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说课稿(说课稿小学语文)
詹天佑说课稿(说课稿小学语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说课稿

缅怀一位伟人,传承一种精神

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下面五部分说说我对这课的说课设计。

一、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这是一篇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写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它被编排在十一册第二组第一课,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教学。《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爬坡难,很有代表性。但对修筑铁路知之不多的小学生,理解表现詹天佑的突出才能的事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解决这一重点兼难点。本课的又一个难点是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课我用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懂生字词,理清层次,讲读第一第二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三第四段,总结全文学习写法。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方法与教具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我运用了“五步导练法”、“以玩激趣,寓学于乐”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学中有乐,乐中好学)

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现“人”字线路,我准备的教具除了小黑板、录音机,还准备一列两个火车的玩具火车,用来解决教学难点,加深领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造精神。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这一课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复习:(导练的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捕捉中心,这是一个整体的展开,第一课时已完成)提问:(1)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他的什么事?(2)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2、 授新课。

导练的第三、第四步是引导学生对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课文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可揭示一些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设疑、质疑、品读,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是怎样说的、做的、想的。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节是课文的重点,是詹天佑杰出才干的集中表现,是单元训练重点所在。在教学中我化“讲”为“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边察看地形(也就是看课文中的描述)便绘图设计,绘出开凿两个隧道的简图,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通过“图—文—图”的思考方式和实际操作,学生会很快就弄懂:从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了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端开凿又形成两个工作面,这样四个工作面就可以同时开工,工期大大缩短了。

讲到“人”字形线路,电脑屏幕上就出现青龙桥附近的陡坡,让“小工程师”在陡坡上架设线路,然后让“小火车司机”用玩具火车在屏幕上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具体的操作,教材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不仅从心底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且在绘图设计中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测量不准确,两头开凿的隧道就接不起来,工程就会报废,同时也会加深对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于工作人员之口”这段话的理解。

导练的最后一步是回归整体,我的做法乃是放手让学生操作。从词句到段落,从内容到中心,从写法到感受等都要求学生圈圈画画,批批注注,然后互相讨论交流。既达到巩固提高,升华认识的目的,又注意到读写的迁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注意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特长。

3、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网上中文搜索引擎——和,使学生学会在网上自主搜索学习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百年铁路的发展状况,感受祖国铁路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窗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4、课堂练习。最后,结合课文的小结,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如,写写《我认识的詹天佑》或续写“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加深对詹天佑的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5、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的直观图像,可以使学生将课文内容与板书紧密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等板书设计的原则,从符合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出发,我对《詹天佑》这一课的板书进行与众不同的设计:

詹天佑

杰出爱国

板书设计:

17、詹天佑

杰出爱国

主持修筑

帝国主义者

八达岭

阻挠

要挟

潮笑 北京 两端凿进 中部凿井 张家口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提早竣工

这种板书设计究竟有哪些特点及作用呢?第一具有分明的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循着教师指点的教学思路,学好课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领会课文内容,突出重点。

五、教学效果的预设

“五步导练法”、“以玩激趣,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能使原来觉得乏味枯燥的阅读教学变得乐趣横生。在展开的过程中要注意他的艺术性,因文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竭力优化程序中的每一个要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詹天佑》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詹天佑》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詹天佑》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说课稿小学语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八组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这是一篇布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默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说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具体的学法是: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灾难及环保的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再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一)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学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3)做一次环保小宣传。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四、说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时,我凭借中央电教馆资源共享库中查询到的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远教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建构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情趣氛围中,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并能结合影像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说课稿

缅怀一位伟人,传承一种精神

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下面五部分说说我对这课的说课设计。

一、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这是一篇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写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它被编排在十一册第二组第一课,本组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教学。《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爬坡难,很有代表性。但对修筑铁路知之不多的小学生,理解表现詹天佑的突出才能的事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解决这一重点兼难点。本课的又一个难点是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课我用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懂生字词,理清层次,讲读第一第二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三第四段,总结全文学习写法。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方法与教具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我运用了“五步导练法”、“以玩激趣,寓学于乐”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学中有乐,乐中好学)

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现“人”字线路,我准备的教具除了小黑板、录音机,还准备一列两个火车的玩具火车,用来解决教学难点,加深领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造精神。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这一课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复习:(导练的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捕捉中心,这是一个整体的展开,第一课时已完成)提问:(1)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他的什么事?(2)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2、 授新课。

导练的第三、第四步是引导学生对部分进行深入的理解。课文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可揭示一些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设疑、质疑、品读,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詹天佑在勘测线路中是怎样说的、做的、想的。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节是课文的重点,是詹天佑杰出才干的集中表现,是单元训练重点所在。在教学中我化“讲”为“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边察看地形(也就是看课文中的描述)便绘图设计,绘出开凿两个隧道的简图,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通过“图—文—图”的思考方式和实际操作,学生会很快就弄懂:从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了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端开凿又形成两个工作面,这样四个工作面就可以同时开工,工期大大缩短了。

讲到“人”字形线路,电脑屏幕上就出现青龙桥附近的陡坡,让“小工程师”在陡坡上架设线路,然后让“小火车司机”用玩具火车在屏幕上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具体的操作,教材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不仅从心底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且在绘图设计中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测量不准确,两头开凿的隧道就接不起来,工程就会报废,同时也会加深对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于工作人员之口”这段话的理解。

导练的最后一步是回归整体,我的做法乃是放手让学生操作。从词句到段落,从内容到中心,从写法到感受等都要求学生圈圈画画,批批注注,然后互相讨论交流。既达到巩固提高,升华认识的目的,又注意到读写的迁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注意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特长。

3、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网上中文搜索引擎——和,使学生学会在网上自主搜索学习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百年铁路的发展状况,感受祖国铁路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窗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4、课堂练习。最后,结合课文的小结,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如,写写《我认识的詹天佑》或续写“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加深对詹天佑的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5、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的直观图像,可以使学生将课文内容与板书紧密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等板书设计的原则,从符合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出发,我对《詹天佑》这一课的板书进行与众不同的设计:

詹天佑

杰出爱国

板书设计:

17、詹天佑

杰出爱国

主持修筑

帝国主义者

八达岭

阻挠

要挟

潮笑 北京 两端凿进 中部凿井 张家口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提早竣工

这种板书设计究竟有哪些特点及作用呢?第一具有分明的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循着教师指点的教学思路,学好课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领会课文内容,突出重点。

五、教学效果的预设

“五步导练法”、“以玩激趣,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能使原来觉得乏味枯燥的阅读教学变得乐趣横生。在展开的过程中要注意他的艺术性,因文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竭力优化程序中的每一个要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詹天佑》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詹天佑》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詹天佑》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说课稿小学语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八组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这是一篇布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默读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说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具体的学法是: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灾难及环保的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再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一)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学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3)做一次环保小宣传。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四、说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时,我凭借中央电教馆资源共享库中查询到的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远教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建构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情趣氛围中,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并能结合影像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詹天佑说课稿(说课稿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