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译文)
ID:45532 2021-10-23 1 6.00元 29页 106.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9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6.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大子即位,诏救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张吉、王纯、丁玑、敖毓元、李文祥并以言事远谪,吏部主事储瓘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今皆弃之岭海之间,毒雾瘴气,与死为伍,情实可悯。乞取而寘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诛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吏部尚书王恕恳疏求致仕,不许。恕时有建白,众议谓业已行矣。恕言:“天下事苟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害。若谓已行不及改,则古之纳谏如流,岂皆未行乎?”恕遇事敢言.有不合,即引疾求退,上每温诏留之。刑部侍郎屠勋勘寿宁侯与河间民构田事,直田归民。勋上言:“食禄之家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而与小民争尺寸地,臣以为不可。”上嘉纳从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陕西巡抚都御史熊翀得玉玺来献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應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上谕各司大小诸臣曰:“朕方图新理政/乐闻谠言。除祖宗成宪定规不可纷更,其余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但有可行者,诸臣悉心开具以闻。”(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的,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29页共29页,A.陕西巡抚都御史熊榊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B.陕西巡抚都御史熊柳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C.陕西巡抚都御史熊榊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渚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D.陕西巡抚都御史熊荆得玉玺来献/礼部尚书傅瀚言/以史传诸书考之形制篆刻皆不类/其为赝作无疑/即使非赝/人主受命在德不在玺/上乃属库藏之/U.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一项是(3分)A.籍田,古代一种仪式,皇帝率众臣亲自替百姓耕田,以示重视农业B.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远至唐代就开始设立了。C.致仕,一般指正常退休,《尚书》言“大夫七十而致仕“,有疾者提前。D.温诏,指诏书言辞恳切,语气温和,能体现皇帝待人宽厚的一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受到皇帝特殊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做法惑听.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B.储瓘提出,现在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最终说动了皇帝,巧妙地让张吉等五人得脱厄境。C.屠勋秉持食禄者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处理戚贵与民间的土地纠纷,固然是为了维护纲纪和皇家形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百姓的利益。D.皇帝重用贤良,广为纳谏,曾表示:一切有益于军国民生利益和国政治理的措施,除先皇成法不可更改者,均可经汇报后实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谓已行不及改,则古之纳谏如流,岂皆未行乎?(2)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第29页共29页,(一)文言文阅读10.B11.A(不是“替百姓”耕田。)12.D(“均可经汇报后实行”错,皇帝只是让大臣们尽力把能想到的良策汇报上来,并没有说立即实行.)13.(1)如果说事情已经施行因而来不及改正,那么古人接受的那么多劝谏,难道所指的都是未施行的事情吗?(“纳谏如流”“岂......乎”各1分,句子大意3分)(2)警戒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治理国家,或许才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怠荒是戒”“庶”各1分,句子大意3分)参考译文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皇太子即位,颁布诏书大教天下,把第二年定为弘治元年。征召马文升为左都御史,马文升谒见皇帝,皇帝赏赐他一件大红织金衣。这可能是因为皇帝当年做太子的时候,平日里就知道他的名气。马文升感受到这种特殊待遇,自我激励,知无不言。皇帝亲耕仪式结束后,与众大臣饮宴,教坊司安排杂戏表演,节目语言有时不够庄重。马文升神情严肃地说:“刚即位的皇帝应该知道农事艰辛,怎么能用这些东西来扰乱皇帝的心神呢!”当即呵斥他们并让他们离开。"张吉、王纯、丁玑、敖毓元、李文祥因为议论朝政全部被贬谪远方,吏部主事储瓘上奏说:“这五个人,既然是因为国家利益而直言上谏,奋不顾身,就一定不会改变气节,玷辱自身。现在他们都被留置在南方荒蛮之地,忍受着瘴气的侵害,徘徊在死亡的边沿,从情感上来说实在值得同情。请把他们调回来安排在维护规范、研讨学问的机构中,那么他们的言论和神采一定值得人们瞩目。与其到处寻访敢于进谏之人,不如先录用这些已经过考验的官员。”皇帝下令让吏部把这五个人都重新起用了。吏部尚书王恕恳切地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不答应。王恕时常提出一些建议,大家都认为那些事已经施行了。王恕说第29页共29页,:“天下之事如果施行得不适当,即便改正十次也没什么妨害。如果说事情已经施行而来不及改正,那么古人接受的那么多劝谏,难道所指的都是未施行的事情吗?”王恕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一遇到与朝廷意见不合之时,就称病请求退职,皇帝每回总是用言辞恳切的诏书挽留他。刑部侍郎屠勋勘察寿宁侯与河间百姓争地事件,主张田地归百姓。屠勋上奏说:“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口不谈利益,况且是皇太后出生地区的官爵呢,与百姓争夺区区之地,我认为不可以。”皇帝赞许并听从了他的要求。大学士刘健上奏说:“自古以来希望得到天下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迟退朝,日理万机。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时有时都到了傍晚。警戒怠情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治理国家,或许才能够挽回上天的属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接受了这个意见。陕西巡抚都御史熊肿得到了一枚玉玺并献给朝廷。礼部尚书傅瀚说:“根据各种史书考证,形状规制、上面的篆刻纹路都与记载的不符,毫无疑问这是个赝品。即便不是赝品,国君顺承天命在于他的个人道德,而不在于有没有玉玺。”皇帝于是把这个所谓的“玉玺”交付国库收藏。皇帝晓谕各部门各级官员说:“我正要谋求新政,很乐意听到正直的话。除了先皇原已制定的不便更改的法律、规章外,其他事关军民利弊,与治国要旨密切相关的内容,只要有利于施行的措施,希望各位大臣倾尽全力开列出来并告诉我。”(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第29页共29页,,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卒,年八十一,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B.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C.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D.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归葬故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意思是“张衡治理河间三年后,就上书请求辞职”。B.县子,爵位名。其中“子”是五等爵位中的一等,后文中的“县公”指虞世南的爵位从“子”晋升为“公”。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的爵位高于“晋侯”。第29页共29页,C.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现在的山东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即崤山以东。D.礼部,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典礼与外国往来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自隋之后历代相沿不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世南勤奋学习,受人赏识。他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在他父亲去世后,被召任建安王的法曹参军。B.虞世南儒雅谨慎,公道诚恳。从外表看,他似乎是一个儒雅谨慎、弱不禁风的人,但是他在议论政事时却能持守公道,太宗称赞他议事诚恳。C.虞世南为民着想,心怀天下。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采取检查在押囚犯、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消除灾祸。D.虞世南直言进谏,深得皇帝赞许。皇上多次外出打猎,虞世南为此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并劝虞世南在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上多下功夫。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2)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10.C(“由是有名”语意完整;“父荔卒”主谓句,句子结构完;“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主语皆为文帝。)11.B(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秦伯’的爵位高于‘晋侯’错,应该是“‘晋侯’的爵位高于‘秦伯’”。)第29页共29页,12.D(“并劝虞世南在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上多下功夫”错,是皇帝称赞虞世南拥有这“五绝”)13.(1)隋炀帝虽然爱惜他的才能,但是憎恶(他的)严正刚直,所以并不很看重用,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2)过了几年,皇上梦见虞世南像平时(活着时)那样给他进谏正直的言论,第二天,皇上下命令优厚地抚恤他的家人。参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前后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几十天不洗脸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很像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高尚品德,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帮忙照顾,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大业年间,虞世南多次升迁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爱惜他的才能,但是憎恶(他的)严正刚直,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授予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请求,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决推辞,又改任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谨慎,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能持守公道。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适的话,都会惆怅怨恨得不行,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恰逢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第29页共29页,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涌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朝贡,给天下人以恩惠,使得远近的人都欢乐融洽,也没有造成灾害。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还有山东长期下雨,江淮一带闹水灾,恐怕有无罪而被关押入狱的冤情存在,应当检查在押囚犯,或许还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使者赈济灾民,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大多予以赦免。皇上多次外出打猎,世南为此上疏劝谏,都受到赞扬和采纳。皇上常称赞他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法。贞观十二年,虞世南退休,像原来一样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皇帝亲自给魏王李泰写诏书说:“虞世南和我如同一个整体,他补录缺漏补救过失,没有一天忘记过,他真是当代的名臣,人伦的标准啊!”过了几年后,皇上梦见虞世南像平时(活着的)时那样给他进谏正直的言论,第二天,皇上下命令给他的家人以优厚的安置。(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第29页共29页,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亮卒,祎为后军师。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十一年,出驻汉中。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选自《三国志·蜀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B.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词语。C.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29页共29页,A.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入蜀地。B.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C.魏延与杨仪不睦,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费祎对他们极力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D.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5分)(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5分)10.C(3分)11.C (3分)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不是秦初。 12.A(3分) A项“刘璋召见费祎”有误,应是“刘璋派使者迎候伯仁,伯仁就把费祎带到蜀地求学”。 13.(10分)(1)孙权很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重臣),恐怕不能多次来(常来)我们东吴了。”(“器”“股肱”“数”各1分;句意正确2分。)第29页共29页,  (2)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军前往抵御。(“次”“假”“御”,各1分;句意正确2分)参考译文: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幼时父亲死了,依靠堂父费伯仁生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刘璋派人迎接费伯仁入蜀,伯仁就把费祎也带到蜀地求学。正遇上先主刘备定都蜀地,费祎于是留在了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名气相当。这时许靖的儿子死了,董允和费祎打算一同去参加许子葬礼。董允向父亲董和说要一辆车子,董和便给他们派了一辆从后面开门的鹿车,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费祎却抢先登上去。等到达安葬地,诸葛亮等显贵人物都到了场,他们的车辆装饰很漂亮,董允下车后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神色,而费祎却泰然自若。驾车的人返回后,董和向他询问此行的情况,知道了两人的表现,就对董允说:“我常常疑心自己还没有分辨出你和费文伟的高下,从今以后,我清楚了。” 先主立刘禅为太子,任费祎和董允为舍人,又升为庶子。后主刘禅继位后,他们任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祎另眼相看。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诸葛恪、羊衜等人,知识广博,才能卓越,善于辩论,论辩责问言辞锋利,而费祎与他们谈论时,却滔滔不绝,含义深刻,据理回答,对方始终不能使他服输。孙权十分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恐怕不能多次来我们东吴了。”费祎回蜀后,升为郎中。诸葛亮北驻汉中时,请费祎任参军。建兴八年,费祎转任中护军,后又任司马。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当坐在一起时就争论不休,有时魏延甚至举刀比划着要杀杨仪,杨仪则痛哭流涕。费祎就常坐到他们中间,分别予以劝解,诸葛亮在世时,之所以能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费祎对他们二人的帮助扶正。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任后军师。不久,代替蒋琬任尚书令。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时,费祎升为大将军,总领尚书职务。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山,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领士兵前去抵御。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处告别,请他一起下盘棋。当时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而费祎却与来敏专心致志地下棋,毫无急躁厌倦的样子。来敏说:“第29页共29页,我来这里只不过是观察试探您罢了!看来您确实是最适宜的人选,一定能打退敌寇。”费祎到了兴势山,敌人就撤退了,费祎被封为成乡侯。后来,蒋琬一再推让益州的职务,费祎便又兼任益州刺史。费祎报效蜀国所立的功名,大致与蒋琬并列。延熙十一年,费祎出驻汉中。从蒋琬到费祎,即使身负重命远在朝外,但奖赏惩罚之事,朝廷都要先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才执行,他们受到的尊崇信任就像这样。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也在座。费祎畅饮沉醉,被郭循亲手持刀所害,赠谥号为“敬侯”。(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田儋者,狄人也,故齐王田氏族也。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以故①田横复得收齐城邑,立田荣子为齐王,而横相之。韩信用蒯通计,破齐历下军,入临淄。齐王走高密,相横走博。至博阳,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败,亡走梁,归彭越。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②,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第29页共29页,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太史公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摘编自《史记•田叔列传》)【注】①故:指楚汉之争。②郦生:即郦食其,田横平定齐国三年后,汉王刘邦派郦食其去劝降齐王和田横,田横听从他的话,解除了历下城的守备,韩信趁此时打败历下的齐军,攻占了临淄。齐王及田横等震怒,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们,便烹杀了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B.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C.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D.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赦”指免除和减轻刑罚,有赦书、赦令,多指国家君主对臣民罪过的免除或减轻刑罚。B.“客”的意思非常丰富,既可指寄居他乡、旅居在外,又可指门客、食客。文中指后者。C.“南面”,即“面南”,就是面朝南而坐,多用作称王称帝;与“北面”称臣的意思相对。D.“都尉”是秦汉时代军中最高武官,魏晋以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职务也变得虚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横出身豪族,受人拥护。田横是战国时齐王田氏的族人,他的宗族势力强大,能得到人们的拥护。B.田横深明时局,主动避让。刘邦称帝后,田横及其徒众五百余人,躲在海中岛上,避让汉高祖的赶尽杀绝。C.田横坚守气节,淡泊名利。面对刘邦许下的“封王封侯”的承诺,田横毫不心动,是因为他已经看淡名利。第29页共29页,D.田横凛然高义,颇得赞誉。田横死后,刘邦“为之流涕”,称之为“贤”;太史公亦盛赞其高节,称他为“至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2)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答案】10.D11.D12.C13.(1)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抄斩!(2)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参考译文:田儋是狄县人,战国时齐王田氏的同族。田儋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是当地有势力的人物,而且宗族强盛,很得人心。因为楚汉之争田横又得以获得了齐国的城邑,立田荣儿子为齐王,田横作丞相。韩信采用了蒯通的计策,打败了齐国在历下驻扎的守军,接着又攻入临淄。齐王逃到高密,丞相田横逃到博阳。到达博阳,而田横听到齐王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后来兵败,逃到梁,归附了彭越。刘邦灭掉项羽,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田横怕被杀,就跟他的部下五百多人入海,住在海岛上。汉高祖听说后觉得田横兄弟本已平定齐地,齐国人中贤德的人大多归附了他,现在居海岛,要是不收掉这伙人,以后恐怕会作乱。于是派使者去宣布赦免田横的罪并召他回来。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抄斩!”第29页共29页,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于是就住下来。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太史公说:田横节操高尚,宾客仰慕他的高义而愿意随他去死,这难道还不是至为贤能的人吗?(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玄宗开元二年。旧制,雅俗之乐,皆求太常。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在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上虽不能用,咸嘉赏之。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姚崇上言:“第29页共29页,但使苍生安乐,即是福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上从之。丙寅,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薛王李业之舅王仙童,侵暴百姓,御史弹奏;业为之请,敕紫微、黄门覆按。姚崇、卢怀慎等奏:“仙童罪状明白,御史所言无所枉,不可纵舍。”上从之。由是贵戚束手。二月,丁未,敕:“自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旧寺颓坏应茸者,诣有司陈牒检视,然后听之。”闰月丙子,申王李成义请以其府录事为其府参军,上许之。姚崇、卢怀慎上言,“臣窃以量材授官,当归有司;若缘亲故之恩,得以官爵为惠,踵习近事,实紊纪纲。”事遂寝。由是请谒不行。或告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怨望语,下紫微省按问。姚崇、卢怀慎、薛讷言于上曰:“幽求等皆功臣,乍就闲职,微有沮丧,人情或然。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戊子,贬幽求为睦州刺史,绍京为果州刺史。紫微侍郎王琚亦坐幽求党贬泽州刺史。上以风俗奢靡,秋,七月,戊戌,敕:“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余皆禁之。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织锦绣等物,违者杖一百,工人减一等。”罢两京织锦坊。臣光曰:明皇之始,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B.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C.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D.上精晓音律/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张廷珪/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常,文中指太常寺,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主管官员为太常卿。第29页共29页,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供奉时的名号,开国君主一般为祖或宗,中宗是中兴之主。C.敕,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D.品,文中指古代官吏的等阶。九品,常指古代官职的九个等级,北魏时每品分正、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佛教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命令有关部门筛选淘汰全国的和尚尼姑,后来又发布诏命不允许新建佛寺。B.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因欺凌百姓被弹劾,李业为舅父求情,在姚崇、卢怀慎等人干涉下,王仙童没有得到宽宥,皇亲国戚们有所收敛。C.姚崇卢怀慎、薛讷进谏,陈说利害,刘幽求、钟绍京得以减轻处罚,没有因有不满言论被捕下狱,参与处理此案的王琚被贬为刺史。D.唐玄宗认为社会风俗日益奢侈腐化,他颁布敕命,制定措施,对金银珠玉锦绣制品的使用提出要求,还撤销了设在东西两京的织锦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缘亲故之恩,得以官爵为惠,踵习近事,实紊纪纲。译文:(2)明皇之始,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译文:【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第29页共29页,(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直译为主。基本方法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词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解答】(1)“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和“命范及为之使”的主语都是“上”,但都是“上”发出的动作,因此两者需要断开,即“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范及为之使”,由此可以排除A、D。“崇经术”和“迩端士”都是“宜”的宾语,且是“上”需要做的事情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它们之间需要断开,即“崇经术/迩端士”。由此可以排除A、B。划线句的意思是:唐玄宗精晓音律,另设左右教坊来负责教授俗乐,并任命范及为主管官。挑选了一些歌伎和舞女,设立了宜春院,由官府赐给她们家中财物。张廷珪、袁楚客二人都上疏,认为:“陛下年纪正好,应当尊崇经学儒术,亲近方正之士。臣以为陛下应当以喜欢靡靡之音、好巡游狩猎为戒。”故选:C。(2)B.“开国君主一般为祖或宗,中宗是中兴之主”表述错误。开国之主一般为祖,如唐高祖、宋太祖。故选:B。(3)C.“参与处理此案的王琚被贬为刺史”表述错误。由“紫微侍郎王琚亦坐幽求党贬泽州刺史”可知,紫微侍郎王琚被贬为泽州刺史不是因为参与处理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一案,而是因为紫微侍郎王琚与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同党。故选:C。(4)①“踵”,沿袭;“紊”,使……第29页共29页,紊乱。译文:倘若由于有亲朋故旧的恩情,就可以以朝廷的官爵相赠,那就是沿袭近代弊政,实际会紊乱朝廷的法纪、秩序。②“刻厉”,刻苦、自励;“败”,使……败落;“溺”,使……沉迷。译文:唐明皇即位之初,能刻苦自励、节俭到这步田地,晚年仍然因奢侈导致国家败落;奢靡之风容易使人沉迷,实在是太厉害了!答案:(1)C(2)B(3)C(4)①倘若由于有亲朋故旧的恩情,就可以以朝廷的官爵相赠,那就是沿袭近代弊政,实际会紊乱朝廷的法纪、秩序。②唐明皇即位之初,能刻苦自励、节俭到这步田地,晚年仍然因奢侈导致国家败落;奢靡之风容易使人沉迷,实在是太厉害了!参考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年。依旧制规定,不论雅俗音乐,统归太常寺管辖。唐玄宗精晓音律,另设左右教坊来负责教授俗乐,并任命范及为主管官。挑选了一些歌伎和舞女,设立了宜春院,由官府赐给她们家中财物。张廷珪、袁楚客二人都上疏,认为:“陛下年纪正好,应当尊崇经学儒术,亲近方正之士。臣以为陛下应当以喜欢靡靡之音、好巡游狩猎为戒。”唐玄宗虽然未能采纳他们的建议,但都对他们表示赞赏。自唐中宗即位以来,皇亲国戚竞相营建佛寺,奏请剃度俗人为和尚,其中有不少弄虚作假的;富裕人家的子弟以及身强力壮的男子纷纷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向皇帝建议道:“只要陛下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保佑着他们的生命,哪里用得着剃度奸诈之徒为僧,让他们败坏佛法呢!”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丙寅,唐玄宗命令有关部门筛选淘汰全国的和尚尼姑,因弄虚作假被勒令还俗的僧尼共计一万二千余人。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夺欺凌百姓,被御史上奏弹劾;李业为他求情,唐玄宗于是让紫微、黄门复审此案。姚崇、卢怀慎等人奏称道:“第29页共29页,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对他的弹劾也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从此皇亲国戚们收敛了一些。二月,丁未,唐玄宗发布敕命:“从今以后各地均不得新建佛寺;原有的佛寺已毁坏应修缮的,一律到有关部门申报,经检查属实,才允许动工修缮。”闰二月,丙子,申王李成义请求唐玄宗同意将自己的王府录事任命为王府参军,唐玄宗表示同意。姚崇和卢怀慎向玄宗进谏道:“臣认为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是有关部门的职权;倘若由于有亲朋故旧的恩情,就可以以朝廷的官爵相赠,那就是沿袭近代弊政,实际会紊乱朝廷的法纪、秩序。”于是这件事便搁置下来。从此请托之风不再流行。有人告发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不满言论,玄宗下令将此二人交由紫微省审讯。姚崇、卢怀慎、薛讷对玄宗进谏道:“刘幽求等人都是功臣,现在突然担任没有实权的闲职,心中稍微有点沮丧,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立下的功勋非常显赫,获得的恩宠也深,一旦将他们逮捕下狱,恐怕会使天下人感到震惊。”戊子(疑误),唐玄宗将刘幽求贬为睦州刺史,将钟绍京贬为果州刺史。紫微侍郎王琚也因受刘幽求的案子牵连,被贬为泽州刺史。唐玄宗认为社会风俗日益趋于奢侈腐化,秋季,七月,戊戊,唐玄宗发布敕命:“文武百官所使用的腰带、酒器、马嚼子、马镫,三品以上的,可以用玉来装饰;四品官,可以用金来装饰;五品官,可以用银来装饰;其余官员一律禁止使用任何饰物。至于过去织成的锦绣,可以染成黑色使用。从今以后全国各地均不得采集珠玉,纺织锦绣织物,违犯这项禁令的处以杖刑一百,工匠违反禁令的降一等治罪。”玄宗还下令撤销了设于东西两京的织锦坊。  臣司马光认为:唐明皇即位之初,能刻苦自励、节俭到这步田地,晚年仍然因奢侈导致国家败落;奢靡之风容易使人沉迷,实在是太厉害了!《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此怎么可以不慎之又慎呢!【点评】文言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29页共29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额头大车为管。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失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福而持之,军吏持尺刀,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闯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注]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注】贰师:汉贰师将军李广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第29页共29页,B.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C.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D.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B.单于,游牧民族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C.太史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D.腐刑,一般指宫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其残酷的一种刑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是汉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器重他,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授予他官职,让他带领五千将士在酒泉、张掖进行训练以抵御胡人。B.李陵同单于在泼稽山进行战斗,匈奴军队数量远超李陵军队,单于率骑兵包围李陵,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杀伤匈奴二千多人。C.单于从李陵军中管敢那里得到了李陵军队的真实情况,便继续攻打李陵军队,李陵军队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军队就在山上射箭。D.李陵率领士兵同匈奴拼死抗争,力不能支,不得已而投降;汉武帝希望李陵能为国战死,对他投降之举很是愤怒,始终没有原谅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2)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第29页共29页,【答案】10.C11.C12.D13.(1)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撤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2)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段话的意思是:李陵孝顺父母,对待将士注重信义,常常能奋不顾身以赴国家急难,正是他平时积累的美德,有国士的风度。今天不幸战败,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与妻子儿女的臣子随便捏造诬陷他,实在令人痛心。“国家之急”是“徇”的宾语,后面不能再有别的内容,排除AB。“全躯”“保妻子”意思是“保全自己”和“保全妻、子”二者并列,同为“臣”的定语,不能分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太史令解释错误,太史令:官职,秦始置,西汉袭用之,主要负责掌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中书令: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司马迁先任太史令,受宫刑后任中书令。故选C。【12题详解】第29页共29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始终没有原谅他”错误,根据原文“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可知,皇上还是有悔意的,应该是原谅了他。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虏:敌人。去:离开。会:恰逢。为……所:表被动。亡:逃跑。(2)遮:堵住,阻挡。乘:就着。下:投下。【点睛】参考译文:当初,李广的孙子李陵任侍中,善于骑马射箭,爱惜他的部下,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任他为骑都尉,命他率丹阳郡和楚地的五千人,在酒泉郡、张掖郡地带教习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李陵到达浚稽山,与单于所率的军队相遇,匈奴以三万骑兵将李陵军包围,李陵军处在两山之间,用大车围成营寨。李陵率士兵出营寨外摆开阵势,前排的手持戟和盾,后排的手持弓弩。匈奴见汉军数量少,就直奔营前阵地。这时,李陵的军情更加危急,匈奴的骑兵多,一天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军又杀伤匈奴二千多人。敌人见作战形势不利,准备撒退,恰逢李陵军中有一名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欺辱,逃亡投降到匈奴。讲出实情:“李陵的部队并没有后援,箭矢很快就用完,只有李将军部下和校尉成安侯韩延年的各八百名士兵为前导,以黄色与白色旗子为标记,应当派精锐的骑兵射杀他们,汉军很快会被击破。”单于得到管敢,非常高兴,命骑兵一起围攻汉军,大声呼叫:“李陵、韩延年快快投降!”于是又阻断汉军的后路,猛烈攻打李陵。李陵被围困在山谷中,匈奴的部队在山上,四面八方的箭如雨般射下来。汉军向南撤退,还没到鞮汗山,一天中五十万支箭全都用完,于是便丢弃辎重车辆继续前行。这时李陵军中还剩下三千多名士兵,他们砍下车的辐条拿在手中当武器,军吏拿着短刀,汉军退到狭谷中。单于(率军)堵住李陵军队的后路,就着山势投下巨石,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继续前进。第29页共29页,李陵兵败的地方距边塞只有一百多里,守边塞的人将消息报告给朝廷。汉武帝希望李陵拼死以战,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汉武帝十分生气。群臣都归罪于李陵,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极力为李陵辩护说:“李陵孝顺父母,对待将士注重信义,常常能奋不顾身以赴国家急难,正是他平时积累的美德,有国士的风度。今天不幸战败,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与妻子儿女的臣子随便捏造诬陷他,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带领不满五千人的步卒,深入匈奴腹地,抵挡数万的敌军,打得匈奴救死扶伤都忙不过来,调动全国所有能举箭引弓的人一起围攻他,李陵转战搏斗了上千里,弓箭用尽道路受阻,战士们拉着空弓,冒着刀锋,依然向北与敌人死战,能够得到部下这样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被俘,然而他对敌人的打击也足以名扬于天下。李陵没有自杀,是想寻求机会报效国家。”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胡言乱语,是想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而为李陵游说开脱,下今对司马迁处以宫刑。过了很久,汉武帝才对原先让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说:“应当在李陵率军出塞后,再派强弩都尉路博德去接应。而我却预先下诏书,使得路博德老将生出奸诈之术。”于是派使臣去慰劳赏赐逃回来的李陵余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即日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时北庭未宁,访群臣以边事。禹偁献《御戎十策》,帝深嘉之。二年,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是冬,京城旱,禹偁疏云:“今旱云未霑,宿麦未茁,民饥可忧。望下诏直云:‘非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臣朝行中家最贫,奉最薄,亦愿首减奉,以赎耗蠹之咎。”屡献讨李继迁便宜,以为继迁不必劳力而诛,自可用计而取。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其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款附,卒如禹偁言。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①第29页共29页,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其事。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意禹偁议论轻重其间。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②劳问,醮禳③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尝云:“吾若生元和时,从事于李绛、崔群间,斯无愧矣。”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二》)[注]①梓宫:中国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做的棺材。②驲(rì):古时驿站专用的车。③醮禳(jiàoráng):古代以祭祷消除灾祸的一种迷信活动。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B.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C.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D.谓宜明数/继迁罪恶/晓谕蕃汉垂立/赏赐高与官资/则继迁身首不枭/即擒矣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拾遗,谏官,职位与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B.贡士,是中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因本场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C.崩,专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封建时代,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第29页共29页,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赴泰山举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禹偁性格刚正,敢于直言进谏。王禹偁刚得太宗赏识就写文章规劝皇帝,在国家发生旱灾时,又上疏奏请减官员俸禄以应对灾害。B.王禹偁关心边事,数次进言献策。王禹偁对边疆事务颇有见地,所作《御戎十策》受到太宗的高度赞扬,应对李继迁的策略也很准确。C.王禹偁仕途坎坷,屡遭排挤贬黜。王禹偁多次被贬出京到地方任职,仕途坎坷,太宗时被贬黄州,他作了一篇《三黜赋》来表明心志。D.王禹偁文才出众,乐于提携后进。王禹偁富有才学,太宗召见,赋诗立就,还曾参与《太宗实录》的编写,并乐于提携有才华的后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料悉第减之,上答天谴,下厌人心,俟雨足复故。(2)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10.B;11.C;12.C;13.(1)俸禄则都依次(相应)减少,如此对上可回应(应答)上天的谴责,对下以慰人心(使人心满意),等雨水充足了再恢复如从前。(2)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被流俗所不容,所以屡次被贬斥。.一般来讲,古代帝王或王后死都可以称“崩”。4.参考译文第29页共29页,王禹偁字元之,是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人。世代务农,九岁就能写文章。端拱初,太宗听说他的才名,召来面试,提拔为右拾遗,让他在史馆任职,赐给他红色的官服(赏穿红袍)。当日他就献上了《端拱箴》,在文中寄寓了规劝之意。当时北方不安宁,太宗以边防事务咨询群臣,王献上《御戎十册》,太宗大加赞赏。二年,太宗皇帝亲自对贡士进行考试,召试王禹偁赋诗,他一挥而就,皇上高兴地说:“这首诗不出一个月就可传遍天下了。“随即任命他为左司谏、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的官员,为清要之职)。这年冬天,京城大旱,禹偁上书说:“现在大旱无雨,冬小麦无法茁壮生长,百姓将面临饥荒,令人担忧。希望皇上下诏明确规定:‘除了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其他官员都按等第减少俸禄,于上是对上天的谴责的回应,在下能够安抚民心,等到雨水充沛时,再恢复原来的俸禄。’我是朝臣中家庭最贫困、俸禄最微薄的,我自愿首先减少俸禄,来抵偿我耗费损害(民财)的过错。”禹偁多次提出讨伐李继迁的灵活的计策,认为继迁不必用武力征讨,本来就可以用智谋来制服他。提出应当明确地列出继迁的罪恶,告诉给蕃汉的百姓,并明示(制服继迁的人)将赐予重赏和高位,那么不用亲自动武就能擒获继迁了。之后潘罗支射死继迁,夏人归附宋朝,最终确如禹偁所言。(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被召入翰林院做翰林学士,主持审官院。对皇上诏令中不适当的地方,他多有议论上奏。(宋太祖)孝章皇后去世,棺材被移放在已故(太祖同母妹)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不穿丧服。王禹偁对门客说:皇后曾是天下人母的仪范,应该遵用旧礼(予以安葬服丧),因此被认为有议论讥刺朝廷之罪,降职为工部郎中、滁州知州。真宗即位,禹偁又官居知制诰。咸平初,他参与修订《太祖实录》,照实书写本事。当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和,他们认为禹偁在书中的议论有所偏向。禹偁(因此)被贬官到黄州任知府,曾写下《三黜赋》来表达自己的心志。文末写道:“身体受辱,但道德操守却没有改易,那么即使屡遭贬谪,又有什么可损失的呢?”四年,黄州境内两虎相斗,其中一只死了,几乎被吃掉了一半。群鸡夜里鸣叫,整月不停。冬雷大作。禹偁上疏引《洪范传》说服皇帝,并且自我弹劾;皇上派遣内侍乘车劳问,并举行祭祷活动以消除灾祸,询问日官,日官说:“管理境内的官员要承当责任。”(但)皇上爱惜禹偁的才华,当天,就让他改任蕲州。禹偁上书感谢皇恩,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皇上对此感到奇怪,果然到蕲州不过一个月禹偁就死了,死时四十八岁。第29页共29页,王禹偁作文章敏捷迅速,词采富丽渊博,遇事敢于发言,喜欢品评人物,以直道立身、履行道义为己任。他作文著书,多涉及规劝讽谏,因此很不被流俗所容,所以屡次被贬斥。跟他交游的必定是儒雅之人,对有文学才能的年轻晚辈,他总是极力称赞褒扬他们。第29页共29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