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公开课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公开课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

【 #教案# 导语】《一夜的工作》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建国初期,作者送稿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探究自学。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交流要点: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b、审阅稿子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C、总理的夜餐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学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

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三、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区别三组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4、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生虽然学过几篇歌颂总理的文章,但总的来说,要培养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有些困难。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崇高品质。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一夜的工作》,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二、熟悉课文

1、自读课文5分钟,注意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了解你最想了解的东西。

2、反馈:你了解了什么?

顺带检查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把最后两节读二遍,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联系?

2、指导朗读最后两节(女同学,轻声的,男同学声音响亮地)

3、带着“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话,读读课文1-7节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提示:

(1)"我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说明因陋就简。

(2)"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说明陈设简单。

(3)"两杯热腾腾的热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说明生活简单。

4、有感情的朗读。

5、片断练写

把这些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为开头写一段话。

6、交流。

7、小结:通过朗读,我们学习了语言,通过练笔,运用了课文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五、作业巩固

作业1、6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2、学习描写总理工作劳苦的句段,并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

提示:

(1)从工作时间上看:"我今晚上……""……就听见公鸡哦哦地叫明了。"

(2)从工作量上看:"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3)从工作态度上看:"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在研读中区别三组词的意思和用法。

2、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3、把这些句段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开头写一段话。

4、交流

5、联系全文,想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6、作业:2.3.4.5

二、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选做一项

1、以同样的方法,描写一下教室,卧室,中队角……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让我们也像总理审阅文件一样以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审阅"一份你的"文件"。这份文件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则报道,一篇自己或同学的习作等。

第三教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了解周总理的其他动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颂总理故事交流会

1、请学生主动上台讲

2、伙伴间交流

3、网上查询更多

二、课外阅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

三、拓展练习

本文的作者因为工作的原因,偶然间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感慨万千,想要对全世界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我们因为作者的一篇《一夜的工作》,真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我们还通过其他的途径知道了周总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份感慨?

请以《我想说……》为题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激动和感慨。

板书:

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

陈设简单、食物简单

工作劳苦

工作量大、工作时长、工作态度认真

篇三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总理的工作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重点词句,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收集有关总理工作、生活的资料。

3、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课文。

1、贴出总理照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自己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你对总理的了解。

2、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述的是作者何其芳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对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比较陌生。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划出中心句。

(1)检测,听写:咨询、浏览、一碟、宫殿、隔壁、蒙眬。

(2)学生自改订正,比较睡眼蒙眬、月色朦胧、烟雨朦胧。

交流:

(1)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投影)

课文记述了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 ),目睹了总理( ),在回来的路上,心情( )。

(归纳板书:送稿 审稿 感想)

(2)交流中心句并板书(相机理解“劳苦”和“简朴”)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找课文中的重点、具有概括性的句子,目的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的中心。

三、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思考

1、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请总理审稿子)。

2、质疑。

归纳: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这种开门见山的方法是写作文常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概括,使学生知道事情的起因,认识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1、把生字抄写三遍,听写一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体会周总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你觉得总理的一夜工作是怎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

2、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总理工作的一夜,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对“一夜的工作”的关注,为学习下文作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默读课文。

(1)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勾画出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所划句子,可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质疑),相互帮助解决。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全班交流,汇报读后感受。(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预设:

A、“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

1、教师相机点拨:“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从哪些方面体现总理的生活简单?(一张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极其”能否换成“相当”、“很”?(不能)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把高大的宫殿与简陋的陈设对比。突出总理生活简朴,品质的不简单(齐读,读出“极其不简单”的感受)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教师设疑激趣:有人认为,上述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由“花生米” 展开想象:你觉得总理的夜宵应该吃什么?

资料出示:“总理的吃”,你想对总理说什么?(投影)

3、指读、齐读。

预设:

C、“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

“一尺来高”、“一叠”、“今晚上”说明了什么?(文件多、工作繁重,工作紧张,十分辛苦等)

D、“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出示插图)

1、教师相机点拨:找出表现周总理审稿过程中的动词(看、画、想、问)

2、这些动词说明总理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周总理工作仔细、认真、负责的精神)(分组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插图旁。(指名讲)让我们怀着对总理的敬意一齐读一读这句话。

F、“喝了一会儿茶……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时间长)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句、词来体会的形式,感悟总理工作时间长、态度认真,以及生活上的简朴。在感悟语言的同时感悟人物形象,真正在语言文字中真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另外在环节设计上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学习顺序,学生体会到哪儿就学到哪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阅读理解——畅所欲言——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过渡: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的工作是那样的劳苦,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作者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自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听---(播放录音)

同学们,作者只看到一夜的工作,我们也仅仅读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凭什么说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

1、补充周总理的事迹

2、交流自己的感想

3、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4、你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幸福、骄傲、自豪……)

5、你再用XX的感情读读最后一节。

6、师生合读。

7、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总结:总理一夜的工作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高风亮节,这样的品格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材料的补充,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是周总理的一夜,却又是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的日日夜夜的写照。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阅读习惯,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加深体会作者对情感的表达。

板书设计:

工作劳苦

一夜的工作      敬佩

生活简朴   自豪

每夜

求《一夜的工作》的资料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何其芳文集》中的《生活多么广阔》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编辑本段]【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

[编辑本段]【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向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读后非常受感动,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为中华民族操劳,生活还那样简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再后面画一个小圈圈……有时停笔想想,有时问我几句。

总理对工作是多么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呀!他这种对每一份文件都亲自过目,认真批阅,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志送夜宵给总理吃,居然只有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而且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朴素的总理啊!一夜辛苦地工作,却只吃一小碟花生米,喝一小杯绿茶。总理与那些乱用职权,花公款吃喝玩了的人何等相比。

总理是伟大的人也是凡人,他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因为他平时用凡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他想着国家却未曾想想自己。

我是一名小学生,读了此文后我懂得了:我将来要为人民做事,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决不能“老大徒伤悲”。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5篇

“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的单词,句型”It’s +colour” 能力目标:能够听懂老师所说的表达颜色的。单词。

凡卡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

(5)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凡卡》结构复杂,教学中可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其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雪一直在下着,凡卡的梦也在继续着。

可是梦毕竟是要醒的。圣诞节的大街上,偶尔会穿过一辆马车,那是贵族家的少爷小姐们去卖礼物,或是到贵族学校去聚会吧。一辆马车缓缓朝店门口驶来,那匹马不像市长大人家的马车那样,凡卡见过市长大人家的马。那是前年,沙皇路过这座城市,冬天里,人们大部分还穿不暖衣服,可在警察的胁迫下,不得不光着脚板拿着发给的花束和彩带到街上去,去在寒风刺骨中欢迎他们伟大的沙皇。

沙皇和皇后穿着从西伯利亚猎来的北极熊做成的绒袍,皇后脖颈上还围着用北极狐的皮毛做成的围脖。老卡加的店里卖的围巾于这个比起来可是差远了,不过他还是捋捋自己满是油污且皱皱褶褶的衬衣领子,硬是把第二个扣子及到第一个扣眼里——第一个扣子实在和小琳娜她妈吵架的时候被撕掉的——然后他用沾满钞票味的手抹了抹自己的脸。他不明白沙皇和皇后为什么这么早来,害的他早起未洗脸就得起来迎接。不过老卡家还是挺激动的,因为那毕竟是沙皇呀,他特希望沙皇或是皇后能看他一眼,就像希望城里人都到他店里来买东西那样渴望。

对了,该说说市长大人的马了,它紧紧跟着沙皇坐的福特轿车——俄国尽管有工厂,可造的轿车就是不如美国的好,有人说皇后带的首饰就是用造轿车的钱买来的——那是一匹白马,浑身上下都是肉——凡卡不知道“丰满“这个词,所以只能用这个句子来形容——它身上的毛白的像雪,相凡卡家乡的雪,鬃毛和尾毛大概是马浮早上刚刷的吧,被风一吹,从那马身上飘来阵阵熟悉的香味,哦,那是老板娘用的洗发水的味道——她经常说那洗发水是最好的最贵的,至少在城里是这样的,不知她闻见马身上的味道会怎么说——在马那顿涅茨的草原一样宽广的肚皮上,从上到下都为着中国产的丝绸——这是他从一个进过圆明园的英国上尉那里高价买来的——而这都是为的是它的马显得更高贵,更有身份,可是他大可不必,因为这城里有多少人有马呢?

凡卡伺候的老板家恰好有一匹,它不如市长大人家的马肥,也不如那马香,更不如那马高贵,可老板认为他的马还是不错的,就像他的人品一样。那匹瘦骨嶙峋的马,用它那像凡卡的爷爷拐杖一样的腿把老板坐的车拉到了店门口。

凡卡醒了,他醒的很及时,因为老板回来了。他透过窗子看到那马的尾巴——尾巴是这马最显眼的位置,正所谓“马瘦毛长”——被编成了一条美丽的花辫子,还夹着一条彩绳。这当然是对花辫子的形容,可是如果这花辫子是马尾巴,而且是老板家马的尾巴,那就大事不妙了。这就像邻家小琳娜妈妈那小山似的身体穿上紧身衣,就是芭蕾舞演员穿的那种,那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可门前这马就是这样,但以老板的审美观来看——他经常把老板娘比作蒙娜丽莎——是非常好看的。那尾巴是老板为了在圣诞前夜去教堂做礼拜而特地占用他平常点钱的时间亲手编的。因为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店小了一点,虽然自己的马差了一点,但为了面子还是要尽力呀,就譬如说把马尾巴编成花辫子,这样就可以在老爷太太们面前夸耀了——不过如果让没上过多少学的凡卡听见老板以自己的马的尾巴发表的演讲(其实是在那些少有修养的人眼里,那其实是一篇错别字连篇但又可以得奖的大笑话),凡卡会认为那比谈论猪屁股还恶心。

老板蠕动着自己的身体——他平时不是这样蠕动,而是扭动——走过来走进店里。终于凡卡知道为什么老板会这样异常,当店门被推开时,一股烈性伏尔加的味道扑面而来,老板摇摇晃晃差点倒在凡卡身上,可是看来卧室对他的吸引力更大些,一个身影就这样扑通一声倒了下去,到在床上。这时门又开了,是老板娘,一股龙舌兰的味道扑面而来,她也差点到在凡卡身上,可最后她还是倒在了床上。就这样,一阵脚步声后,店里又恢复了寂静。凡卡在一阵提心吊胆之后也又平静下来,本该在这时忙着擦地的他现在这坐着不动,这若在平常可是找死的呀。

现在,凡卡心想,自己坐着也没事了,又没人知道,而这地板擦不擦都一个样。他渐渐放松起来,又想起给爷爷的那封信了。正当凡卡倚着台子想爷爷时,一双眼睛盯上了凡卡,这双眼睛的主人不算是成人,可他却以一颗成人的心想着一件罪恶的事。

伙计也回来了,他本想把老爷太太附近屋里,可没成想他们比兔子还快,根本不用伙计扶,自己就像苹果落地似的朝着床走了过去。看老板和老板娘都走了,睡觉去了,伙计自己也深感疲乏,昨天在第三大街弗拉基米尔家的聚会真是闹腾极了,现在一想起来就头疼,所以伙计决定自己还是去睡觉吧。正当他把马安顿好,从后门进屋准备去睡觉时,他从过道里却看见一个人,那是凡卡。尽管同样是从异乡来的,同样都还不是大人,可伙计却对凡卡没有一点好印象。因为在他那颗虽然只有十六七岁的心上,却已生出许多心眼,这使他提前成了一个虚伪,充满欺诈与嫉妒的人。伙计不允许店里出老板及其家人以外有任何人敢违抗他,凡卡就这样成了他暴政下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是的,作为学徒的凡卡尽管不被老板喜欢,可他的聪明与灵巧却让伙计耿耿于怀。伙计一直把凡卡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生怕凡卡哪一天取代了他的位置。这也就是伙计心里生成罪恶计划的原因——他想除掉竞争对手。

老板和老板娘虽然喝多了,可毕竟还好好的,他们到下午就醒了过来。当老板从房里出来,伸伸胳膊,抽抽裤腰然后又打个哈嘁,最后终于清醒过来后,发现店里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便去点钱了,而老板娘则不像老板那样有那么多坏毛病,刚从床上起来便一溜烟冲出店门,出去了。凡卡呢?他正擦地板呢,来回来去的脚步声并没有扰乱他的心,他心中依然想着爷爷。

伙计终于开始他的计划了。老板点钱时的神情专注的很,就是此时此刻天塌下来也不能使他挪挪地方。伙计进来了,他是来帮忙记账的。于是,钞票过手的声音与笔尖滑动的声音此起彼伏。老板果然是老手,他的工作尤其是与钱有关的,绝对是速度加质量。老板靠在椅子上,发现今天伙计干活认真许多,还为自己沏好了茶。这小子今天不错呀,老板心想,于是对伙计说,你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吃饭吧,随后自己便出去了。而伙计呢,也正暗自心喜,他终于获得一个想老板和老板娘进言的机会了。

毕竟是圣诞节,老板似乎也松了许多。只要凡卡不停的干活,老伴也就不搭理他,也就不像以往那样鸡蛋里头挑骨头了。这使凡卡轻松许多,他虽然坐了不少事,但对于平常来说,这实在是太轻松了。终于熬到晚上了,凡卡不盼着老板价会给他什么好吃的,不过睡觉时就可以梦见爷爷了。他依然对它的信充满希望。凡卡喝着稀粥,啃着面包,而在里过道不远的餐厅里,老板,老板娘还有伙计正大鱼大肉的吃呢。就在这当儿,伙计开口了,把他看见凡卡偷懒不干活再加上许多醋啊油啊,一块儿回了一锅,给了老板和老板娘。后果可想而知,老板和老板娘哪里还吃饭呀,火气顿时冲天,老板娘会屋去拿鞭子,而老板更是从桌子上抄起一把叉子就冲了出去。伙计自然很高兴,只挽挽袖子便跟了出去,因为他并不想一下之凡卡于死地。

在昏暗的灯光下,凡卡因为身上正挨着鞭打而嚎叫,而他心中却纳闷为什么当时醉醺醺的老板和老板娘会知道他偷懒,而他决没想到会是伙计告的密。老板一边抽打着一边穿着粗气,还骂凡卡:“叫你个狗崽子偷懒,不干活,还敢偷面包,真是反了你了。”对于偷懒凡卡无法否认,但哪来的偷面包,凡卡真是觉得自己冤枉。他忍住疼,说:“老—老板,我—没有偷—偷面包。”老板一听,停下手中的鞭子,“真的没偷?““真的。就是您给我是个胆子我也不敢偷面包去呀。”老板听后,气喘的越来越粗了,凡卡以为老板累了,可老板突然挥起手臂,照着凡卡腿上就是一下,凡卡开始还以为是给了他一拳,没想到一拳下去,凡卡感到揪心的疼,鲜血一下子沁透了凡卡的单裤。原来老板把叉子刺进了凡卡的肉里,“真是反了,还敢狡辩......"老板有点累了,他也不管凡卡的伤口,对伙计说:“把他关进马棚里。”伙计假装关心凡卡的样子,说:“老板,你看,凡卡这个样子,外面有这么冷,您看......""叫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老板依旧很生气但也很累,于是就回屋去了。

老板走了,伙计回过头来看凡卡,好像昏过去了,看着凡卡鲜血淋淋的腿,伙计露出一丝*笑。心想:凡卡再见了,谁叫你这么倒霉呢?说完,他拖着凡卡,走了。并不是走去马棚的后门,而是去前门,去大街上。

伙计是这样打算的,凡卡身上有伤,外面又这么冷,把他仍到外面去,也活不成了。要是老板过问起来,就说他逃走了,自己冻死在大街上了。于是凡卡被伙计扔在几个街区外的一个垃圾箱旁。看着凡卡虚弱的身影,伙计又笑了,他没想到他的计划这么快就成功了。

而凡卡,他只有九岁的生命正一步步地走向死神。在他颤抖的小嘴中,吐露着两个字——爷爷。

天渐渐亮了,凡卡也慢慢地睁开了他那疲倦的双眼。可他还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已经全副武装地等他醒来呢。凡卡一睁开双眼,老板便怒气冲冲地对凡卡吼道:“小子!你竟敢偷懒不做工了!想造反吗?今天我非抽死你不可!”

老板这边开始“地震”了,老板娘那边的“火山”也爆发了。这一对恶夫妇一齐上前打那毫无抵抗能力的凡卡,直到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为止方才罢休。

被打后的凡卡心里非常悲愤,他想:“我不能在这里再呆下去了,爷爷可能一时半刻还收不到我的信,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回村子里去了……好!明天晚上就走!”

第二天晚上,凡卡做完工,他看店里的老板、老板娘、伙计熟睡以后,悄悄地拿了店里一双鞋,赶紧逃出了莫斯科。

他走了整整三天,离村子已经不远了,可他又冷又饿,在离村子还有一公里的地方,他终于倒下了。

说来也巧,这时泥鳅刚好出来觅食,它看见了阔别已久的小主人,马上把他拖回了家里,让爷爷照料小凡卡,想让小主人快点好起来。

凡卡回到了自己的家,心里激动不已,因为,他又可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了。

过了两个钟头,凡卡醒了,老板和老板粮怒气冲冲地看着他,老板操着一根木棒就打起来,打得凡卡皮开肉绽,嘴里还不住地骂着:“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在睡觉。不错啊,知道偷懒了,敢戏弄我了,开始学坏了啊。”老板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顿时,老板娘的“火山”也喷发了,揪着凡卡的头发,拿皮带揍着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凡卡,凡卡昏倒了。

他好不容易才醒过来,拿脏手背揉揉伤口,伤口像刀割了一样。凡卡伤心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就是石头也会被他感动的。

他的眼泪哭干了,他决心逃出去。他快速地奔出店门,直往村子赶。正当他跑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时,忽然,看见一张非常面熟凶神恶煞的脸。啊!是老板!老板揪着他的头发回到店里,把弱小的凡卡绑在一根树枝上使劲地抽打,凡卡怎么忍受得了如此的虐待呢?他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涌了出来,哭得那么伤心,哭得那么悲痛。这时,他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带着公狗泥鳅和老母狗卡希旦卡来救他了,爷爷一纸诉状将阿里亚希涅告上法庭,阿里亚希涅这个恶魔被当场绞死,让被他欺凌的人来找他报仇……

凡卡多么希望回到爷爷的身边,他盼啊,吩啊……

“砰——”老板把门踢开,看到凡卡躲在一个角落里,正在睡觉,顿时火冒三丈,拿起一桶水往凡卡身上泼。凡卡睁开蒙朦胧胧的睡眼,他还以为是爷爷来接他来了,便大叫道:“爷爷!”“爷爷谁是你爷爷,臭小子!趁我出门,到睡起觉来了,翅膀长硬了是吧,想飞出去了!老子今天非好好教训教训你!”凡卡这才知道,是狠毒的老板回来了。老板大喝:“伙计,拿我的皮带来。今天我真得好好教训这臭小子!”伙计们立刻呈上一条硬硬的皮带,老板双手紧紧捏住这条皮带,眼睛里充满了愤怒,他一步一步地向凡卡走来,凡卡的危险也将一步一步地逼近。凶神恶煞的老板一把将小凡卡按倒在地,剥下了他的裤子,用皮带狠狠地抽凡卡的屁股。凡卡一阵剧痛,但他没有哭,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哭起来,老板下手会更重的,一旁的伙计非但不来帮帮凡卡,还嘲笑可怜的小凡卡:“瞧他那样儿,真是乡巴佬,不知天高地厚!”

接着,凡卡还得忍着被皮带鞭打的剧烈疼痛,又干起活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青鱼……身子本来就虚的凡卡哪儿经得住这番折腾,差一点儿,凡卡就累得趴下去了……

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凡卡揉了揉被老板用皮带鞭打的屁股,捶了捶累得发疼的腰,端起一碗稀得见低的粥,咕咚咕咚直往喉咙里倒。而老板和老板娘呢!则在客厅里大吃大喝,餐桌上的丰盛的午餐,香气四溢,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看,就连老板养的狗都吃上了香喷喷的大鲇鱼呢!凡卡看看老板那儿,又瞧瞧自己的午餐:那碗一口就能喝得精光的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又回想起了以前在乡下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臭小子,吃完饭还楞着,是不是想找打,死性不改!还不给我去干活!”怒气冲冲的老板破口大骂,又一次扬起了皮带……

凡卡又忙碌起来了,他不断地想:爷爷,你怎么还不来接我?

夜幕降临了,凡卡摸了摸饿得饥肠辘辘的肚子,寒颤颤地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出神。

“哇,哇,哇……”小崽子的哭声使凡卡清醒过来,老板闻声而来:“你这臭小子,偷懒是吧!把我的小崽子弄哭了,高兴了是吧!”“没有,没有……”老板不容小凡卡分辨,如同疯狗似的,用皮带无情地拍打在凡卡虚弱的身体上。

再一次被狠心的老板毒打,使凡卡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鞋匠铺里受苦了,要不,总有一天,会被老板打死的!他想到了逃!他毅然起身,冲进了茫茫大雪之中。

寒风呼呼地刮着,大街上的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袄,而凡卡呢,穿着一件单薄,有5、6个补丁的破衣裳;裤子呢,只有半条。因为,老板觉得凡卡有时太不听话了,打他也不能消气,便叫他心爱的狗来扯凡卡的裤子,久而久之,凡卡的裤子就被扯得只剩下半条了;凡卡没有袜子、鞋子,他只能赤着一双被大雪冻得通红的脚走在冷冰冰的大街上。时不时,凡卡还得紧一紧腰带……

突然,凡卡对面飞来一辆马车,凡卡没注意,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吁——”马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喝得醉醺醺的邮差驾着马车撞到了凡卡,邮差非但不下马车救凡卡,而是轻蔑地对凡卡说:“穷小子,撞死活该!写封信——不贴邮票,不写收信人地址,谁给你寄!”说完,便用手一撕,再一撕,再撕,再撕……手一扬,风一吹,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变成千万只蝴蝶,漫天飞舞……凡卡用剩下的最后一口气,轻轻地叫了一声:“爷——爷……”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捡了一张碎片,放在胸前,慢慢地死去了……

太阳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照在凡卡瘦小的身子上,他嘴唇发白,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他可能在想,爷爷一定会来接他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空气是否占据空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内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教学步骤

导入:用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大家觉得空气会占据空间。学习空气的性质: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空气的基本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等。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将一个塑料瓶倒置在水中,让学生观察瓶子里的空气是否占据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例如将一张纸巾放在杯子里,再将杯子倒置,观察纸巾是否被水顶起。让学生们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

【 #教案# 导语】《一夜的工作》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建国初期,作者送稿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2.探究自学。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交流要点: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b、审阅稿子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C、总理的夜餐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四、延伸自学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

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三、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区别三组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4、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生虽然学过几篇歌颂总理的文章,但总的来说,要培养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有些困难。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崇高品质。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一夜的工作》,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二、熟悉课文

1、自读课文5分钟,注意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了解你最想了解的东西。

2、反馈:你了解了什么?

顺带检查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把最后两节读二遍,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联系?

2、指导朗读最后两节(女同学,轻声的,男同学声音响亮地)

3、带着“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话,读读课文1-7节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提示:

(1)"我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说明因陋就简。

(2)"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说明陈设简单。

(3)"两杯热腾腾的热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说明生活简单。

4、有感情的朗读。

5、片断练写

把这些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为开头写一段话。

6、交流。

7、小结:通过朗读,我们学习了语言,通过练笔,运用了课文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五、作业巩固

作业1、6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

2、学习描写总理工作劳苦的句段,并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

提示:

(1)从工作时间上看:"我今晚上……""……就听见公鸡哦哦地叫明了。"

(2)从工作量上看:"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3)从工作态度上看:"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在研读中区别三组词的意思和用法。

2、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3、把这些句段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开头写一段话。

4、交流

5、联系全文,想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6、作业:2.3.4.5

二、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选做一项

1、以同样的方法,描写一下教室,卧室,中队角……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让我们也像总理审阅文件一样以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地"审阅"一份你的"文件"。这份文件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则报道,一篇自己或同学的习作等。

第三教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了解周总理的其他动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颂总理故事交流会

1、请学生主动上台讲

2、伙伴间交流

3、网上查询更多

二、课外阅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

三、拓展练习

本文的作者因为工作的原因,偶然间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感慨万千,想要对全世界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我们因为作者的一篇《一夜的工作》,真切的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我们还通过其他的途径知道了周总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份感慨?

请以《我想说……》为题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激动和感慨。

板书:

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

陈设简单、食物简单

工作劳苦

工作量大、工作时长、工作态度认真

篇三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品词品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总理的工作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重点词句,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收集有关总理工作、生活的资料。

3、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习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课文。

1、贴出总理照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自己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你对总理的了解。

2、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述的是作者何其芳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对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比较陌生。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词。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划出中心句。

(1)检测,听写:咨询、浏览、一碟、宫殿、隔壁、蒙眬。

(2)学生自改订正,比较睡眼蒙眬、月色朦胧、烟雨朦胧。

交流:

(1)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投影)

课文记述了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 ),目睹了总理( ),在回来的路上,心情( )。

(归纳板书:送稿 审稿 感想)

(2)交流中心句并板书(相机理解“劳苦”和“简朴”)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找课文中的重点、具有概括性的句子,目的能够使学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的中心。

三、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思考

1、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请总理审稿子)。

2、质疑。

归纳: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这种开门见山的方法是写作文常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概括,使学生知道事情的起因,认识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1、把生字抄写三遍,听写一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体会周总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你觉得总理的一夜工作是怎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

2、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总理工作的一夜,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对“一夜的工作”的关注,为学习下文作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默读课文。

(1)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勾画出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所划句子,可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质疑),相互帮助解决。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全班交流,汇报读后感受。(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

预设:

A、“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如此而已。”

1、教师相机点拨:“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从哪些方面体现总理的生活简单?(一张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极其”能否换成“相当”、“很”?(不能)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把高大的宫殿与简陋的陈设对比。突出总理生活简朴,品质的不简单(齐读,读出“极其不简单”的感受)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教师设疑激趣:有人认为,上述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同意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由“花生米” 展开想象:你觉得总理的夜宵应该吃什么?

资料出示:“总理的吃”,你想对总理说什么?(投影)

3、指读、齐读。

预设:

C、“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到时候叫你。”

“一尺来高”、“一叠”、“今晚上”说明了什么?(文件多、工作繁重,工作紧张,十分辛苦等)

D、“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出示插图)

1、教师相机点拨:找出表现周总理审稿过程中的动词(看、画、想、问)

2、这些动词说明总理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周总理工作仔细、认真、负责的精神)(分组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插图旁。(指名讲)让我们怀着对总理的敬意一齐读一读这句话。

F、“喝了一会儿茶……你也回去睡觉吧。”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时间长)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句、词来体会的形式,感悟总理工作时间长、态度认真,以及生活上的简朴。在感悟语言的同时感悟人物形象,真正在语言文字中真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另外在环节设计上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学习顺序,学生体会到哪儿就学到哪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阅读理解——畅所欲言——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过渡: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的工作是那样的劳苦,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作者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自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听---(播放录音)

同学们,作者只看到一夜的工作,我们也仅仅读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凭什么说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

1、补充周总理的事迹

2、交流自己的感想

3、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4、你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幸福、骄傲、自豪……)

5、你再用XX的感情读读最后一节。

6、师生合读。

7、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总结:总理一夜的工作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高风亮节,这样的品格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材料的补充,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是周总理的一夜,却又是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的日日夜夜的写照。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业

1、阅读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阅读习惯,对相关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加深体会作者对情感的表达。

板书设计:

工作劳苦

一夜的工作      敬佩

生活简朴   自豪

每夜

求《一夜的工作》的资料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何其芳文集》中的《生活多么广阔》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编辑本段]【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②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首先,联系前后句子来细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描写客观真实,毫无夸张修饰的成分。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致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的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总理为什么如此极其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③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仍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2)对词语的理解。

浏览:粗略地看,不是仔细地看。可联系“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等语句来理解。

咨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备咨询”是一个词组,在文中指“作者何其芳准备接受周总理咨询”。

[编辑本段]【写作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的的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3、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

[编辑本段]【教学案例】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丁培忠设计)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周恩来生命的最后时刻(节选)

1975年6月1日周恩来总理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入院以后还一直坚持办公。每天由秘书挑选文件,交邓大姐带到医院。开始时,周总理亲自批阅文件,看参考,看报纸等。后来病情发展,便逐渐由邓大姐来念文件。因为总理平时工作异常繁忙,时间上赶不准,所以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住进医院后就由卫士和护士轮流给总理读报纸,大小消息都得念,一点也不能马虎。

周总理在病床上工作仍然那么认真。甚至在上手术台之前还要批阅文件。住院的日子里,不仅没有改变,相反还加快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疗和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他经常是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总理这种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事举不胜举。

3.第一次“文代”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即北京)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

4.中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天安门和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始建于辽、金,经元、明、清各朝代扩建。新中国建立后,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5.政务院我国最高行政机关。1954年以前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用此名称,后改为国务院。

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交代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作者的感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但在路上又不可能找到倾诉的对象,因此只能是对自己说。“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就是那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真实反映。心情激动,必然思绪万千。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的感叹。

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向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一夜的工作”一文,读后非常受感动,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为中华民族操劳,生活还那样简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再后面画一个小圈圈……有时停笔想想,有时问我几句。

总理对工作是多么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呀!他这种对每一份文件都亲自过目,认真批阅,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文中还有一段值班室的同志送夜宵给总理吃,居然只有两杯热腾腾的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而且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的清颗数……

这段描写十分感人。多么朴素的总理啊!一夜辛苦地工作,却只吃一小碟花生米,喝一小杯绿茶。总理与那些乱用职权,花公款吃喝玩了的人何等相比。

总理是伟大的人也是凡人,他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因为他平时用凡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他想着国家却未曾想想自己。

我是一名小学生,读了此文后我懂得了:我将来要为人民做事,以周总理为榜样,从现在起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决不能“老大徒伤悲”。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化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做了整理,把稿子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道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向我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半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何其芳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今属重庆万州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7岁发表作品。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往重庆,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创作变得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何其芳(1912—1977),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也写过《秋天》,入选中学课本。

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国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历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是一位贯穿20世纪中叶——大时代、大变革中成就斐然的诗人。

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5篇

“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的单词,句型”It’s +colour” 能力目标:能够听懂老师所说的表达颜色的。单词。

凡卡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

(5)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①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凡卡》结构复杂,教学中可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凡卡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凡卡的非人生活。其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雪一直在下着,凡卡的梦也在继续着。

可是梦毕竟是要醒的。圣诞节的大街上,偶尔会穿过一辆马车,那是贵族家的少爷小姐们去卖礼物,或是到贵族学校去聚会吧。一辆马车缓缓朝店门口驶来,那匹马不像市长大人家的马车那样,凡卡见过市长大人家的马。那是前年,沙皇路过这座城市,冬天里,人们大部分还穿不暖衣服,可在警察的胁迫下,不得不光着脚板拿着发给的花束和彩带到街上去,去在寒风刺骨中欢迎他们伟大的沙皇。

沙皇和皇后穿着从西伯利亚猎来的北极熊做成的绒袍,皇后脖颈上还围着用北极狐的皮毛做成的围脖。老卡加的店里卖的围巾于这个比起来可是差远了,不过他还是捋捋自己满是油污且皱皱褶褶的衬衣领子,硬是把第二个扣子及到第一个扣眼里——第一个扣子实在和小琳娜她妈吵架的时候被撕掉的——然后他用沾满钞票味的手抹了抹自己的脸。他不明白沙皇和皇后为什么这么早来,害的他早起未洗脸就得起来迎接。不过老卡家还是挺激动的,因为那毕竟是沙皇呀,他特希望沙皇或是皇后能看他一眼,就像希望城里人都到他店里来买东西那样渴望。

对了,该说说市长大人的马了,它紧紧跟着沙皇坐的福特轿车——俄国尽管有工厂,可造的轿车就是不如美国的好,有人说皇后带的首饰就是用造轿车的钱买来的——那是一匹白马,浑身上下都是肉——凡卡不知道“丰满“这个词,所以只能用这个句子来形容——它身上的毛白的像雪,相凡卡家乡的雪,鬃毛和尾毛大概是马浮早上刚刷的吧,被风一吹,从那马身上飘来阵阵熟悉的香味,哦,那是老板娘用的洗发水的味道——她经常说那洗发水是最好的最贵的,至少在城里是这样的,不知她闻见马身上的味道会怎么说——在马那顿涅茨的草原一样宽广的肚皮上,从上到下都为着中国产的丝绸——这是他从一个进过圆明园的英国上尉那里高价买来的——而这都是为的是它的马显得更高贵,更有身份,可是他大可不必,因为这城里有多少人有马呢?

凡卡伺候的老板家恰好有一匹,它不如市长大人家的马肥,也不如那马香,更不如那马高贵,可老板认为他的马还是不错的,就像他的人品一样。那匹瘦骨嶙峋的马,用它那像凡卡的爷爷拐杖一样的腿把老板坐的车拉到了店门口。

凡卡醒了,他醒的很及时,因为老板回来了。他透过窗子看到那马的尾巴——尾巴是这马最显眼的位置,正所谓“马瘦毛长”——被编成了一条美丽的花辫子,还夹着一条彩绳。这当然是对花辫子的形容,可是如果这花辫子是马尾巴,而且是老板家马的尾巴,那就大事不妙了。这就像邻家小琳娜妈妈那小山似的身体穿上紧身衣,就是芭蕾舞演员穿的那种,那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可门前这马就是这样,但以老板的审美观来看——他经常把老板娘比作蒙娜丽莎——是非常好看的。那尾巴是老板为了在圣诞前夜去教堂做礼拜而特地占用他平常点钱的时间亲手编的。因为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店小了一点,虽然自己的马差了一点,但为了面子还是要尽力呀,就譬如说把马尾巴编成花辫子,这样就可以在老爷太太们面前夸耀了——不过如果让没上过多少学的凡卡听见老板以自己的马的尾巴发表的演讲(其实是在那些少有修养的人眼里,那其实是一篇错别字连篇但又可以得奖的大笑话),凡卡会认为那比谈论猪屁股还恶心。

老板蠕动着自己的身体——他平时不是这样蠕动,而是扭动——走过来走进店里。终于凡卡知道为什么老板会这样异常,当店门被推开时,一股烈性伏尔加的味道扑面而来,老板摇摇晃晃差点倒在凡卡身上,可是看来卧室对他的吸引力更大些,一个身影就这样扑通一声倒了下去,到在床上。这时门又开了,是老板娘,一股龙舌兰的味道扑面而来,她也差点到在凡卡身上,可最后她还是倒在了床上。就这样,一阵脚步声后,店里又恢复了寂静。凡卡在一阵提心吊胆之后也又平静下来,本该在这时忙着擦地的他现在这坐着不动,这若在平常可是找死的呀。

现在,凡卡心想,自己坐着也没事了,又没人知道,而这地板擦不擦都一个样。他渐渐放松起来,又想起给爷爷的那封信了。正当凡卡倚着台子想爷爷时,一双眼睛盯上了凡卡,这双眼睛的主人不算是成人,可他却以一颗成人的心想着一件罪恶的事。

伙计也回来了,他本想把老爷太太附近屋里,可没成想他们比兔子还快,根本不用伙计扶,自己就像苹果落地似的朝着床走了过去。看老板和老板娘都走了,睡觉去了,伙计自己也深感疲乏,昨天在第三大街弗拉基米尔家的聚会真是闹腾极了,现在一想起来就头疼,所以伙计决定自己还是去睡觉吧。正当他把马安顿好,从后门进屋准备去睡觉时,他从过道里却看见一个人,那是凡卡。尽管同样是从异乡来的,同样都还不是大人,可伙计却对凡卡没有一点好印象。因为在他那颗虽然只有十六七岁的心上,却已生出许多心眼,这使他提前成了一个虚伪,充满欺诈与嫉妒的人。伙计不允许店里出老板及其家人以外有任何人敢违抗他,凡卡就这样成了他暴政下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是的,作为学徒的凡卡尽管不被老板喜欢,可他的聪明与灵巧却让伙计耿耿于怀。伙计一直把凡卡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生怕凡卡哪一天取代了他的位置。这也就是伙计心里生成罪恶计划的原因——他想除掉竞争对手。

老板和老板娘虽然喝多了,可毕竟还好好的,他们到下午就醒了过来。当老板从房里出来,伸伸胳膊,抽抽裤腰然后又打个哈嘁,最后终于清醒过来后,发现店里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便去点钱了,而老板娘则不像老板那样有那么多坏毛病,刚从床上起来便一溜烟冲出店门,出去了。凡卡呢?他正擦地板呢,来回来去的脚步声并没有扰乱他的心,他心中依然想着爷爷。

伙计终于开始他的计划了。老板点钱时的神情专注的很,就是此时此刻天塌下来也不能使他挪挪地方。伙计进来了,他是来帮忙记账的。于是,钞票过手的声音与笔尖滑动的声音此起彼伏。老板果然是老手,他的工作尤其是与钱有关的,绝对是速度加质量。老板靠在椅子上,发现今天伙计干活认真许多,还为自己沏好了茶。这小子今天不错呀,老板心想,于是对伙计说,你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吃饭吧,随后自己便出去了。而伙计呢,也正暗自心喜,他终于获得一个想老板和老板娘进言的机会了。

毕竟是圣诞节,老板似乎也松了许多。只要凡卡不停的干活,老伴也就不搭理他,也就不像以往那样鸡蛋里头挑骨头了。这使凡卡轻松许多,他虽然坐了不少事,但对于平常来说,这实在是太轻松了。终于熬到晚上了,凡卡不盼着老板价会给他什么好吃的,不过睡觉时就可以梦见爷爷了。他依然对它的信充满希望。凡卡喝着稀粥,啃着面包,而在里过道不远的餐厅里,老板,老板娘还有伙计正大鱼大肉的吃呢。就在这当儿,伙计开口了,把他看见凡卡偷懒不干活再加上许多醋啊油啊,一块儿回了一锅,给了老板和老板娘。后果可想而知,老板和老板娘哪里还吃饭呀,火气顿时冲天,老板娘会屋去拿鞭子,而老板更是从桌子上抄起一把叉子就冲了出去。伙计自然很高兴,只挽挽袖子便跟了出去,因为他并不想一下之凡卡于死地。

在昏暗的灯光下,凡卡因为身上正挨着鞭打而嚎叫,而他心中却纳闷为什么当时醉醺醺的老板和老板娘会知道他偷懒,而他决没想到会是伙计告的密。老板一边抽打着一边穿着粗气,还骂凡卡:“叫你个狗崽子偷懒,不干活,还敢偷面包,真是反了你了。”对于偷懒凡卡无法否认,但哪来的偷面包,凡卡真是觉得自己冤枉。他忍住疼,说:“老—老板,我—没有偷—偷面包。”老板一听,停下手中的鞭子,“真的没偷?““真的。就是您给我是个胆子我也不敢偷面包去呀。”老板听后,气喘的越来越粗了,凡卡以为老板累了,可老板突然挥起手臂,照着凡卡腿上就是一下,凡卡开始还以为是给了他一拳,没想到一拳下去,凡卡感到揪心的疼,鲜血一下子沁透了凡卡的单裤。原来老板把叉子刺进了凡卡的肉里,“真是反了,还敢狡辩......"老板有点累了,他也不管凡卡的伤口,对伙计说:“把他关进马棚里。”伙计假装关心凡卡的样子,说:“老板,你看,凡卡这个样子,外面有这么冷,您看......""叫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老板依旧很生气但也很累,于是就回屋去了。

老板走了,伙计回过头来看凡卡,好像昏过去了,看着凡卡鲜血淋淋的腿,伙计露出一丝*笑。心想:凡卡再见了,谁叫你这么倒霉呢?说完,他拖着凡卡,走了。并不是走去马棚的后门,而是去前门,去大街上。

伙计是这样打算的,凡卡身上有伤,外面又这么冷,把他仍到外面去,也活不成了。要是老板过问起来,就说他逃走了,自己冻死在大街上了。于是凡卡被伙计扔在几个街区外的一个垃圾箱旁。看着凡卡虚弱的身影,伙计又笑了,他没想到他的计划这么快就成功了。

而凡卡,他只有九岁的生命正一步步地走向死神。在他颤抖的小嘴中,吐露着两个字——爷爷。

天渐渐亮了,凡卡也慢慢地睁开了他那疲倦的双眼。可他还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已经全副武装地等他醒来呢。凡卡一睁开双眼,老板便怒气冲冲地对凡卡吼道:“小子!你竟敢偷懒不做工了!想造反吗?今天我非抽死你不可!”

老板这边开始“地震”了,老板娘那边的“火山”也爆发了。这一对恶夫妇一齐上前打那毫无抵抗能力的凡卡,直到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为止方才罢休。

被打后的凡卡心里非常悲愤,他想:“我不能在这里再呆下去了,爷爷可能一时半刻还收不到我的信,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回村子里去了……好!明天晚上就走!”

第二天晚上,凡卡做完工,他看店里的老板、老板娘、伙计熟睡以后,悄悄地拿了店里一双鞋,赶紧逃出了莫斯科。

他走了整整三天,离村子已经不远了,可他又冷又饿,在离村子还有一公里的地方,他终于倒下了。

说来也巧,这时泥鳅刚好出来觅食,它看见了阔别已久的小主人,马上把他拖回了家里,让爷爷照料小凡卡,想让小主人快点好起来。

凡卡回到了自己的家,心里激动不已,因为,他又可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了。

过了两个钟头,凡卡醒了,老板和老板粮怒气冲冲地看着他,老板操着一根木棒就打起来,打得凡卡皮开肉绽,嘴里还不住地骂着:“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在睡觉。不错啊,知道偷懒了,敢戏弄我了,开始学坏了啊。”老板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顿时,老板娘的“火山”也喷发了,揪着凡卡的头发,拿皮带揍着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凡卡,凡卡昏倒了。

他好不容易才醒过来,拿脏手背揉揉伤口,伤口像刀割了一样。凡卡伤心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就是石头也会被他感动的。

他的眼泪哭干了,他决心逃出去。他快速地奔出店门,直往村子赶。正当他跑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时,忽然,看见一张非常面熟凶神恶煞的脸。啊!是老板!老板揪着他的头发回到店里,把弱小的凡卡绑在一根树枝上使劲地抽打,凡卡怎么忍受得了如此的虐待呢?他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涌了出来,哭得那么伤心,哭得那么悲痛。这时,他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带着公狗泥鳅和老母狗卡希旦卡来救他了,爷爷一纸诉状将阿里亚希涅告上法庭,阿里亚希涅这个恶魔被当场绞死,让被他欺凌的人来找他报仇……

凡卡多么希望回到爷爷的身边,他盼啊,吩啊……

“砰——”老板把门踢开,看到凡卡躲在一个角落里,正在睡觉,顿时火冒三丈,拿起一桶水往凡卡身上泼。凡卡睁开蒙朦胧胧的睡眼,他还以为是爷爷来接他来了,便大叫道:“爷爷!”“爷爷谁是你爷爷,臭小子!趁我出门,到睡起觉来了,翅膀长硬了是吧,想飞出去了!老子今天非好好教训教训你!”凡卡这才知道,是狠毒的老板回来了。老板大喝:“伙计,拿我的皮带来。今天我真得好好教训这臭小子!”伙计们立刻呈上一条硬硬的皮带,老板双手紧紧捏住这条皮带,眼睛里充满了愤怒,他一步一步地向凡卡走来,凡卡的危险也将一步一步地逼近。凶神恶煞的老板一把将小凡卡按倒在地,剥下了他的裤子,用皮带狠狠地抽凡卡的屁股。凡卡一阵剧痛,但他没有哭,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哭起来,老板下手会更重的,一旁的伙计非但不来帮帮凡卡,还嘲笑可怜的小凡卡:“瞧他那样儿,真是乡巴佬,不知天高地厚!”

接着,凡卡还得忍着被皮带鞭打的剧烈疼痛,又干起活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青鱼……身子本来就虚的凡卡哪儿经得住这番折腾,差一点儿,凡卡就累得趴下去了……

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凡卡揉了揉被老板用皮带鞭打的屁股,捶了捶累得发疼的腰,端起一碗稀得见低的粥,咕咚咕咚直往喉咙里倒。而老板和老板娘呢!则在客厅里大吃大喝,餐桌上的丰盛的午餐,香气四溢,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看,就连老板养的狗都吃上了香喷喷的大鲇鱼呢!凡卡看看老板那儿,又瞧瞧自己的午餐:那碗一口就能喝得精光的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又回想起了以前在乡下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臭小子,吃完饭还楞着,是不是想找打,死性不改!还不给我去干活!”怒气冲冲的老板破口大骂,又一次扬起了皮带……

凡卡又忙碌起来了,他不断地想:爷爷,你怎么还不来接我?

夜幕降临了,凡卡摸了摸饿得饥肠辘辘的肚子,寒颤颤地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出神。

“哇,哇,哇……”小崽子的哭声使凡卡清醒过来,老板闻声而来:“你这臭小子,偷懒是吧!把我的小崽子弄哭了,高兴了是吧!”“没有,没有……”老板不容小凡卡分辨,如同疯狗似的,用皮带无情地拍打在凡卡虚弱的身体上。

再一次被狠心的老板毒打,使凡卡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鞋匠铺里受苦了,要不,总有一天,会被老板打死的!他想到了逃!他毅然起身,冲进了茫茫大雪之中。

寒风呼呼地刮着,大街上的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袄,而凡卡呢,穿着一件单薄,有5、6个补丁的破衣裳;裤子呢,只有半条。因为,老板觉得凡卡有时太不听话了,打他也不能消气,便叫他心爱的狗来扯凡卡的裤子,久而久之,凡卡的裤子就被扯得只剩下半条了;凡卡没有袜子、鞋子,他只能赤着一双被大雪冻得通红的脚走在冷冰冰的大街上。时不时,凡卡还得紧一紧腰带……

突然,凡卡对面飞来一辆马车,凡卡没注意,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吁——”马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喝得醉醺醺的邮差驾着马车撞到了凡卡,邮差非但不下马车救凡卡,而是轻蔑地对凡卡说:“穷小子,撞死活该!写封信——不贴邮票,不写收信人地址,谁给你寄!”说完,便用手一撕,再一撕,再撕,再撕……手一扬,风一吹,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变成千万只蝴蝶,漫天飞舞……凡卡用剩下的最后一口气,轻轻地叫了一声:“爷——爷……”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捡了一张碎片,放在胸前,慢慢地死去了……

太阳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照在凡卡瘦小的身子上,他嘴唇发白,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他可能在想,爷爷一定会来接他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空气是否占据空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内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教学步骤

导入:用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例如,大家觉得空气会占据空间。学习空气的性质: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空气的基本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等。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将一个塑料瓶倒置在水中,让学生观察瓶子里的空气是否占据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例如将一张纸巾放在杯子里,再将杯子倒置,观察纸巾是否被水顶起。让学生们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布置相关作业,例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一夜的工作公开课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