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合调研试题(附答案)
ID:79668 2022-01-04 1 3.00元 8页 199.91 K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校高一年级联合调研历史试卷2021年12月说明: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2.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右表是小王同学记录的新石器时代某种文化遗存的主要特征,该文化最有可能是特征1: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特征2:陶器为黑陶,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特征3:有大量稻壳遗迹和猪、狗、水牛等家畜遗骨特征4:采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2.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3.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导致秦朝灭亡;又有学者提出,秦国的统一进程具有殖民征服般的性质,没有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到反抗以致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缺少对古代其他王朝的观察4.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5.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举世闻名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6.唐朝中后期,节度使的权力愈发扩大,他们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朝廷委派的继承人选往往无法立足,朝廷也无可奈何。史学界对以上现 象称之为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五代十国7.“‘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不可能为官僚政治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相反还对中央集权产生离心力量,于是变革势在必行。”变革上述“格局”的选官制度形成于A.两汉时期B.曹魏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8.下图生产工具在唐朝普遍流行于A.黄河流域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9.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壁画中的人物,身穿驳领窄袖袍服,脚穿乌靴。幞头是唐朝典型的冠式,而驳领窄袖袍是胡服的特征。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A.开放包容B.影响深远C.领先世界D.固守传统10.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救济广大流民B.增加政府收入C.消弭战争威胁D.恢复募兵制度11.据史书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反映的辽朝官制特点是A.家国同构B.分化事权C.皇权至上D.因俗而治12.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海上佑护女神。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这是妈祖第一次得到朝廷认可。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朝廷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妈祖完成了从地方神到全国女神的转变。这从侧面印证了两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B.海外贸易繁荣C.北方民族压迫D.儒学信仰动摇1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4.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疆大吏,也有七品县令,人数有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管辖C.摆脱了对内阁大臣的依赖D.缓解了各级官员之间的矛盾1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16.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A.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D.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1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结构的重要变化之一,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有较大的上升,而水稻种植业的地位则相对有所下降。在太湖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桑争稻田”的现象。以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量减少C.农业生产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D.普通农户的家庭收益急剧降低18.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19.鸦片战争期间,处在浙江前线的军官们虚构了一支9000人的“南勇”,以这个为名义,骗了国家10万两军费。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虚构了一支20000人的水军队伍,套取国家兵饷三四十万两。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防御空虚B.吏治腐败C.装备落后D.军饷不足20.《天朝田亩制度》的原则,一为土地公有,依照产量,将田分为九等。二为计口授田,不论男女,按家口多寡,杂以九等,好丑各半。三为丰荒相通。这突出体现了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A.具有平均主义色彩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与资本主义相适应D.最终得以付诸实施21.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22.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23.在全国15个巡抚中,1840年有7个满人和8个汉人任此职,1864—1866年间,均由汉人充任,1867—1869年间,有14个汉人和1个满人担任此职。从1851—1911年,65.4%的总督和77.8%巡抚是汉人。这些变化A.证明满汉矛盾得到缓和B.表明汉族官僚势力扩大C.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是列强干涉内政的结果24.《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在漫画《太多的高利贷者》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秤。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的举起双手。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的注视着这一切。与该漫画内容最为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6.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27.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 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28.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义和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B.义和团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C.义和团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D.义和团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29.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30.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31.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其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隧问其国籍。戴季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季陶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B.老农非常惧怕日本人C.辛亥革命在人民群众中影响有限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32.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胜利的经过时说:“武昌既稍能支久,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这说明A.武昌起义成功是历史的偶然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C.清朝统治已从内部分崩离析D.广大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33.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34.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35.1912年至1916年6月袁世凯统治期间,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36.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D.中国民族轻工业的长足发展3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8.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此绝对不可能之事。……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据此可知,他的“最后觉悟”是A.用白话文去代替文言文B.推翻清朝,维护民主共和C.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制度D.以俄为师,实现社会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满分24分。其中39题12分,40题12分。3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2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分)(4)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4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了十九世纪,与我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强国。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我们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和民族的危险,因此不图改革,枉费了二十年的光阴。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才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既是肯定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材料三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侵略,爱国民众日益关心国家的命运。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重大打击”及“自强运动”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中国遭受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什么进步之处?这种进步因哪一战争的失败而引发?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实现国民拥有政治权利的途径。(4分)(3)材料三中“伟大思想浪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归纳其成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作用。(4分)
同类资料
更多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合调研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