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必考题型(初中物理重点知识)
初中物理必考题型(初中物理重点知识)

上海市中考物理题目类型及分值?

第一大题。选择题:中考中第1-10题为选择题,题量扩展为10题。首先,选择题难度将会有较大幅度降低,得分率可望达到0.90左右。而2007与2008年该题型得分率仅为0.72左右。其次,试题涉及的内容将以扩大覆盖面为主,并非知识的纵向深化,这可以从每一题分值降低的安排上得到佐证。

第二大题。填空题:填空题第11-14题仍将保持过去的风格,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宗旨。但每题均由三个空格组成,每空格1分,这实际上是提高了问题的关联度。所谓关联度,意指就同一情景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进行考查。填空第15、16两题是选拔性的,共5个空格,每空格2分,内容是力、电各一题。电学题考查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力学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正确总结物理结论的能力。2007年和2008年中考,这两题得分率均在0.60左右,是拉开卷面得分、形成考分对比差异的“焦点”式题目。

第三大题。作图题:17、18题为作图题,共6分,内容为力、光各一题。作图题分值、难度均有减少,属于“送分”题。力学作图有:重力图示、压力图示、支持力图示;光学作图有:反射图、折射图、透镜性质图、平面镜成像图。

第四大题。实验题:第19-22题为实验题。前三题每题4个空格,共12分,第22题3个空格,共6分。其中19、20题为基础实验题,内容为⑴实验量具的用法。⑵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第21题为表格题,但是,考生应有两种准备,一是熟练传统表格题的解题套路,二是了解图表题的答题方法。二者间具有相通的解题思路,只是数据的给出方式不同而已。第22题为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题,应该说,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一题。共有3个空格,配给6分。在四道实验题中,表格类题为选拔题,灯泡功率题分值高,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

第五大题。计算题:第23题:热量的计算,4分。第24题:2009年新增题,内容为浮力的计算,4分。第25题:内容为力(压强计算题)或电(串并联电路计算),7分。第26题:创新题、选拔题,9分。内容可以是力学也可以是电学。但猜想应为电学题。

初中物理的考试类型与答题技巧

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想操作并复习具体的实验请到:vcm仿真实验)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

开放、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题设条件开放型实验题,一般特点是条件多余或隐含,求解问题不指明;解题策略开放型实验题,主要特点是解答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化;待求结论开放型实验题的主要特点是结论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各个演示实验及其日常化的实验器材,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准确把握实验的意图和原理。

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

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把最佳答案选出来,含糊不清、不能确定的不选。

1、审题要细,不要轻视。看清题目要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

2、某个选项无法判断,可先跳过,看下一个选项,如果其他选项中确定有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即可;如果其他选项中确定无所需的答案,则可选那个无法判断的选项。

3、8个选择题中多选题的数目以2-3个较多,不是绝对的。一般考生不要刻意关注多选的数目,更不要做完选择题后,发现无多选或很少,硬组合一些多选,这样常常会连3分也得不到。虽然有多选,但出现有三或四个为所需答案的可能性很小。

4、如不能用正解法、图象法等做出判断,不要空题,可用极限法、排除法、假设法等方法缩小范围,再缩小的范围内科学的冒断一个,迅速转入下一题。因为理综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时间紧,几乎无时间回头再检查。

二、实验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明确目的,抓住细节。

1、审题要细,首先弄清实验目的,关注细节,如“不计内阻、约为、量程略大于、测多组数据、误差要小、耗能小”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原则,要从安全、精确、简单等方面考虑,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如一般而言,用分压式电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可能阻值很小的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却太小,可能烧坏,而不能选。

3、特别是不要把课本中的实验或做过的一个实验题的原理、方法等,不加思考,完全移接在考题上,常常会出错的。

三、计算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审题要细、运算要准、书写要整、不要空题。

1、审题要慢、要细。一般第一遍通读了解大致的物理过程,第二遍分层理解,抓关键词,找突破点。过程分析中要特别注意:①接触面是否光滑。②过程的衔节点是否有能量的损失。③带点微粒是否考虑重力等。

2、考试时要带上三角板(米尺)、圆规等必要工具,作图不仅快,而且规范,有利于迅速找到圆、角、边、位移的关系,从而避免走更多弯路。

3、要工整书写必要文字和分步核心公式,不要把推导过程和解方程过程全部书写,运算要准,结果是表答式时要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是数字时要写上单位。结果至关重要,因为大多评卷老师会先看结果是否正确,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4、做完后如果发现有误,先不涂掉书写的答案,可在边上书写正确答案,当正确答案书写完,方才涂掉错误的。若正确答案未书写完时间到,可在两部分前分别标上“解法一、解法二”字样。

5、物理题易失分,也易得分。有时第一问不会,可跳过做第二问,(可把第一问的结果当成已知的);若真的不会做,把这个题可能会用到的公式(最好要用题目中提供的字母符号)书写上,争取分数。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初中物理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二物理学是中学物理学的基础阶段,主要涉及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初二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二物理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初二物理中最常见的题型,它要求根据给定的问题和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解决选择题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选项的含义,同时注意排除干扰项。

解题技巧: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明确所给条件和所求结果。

分析选项:逐个分析选项,与问题进行对比,排除明显的错误选项。

利用排除法:根据已知条件和选项的含义,逐个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注意关键词: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例如“不正确”、“最小值”、“最大值”等,避免误解题意。

二、计算题:

初二物理常考题型

第七章

考点一力

1. 力是__物体___对__物体___的相互作用.国际单位是___牛顿____,简称__牛_____,用符号____N___表示。有力存在,必有受力物体与__施力___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力是___不存在____的.

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无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形状(即发生形变)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_.

3.力的__大小___、__方向___和___作用点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___长度__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方向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4.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_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施力物体同时又是__受力物体___物体.

考点二 弹力

1.弹性的概念:物体受力时发生_形变____,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___弹性______.

2.物体由于发生___弹性形变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发生____形变程度_____程度的大小有关.

3.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__弹簧测力计_____,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__越长___,弹簧测力计就是依据这个特性制成的.

考点三 重力

1.由于__地球_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地球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竖直向下_____,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_质量_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____m________ g取____9.8m/s^2_____,它的物理意义:________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大小叫做___重量____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重心___,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几何中心_____上.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温馨提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当地的地球表面向下,因此在地球各处重力的方向都指向地心附近 物体;物体;牛顿;牛;N;受力;不存在

运动状态;形状

大小;方向;作用点;长度;大小

相互;受力

1.形变;弹性

2.弹性形变;形变大小

3.测力计;长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上海市中考物理题目类型及分值?

第一大题。选择题:中考中第1-10题为选择题,题量扩展为10题。首先,选择题难度将会有较大幅度降低,得分率可望达到0.90左右。而2007与2008年该题型得分率仅为0.72左右。其次,试题涉及的内容将以扩大覆盖面为主,并非知识的纵向深化,这可以从每一题分值降低的安排上得到佐证。

第二大题。填空题:填空题第11-14题仍将保持过去的风格,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宗旨。但每题均由三个空格组成,每空格1分,这实际上是提高了问题的关联度。所谓关联度,意指就同一情景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进行考查。填空第15、16两题是选拔性的,共5个空格,每空格2分,内容是力、电各一题。电学题考查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力学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正确总结物理结论的能力。2007年和2008年中考,这两题得分率均在0.60左右,是拉开卷面得分、形成考分对比差异的“焦点”式题目。

第三大题。作图题:17、18题为作图题,共6分,内容为力、光各一题。作图题分值、难度均有减少,属于“送分”题。力学作图有:重力图示、压力图示、支持力图示;光学作图有:反射图、折射图、透镜性质图、平面镜成像图。

第四大题。实验题:第19-22题为实验题。前三题每题4个空格,共12分,第22题3个空格,共6分。其中19、20题为基础实验题,内容为⑴实验量具的用法。⑵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第21题为表格题,但是,考生应有两种准备,一是熟练传统表格题的解题套路,二是了解图表题的答题方法。二者间具有相通的解题思路,只是数据的给出方式不同而已。第22题为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题,应该说,最没有变化的就是这一题。共有3个空格,配给6分。在四道实验题中,表格类题为选拔题,灯泡功率题分值高,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

第五大题。计算题:第23题:热量的计算,4分。第24题:2009年新增题,内容为浮力的计算,4分。第25题:内容为力(压强计算题)或电(串并联电路计算),7分。第26题:创新题、选拔题,9分。内容可以是力学也可以是电学。但猜想应为电学题。

初中物理的考试类型与答题技巧

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想操作并复习具体的实验请到:vcm仿真实验)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

开放、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题设条件开放型实验题,一般特点是条件多余或隐含,求解问题不指明;解题策略开放型实验题,主要特点是解答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化;待求结论开放型实验题的主要特点是结论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各个演示实验及其日常化的实验器材,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准确把握实验的意图和原理。

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

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把最佳答案选出来,含糊不清、不能确定的不选。

1、审题要细,不要轻视。看清题目要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

2、某个选项无法判断,可先跳过,看下一个选项,如果其他选项中确定有最佳答案,将其选出即可;如果其他选项中确定无所需的答案,则可选那个无法判断的选项。

3、8个选择题中多选题的数目以2-3个较多,不是绝对的。一般考生不要刻意关注多选的数目,更不要做完选择题后,发现无多选或很少,硬组合一些多选,这样常常会连3分也得不到。虽然有多选,但出现有三或四个为所需答案的可能性很小。

4、如不能用正解法、图象法等做出判断,不要空题,可用极限法、排除法、假设法等方法缩小范围,再缩小的范围内科学的冒断一个,迅速转入下一题。因为理综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时间紧,几乎无时间回头再检查。

二、实验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明确目的,抓住细节。

1、审题要细,首先弄清实验目的,关注细节,如“不计内阻、约为、量程略大于、测多组数据、误差要小、耗能小”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原则,要从安全、精确、简单等方面考虑,灵活运用,不要生搬硬套。如一般而言,用分压式电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可能阻值很小的滑动变阻器,额定电流却太小,可能烧坏,而不能选。

3、特别是不要把课本中的实验或做过的一个实验题的原理、方法等,不加思考,完全移接在考题上,常常会出错的。

三、计算题答题技巧

基本原则:审题要细、运算要准、书写要整、不要空题。

1、审题要慢、要细。一般第一遍通读了解大致的物理过程,第二遍分层理解,抓关键词,找突破点。过程分析中要特别注意:①接触面是否光滑。②过程的衔节点是否有能量的损失。③带点微粒是否考虑重力等。

2、考试时要带上三角板(米尺)、圆规等必要工具,作图不仅快,而且规范,有利于迅速找到圆、角、边、位移的关系,从而避免走更多弯路。

3、要工整书写必要文字和分步核心公式,不要把推导过程和解方程过程全部书写,运算要准,结果是表答式时要用题目所给符号表示,是数字时要写上单位。结果至关重要,因为大多评卷老师会先看结果是否正确,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4、做完后如果发现有误,先不涂掉书写的答案,可在边上书写正确答案,当正确答案书写完,方才涂掉错误的。若正确答案未书写完时间到,可在两部分前分别标上“解法一、解法二”字样。

5、物理题易失分,也易得分。有时第一问不会,可跳过做第二问,(可把第一问的结果当成已知的);若真的不会做,把这个题可能会用到的公式(最好要用题目中提供的字母符号)书写上,争取分数。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初中物理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二物理学是中学物理学的基础阶段,主要涉及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初二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二物理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初二物理中最常见的题型,它要求根据给定的问题和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解决选择题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选项的含义,同时注意排除干扰项。

解题技巧: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明确所给条件和所求结果。

分析选项:逐个分析选项,与问题进行对比,排除明显的错误选项。

利用排除法:根据已知条件和选项的含义,逐个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注意关键词: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例如“不正确”、“最小值”、“最大值”等,避免误解题意。

二、计算题:

初二物理常考题型

第七章

考点一力

1. 力是__物体___对__物体___的相互作用.国际单位是___牛顿____,简称__牛_____,用符号____N___表示。有力存在,必有受力物体与__施力___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力是___不存在____的.

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无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形状(即发生形变)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_.

3.力的__大小___、__方向___和___作用点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___长度__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方向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4.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_的.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它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因此,一个施力物体同时又是__受力物体___物体.

考点二 弹力

1.弹性的概念:物体受力时发生_形变____,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___弹性______.

2.物体由于发生___弹性形变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发生____形变程度_____程度的大小有关.

3.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__弹簧测力计_____,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__越长___,弹簧测力计就是依据这个特性制成的.

考点三 重力

1.由于__地球_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地球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竖直向下_____,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_质量_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____m________ g取____9.8m/s^2_____,它的物理意义:________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大小叫做___重量____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__重心___,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几何中心_____上.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温馨提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当地的地球表面向下,因此在地球各处重力的方向都指向地心附近 物体;物体;牛顿;牛;N;受力;不存在

运动状态;形状

大小;方向;作用点;长度;大小

相互;受力

1.形变;弹性

2.弹性形变;形变大小

3.测力计;长

初中物理必考题型(初中物理重点知识)