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卷(有解析)
ID:43107 2021-10-17 1 3.00元 14页 515.08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4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二联,23)某兴趣小组研究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生产者是F,G代表分解者B.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C.野外生存训练时,探险者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D.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表示消费者答案 C 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则生产者是F,G代表消费者,A错误。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乙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血浆)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B错误。探险者食用了馒头,其中糖类被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后使血糖浓度升高;探险者没有及时喝到水,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因此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C正确。若图Ⅲ表示碳循环,则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表示生产者,A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D错误。2.(2020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45)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含有粪便、饲料残渣的废水,既破坏生态环境,又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技术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废水处理流程图。氧化塘中生活着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藻类、圆田螺、细菌等生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只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氧化塘中的细菌等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CO2、无机盐等物质供藻类生长C.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答案 A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废水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氧化塘中的细菌等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CO2、无机盐等物质供藻类生长,B正确;氧化塘后部种植的莲等挺水植物可与藻类竞争光和无机盐等,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C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过量废水的排入可能导致废水处理系统崩溃,D正确。3.(2020山东潍坊4月模拟,18)银鱼是鄱阳湖的特产,幼鱼阶段以一些植食性浮游动物及一些藻类为食,体长达到80mm以后逐渐向肉食性转移,110mm以上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近年来,银鱼产量大幅下滑,我国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度捕捞是主因。鄱阳湖肉食性的鳜鱼、鳙鱼等大鱼被渔民大量捕捞后,湖里一种名为红尾鱼的杂鱼会大量繁殖,且红尾鱼可捕食银鱼的卵。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与银鱼的幼鱼比较,成鱼每增重1g需要消耗藻类的量会增加B.银鱼捕捞后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左右,以便获得最大持续产量C.鳜鱼、鳙鱼和红尾鱼之间可构成竞争关系 D.人类活动可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答案 D 根据题意可知,110mm以上的银鱼(成鱼)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为肉食性,所以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与银鱼的幼鱼相比较,成鱼增重1g需要消耗藻类的能量增多,A正确;合理捕捞银鱼的时机是其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后剩余量在K/2左右为宜,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鄱阳湖肉食性的鳜鱼、鳙鱼等大鱼被渔民大量捕捞后,湖里一种名为红尾鱼的杂鱼会大量繁殖,说明鳜鱼、鳙鱼和红尾鱼之间可能存在食物和空间上的竞争关系,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人类活动可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D错误。4.(2020山东聊城一模,11)群居动物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并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实验者向鸽群放出饥饿的苍鹰,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可传达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鸽发现苍鹰后发出的大声鸣叫属于行为信息B.食物网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C.鸽种群数量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就越少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C 鸽发现苍鹰后发出的大声鸣叫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在食物网中鸽和苍鹰不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B错误;鸽种群密度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越少,C正确;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种内互助,D错误。5.(2020浙江温州一模,22)某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J·cm-2·a-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动物甲到动物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B.动物乙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值为b-cC.“未同化”包括粪便,其能量归于分解者(e)D.调查期间,未利用(f)就是动物乙的生物量答案 B 动物甲的同化量未知,因此无法计算动物甲到动物乙的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动物乙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为同化量-呼吸量=b-c,B正确;“未同化”部分的能量归于动物甲,C错误;调查期间,未利用(f)只是动物乙生物量中的一部分(还包括调查前积累的部分能量),D错误。6.(2020浙江杭州期中,5)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会导致蓝藻(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投放化学杀藻剂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藻利用B.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C.投放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机理是与蓝藻竞争资源 答案 D 污水中的无机物可供蓝藻利用,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投放化学杀藻剂会引起水体污染,C错误;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机理是与蓝藻竞争资源,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7.(2020届山东青岛二中期中,23)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答案 ACD 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的分解而被大量消耗,A正确;BC段藻类增多,光合作用会释放大量氧气,溶解氧增加,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减少而不是氧气减少,B错误;BC段无机物的增多有利于藻类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AB段随着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多,D正确。解题关键 熟悉微生物数量变化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1)藻类变化:①藻类增加,光合作用会释放大量氧气,溶解氧增加。②藻类减少,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减少,溶解氧减少。(2)细菌等异养生物的变化:①细菌等异养生物增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增加,溶解氧减少。②细菌等异养生物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减少,溶解氧增多。8.(2020山东济南凤城3月检测,20)(不定项选择)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CD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为生产者的同化量的数值,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的数值,h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的数值,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的数值,f为初级 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的数值,d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数值。图中b=h+c,c=f+d,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生产者的同化量×100%,所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或(b-h)/c×100%,B错误;“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兔)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即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三、非选择题9.(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22)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可传播登革病毒,雌蚊吸血,雄蚊不吸血而吸植物汁液。某科研团队培育了携带新型共生菌的白纹伊蚊,其中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该团队在试点小岛上大量释放携带新型共生菌的雄蚊,降低了野生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该实验探索出的防治白蚊伊蚊的新途径,有助于控制登革病毒的传播。(14分)(1)研究人员释放雄蚊后连续监测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变化,以检验实验效果。该实验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从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考虑,其原因是                        。 (2)有人担忧降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后,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多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举措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基础为    调节。 (3)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白纹伊蚊种群数量的方案:    。 答案 (1)小岛封闭性好,迁入率和迁出率低,对该实验结果影响小 (2)自我调节 负反馈 (3)信息传递 通过模拟雌蚊发出的声波诱杀雄性个体解析 本题以白纹伊蚊与登革病毒为试题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题中问题进行分析、提取有效解题信息的能力,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稳态与平衡观以及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素养。(1)封闭性好的小岛,迁入率和迁出率低,对该实验结果影响小。(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抵抗一定的外界干扰,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雌蚊翅膀振动发生的声波属于物理信息,雄蚊可依据该声波来辨别雌蚊的位置,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根据题中的限定词“据此原理”来设计实验,则可通过模拟雌蚊发出的声波吸引雄蚊,将雄蚊杀死,可降低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10.(2020云南昆明一模,31)我国设立的雄安新区将依托白洋淀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其中白洋淀的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成为首要任务。有研究人员对白洋淀生态系统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设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 (1)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在水面浮床上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组合,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其意义为                 。 (2)污水流入湿地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      ,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样设计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      功能。 (3)图2表示流经A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1、c2表示能量值(单位:kJ)。若被A摄入的能量为xkJ,其粪便中的能量为ykJ,某种鱼以A的粪便为食物,则该种鱼获得A的能量为       kJ,下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kJ,其中图中b表示               能量。 (4)根据白洋淀能量流动特点合理地确定其载鱼量,保证渔产品的持续高产,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                                     。 答案 (1)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微生物分解 物质循环(3)0 20%a或20%(x-y) A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4)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水面浮床上种植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组合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污水流入湿地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微生物分解,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种设计依据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3)粪便是食物残渣,其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因此,鱼以A的粪便为食物,该种鱼获得A的能量为0kJ。A同化的能量为a(或x-y)kJ,下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20%akJ或20%(x-y)kJ,c1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则表示A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根据白洋淀能量流动特点合理地确定其载鱼量,保证渔产品的持续高产,这体现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1.(2020清华大学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31)(12分)库布齐沙漠盘踞于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弯南岸,经人们几十年治理,书写了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新路。草方格沙障是沙漠治理中一种常见的治沙方法,先将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漠中,然后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以此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请分析回答:(1)从“死亡之海”变为“经济绿洲”,此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为        ,经人们几十年治理,采用“草方格沙障”“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控制沙漠蔓延,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                       。 (2)草方格沙障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提高治理地区的丰富度,丰富度指           。白沙蒿是沙地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沙漠中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复活草,该植物有着较强的储水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据此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     价值。 (4)沙漠中的常见动物沙蜥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沙蜥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B表示        ,若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J/(cm2·a),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若研究一个月内沙蜥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缺少的能量去向为        。  答案 (1)初生演替 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 (3)直接 (4)(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80/x×100 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 (1)沙丘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白沙蒿是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沙改变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3)根据复活草的储水与其体内的糖基海藻糖有关,研究出的化妆品体现了复活草的直接价值。(4)由图分析可知,B=摄入量A-粪便量,故B表示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沙蜥所处营养级同化量/蚂蚁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100%=80/x×100%。若研究一个月内沙蜥所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图中还应标明C中未被利用的能量。12.(2020陕西西安高三模拟,32)(10分)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如表列出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能量1.1x1082×1071.4×1099×1073.4×106图1图2(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 (2)图1中C表示 。 (3)图2中      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种群乙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    信息,说明      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 (1) (2)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c、d (4)化学 种群的繁衍解析 (1)结合表中数据,用能量传递效率不超过20%衡量,丙能量最多,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2)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则C表示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的为c、d两点的种群。(4)种群乙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种气味是某种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属于化学信息,这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13.(2020河南郑州一中4月模拟,32)(10分)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图1图2(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                         ,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微生物分解后的无机盐能为植物提供营养。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    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    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            。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    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改善池塘生态系统的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答案 (1)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 分解者 (2)共生 间接和直接 (3)核酸 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促进 (4)营养结构(食物网)解析 (1)池塘水可以提供适合在待治理污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固定的微生物用于生活污水净化,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可以为美人蕉提供无机盐,故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美人蕉能净化水体改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其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核酸、磷脂等生物大分子含有磷元素,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或流向分解者。结合图2中曲线可知,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4)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可增加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善池 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单元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2020浙江稽阳联考,2)下列演替属于原生演替的是(  )A.形成次生林的森林演替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恢复演替C.从火山岩到森林的演替D.从弃耕农田到森林的演替答案 C 形成次生林的森林演替、过量砍伐后的森林恢复演替、从弃耕农田到森林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从火山岩到森林的演替为原生演替,C正确。2.(2020河北邢台一模,23)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是演替进程中重要的生物基础,土壤结皮依次经过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苔藓结皮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在苔藓结皮阶段,原有的地衣将会消亡C.若气候适宜,这将大大缩短生物土壤结皮所需的时间D.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答案 B 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该演替发生的起点有土壤条件,A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但原有的地衣不会消亡,B错误;若气候适宜,群落次生演替的时间变短,C正确;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能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增多,因此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D正确。3.(2020辽宁葫芦岛一模,6)近年来,原产于北美的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严重危害树木及农作物。我国多地每年5、6月份都会启动防治美国白蛾的集中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展开立体式防控,有效控制和预防了美国白蛾疫情的进一步发生和扩散。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诱杀美国白蛾属于化学防治措施B.生物防治只能利用捕食美国白蛾的动物来达到防治目的C.外来物种入侵某地后,可能影响当地群落物种的丰富度D.外来物种入侵某地后,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 C 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扰乱美国白蛾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其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措施,A错误;生物防治不仅仅利用捕食关系来防治害虫,还可以通过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或者利用性外激素诱杀某一性别个体进行防治等,B错误;外来物种入侵某地后,可能影响当地群落物种的丰富度,C正确;外来物种入侵某地后,如果适应当地气候、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敌害等条件,种群数量可能呈“J”型曲线增长,D错误。4.(2018天津河西二模)苹果小卷蛾是主要的苹果害虫,它的种群增长率相对不大,每年产卵仅45~50枚。结合如图所示的调查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有害生物的防治目标是使有害生物超过,但不到K值B.有害生物密度低时,作物所受影响不大 C.两条曲线间差距最大,代表着最佳有害生物防治对策D.可释放小卷蛾的天敌来控制小卷蛾的数量,但要考虑生物入侵的可能答案 A 有害生物的防治目标是使有害生物达到较低水平,不能超过K/2,但也不能让有害生物灭绝,否则会降低生物多样性,A错误;有害生物密度低时,取食作物少,通过图可以看出,小卷蛾密度较小时,作物价值较大,故作物所受影响不大,B正确;据图可知,坐标中的两条线,实线表示防治成本,虚线表示作物的价值,当作物价值高于防治成本才有收益,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差值最大时收益最大,也代表着此时为最佳有害生物防治对策的时刻,C正确;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控制小卷蛾的数量,但要考虑生物入侵的可能,D正确。5.(2019山东济宁期末,18)棕榈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害虫,在茄子叶片上集群分布,研究人员调查了茄子叶片上的棕榈蓟马的种群增长情况,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天数81522293643种群密度(只/叶)41724313434A.集群分布是棕榈蓟马种群的空间特征B.棕榈蓟马种群呈“S”型增长C.在此表格中,第8~15天棕榈蓟马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棕榈蓟马的种群密度答案 D 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棕榈蓟马种群先增长,后达到稳定,所以呈“S”型增长,B正确。计算表格中相关数据可知,第8~15天种群数量增加最多,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棕榈蓟马体型微小、集群分布,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知识拓展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蚯蚓的密度也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6.(2020河北张家口期末,40)如图所示为北方某森林中的猞猁与雪兔在一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雪兔→猞猁B.两个种群的相互制约关系与反馈调节有关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会导致其中一个种群灭亡答案 D 图示两条曲线为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猞猁与雪兔是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小”的为捕食者,因此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因此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雪兔→猞猁,A正确;两个种群的相互制约关系与反馈调节有关,B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正确;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两个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7.(2020天津塘沽一中模拟,10)丝瓜是一年生藤本植物,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它喜较强阳光,较高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小型昆虫(甲、乙)。如图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B.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的营养级较高C.由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答案 A 丝瓜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故推测7~9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A正确;分析曲线图可知,两种昆虫之间是捕食关系,乙捕食甲,甲的营养级较低,B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需用样方法,D错误。8.(2020天津河北一模,12)如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答案 C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A错误;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错误;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C正确;温度是造成A区域植物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而B和C区域植物的分布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9.(2020浙江杭州期中,12)某科研小组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10.8吨/公顷B.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等于0.26C.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靠正反馈调节实现D.红树林中的次级生产者就是指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动物答案 A 根据题图所示,一年内,植被从大气中吸收CO235.9吨/公顷,被植食性动物同化2.4吨/公顷,通过呼吸作用返还大气12.1吨/公顷,被分解者分解10.6吨/公顷,因此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35.9-2.4-12.1-10.6=10.8(吨/公顷),A正确;题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量及位置未标出,故无法计算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靠负反馈调节实现,C错误;红树林中的次级生产者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异养生物,不只是所有动物,D错误。 三、非选择题10.(2018贵州贵阳一中月考,9)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1)猫头鹰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    营养级,若该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经过若干年后此地又重新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 (2)图中“→”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以表示       的方向。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           的过程。 (4)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5)冻原生态系统与此生态系统比较,前者土壤中有机物质更多,请分析原因:                       。 答案 (1)六 次生演替 (2)能量流动 (3)传递、转化和散失 (4)负反馈调节 (5)冻原生态系统温度更低,分解者分解作用更弱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1)猫头鹰所在的最长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蛙→蛇→猫头鹰,其中猫头鹰处于第六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火灾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2)图中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5)冻原生态系统温度更低,分解者分解作用更弱,因此冻原生态系统与此生态系统比较,前者土壤中有机物质更多。11.(2020天津杨村一中模拟,13)某富营养化河流的生态修复结构如图1,图2中箭头及序号表示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和过程,箭头旁的数值是同化量或迁入量(106cal·m-3·a-1)。图1 图2(1)图1利用生态系统中的     这一成分,降解有机污染物。河底通入空气,有利于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该生态系统污染修复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日趋复杂,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 (2)分析图2,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     ×106cal·m-3·a-1。鱼类→食鱼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鱼类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箭头     中(请在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择)。 答案 (1)分解者 需氧型 次生 (2)60.78.3% ⑦解析 (1)生态系统中降解有机物的成分是分解者。在河底通入空气有利于需氧型微生物的生存。该演替是在某富营养化河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所以属于次生演替。(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但该生态系统存在给食鱼鸟类的输入能量,这部分能量也属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应为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即60+0.7=60.7×106cal·m-3·a-1。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0.5/6×100%≈8.3%。鱼类粪便中的能量不是鱼的同化量,而是水生植物的同化量,这部分能量应包含在水生植物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即⑦。12.(2019天津和平一模,9)(10分)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甲乙(1)据图甲分析,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和绝灭点X,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到S,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但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东北虎等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为了保护东北虎,最有效的措施是       。东北虎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据图甲比较分析,r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                ,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所面临的情况。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    型增长曲线。 (3)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所测定的鼠种群数量。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值将会    。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    (偏大/相等/偏小)。 答案 (1)环境容纳量(K值)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间接(2)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 S(3)ef 增大 偏大 解析 (1)由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一定时间内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就地保护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佳方法。生物多样性能够使生态系统更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2)观察图像,r对策物种只有S点(平衡点)没有X点(绝灭点)。天敌存在、食物不足和空间不足等环境阻力导致种群数量最终形成S型曲线。(3)分析图乙,曲线Ⅱ中种群数量在ef段明显下降,说明此时间段内蛇对鼠的捕食增加,明显发挥效应。若部分蛇死亡,则对鼠的捕食能力降低,对鼠的捕食程度减弱,α的值增大。鼠被捕获一次以后更难捕捉到,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导致调查结果偏大。13.(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模,30)(13分)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生物和生物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营养结构。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养殖可得到品质高、备受欢迎的绿色产品。根据下图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图1图2(1)图1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狼的种间关系是   。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10来自植物,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北极狐种群能量增加120kJ,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需要植物具备的能量是   kJ。 (2)图2为江苏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①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     ,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②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被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③桉树能分泌“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    。冲洗鸽舍的少量废水流入鱼塘后被净化,说明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答案 (1)5 捕食 5520 (2)①性别比例 ②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再生 ③净化空气(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解析 (1)分析图1,以植物为出发点,到达最高营养级的路径共5条,即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北极狐所在的食物链有3条,它们是①植物→北极狐、②植物→雷鸟→北极狐、③植物→雪兔→北极狐,根据题中信息分析北极狐能量来源相关食物链和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如下:①植物北极狐(120×1/10=12kJ)②植物雷鸟北极狐(120×1/2=60kJ)③植物雪兔北极狐(120-12-60=48kJ) 结合上述分析可求出需要植物具备的能量为12÷10%+60÷20%÷10%+48÷20%÷10%=5520kJ。(2)①根据题中信息: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可推断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性别比例,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②肉鸽摄入的饲料,一部分被肉鸽同化,一部分进入粪便,而同化部分的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粪便进入鱼塘或者回田被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③由于桉树能分泌“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因此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杀菌、净化空气等。冲洗鸽舍的少量废水流入鱼塘后被净化,说明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4.(2020浙江温丽地区一模,26)(8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蜘蛛摄入的能量去向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字母代表能量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     的一种表现。该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       。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       (至少写出两类)等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图2中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     (用数字和计算符号表示),③属于图1中      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若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一定量的兔子,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答案 (1)空间异质性 出生率和死亡率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②-④(或①-③-④) 蝗虫和跳虫 (4)自我调节解析 (1)题图1中所示生态系统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该系统中蝗虫的种群数量直接取决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2)大型真菌和跳虫可以分解有机碎屑,属于分解者。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无机盐、CO2、H2O等物质可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用数字表示为②同化量减去④呼吸消耗量(或者①摄入量-③粪便量-④呼吸消耗量),题图2中的③表示蜘蛛粪便中的能量,即题图1中的蝗虫和跳虫(蜘蛛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引入兔子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卷(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