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湘教版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湘教版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

情感目标: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活动准备】

玻璃吸管、集气瓶、试管、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水槽、保鲜袋、玻璃片、火柴等。

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的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1、 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人人离不了。(空气)

2、 讨论:为什么人人离不了空气呢?

3、 做憋气小游戏。

4、 交流憋气的感受,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二、 认识呼吸器官

1、 学生做深呼吸,思考:完成一次呼吸需要几个过程?

2、 交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 思考: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4、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5、 教师板画呼吸器官图,学生画出吸气和呼气的路线图。

三、 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1、 根据路线图,提出新问题: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相同吗?

2、 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3、 教师补充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 量。

4、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5、 交流补充实验方案。

① 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吹气。(对比实验更明显)

② 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③ 用保鲜袋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6、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教师提示注意实验安全。

7、 交流实验现象,形成自己的结论: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不同的,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8、 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继续提出问题:我们吸进的氧气到哪里去了,那么多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

9、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四、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 交流对呼吸器官的认识。

2、 讨论: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病?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4、 学生简单交流。

5、 教师小节:建议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做成剪报,或者制作一期有关呼吸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五年级科学湘教版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像与不像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身体的运动

【 #教案# 导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受到力(合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或大小,或方向)改变。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滑动与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

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和赛车的图片。

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

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3、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五、小结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猜想和假设;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会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

情感目标: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活动准备】

玻璃吸管、集气瓶、试管、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水槽、保鲜袋、玻璃片、火柴等。

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文字、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设计实验的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1、 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人人离不了。(空气)

2、 讨论:为什么人人离不了空气呢?

3、 做憋气小游戏。

4、 交流憋气的感受,认识呼吸的重要性。

二、 认识呼吸器官

1、 学生做深呼吸,思考:完成一次呼吸需要几个过程?

2、 交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3、 思考: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4、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5、 教师板画呼吸器官图,学生画出吸气和呼气的路线图。

三、 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1、 根据路线图,提出新问题: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相同吗?

2、 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3、 教师补充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 量。

4、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5、 交流补充实验方案。

① 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吹气。(对比实验更明显)

② 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③ 用保鲜袋收集呼出的气体,用燃烧的火柴验证。

6、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教师提示注意实验安全。

7、 交流实验现象,形成自己的结论:人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是不同的,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8、 根据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继续提出问题:我们吸进的氧气到哪里去了,那么多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

9、 学生查阅资料交流。

四、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 交流对呼吸器官的认识。

2、 讨论: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病?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4、 学生简单交流。

5、 教师小节:建议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做成剪报,或者制作一期有关呼吸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五年级科学湘教版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 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像与不像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身体的运动

【 #教案# 导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受到力(合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或大小,或方向)改变。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滑动与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

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和赛车的图片。

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

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3、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五、小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湘教版上册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