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文本对应练18 谏逐客书 Word版含解析
ID:15941 2021-09-07 1 2.00元 6页 34.00 KB
已阅读6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2.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文本对应练(十八)[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逐客:驱逐在秦国做官任事的非秦国国籍之人B.惠王用张仪之计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C.遂散六国之从六国之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D.昔缪公求士缪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C [C项,“六国之从”应为合纵政策,即六国联合对抗秦国。]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遂散六国之从B.河海不择细流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D [A项,“从”同“纵”;B项,“择”同“释”;C项,“藉”同“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益仇B.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C.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 [A项,都为连词,表目的,来。B项,都为介词,相当于“于”。C项,6,都为副词,竟然。D项,①连词,表转折,译为“却”。②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C.“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百姓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B [“三王,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错误,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5.下列完全没有反面论述的一组是(  )A.①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②非秦者去,为客者逐B.①昭王得范雎,废穰侯,……使秦成帝业②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C.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②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D.①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②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C [C项,都是从正面论述的。A项,②是正面论述;B项,①是正面论述;D项,全为反面论述。]6.《谏逐客书》铺陈秦王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A.警示秦王声色误国。B.宣扬秦国的强大富足。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D.阐述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D [本文的主旨在于劝阻秦王逐客,6,劝谏时铺陈秦王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把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与用物方面为我所用的态度形成对比,并抓住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指陈利弊。综合分析,D项最恰当。]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不良印象。[答案] (1)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2)臣闻吏议逐客 窃以为过矣 (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上梅直讲书苏 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6,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 [“其容色”与“其文章”相对,两句中间停顿,“温然而不怒”不能断开,断开后构不成转折关系,排除A、B两项;“乎”是介词,相当于“于”,不放于句末,排除D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奴隶主家中总管,卿大夫家臣。B.礼部,官署名,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执事,管事的人,这里指考官。D.闾巷,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乡里民间。C [C项,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梅尧臣。]6,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富贵,但不被人理解,孔子困厄,但师徒怡然自得。因此苏轼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B.苏轼认为,追求富贵不如空守贫贱,能成为大贤的学生,那是很快乐的事情。如果能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那就更快乐了。C.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D.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B [B项,“追求富贵不如空守贫贱”“那就更快乐了”两处皆不当。]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以召公的贤德,以管叔和蔡叔的亲属关系,竟然不能理解他的心思,那么周公去和谁来安享富贵之乐呢?(2)(认为)一个人不可苟且地享富贵,也不可以无所作为地过贫贱日子。有大贤人在此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使人找到依靠了。12.文章开头对周公和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想要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这段文字,劣周公,优孔子,以周公来反衬孔子。②作者这样写,暗以孔子比欧、梅,以孔门弟子自况,说明富贵不足重,而师徒以道相乐才是人间最高的乐趣。【参考译文】轼每次读《诗经》读到《鸱鸮》,读《尚书》读到《君奭》时,曾经私自替周公遇不到知心人而难过。待到阅读史籍时,6,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两国的交界处,但是他却照常抚琴歌咏而不停歇。当他和颜渊、仲由等弟子互相问答时,夫子问道:“《诗》云:‘不是野牛不是虎,为啥跑向荒山野土?’难道我们的学说是错误的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颜渊说:“夫子的学说太伟大了,所以天下都没有容得下的地方;虽是如此,容不下又有什么可难过的呢?他们容不下咱们,正好显出夫子是崇高的君子。”夫子轻松地笑起来说:“如果你发财致富了,我情愿当你的大管家。”天下虽然不能容他,但是徒弟们足以和他说笑谈心是如此快乐!这时才体会到周公的富贵,倒有不及孔子贫贱的地方。以召公的贤德,以管叔和蔡叔的亲属关系,竟然不能理解他的心思,那么周公去和谁来安享富贵之乐呢?可是孔子的共同过贫贱生活的弟子们,却都是天下的贤才,也就满可以与之同心同德而快乐的吧。轼七八岁时,刚知道读书这事儿,就听说如今天下有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好像古时孟轲、韩愈一流的;同时又有位梅公和他交游,互相启发一块儿讨论。以后年龄长大时,才能够阅读他们的诗文,从而想象他们的为人,猜想他们一定是潇洒地摆脱了世俗的快乐,而高兴地过着自己认为是快乐的生活吧。那时正在学习讲究对仗平仄格律的文字,想谋求三升两斗的俸禄,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资格来参见于诸公之间。因此来到京师已经一年多了,也不曾探望过各位的大门。今年春天,天下士人都到礼部来应试,执事和欧阳公亲自测验我们,轼出乎意外地获得了第二名。后来才听说,执事喜爱我的文章,认为颇有孟轲的风格;同时欧阳公也以我不作一般化的世俗文字而同意录取,所以我名字就排在前列了。既不是通过您身边的人替我事先托面子,又不是有亲戚老友为我嘱托说情,向往了十几年之久,闻其名而不得相见的人物,居然一旦之间成为知己。回家考虑这事,(认为)一个人不可苟且地享富贵,也不可以无所作为地过贫贱日子。有大贤人在此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使人找到依靠了。那苟且地碰上一时的运气而富贵,身后跟着车辆、骑兵等几十个人,让那街坊上的小民聚集观看而啧啧称羡的,又怎能配抵换我的这种快乐呢?书传说过:“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又说:“从容啊游乐啊,就可以安度余年了。”执事的名声传遍天下,但官位不过是五品,您却和颜悦色而毫不气愤,您的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这必然是有得以快乐的道理的吧,轼是很愿意听您的指教的。6
同类资料
更多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文本对应练18 谏逐客书 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