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谈“双减”之下家长该怎么做文稿
ID:64837 2021-11-24 1 13.99元 4页 15.44 KB
已阅读4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3.99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1年浅谈“双减”之下家长该怎么做文稿“双减”其实只是减少了课内的作业,以及课外的补课任务。并没有说减少家长的责任,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双减”并没有减少作为家长所需要做到的责任,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增加了。那么,“双减”的背景下,怎么才能做好一个有智慧的父母呢?如何将家长的责任担负起来,不做焦虑的父母,从小养成孩子的好习惯呢?“双减”不是拼一对一补习,拼的是父母的成长和用心陪伴,唤醒孩子内驱力。作为家长更应该积极配合学校以及老师“双减”工作的开展,愿我们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个理解孩子的家庭。家庭教育实质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让孩子成人。首先要教孩子 学会做人,再是 学会生活,最后才能 学会学习。“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因此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很重要。 理清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孩子学科学习的事情,放心交给学校,家长则关注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家长究竟该如何走出焦虑的怪圈,实现孩子全方位的发展呢?第一,树立规则意识。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规则,比如红灯停绿灯行、垃圾分类、听讲座手机要静音等,父母是孩子的影子,父母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父母自身应遵循规则,为孩子立好榜样。第二,和孩子一起配合老师。不管是名师还是普通老师,碰上老师行为有不妥时,家长应对孩子有正确的引导,人无完人,而不是背后和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打击老师的权威;相应的,在孩子面前,老师也要为家长说话,让孩子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情真意切。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发力,才能让孩子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第三,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学校一直在大力推动课外阅读工程,在吴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不少成绩不出众但爱读书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随着阅读的深入,知识面会变得越来越广,潜力也更大。他认为,最好的培训班是家里的书房。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是潜在的“优等生”。第四,和孩子一起运动。作业量减了,意味着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再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长可以带上孩子亲近大自然,比如周末爬爬山,公园走一走,感受世界之美的同时,也增进亲子沟通。 第五,注重和孩子的心灵沟通。“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过去式。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家长更应“俯下身来”,走进孩子内心,对孩子的进步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对孩子的不足给予指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骂。第六,呵护孩子的兴趣。老师就曾遇到过一个偏科的孩子,他对数学很感兴趣,数学成绩名列前茅,但也存在其他不足,比如上其他课时把数学书籍藏在课本后面,比较急躁,和同学相处不融洽等。对此,学校给这个孩子创造了很多机会,数学老师让他在每天在班里出一道数学题,语文老师给他推荐除数学外的其他阅读书目,培养他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兴趣,发扬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等到孩子六年级时,语文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第七,和睦的家庭氛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而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曾有调查显示,对8-12岁孩子来说,大部分的孩子童年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经常吵架。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待事情能够情绪稳定,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会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积极。 第八,和孩子一起劳动。一个爱做家务的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和实施,从中获得更好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学会分担和责任。家长应懂得适当放手,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拿整理书包举例,有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还会忘带这忘带那,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刚入学时孩子没有学会自己整理,被家长包办了。第九,和孩子一起进步。“躺平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上进的孩子。”为人父母要率先垂范,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执着地栽培自己,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就会自然不断向父母靠近,变得越来越优秀。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你从事的职业,你是否能力争做到更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不平凡。第十,增加父职陪伴时间。爸爸在家庭中的责任意识,爸爸的理性思维,爸爸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这是妈妈无法替代的。陪伴的方式也要注意,不是仅陪他打游戏,陪孩子看各种连续剧。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庭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家长应该提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适应课堂规则、学会整理书包等,同时做好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心理准备;小学阶段,对于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专心、不拖拉的好习惯等;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困难。
同类资料
更多
2021年浅谈“双减”之下家长该怎么做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