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8.2登高》ppt课件(2)
ID:2587 2021-08-19 1 3.00元 19页 361.77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9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登高杜甫,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形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教学重难点,同学们: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位体弱多病的老者独立江边,看着低低徘徊的飞鸟,随风萧萧而下的秋叶,以及滔滔而逝的江水,耳畔传来猿鸟的声声悲鸣,心中感慨万端,个人才华为何得不到施展,是动乱的时局,是个人性格因素,还是……你想走进老者的心灵深处吗?请随着《登高》一起走进走近杜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写作背景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颤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干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教学过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当临绝顶,--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花草堂,-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教学过程作者介绍,“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教学过程题目解说,全文分析前两联教学过程,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教学过程,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教学过程,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教学过程,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八景,语言凝练教学过程,情感:悲凉、悲壮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情感:悲凉、悲壮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明确: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明确: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情感:悲凉、悲壮,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情感:悲凉、悲壮,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明确: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情感:悲凉、悲壮,布置作业《秋兴八首》《登高》都是由景入情的杰作,前者首联颔联写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颈联和尾联由景生情,抒发感慨,做到了情景的有机融合。后者首联颔联写秋日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颈联尾联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壮,也做到了情景交融。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诗歌,用本节课你掌握的由景入情的方法来解读鉴赏。,感谢聆听
同类资料
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8.2登高》ppt课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