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粗盐提纯是初中化学哪节课

是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包括如下三小节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粗盐的提纯 初三化学实验粗盐提纯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结构总结详细点的拍过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二、 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反应热的计算:

(1)反应热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值:

△H=ΣE生成物-ΣE反应物

(2)反应热等于旧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与新键生成放出能量的差值:

△H =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盖斯定律,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

△H=△H1+△H2

2、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对于反应: mA+nB ⇌ pC+qD

注意: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3、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等温下,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压,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催化剂同等程度的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催化剂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

九年级化学电子课本

《初中全年级下册电子课本》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Q975qg2rSZK4pt644gvpA

初中全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9vnu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9vnu 提取码: 9vnu

初中全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初一|初三|初二|八年级下册政治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英语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生物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历史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地理电子课本.pdf|九年级下册政治电子课本.pdf|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九年级下册英语电子课本.PDF 新版初中上册电子课本

https://pan.baidu.com/s/1FmRvwIR1bfnYWxpgceAWqw

新版初中上册电子课本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mn46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mn46 提取码: mn46

新版初中上册电子课本|9年级上电子课本|8年级上电子课本|7年级上电子课本|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pdf|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笔记整理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

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应:2H2O2H2↑+O2↑

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

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应,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7、分解反应:有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8、水的合成:

一氢气燃烧:2H2+O22H2O(氢气具有可燃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②点燃氢气前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凡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接触,加热或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来源广;放热量多;无污染。

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在分)

①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有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有原子构成的物质

1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产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11、氢气的性质: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α粒子轰击金箔

1、现象: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少数改变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方向弹回。

2、原因:大多数α粒子通过原子内部空间的空隙,不改变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碰到原子核方向改变甚至方向弹回。

3、原子的结构

4、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海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5、原子中的数量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③电子的多少决定原子的体积,电子越多体积越大。

6、注意:①不同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②同种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所有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

④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二、原子中的电子

1、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离核较远,能量低里核较近。把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成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含义: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

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②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③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极不易失也不易得。

4、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如:SO42-CO32-OH-NH4+NO3-等)

5、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原子核不变,质子和中子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只是电子发生变化)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千克)作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单位“1”通常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①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1”

③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⑤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成正比: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过程:溶质分子均匀的分散到溶液分子中间的过程。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气体、液态、固体。

3、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一般为液态。

4、溶液的基本性质(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性质都相同。

②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剂和溶质就不会分离。

均一、稳定的原因:分散到水中分子和离子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分散到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运动。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①固体、液态与气体之间形成溶液中一般把液体当作溶剂,固体和气体当作溶质。

②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当作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只要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总是溶剂。

③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

6、电离: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7、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油和洗洁精并没有形成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公式:溶质的质量=╳100%

3、注意问题:

①溶液的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质量。

②一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③注意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特别是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4、几个相应公式:

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①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钥匙、滴管。

②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粗盐提纯是初中化学哪节课

是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包括如下三小节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粗盐的提纯 初三化学实验粗盐提纯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结构总结详细点的拍过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二、 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反应热的计算:

(1)反应热等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值:

△H=ΣE生成物-ΣE反应物

(2)反应热等于旧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与新键生成放出能量的差值:

△H =E1(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2(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盖斯定律,即一步完成的反应热等于分几步完成的反应热之和:

△H=△H1+△H2

2、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对于反应: mA+nB ⇌ pC+qD

注意: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3、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等温下,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压,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催化剂同等程度的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催化剂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

九年级化学电子课本

《初中全年级下册电子课本》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Q975qg2rSZK4pt644gvpA

初中全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9vnu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9vnu 提取码: 9vnu

初中全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初一|初三|初二|八年级下册政治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英语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生物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历史电子课本.pdf|八年级下册地理电子课本.pdf|九年级下册政治电子课本.pdf|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pdf|九年级下册英语电子课本.PDF 新版初中上册电子课本

https://pan.baidu.com/s/1FmRvwIR1bfnYWxpgceAWqw

新版初中上册电子课本

来自:百度网盘

提取码: mn46

复制提取码跳转

?pwd=mn46 提取码: mn46

新版初中上册电子课本|9年级上电子课本|8年级上电子课本|7年级上电子课本|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pdf|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pdf|人教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笔记整理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

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应:2H2O2H2↑+O2↑

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

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应,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7、分解反应:有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8、水的合成:

一氢气燃烧:2H2+O22H2O(氢气具有可燃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②点燃氢气前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凡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接触,加热或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来源广;放热量多;无污染。

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在分)

①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有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有原子构成的物质

1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产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11、氢气的性质: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一、α粒子轰击金箔

1、现象: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少数改变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方向弹回。

2、原因:大多数α粒子通过原子内部空间的空隙,不改变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碰到原子核方向改变甚至方向弹回。

3、原子的结构

4、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海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5、原子中的数量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③电子的多少决定原子的体积,电子越多体积越大。

6、注意:①不同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②同种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所有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

④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二、原子中的电子

1、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离核较远,能量低里核较近。把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成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含义: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

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②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③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极不易失也不易得。

4、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如:SO42-CO32-OH-NH4+NO3-等)

5、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原子核不变,质子和中子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只是电子发生变化)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千克)作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单位“1”通常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①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1”

③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⑤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成正比: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过程:溶质分子均匀的分散到溶液分子中间的过程。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气体、液态、固体。

3、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一般为液态。

4、溶液的基本性质(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性质都相同。

②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剂和溶质就不会分离。

均一、稳定的原因:分散到水中分子和离子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分散到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运动。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①固体、液态与气体之间形成溶液中一般把液体当作溶剂,固体和气体当作溶质。

②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当作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只要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总是溶剂。

③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

6、电离: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7、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油和洗洁精并没有形成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公式:溶质的质量=╳100%

3、注意问题:

①溶液的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质量。

②一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③注意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特别是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4、几个相应公式:

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①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钥匙、滴管。

②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