盛行风、狭管效应等)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影响沙源和风力。堆积∶风力减弱,泥沙堆积搬运∶自然原因∶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水位下降,泥沙裸露;×季盛×风,峡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一致(狭管效应);风力的搬运作用明显。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使河流泥沙增多,(若沿海地区)海风增强。受××阻挡,风力携带泥沙沉积。l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l影响日照时长的因素(1)昼长(夏半年昼较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晴天日照时间较长)。l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l古老珍惜动物多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远离大陆,长期孤立存在,缺乏基因交流②少大型食肉动物,缺乏生物竞争,动物进化缓慢③地质历史以来,自然环境变化小,不利于生物的进化。2.人为原因:人类发现较晚(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l生物入侵①途径:自然(风、流水、动物迁徙)、人为引进(贸易、旅游、引进良种)。②原因:入侵地生长环境(缺乏天敌、生存环境优越、生存空间广阔、入侵通道顺畅、对外联系密切)。第17页共17页,③生物本身(生产种多,发芽率高,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传播能力强、物种适应性强、竞争能力强)。l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1.调节气候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3.保持水土4.防风固沙5.涵养水源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7.稳定大气成分8.吸烟除尘l填海造陆的条件1.丰富的沙源、浅海区域、流速慢,风浪小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需求量增加。l填海造陆的影响1.有利--增加土地面积2.不利--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海水自净能力下降,污染加剧、海岸侵蚀严重、排水不畅,洪涝增加。l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热量:阳坡带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l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l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流水、火山等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高。2.气候: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利于积累,有机质含量高,气温高则低;风、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3.生物:生物量大,有机质含量大,草原地区有机质含量大于森林地区。l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影响因素模板生存空间a.面积大,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b.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空间小;c.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气候a.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b.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c.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环境a.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b.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第17页共17页,c.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天敌a.缺少×××,天敌少;b.受到×××天敌威胁。人类活动a.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b.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影响因素模板生存空间a.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b.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c.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气候a.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b.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c.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食物a.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b.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人类活动a.水质下降,污染加重;b.过度捕捞。水文a.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b.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c.结冰期长,存活率低;d.水质好。第17页共17页,l影响生物物种多样的因素第17页共17页,第二部分答题实操近年来高考题大题的考查方式逐渐去模板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不能完全依赖模板而缺少地理思维,即在做题时可以让答题模板加以辅助,形成以原理知识点为基础、答题模板加以辅助、地理思维精准踩分的答题模式。地理大题贯穿的答题思维: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典型例题】(2020·全国一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先自己来答答看答:第17页共17页,v部颁版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v精析版答案l说明刚喷出形成的是平坦地形,且台地是常态。题干分析: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l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来的台地最少900米,后差异侵蚀;二是这些小地貌形成于不同的时期。读图可知平顶山高度都是700m,台地基本都是500m。l可推知尖顶山所在的台地形成最早也最高,且尖顶需要耗费更长岁月的侵蚀;平顶山由熔岩台地发育而来继承了台地平坦的特征发生是时间次之;台地海拔最低,说明岩浆喷发最晚,完全为平坦面。第17页共17页,尖顶山不再平坦,说明玄武岩形成后受到了长期的外力侵蚀玄武岩本题考察目标: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解析:平坦的台地,受流水侵蚀、切割后,变的破碎。形成沟谷地貌,台地面积变小。河谷地带,流水侵蚀(侧蚀、下蚀、溯源侵蚀)较明显区域,海拔低于500米,使得原本平坦的玄武岩台地不再平坦,台地被侵蚀切割,变得起伏加大,面积变小玄武岩台地海拔在500米左右,且相对平坦(玄武岩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组织答案: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第17页共17页,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海拔最低(500米),大面积台地,侵蚀程度最轻海拔次高(700米),面积居中,剩平顶,侵蚀次重海拔最高(900米),面积最小,只剩尖顶,侵蚀最严重结合第1题的分析,玄武岩形成之初为平坦地形,如果依旧平坦说明受外力侵蚀时间短,形成最新如果玄武岩起伏变化最大,说明受外力侵蚀时间最长,形成最早。图解第17页共17页,解析:(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组织答案:(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第17页共17页,解析:(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组织答案:(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平顶山: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或叫桌状山、方山。发育在近于水平且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在受到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后较松软的页岩等岩石等很快损失被消磨殆尽、成为平地而坚硬的玄武岩层则像一顶安全帽保护下方的岩层免受侵蚀维持了较高的地势,形成平顶山。第17页共17页,形成过程:第17页共17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地貌 主观题答题模板(实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