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0种群及其动态—基础训练(有解析)
ID:43080 2021-10-17 1 3.00元 12页 388.52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专题20 种群及其动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1)考查内容:种群的数量特征、两类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分析和应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是高频考点。(2)命题规律:本专题内容常以实例、表格信息、数学模型等形式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2020山东,11)。(3)命题规律:预计2022年高考命题仍将聚焦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应用这一视角,引导学生运用生态观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养成关注生产实践,学以致用的态度(1)复习备考时应注重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认同与理解,熟识概念,灵活掌握曲线等生态模型的比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2)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注重对比归纳和规律总结是有效的复习方法。种群数量变化和相关曲线分析是常见类型种群密度的调查2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应用【真题探秘】命题立意①核心考点种群的“S”形增长和“J”形增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②命题特点通过所给的曲线模型分析,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试题设计既有知识点的综合,也有知识点的延伸和迁移。③核心素养试题设计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模型与建模、演绎与推理等要素的考查。拓展延伸①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濒危  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等都有重要意义。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基础篇 【基础集训】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C.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真实值有差异答案 B 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调查得到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若甲地内蒲公英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调查其密度时,应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D.先对每个样方中蒲公英计数,求出所有样方的均值,除以样方面积即为种群密度答案 B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D.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答案 D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4.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答案 D 5.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2值之前可以认为是“J”形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都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 B 6.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往往表现为“S”形增长曲线,以下关于“S”形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未达到K值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种群数量在未达到K值之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后,种群数量并非绝对恒定D.有害动物防治可以通过改变环境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答案 A 7.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  )A.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C.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答案 C 8.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B.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但却可促使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C.食物和天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较大,竞争者、寄生者等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不大D.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答案 B [教师专用题组]【基础集训】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2018广西桂林、柳州高三第一次模拟考,6)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 A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A项正确;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稳定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不能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出生率的高低,C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D项错误。2.(2017广西桂平浔州高中校级摸底考,4)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前提条件之一是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存在出生和死亡,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图中b表示年龄组成,可以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就达到了最大值,但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错误。知识归纳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3.(2017新疆乌鲁木齐三模,5)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图(如下),图中的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答案 C 2008年~2010年,λ>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A错误;2010年~2015年,λ始终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长,B错误;题图只能反映种群数量增减变化,不代表种群数量,故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题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4.(2019河南九师联盟质量检测,5)如图为液体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此时无种内斗争B.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b点会上升C.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负相关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有关答案 B a点时酵母菌数量增长最快,但此时种群中存在种内斗争,只是种内斗争比较弱,A错误;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改善了酵母菌的生存环境,酵母菌的K值会增加,B正确;c~d段,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下降,C错误;该种群的K值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代谢物等因素有关,D错误。5.(2019江西上饶中学开学检测,19)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几组实验,第Ⅰ组和第Ⅲ组到达K值所需时间相同B.“J”型曲线的K值比“S”型曲线的K值大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生物的天敌,会降低该种生物的K值D.种内斗争会降低生物的K值答案 C 第Ⅰ组和第Ⅲ组培养液体积相同,K值相同,但由于开始的个体数量不同,所以到达K值所需时间不相同,A错误;“J”型曲线没有K值,“S”型曲线有K值,B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引入某 生物的天敌,该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K值随之降低,C正确;种内斗争是一个种群的内部变化,不是种群环境的改变,K值不会变,D错误。6.(2019青海西宁一中模拟,6)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v=(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根据上述分析可知,0~t4范围内种群数量增长,在t4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t4~t6时种群数量降低,所以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0~t4范围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4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故0~t4范围内该种群呈“S”型增长,B正确;t1与t3时增长速率相同,即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t2~t5时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t4~t6时种群数量一直减少,故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和t4与t6时的差值不相等,D错误。7.(2017广西桂林模拟,3)如图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B.c时刻对应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C.a~d过程中,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D.与c点相比,d点的种内斗争更激烈答案 D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A错误;c时刻之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小,c时刻,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最少,B错误;a~c过程中,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小,c~d过程中,死亡率小于出生率,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C错误;与c点相比,d点时的种群数量大,种内斗争更激烈,D正确。解题关键 由图可知,c时刻之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小;c时刻,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最少;c时刻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综合篇【综合集训】提升一 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与应用1.(2021届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一,2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10~20年该种群数量一直下降B.曲线所示20~30年λ=1,说明该段时间种群数量趋于稳定C.由图可知,0~30年在第15年时该种群种内竞争最激烈D.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20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答案 C 2.(2020山东枣庄月考,21)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O~d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该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该田鼠种群数量在a~d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一直在下降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答案 C 3.(2020山东济宁一模,12)假设某种群的K值=200,如图表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S1所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若该种群为海洋中的某种鱼,则捕捞后其种群数量应不低于S3所对应的种群数量C.若该种群为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则对其防治越早越好D.若该种群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会减小答案 A 4.(2019山东菏泽一中月考,36)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P—猎物N模型,如甲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乙图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图 乙图A.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D.由甲图可知,捕食者P和猎物N的环境容纳量分别为P3和N3答案 D 5.(2020山东淄博期中,10)(不定项选择)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D.若该种群为某海洋鱼类,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答案 ACD 提升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2020辽宁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2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答案 D 7.(2020山东济南期末,13)某实验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平板划线法B.0~2h,酵母菌数量因种内竞争剧烈而增长缓慢C.8~10h,接种量为1.5mL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液pH降低D.8~10h,接种量为0.5mL的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答案 C  [教师专用题组]【综合集训】提升一 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与应用1.(2018云南师大附中月考,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B.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答案 C 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如果有突变、迁入迁出等,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可能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突变,抗生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名师点睛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是长期的地理隔离会达到生殖隔离,但有时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就能达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育种。2.(2019安徽淮北一模,19)皖北地区经采煤作业后,形成了许多塌陷区。研究人员连续6年调查某塌陷区内鲤鱼的种群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为了充分利用鲤鱼资源,又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塌陷区内鲤鱼环境容纳量约为40吨B.必须保证捕捞前后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变C.第7年的最大捕捞量应控制在37吨以内D.必须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才能进行捕捞答案 A 本题通过曲线分析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图中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第6年种群数量不变,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环境容纳量约为40吨,A正确;捕捞后种群应为曲线的K/2值左右,此时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错误;第7年最大捕捞后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第7年的最大捕捞量应控制在20吨左右,C错误;捕捞的时机不一定是达到K值时,只要捕捞后剩余量约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就可以充分利用鲤鱼资源,又能可持续发展,D错误。题后拓展 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K/2值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K/2值是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值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有害生物,则需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对有益生物则需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3.(2018黑龙江大庆模拟,6)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答案 C 由曲线斜率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4.(2018宁夏育才中学月考,4)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答案 B 代表种群增长倍数λ。若λ>1,种群数量增加,若λ<1,则种群数量减小,若λ=1,种群数量不变。甲种群在0~t3段的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t3时λ>1,甲种群数量仍在增加,A、D错误;乙种群在0~t1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在t2~t3段,λ<1,乙种群数量减少,t3时种群数量最少,且t3以后λ=1,乙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正确,C错误。方法技巧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判断 λ=1为标志线,λ=1时,种群数量稳定;λ>1时,种群数量增加;λ<1时,种群数量减少。5.(2017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2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低答案 D 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B点前(潜伏期)防治,防治成本最低,A错误;图乙曲线中,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B错误;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 由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可发生变化,进行进化,C错误;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若在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则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D正确。6.(2018辽宁朝阳三模,5)某课题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的关系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第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第7~10年间种群数量先升高后保持不变B.图乙中,能够用曲线Ⅰ和曲线Ⅱ来预测将来喜鹊种群数量的变化C.图甲的第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图乙的c~d段的数量变化D.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时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答案 D 图甲中,第0~3年间种群数量在增长,第3年λ=1,种群数量稳定,第4~8年,λ<1,种群数量下降,第9~10年λ=1,种群数量再次稳定,A错误;图乙中曲线Ⅰ和曲线Ⅱ是决定种群数量的最直接因素,年龄结构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图甲中第3~9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先快后慢,图乙c~d段种群数量下降越来越快,C错误;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的第1年(λ>1)和图乙的b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D正确。提升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7.(2017江西九江一中第一次月考,2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错误的是(  )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B.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滴加培养液C.不同实验组测得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D.对照组用不含有机物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答案 D 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可能会沉在培养瓶底部,取样部位不同,实验数据会偏差很大,因此吸取培养液前要轻轻振荡培养瓶使酵母菌分布均匀,A正确;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B正确;不同实验组测得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C正确;该实验中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组,D错误。8.(2018贵州贵阳一中月考,6)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 D 培养液的pH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所以改变培养液的pH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酵母菌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所以要用抽样检测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错误;应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数量估算,不能用普通载玻片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错误;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9.(2019云南昆明摸底,22)如表为一个10mL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培养时间(h)01020304050607080细胞数量(×103个/mL)0.20.42510121212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40h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0~80h,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C.40~50h,种内竞争加剧是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D.该体系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1.2×105个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模型与建模,科学探究中的结果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维持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该体系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12×103个/mL×10mL=1.2×105个,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D正确;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40~50h,种内竞争加剧是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C正确。10.(2018宁夏石嘴山中学模拟,6)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其中1号试管第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第6天实验结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110—0.128210—0.153—100.128A.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pH、取样时间都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C.实验中1、2、3号试管种群都呈现“S”型增长D.第5天时,1号试管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答案 D 1号和2号的单一变量是温度,1号和3号的单一变量是营养物质,所以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A错误;除自变量外,开始的接种量、培养液的pH等无关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错误;该实验不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每支试管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到营养物质、空间等资源的限制,1号试管有营养物质,且在第5天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说明在5天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但无法确定第6天其数量是维持稳定还是降低,若维持稳定,则实验期间1号试管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2号试管是低温处理,酵母菌数量增长较慢,与1号比较,第5天2号试管的种群数量不会达到最大值,所以很可能在实验期间不呈现“S”型增长;3号试管没有营养物质,酵母菌无法生存,其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直至为0,C错误;1号试管的酵母菌在第5天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说明第5天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D正确。11.(2019广西柳州模拟,4)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适合酵母菌生长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种内斗争强B.该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与营养条件有关D.该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变化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模型与建模,科学探究中的结果分析。实验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斗争较弱,故A错误;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该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故B正确;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与营养条件有关,故C正确;由图可知,该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故D正确。12.(2018陕西榆林二模,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02~200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 鼠种样地均值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00.430.200.21(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过度放牧)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没有影响D.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答案 C 表中信息显示:同种动物在不同地点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正确;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正确;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C错误;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正确。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0种群及其动态—基础训练(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