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如下:

一、正数和负数

二、有理数

三、数轴

四、相反数

五、绝对值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七、有理数的加法

八、有理数的减法

九、有理数的乘除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作为七年级数学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媒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D 3

C 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实效

一、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时间”的安排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才能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不趋于形式,进而收获成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学习的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教师可以把一节课或者几节课的时间用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式探索和相互学习中更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或者在课堂内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辩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达,让学生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发表个人意见以及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同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各小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合作延伸,并对部分有学习困难的小组实施及时的帮助.

二、合理设计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简单,简单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时间久了会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程时,根据学生反馈,像“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中位线?中位线和中线有什么区别?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问题的前面部分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对课本上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这个时候不需要急着去向学生解释,应该让班上同学提出他们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要害来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再进行讨论,进而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三、教师角色扮演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及促进者,甚至是学习合作者,其主要的行为表现就是交流、倾听、分享、办作,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时扮演顾问、权威和同伴三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教师角色的变化实现.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根据不同班级和小组的特定情况,教师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各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互动过程达到高效的目的.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总的评价标准是小组的成就,其表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学业方面的进步做出评价;②对小组的工作以及合作情况做出评价.小组评价标准需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始的时候就已明确,小组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小组合作任务不同则标准可以不同,要求越具体就越能使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1

在“整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如下评价标准:达标: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良好:组内成员均积极合作、互帮互助,实现了真正的合作.优秀:组内每个成员学会了知识的同时还发展了能力.

案例2

老师和同学在二次函数3种表示的教学过程中共同制定标准:a.三人一组,由老师随机抽査.b.由老师决定被抽到小组的哪位成员选择相应表示方式.c.每人用一种表示来轮流完成某一函数的3种表示方式.d.组内成员均表示正确且合理的小组为优秀.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第一个案例的小组评价分了几个等级,但并没有表述出很强的操作性,真正参与和真正合作的定义不明,缺少具体的行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会导致偏差的出现.

五、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并不是场面热闹就能促进学习效率.这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得到转变,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该方式的推广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作者:杨玉存 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中学

初一下册数学书全部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91页全部答案

第7题

A1(3,6) B1(1,2) C1(7,3)

具体做法就是把座标代进去求值

第8题

有些麻烦,我给你传图

算了,我的答案有些不对,我手打把

过点A做Y轴的垂线,垂足为D

过点B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E

DA和BE的延长线交于点C

S长DOEC=(4-0)*(6-0)=24

S三DOA=1/2*(4-0)*(2-0)=4

S三ABC=1/2*(6-2)*(4-2)=4

S三OBE=1/2*(6-0)*(2-0)=6

∴S三AOB=24-4-4-6=10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要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如下:

一、正数和负数

二、有理数

三、数轴

四、相反数

五、绝对值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七、有理数的加法

八、有理数的减法

九、有理数的乘除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作为七年级数学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媒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D 3

C 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实效

一、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时间”的安排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才能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不趋于形式,进而收获成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学习的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教师可以把一节课或者几节课的时间用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式探索和相互学习中更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或者在课堂内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辩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达,让学生在每次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发表个人意见以及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同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各小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合作延伸,并对部分有学习困难的小组实施及时的帮助.

二、合理设计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过于简单,简单的问题虽然看起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时间久了会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设计的问题应能够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程时,根据学生反馈,像“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中位线?中位线和中线有什么区别?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问题的前面部分学生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但他们对课本上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这个时候不需要急着去向学生解释,应该让班上同学提出他们的问题,针对问题的要害来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发挥集体智慧再进行讨论,进而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三、教师角色扮演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及促进者,甚至是学习合作者,其主要的行为表现就是交流、倾听、分享、办作,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同时扮演顾问、权威和同伴三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教师角色的变化实现.教师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根据不同班级和小组的特定情况,教师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各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互动过程达到高效的目的.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恰当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总的评价标准是小组的成就,其表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学业方面的进步做出评价;②对小组的工作以及合作情况做出评价.小组评价标准需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始的时候就已明确,小组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小组合作任务不同则标准可以不同,要求越具体就越能使学生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案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1

在“整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如下评价标准:达标: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良好:组内成员均积极合作、互帮互助,实现了真正的合作.优秀:组内每个成员学会了知识的同时还发展了能力.

案例2

老师和同学在二次函数3种表示的教学过程中共同制定标准:a.三人一组,由老师随机抽査.b.由老师决定被抽到小组的哪位成员选择相应表示方式.c.每人用一种表示来轮流完成某一函数的3种表示方式.d.组内成员均表示正确且合理的小组为优秀.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第一个案例的小组评价分了几个等级,但并没有表述出很强的操作性,真正参与和真正合作的定义不明,缺少具体的行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会导致偏差的出现.

五、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并不是场面热闹就能促进学习效率.这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得到转变,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该方式的推广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作者:杨玉存 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中学

初一下册数学书全部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91页全部答案

第7题

A1(3,6) B1(1,2) C1(7,3)

具体做法就是把座标代进去求值

第8题

有些麻烦,我给你传图

算了,我的答案有些不对,我手打把

过点A做Y轴的垂线,垂足为D

过点B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E

DA和BE的延长线交于点C

S长DOEC=(4-0)*(6-0)=24

S三DOA=1/2*(4-0)*(2-0)=4

S三ABC=1/2*(6-2)*(4-2)=4

S三OBE=1/2*(6-0)*(2-0)=6

∴S三AOB=24-4-4-6=10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