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大联考试卷(附答案)
ID:79666 2022-01-04 1 3.00元 11页 2.86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1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绝密★启用前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记载了周公对贵族的训导:不要只以水为镜,更应以民情为镜。《孟子》进而指出“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这反映了A.儒家民本思想源远流长B.治国理政体现民主色彩C.君主专制权力受到抑制D.宗法分封制度影响深远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的工商食官制度逐渐瓦解,它是与周代土地等级所有制相适应的一种工商业经济管理制度。它的瓦解A.表明商周井田制的结束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到来C.说明官营工商业的解体D.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3.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在当时的主要影响在于A.加强了中央集权封建统治B.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C.淡化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D.诸子百家思想文化归一4.明代《春明梦余录》载:“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乃国家经赋,专以收花文银为主,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这种现象的影响是A.商品经济社会建立B.中国与世界建立互动关系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D.社会传统经济关系受冲击5.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A.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B.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D.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6.明清时期,旅居外地的晋商之间发生纠纷,一般不直接起诉,大多数情形是在会馆的行会内部协商调解和仲裁是非,并且共同议罚,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服从,否则会受到晋商同仁的排斥。这表明A.传统社会重视伦理道德B.晋商秉持重义轻利原则C.行会利于稳定商业秩序D.官府司法审判的不公正7.鸦片战争后,安徽祁门红茶“价格品定,漫无标准,唯洋商意旨是从”。甲午战争后,山东产棉区则有“日本洋行,以直接间接之关系,不在济南或他埠设行交易,而在各县乡村产棉区域,就地采买,任意定价”。这反映出A.中国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B.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C.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列强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8.毛主席说过:“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出A.中国的封建制度将会自然消亡B.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极其有限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具有必然性D.中国的封建经济会长期稳定发展9.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这一论述旨在强调A.重新施行洋务新政的可能性B.改变立宪共和政体的迫切性C.推进思想文化革新的必要性D.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10.下图为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数量变化状况。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得益于 A.民国建立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B.列强对华投资规模扩大C.政府实行了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D.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11.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段日本武装侵略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这一时段战略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A.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B.中国抗战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日本法西斯走,上了最后崩溃和失败之路D.国民政府积极抗日并节节胜利12.有学者认为,雅典城邦的民主制的确是民主,只不过那个时代的“民”有那个时代的定义,“民”这个概念从来就是历史的,是不平等的,何为“民”,取决于当时普遍承认的社会标准。这反映雅典民主具有A.继承性B.时代性C.普遍性D.永恒性13.有学者这样总结18世纪前期法国印刷业的发展和书籍的出版情况: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而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一图书馆阅览室、租书店这些公共机构数量井喷,使得公众能够阅读书籍。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法国A.不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对印刷业进行革命性改革C.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D.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14.日本著名学者林直道称:“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是由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战后初期,日本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B.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C.优先发展经济,发挥政府主导经济的作用D.日本政府战后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15.二战后美苏争霸期间(20世纪50~90年代初),双方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不堪重负;仅在工业品的出口方面,苏美两国落后于西德和日本。由此可见,美苏争霸A.使美国和苏联的霸权地位削弱B.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C.直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加剧了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与不安16.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的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完全崩溃B.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稳定性D.要求美元终结世界货币职能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法律史料,《尚书》《竹书纪年》和金文中有所记载。春秋战国之世,各国相继变法改制。秦汉以降,法典篇目和内容既沿袭前代,又结合当时需要有所创新。到唐代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后人称中华法系。内容上,既有关于官员职责、私有财产保护、赋役征收、商业管理、民刑诉讼等综合性法典,还有多种形式的单行法规。除成文法外,我国古代在基层和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通行习惯法,法律形式多样。我国古代法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受宗法制度影响形成的等级特权制度,适应古代社会的发展;它将人们在生产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加以条理化;它贯穿人本精神和伦理道德,维护家庭关系;它寓礼于法,将礼法密切结合,既增强德礼的规范作用,又赋予法律以亲和性。我国古代法律不仅对本国有巨大作用,而且对东亚诸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海年《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材料二罗马法律被描述成罗马人“对世界历史最持久的贡献”。这项工作始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后被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全体公民均平等地受这些观念的约束。它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市民法与万民法。它是通过吸收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并用法律方式确定下来。年复一年,每一条法令都受到检验、修正,或者延伸。法律实践的复杂性和古老性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的兴起。……查士丁尼的法律改革具有持久深 远的影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民法所依据的立法原则都是罗马式的。——摘编自诺曼·戴维斯《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相似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马法相比,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使人们看到了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闲时解症,忙时雇佣,因此有了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的劳动力市场。……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前后英国城市人口分布和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积极影响。(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 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战国时期,在国君韩昭侯的支持下,申不害施以“术治”,先向经常不听号令的段氏、公厘、侠氏挥下整顿之刀,没收其财富,取消其特权,接着又大力加强对官吏的监督考核,对有功的官吏论功行赏,对有才的官吏晋升官职。他主动请缨,被任命为上将军,上任伊始,申不害先将王亲贵族的私家亲兵统收统编,与原有的国家军队混编,并在日常的训练、管理中一视同仁,使原本养尊处优的私家亲兵献身国防。他提出各种鼓励政策让百姓多开荒、多种地、多产粮食,以富民强国。此外,申不害还十分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兵器制造方面,所以出现“天下宝剑韩匠铸,天下强弩韩国出”之说。申不害在韩国为相十五年期间,韩国强化了君主专制,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整体上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国内政局比较安定,外敌不敢来犯。申不害于公元前337年离世后,韩国的国力开始出现明显下滑,最终被强大的秦国所灭。——摘编自赵蓓《变法图强的申不害“法”“术”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概括申不害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不害变法的主要作用。(4分)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1941年8月至11月,德国在夏季的突然袭击使得苏联在秋天面临严重危机。美国方面认为在目前苏德战争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迅速进行美、英、苏三方会议以商讨长期援助计划是不明智的。只有苏联能够将防线维持到冬季时,才能够召开这样的三方会谈,以制订长期的对苏援助计划。但是,战争形势向轴心国的进一步倾斜,使得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改变了其消极等待局势明朗的策略。截止到1941年8月,轴心国集团已经占领了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西欧国家、整个巴尔干半岛。英美两国首脑不得不在8月上旬举行会谈以商议进一步的应对措施。1941年11月7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斯大林评价说:“我要说,依照苏联方面的看法,罗斯福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为胜利作了贡献。在这场战争中武器是主要..根据租借法得到的这些武器将有助于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摘编自李牧晨《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6分) 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甘地自小受印度传统文化熏陶,也受到印度教中有关“非暴力”“宽容”等思想影响,他把基督教中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甘地主义。甘地主义主要包括宗教化的真理观、印度自治论、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策略、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社会“托管”的计会理论、甘贫乐道的生活原则、难能可贵的独特品格、民族统一阵线策略思想(“印穆团结”)等。核心是真理和非暴力,信条、纲领、策略路线三位一体,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摘编自尚劝余、尚沫含《中国的甘地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1)据材料概括甘地主义的特点。(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主义的积极影响。(6分)
同类资料
更多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大联考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